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缺血期短暂肢体缺血处理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勇 朱水波 +2 位作者 王晓昆 殷桂林 孙宗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952-2955,2961,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期短暂肢体缺血处理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及其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经胸骨下段切口暴露心脏,以打活结的方式结扎或旷置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三...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期短暂肢体缺血处理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及其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经胸骨下段切口暴露心脏,以打活结的方式结扎或旷置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三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n=8),经LAD下穿线后,旷置;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对心脏LAD实施30 min缺血/180 min再灌注处理;③心肌缺血期短暂肢体缺血处理组(RP组,n=12),对心脏LAD实施30 min缺血/180 min再灌注处理,同时在实施心肌缺血期间对双下肢实施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3次。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三组的左室心肌危险区域(缺血范围)并无显著差异,但RP组心梗范围显著小于IR组(P=0.001)。且与IR组相比,RP组中Bax蛋白表达阳性的心肌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13),Bcl-2蛋白表达阳性的心肌细胞比率则无明显变化(P=0.131),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36)。结论心肌缺血期行短暂肢体缺血处理能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来阻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肢体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保护 大鼠
下载PDF
观察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
2
作者 贾丽娜 安莉 +1 位作者 王明华 张忠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8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在恢复期采取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按照患者住院的时间分为两组,两组各43例。其中,对患者进行安慰治疗的为参...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在恢复期采取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按照患者住院的时间分为两组,两组各43例。其中,对患者进行安慰治疗的为参照组,进行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的为研究组,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患者活动能力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上升,且研究组更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预后优良率更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更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在恢复期采取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够更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预后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还可以大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短暂肢体缺血处理
下载PDF
丁基苯肽联合肢体短暂性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陈志伟 曹春华 陈小倩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丁基苯肽联合肢体短暂性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丁基苯肽软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讨丁基苯肽联合肢体短暂性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丁基苯肽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肢体短暂性缺血后处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侧支循环改善、责任血管血流速度、近期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相对脑血流量多于治疗前,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相对脑血流量多于对照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基苯肽联合肢体短暂性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近期预后情况,增加脑灌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肽 肢体短暂缺血处理 急性脑梗死 神经保护
下载PDF
观察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作用
4
作者 张洪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5期67-68,共2页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接受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筛选出60例作为此次基础研究样本,按照住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安慰治疗)与实验组(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各30例... 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接受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筛选出60例作为此次基础研究样本,按照住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安慰治疗)与实验组(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各30例,对比这2组的临床效果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疗后相关评分大大提升,且远远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于疾病转归率而言,实验组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短暂性肢体缺陷后处理方案,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疾病转归率等,有利于增强患者预后质量,且存在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肢体缺血处理 脑梗死恢复期 转归率
下载PDF
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武君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6-7,共2页
观察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样本为100例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治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每组50例患者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 观察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样本为100例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治疗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每组50例患者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实施常规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由医生指导患者每天进行一次4个循环的非患侧上肢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连续施行90天非患侧上肢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分析对比患者治疗时期与进行90天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时期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数据均呈现出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抑郁症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对比后,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相较于治疗前评分明显更低,且治疗组的症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统计学对比结果,P<0.05;证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更高,经统计学对比可知,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抑郁症严重程度,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常规治疗方法更高,因此值得将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的方法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肢体缺血处理 治疗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