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对脂多糖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立聪 苗静 +6 位作者 翁奉武 孙小雪 李力 尹美君 郭丽颖 周国强 贾建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的体温变化,探讨七氟醚调节体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10~230 g,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模型+七氟醚组(S组),每组8只。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 目的观察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的体温变化,探讨七氟醚调节体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10~230 g,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模型+七氟醚组(S组),每组8只。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M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μg/kg制备大鼠发热模型,S组腹腔注射LPS(20μg/kg)后,每隔1 h置入1.5%七氟醚麻醉罐中麻醉,每次吸入30 s^1 min。造模后每隔30 min平行监测三组大鼠体温1次,共监测10 h。记录三组大鼠的生理情况、体温、体温升高时点、体温峰值、体温峰值时点。记录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0 h和≥10 h发生情况。结果 M组和S组注射LPS后都出现体温升高,有寒颤、竖毛、蜷缩精神萎靡等表现,个别出现轻微腹泻。M组和S组均表现为三相热,S组体温升高时点明显晚于M组(P<0.05),S组体温峰值明显高于M组(P<0.05),体温峰值时点明显晚于M组(P<0.05)。M组和S组体温峰值明显高于C组(P<0.05),体温峰值时点均明显晚于C组(P<0.05)。M组和S组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0 h)的比例分别为37.5%、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可推迟大鼠体温升高和体温峰值时点且可升高体温峰值,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体温 脂多糖 短暂重复性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