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雨课堂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1
作者 杨显玉 张少波 肖天贵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0期61-64,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雨课堂作为一个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其运用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课程教学中,通过将线下教学和线上网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师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进行多元互动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雨课堂作为一个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其运用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课程教学中,通过将线下教学和线上网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师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进行多元互动与探究学习,以此发挥师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达到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地将教师与学生联系了起来,从根本上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新型的主动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中长期天气预报与短期气候预测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卞林根 薛正夫 +2 位作者 逯昌贵 陆龙骅 贾朋群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46,共10页
利用中山站1989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对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拉斯曼丘陵的气候特点与东南极沿岸其它绿洲区相似,共同受大尺度气候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具有许多局地气候特征。
关键词 拉斯曼丘陵 中山站 气候特征 短期气候 南极
下载PDF
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异常的关键区:亚印太交汇区 被引量:46
3
作者 吴国雄 李建平 +14 位作者 周天军 陆日宇 俞永强 朱江 穆穆 段安民 任荣彩 丁一汇 李维京 何金海 王凡 于卫东 乔方利 袁东亮 齐义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09-1118,共10页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介绍了“亚印太交汇区”(AIPO)的概念,从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研究AIPO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科学意义;在分析国内外海气相互作用影...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介绍了“亚印太交汇区”(AIPO)的概念,从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了研究AIPO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科学意义;在分析国内外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气候研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指出AIPO区是影响我国短期气候的关键区;研究AIPO区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介绍了项目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该项目的最终研究目标为:揭示AIPO季节到年际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从而提出该关键区海气相互作用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异常的理论框架,为改进东亚季风的季度—年际变化预测提供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印太交汇区 关键区 短期气候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Argo大洋观测资料的同化及其在短期气候预测和海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人禾 朱江 +3 位作者 许建平 刘益民 李清泉 牛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1-424,共14页
国际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深海大洋0~2000m水深范围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观测资料,在大气和海洋科研业务中应用这一全新的资料,是深入认识大气和海洋变异、提高我国气候... 国际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深海大洋0~2000m水深范围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观测资料,在大气和海洋科研业务中应用这一全新的资料,是深入认识大气和海洋变异、提高我国气候预测、海洋监测分析和预报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通过开发非线性温-盐协调同化方案和利用同化高度计资料来调整模式的温度和盐度场,建立了可同化包括Argo等多种海洋观测资料的全球海洋资料变分同化系统,提高了对全球海洋的监测分析能力。实现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与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耦合,显著提高了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Argo资料改进了海洋动力模式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有效提高了海洋模式对真实大洋的模拟能力和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预测能力。开发了利用Argo浮标漂流轨迹推算全球海洋表层和中层流的方法,提高了推算的全球表层流、中层流资料质量,有效弥补了洋流观测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大洋观测资料 资料同化 短期气候预测 海洋物理过程参数化 海流估算
下载PDF
我国短期气候动力预测模式系统的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62
5
作者 丁一汇 刘一鸣 +1 位作者 宋永加 李清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由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由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洋一太平洋海盆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季和年际尺度的业务动力模式组成的系统。初步把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由经验统计方法提高到定量和客观分析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已建成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统计方法与气候动力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气候预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 动力预测 全球气候模式 海气耦合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改进及其对1998年全国汛期旱涝形势的预测 被引量:59
6
作者 林朝晖 李旭 +5 位作者 赵彦 周广庆 王会军 袁重光 郭裕福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52-61,共10页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何敏 许力 宋文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4,共6页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 ,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 85 0hPa风场、5 0 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 ,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 85 0hPa风场、5 0 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概念模型 ,1998~ 2 0 0 1年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爆发日期 强度 南海 短期气候预测 环境场
下载PDF
短期气候数值预测可预报性问题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彦 郭裕福 +1 位作者 袁重光 李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6期65-71,共7页
该文利用 IAP L2 AGCM1 - 1模式进行 1 7年 ( 1 980~ 1 996年 )、每年 9个单个积分的集合后报试验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可预报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热带地区 ,海表温度 ( SST)异常引起的可预报性较高 ,50 0 h Pa高度场... 该文利用 IAP L2 AGCM1 - 1模式进行 1 7年 ( 1 980~ 1 996年 )、每年 9个单个积分的集合后报试验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可预报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热带地区 ,海表温度 ( SST)异常引起的可预报性较高 ,50 0 h Pa高度场高值区沿热带呈带状分布 ,在热带外仅有部分相对高值区 ;在中高纬度地区 ,春季的可预报性高于夏季 ;一般来说各场的可预报性海洋高于陆地 .在北太平洋春季 ,50 0 h 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表面气温场有一可预报高值区 .在中国区域 ,降水场、海平面气压场和表面气温场的可预报性从我国南海向西北递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分析 可预报性 短期气候 数值预报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动力相似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维京 郑志海 孙丞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鉴于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中,纯粹使用动力学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气候预测业务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策略上采取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办法。在具体实现手段上,简要介绍了从历史资料中提炼预测信息,发展了一种基于历史相似误差订正的相似—动力短... 鉴于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中,纯粹使用动力学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气候预测业务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策略上采取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办法。在具体实现手段上,简要介绍了从历史资料中提炼预测信息,发展了一种基于历史相似误差订正的相似—动力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分别在月、季节以及ENSO等短期气候预测领域相继开展了试验和应用,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动力相似 预报误差
下载PDF
基于EOF/SVD的短期气候预测误差订正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秦正坤 林朝晖 +1 位作者 陈红 孙照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9-296,共8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2代短期气候数值预测系统(IAP-DCPⅡ)1980—1999年共20年的集合回报结果,提出了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值分解(SVD)的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并考察了上述订正方法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系...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2代短期气候数值预测系统(IAP-DCPⅡ)1980—1999年共20年的集合回报结果,提出了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值分解(SVD)的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并考察了上述订正方法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系统预测性能提高的季节差异及其稳定性,分析了订正方法对不同预报场的适用范围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基于EOF/SVD的订正方法均可显著提高IAP-DCPⅡ东亚地区各个季节降水预测的水平,在这20年的降水订正预报试验中,各季节80%左右的年份订正预报效果要优于模式原始结果。其中EOF订正方法在夏、冬季略优,回报与实测降水之间的距平相关系数(ACC)平均值分别从订正前的-0.07和0.16提高到0.25和0.44。而SVD方法则在春、秋季明显较好,ACC平均值分别从订正前的-0.09和-0.07提高到0.36和0.30。两种订正方法多年的ACC提高效果比较还表明SVD订正结果在各个季节ACC为负值的年份明显少于EOF方法。因此,对于实际预测而言,SVD订正方法效果更为稳定。ACC的方差比较也证明,SVD订正方法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针对订正方法实际应用的需要,以夏季降水、地表气温和500hPa高度场这3个变量为代表,文中还进一步分析了两种订正方法对夏季不同预报场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模态订正方法对不同预报场订正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气候预测系统,上述方法并不适用于对夏季地表气温和500 hPa高度场预报结果的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误差订正方法 奇异值分解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下载PDF
短期气候预测评估方法和业务初估 被引量:123
11
作者 陈桂英 赵振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目前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效果评估的几种参数.使用这些参数对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近20多年来全国范围月、季、年几种主要预测业务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平均气温距平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 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目前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效果评估的几种参数.使用这些参数对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近20多年来全国范围月、季、年几种主要预测业务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平均气温距平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月尺度预报中,温度预报好于降水预报;年度降水预报以对春季预报为最好;汛期降水预报水平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 预测评估法 距平相关 天气预报 异常级
下载PDF
论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会军 张颖 郎咸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基于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方面的考虑,讨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短期气候预测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难题和科学工程。传统的把气候距平作为预测对象的方法并不一定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应用上的高... 基于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方面的考虑,讨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短期气候预测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难题和科学工程。传统的把气候距平作为预测对象的方法并不一定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应用上的高效性。因此提出把气候年际增量作为新的预测对象,并从数学物理考虑上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一个气候模式的预测试验,实际检验了新的预测对象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预测对象 气候距平 年际增量
下载PDF
福建旱涝短期气候预测统计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容焱 李永尧 +2 位作者 徐宗焕 吴滨 高建芸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42,共7页
利用最优子集、神经网络、EOF-CCA和均生函数4种常用统计方法,对福建春季、前汛期、后汛期和秋冬季进行年度、季度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试验,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定。结果表明:最优子集、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EOF-CCA模型有... 利用最优子集、神经网络、EOF-CCA和均生函数4种常用统计方法,对福建春季、前汛期、后汛期和秋冬季进行年度、季度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试验,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定。结果表明:最优子集、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EOF-CCA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均生函数模型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短期气候预测 统计模型 预测能力
下载PDF
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的定量评估及订正技术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彦 李旭 +1 位作者 袁重光 郭裕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53-364,共12页
采用一套多指标的评估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IAPPSSCA) 方案1 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定量的、系统的评估。评估表明: IAPPSSCA 对中国汛期大尺度的、重大的降水异常预报较好; ... 采用一套多指标的评估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IAPPSSCA) 方案1 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定量的、系统的评估。评估表明: IAPPSSCA 对中国汛期大尺度的、重大的降水异常预报较好; 在不同区域,IAPPSSCA 的预测能力不同, 对中国东南区域显示出较高的预报准确度和可信度; 与单个预报相比, 集合预测水平稳定, 能提高总体预测水平。另外, 还对订正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 距平百分率订正较距平订正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报 定量评估 集合预测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会军 周广庆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完成的以气候模式为基础的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工作。第一个基于气候数值模式开展短期气候预测试验的是曾庆存等人,他们所采用的是IAP AGCM耦合一个热带太平... 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完成的以气候模式为基础的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工作。第一个基于气候数值模式开展短期气候预测试验的是曾庆存等人,他们所采用的是IAP AGCM耦合一个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1997年,基于耦合气候模式基础上的ENSO预测系统建立起来;同时开展了东亚区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提出了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有效修正的方案;为了考虑初始土壤湿度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建立了气象变量和土壤湿度的经验关系;还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海面温度异常和大气春季异常对夏季气候(特别是发生于中国的大水)预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中国 OGCM 夏季 数值模式
下载PDF
短期气候预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路 被引量:6
16
作者 彭丽霞 倪东鸿 +3 位作者 周顺武 谭桂容 李忠贤 邓伟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39,共4页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背景和建设思路,介绍了平台的具体结构、内容及建设进展。该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实验环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背景和建设思路,介绍了平台的具体结构、内容及建设进展。该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实验环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
下载PDF
短期气候预测的出路在何方?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汤懋苍 李栋梁 张拥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4-717,共4页
100年来短期天气预报成功地跨越了三大步:挪威学派、Rossby学派和Charney开创的数值天气预报。在"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每一次短期天气预报的成功都引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热潮,相应地出现了大型天气学、超... 100年来短期天气预报成功地跨越了三大步:挪威学派、Rossby学派和Charney开创的数值天气预报。在"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每一次短期天气预报的成功都引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热潮,相应地出现了大型天气学、超长波控制论和短期气候的数值模式预测方法。它们各自研究了几十年后,最终仍未见成效,使100年来短期气候预测的水平仍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作者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出路在于:首先要坚决摒弃"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将目前关于"气候系统"的抽象定义转化为具体的物质的定义,作者认为地热涡、地冷涡和形变锋等很可能就是具体的"气候系统"。描述这些"气候系统"演化的具体图像就是"地气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气候系统 地气图方法 短期天气预报
下载PDF
北极苔原Ny-lesund地区短期气候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海滨 陆龙骅 卞林根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2-44,共13页
利用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德国Koldwey站1994—2003年的逐时常规气象资料,对北极苔原Ny lesund地区短期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是北极同纬度温度最高的地区。岛上气候温暖湿润,即使在隆冬季... 利用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德国Koldwey站1994—2003年的逐时常规气象资料,对北极苔原Ny lesund地区短期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是北极同纬度温度最高的地区。岛上气候温暖湿润,即使在隆冬季节,日平均气温都可以升至0℃以上。全年平均风力较小,以东南(SE)风居多。该地区平均增温速度为0. 68℃/10a,是北极增温较快的地区之一。与同期我国北冰洋浮冰区考察数据相比较,Ny lesund气候更温暖湿润,风速要小得多。在Ny lesund地区,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近地面气温的再分析结果,与Koldwey站实测常规地面资料相比,在冬季基本一致,而在夏季则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苔原 短期气候特征 气象观测
下载PDF
甘肃省伏旱短期气候概率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安祥 张存杰 李栋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伏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选取了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伏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选取了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等因子的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级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甘肃省几个代表站的伏期干旱指数的概率预报方程。提出了集成概率预测的概念。最后给出了对伏旱概率预测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旱 强度指数 概率预测 短期气候预测 降水预报
下载PDF
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郎咸梅 王会军 姜大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针对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可能作用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 (简称IAP 9L AGCM )对全球夏季气候进行了 30年 ( 1 970~ 1 999年 )集合回报试验 ,系统地考察了基于大气初始异常条件下模式对... 针对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可能作用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 (简称IAP 9L AGCM )对全球夏季气候进行了 30年 ( 1 970~ 1 999年 )集合回报试验 ,系统地考察了基于大气初始异常条件下模式对跨季度短期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结果表明 ,在热带、副热带及高纬都存在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区域 ,说明大气初始场异常本身对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有很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全球来说 ,大气初始异常对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在东亚地区更为显著 ,其作用不可忽略。通过对典型年份的个例分析发现 ,在某些气候异常剧烈的特殊年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初始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大气物理 大气环流 格点模式 集合回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