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枝木麻黄家系对青枯病的抗性评价与选择
1
作者 魏龙 魏永成 +2 位作者 孟景祥 张勇 周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为探讨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对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利用其生理生化响应指标与抗病性特征的相关性开展短枝木麻黄家系的抗病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26个短枝木麻黄家系褐梗小枝接种青枯病... 为探讨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对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利用其生理生化响应指标与抗病性特征的相关性开展短枝木麻黄家系的抗病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26个短枝木麻黄家系褐梗小枝接种青枯病后,病情指数(DI)和相对病害强度(RDI)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接种青枯病后,家系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总酚(TP)和类黄酮(Flav)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参试家系对青枯病抗性的变异丰富,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短枝木麻黄家系的病情症状与6个生理生化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青枯病侵染后防御酶活性或次生代谢物含量越高,木麻黄的病害程度越低。利用2个病情特征性状和6个生理生化指标对短枝木麻黄不同家系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择,按照30%的入选率初步选出201、206、198、207、202、213、208和195号等8个抗病家系。这些抗病家系的RDI和DI比总体均值分别低25.94%和28.93%,SOD、CAT、PAL、PPO、TP和Flav比总体均值分别高11.90%、13.50%、24.77%、12.71%、25.68%和18.76%。筛选出的8个家系的病害程度低,萎蔫枝条少,植株生长基本不受影响,表明抗病性较强,可以在后续生产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家系 青枯病 生理生化性状 抗病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半同胞家系苗期遗传变异及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惠昌 聂森 +5 位作者 余锦林 尤龙辉 叶功富 张航晓 程分生 苏亲桂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96-1604,共9页
为探究短枝木麻黄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与分枝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初步筛选优良种质,以40个短枝木麻黄半同胞家系1年生幼苗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干重、根冠比、侧枝数、侧枝角和侧枝长等7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 为探究短枝木麻黄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与分枝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初步筛选优良种质,以40个短枝木麻黄半同胞家系1年生幼苗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干重、根冠比、侧枝数、侧枝角和侧枝长等7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法,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与分枝性状变异丰富,7个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36~0.83,受中度或强度遗传控制。以10%入选率,选出4个优良家系,分别为3-265、5-373、1-266和2-343家系,入选家系苗高、地径、干重、侧枝数和侧枝长的现实增益分别为21.14%、19.10%、41.83%、19.97%和18.88%,遗传增益分别是17.55%、15.66%、29.70%、15.57%和15.10%,选择效果较为显著。短枝木麻黄幼苗在家系间具有很大的选育潜能,本研究选择出的优良家系既丰富了短枝木麻黄优良种质资源,也为后续短枝木麻黄遗传改良和林分营建提供了较好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半同胞家系 遗传变异 苗期选择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及其抗细菌活性
3
作者 单体江 谢银燕 +3 位作者 叶大航 杨玉婷 李婉琳 毛子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的抗细菌活性,并从中筛选出活性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放... [目的]分离并鉴定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的抗细菌活性,并从中筛选出活性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根际放线菌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结果]从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最大相似度均在97%以上。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chattanoogensis Ceaf-12对木麻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斑的直径均在10 mm以上;菌株S.spinosus Ceaf-4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菌斑直径也大于10 m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chattanoogensis Ceaf-12均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但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存在以链霉菌属为优势种群的放线菌,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chattanoogensis Ceaf-12对木麻黄青枯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发掘其抗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根际放线菌 青枯病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细菌活性
下载PDF
福建地区优良抗风短枝木麻黄水培成苗能力初选
4
作者 林炜良 《林业勘察设计》 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
为解决国内沿海基干林带人工林中常用木麻黄无性系数量偏少的情况,提升木麻黄防风沙功效,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选择5个地区16个种源60个家系的优良抗风短枝木麻黄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良抗风短枝木麻黄在不同地区、种源和家系水平上,无... 为解决国内沿海基干林带人工林中常用木麻黄无性系数量偏少的情况,提升木麻黄防风沙功效,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选择5个地区16个种源60个家系的优良抗风短枝木麻黄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良抗风短枝木麻黄在不同地区、种源和家系水平上,无性系水培的始根期、生根率和移袋成活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培指标只需在家系水平上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 短枝木麻黄 水培 初步选择
下载PDF
福建东山短枝木麻黄小枝氮磷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季节动态 被引量:19
5
作者 叶功富 张立华 +3 位作者 林益明 王亨 周海超 曾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19-6526,共8页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中的N和P含量、N∶P比、养分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枝的成熟和衰老,各季节N和P的含量依次降低,其中衰老小枝中N和P含量分别为(3.97±0.21)~(8.64±0.58)mg·g-...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中的N和P含量、N∶P比、养分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枝的成熟和衰老,各季节N和P的含量依次降低,其中衰老小枝中N和P含量分别为(3.97±0.21)~(8.64±0.58)mg·g-1和(0.04±0.03)~(0.10±0.03)mg·g-1,基本上表现为N和P的完全再吸收。成熟小枝N∶P比的季节动态介于(18.67±3.24)~(37.98±1.32)之间,均高于16,表明木麻黄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限制。N、P再吸收率的季节变化分别为(51.02±4.66)%~(63.00±8.61)%和(81.24±5.08)%~(91.78±5.84)%,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N。N和P的再吸收率之间以及成熟叶中N、P含量与二者再吸收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衰老叶中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养分再吸收程度越高,其再吸收率就越高。因此,木麻黄通过小枝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减少养分的损失,从而适应贫瘠的立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养分再吸收率 养分再吸收程度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短枝木麻黄耐寒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楠 郑勇奇 +4 位作者 丁红梅 柳新红 盛炜彤 江波 李海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71,共10页
【目的】对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RAP2.7,ABR1,At HSFA6B,Atb ZIP44,GRXC6和HSP18.2)在耐寒和不耐寒木麻黄种质中精细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木麻黄耐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耐寒(ZS7)和不耐寒(HN1)2种短枝木麻黄... 【目的】对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RAP2.7,ABR1,At HSFA6B,Atb ZIP44,GRXC6和HSP18.2)在耐寒和不耐寒木麻黄种质中精细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木麻黄耐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耐寒(ZS7)和不耐寒(HN1)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在-2^-11℃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基于Logistic方程对处理温度和对应的相对电导率进行拟合,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6个基因在-2,-5,-8℃连续3个温度梯度胁迫下的表达差异,以及在-5℃低温下连续胁迫1,2,5,8,16,24,48,72 h后,在耐寒和不耐寒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中的精细表达模式。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采用2-ΔΔCT法。【结果】在低温胁迫下,耐寒和不耐寒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92℃和-2.87℃。在常温条件下,6个基因在耐寒和不耐寒种质中的相对表达量皆无明显差异。在临近不耐寒种质半致死温度的-2℃下持续2 h后,6个耐寒相关基因在不耐寒种质中的表达被强烈抑制,而在耐寒种质中的表达被激活;在临近耐寒种质半致死温度的-5℃下持续2 h后,不耐寒种质中的各基因被进一步抑制,同时在耐寒种质中的表达亦被强烈抑制;在低于半致死温度的-8℃下持续2 h后,各基因的表达继续受到抑制。对在临近耐寒种质半致死温度的-5℃胁迫下,耐寒种质和不耐寒种质的精细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5℃低温胁迫下,耐寒种质中6个基因的表达在8 h后开始呈现极显著上调,表达量最高值集中在低温胁迫后的第8,24,48 h;不耐寒种质中6个基因的表达在1~16 h内皆呈现极显著下调,表达量最低值集中在1~5 h内。【结论】在耐寒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耐寒和不耐寒短枝木麻黄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明显不同。低温激活了耐寒种质中转录因子、ROS家族基因、ROS应答因子等调控基因的增强表达以抵御和适应逆境胁迫,但抑制了在不耐寒种质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了不耐寒种质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丰富木麻黄适应低温的分子机制,以及耐寒无性系的分子选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低温冻害 耐寒性 基因表达 分子选育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种群苗期表型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盼 仲崇禄 +4 位作者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KHONGSAK Pinyopusarerk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以来源于大洋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引种次生区以及非洲引种次生区4个区域的20个种源短枝木麻黄种子和当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种子千粒重以及幼苗苗高、地径、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等7个性状对短枝木麻黄表型多样性... 以来源于大洋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引种次生区以及非洲引种次生区4个区域的20个种源短枝木麻黄种子和当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种子千粒重以及幼苗苗高、地径、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等7个性状对短枝木麻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种群苗期表型遗传差异,为短枝木麻黄早期遗传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1)短枝木麻黄种子千粒重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且千粒重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模式,随经度的增大而降低。(2)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在不同区域间及区域内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泰国干东港种源幼苗生长最好(苗高76.6cm,地径4.64mm),而种源汤加的幼苗生长最差(苗高28.3cm,地径2.58mm)。(3)当年生幼苗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二级侧枝长度、每小枝节数和齿叶数在不同区域间及区域内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齿叶数在区域间的变异系数最大(82.15%)。(4)通径分析表明,一级侧枝长度对苗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一级侧枝粗度和二级侧枝长度对地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它们可作为短枝木麻黄优良新品种筛选的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苗期 种源 表型 变异
下载PDF
接种菌根菌短枝木麻黄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武冲 张勇 +1 位作者 马妮 仲崇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68-2074,共7页
通过对接种不同菌根菌短枝木麻黄幼枝进行系列低温胁迫处理,分析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与接种菌根菌短枝木麻黄抗寒性关系,探讨短枝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征,为科学评价和改良短枝木麻黄的抗寒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接... 通过对接种不同菌根菌短枝木麻黄幼枝进行系列低温胁迫处理,分析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与接种菌根菌短枝木麻黄抗寒性关系,探讨短枝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征,为科学评价和改良短枝木麻黄的抗寒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菌根菌有助于短枝木麻黄形成菌根,可显著促进其苗期生长。(2)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接种菌根菌短枝木麻黄嫩枝SOD、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逐渐增加,且细胞膜透性均升高。(3)与相同温度处理下未接种对照相比,7个接种处理短枝木麻黄的嫩枝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并在0~4℃达到最高值,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而且各菌株处理的升降幅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在一定低温胁迫下,接种菌根菌可以显著提高短枝木麻黄嫩枝主要保护酶活性,有效降低其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从而提高自身抗寒能力;接种内生菌根菌苏格兰球囊霉和外生菌根菌多根硬皮马勃对短枝木麻黄耐寒性的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菌根菌 生理指标 抗寒性
下载PDF
基于DRIS法的短枝木麻黄苗期综合营养诊断 被引量:8
9
作者 叶功富 高伟 +2 位作者 杜林梅 卢昌义 罗美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以我国东南沿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一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应用氮(N)、磷(P)、钾(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为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同时结合室内养分含量分析,以高产量类型为最适... 以我国东南沿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一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应用氮(N)、磷(P)、钾(K)三元二次旋转回归法,根据现实生物量的差异,划分为2种不同的产量类型,同时结合室内养分含量分析,以高产量类型为最适值,制定了诊断施肥综合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 Sys-tem,简称DRIS)及指数法的营养诊断标准,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苗木体内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及其需求程度,对短枝木麻黄进行苗期综合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配比对短枝木麻黄苗木生物量积累规律有较大影响,苗木生物量最优解为19.84 g/株,对应的最佳施肥方案为氮、磷、钾分别施肥0.329 g/株、2.298 g/株、0.154 g/株。短枝木麻黄苗期小枝3种元素浓度的最佳比值范围为P/N=0.3174±0.1302;K/N=1.1010±0.506;K/P=3.5564±0.5075,以生长末期12月份各处理苗木为例,列出各元素的DRIS诊断指数及相对需肥次序,证实了营养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苗木 营养诊断 诊断施肥综合法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功富 罗美娟 +1 位作者 林益明 卢昌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6-860,共5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35个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fi folia)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出201条DNA带,其中148条为多态性带,占73.6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9条多态性带.种源的Shannon's多样性指...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35个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fi folia)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出201条DNA带,其中148条为多态性带,占73.6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9条多态性带.种源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35 4.Nei's基因多样度为0.288 4,表明短枝木麻黄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35个种源彼此的遗传距离在0.088 4~0.753 9之间,平均0.404 5,经过UPGMA聚类分析将35个种源划分为A、B、C、D、E、F 6个类群,其中A群5个种源,B群17个种源.C群4个种源.D群2个种源.E群1个种源,F群6个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种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7个短枝木麻黄种源耐寒评价及综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芬 姜清彬 +4 位作者 马英姿 仲崇禄 张勇 陈羽 陈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4,62,共6页
对7个短枝木麻黄种源的离体小枝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梯度低温处理,在25℃,5℃,0℃,-5℃和-10℃温度下处理24 h,重复3次,每个种源的每个处理采集10株苗的枝条,测定了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耐... 对7个短枝木麻黄种源的离体小枝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梯度低温处理,在25℃,5℃,0℃,-5℃和-10℃温度下处理24 h,重复3次,每个种源的每个处理采集10株苗的枝条,测定了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耐寒指标。通过半致死温度评价了7个种源的耐寒能力,并通过耐寒指标的特征结合相关分析对耐寒指标进行筛选。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耐寒指标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短枝木麻黄的半致死温度对7个种源进行排序,耐寒能力按种源号依次为18402>18268>18119>18267>18128>18015>18244。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建立短枝木麻黄的耐寒回归方程为Y=9.462-0.119Chl4-0.026SP1-0.039MDA1+0.051Chla3-0.008Chla2,(R2=1.000),估计精度大于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种源耐寒评价 低温胁迫 主成分分析 线性回归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小枝单宁对其幼苗生长及单宁含量的效应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舒静 曾琦 +2 位作者 张立华 林益明 叶功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1-476,共6页
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小枝中提取的单宁处理其幼苗,探讨其化感作用及其对幼苗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对木麻黄幼苗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处理15 d后,单宁的化感作用对... 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小枝中提取的单宁处理其幼苗,探讨其化感作用及其对幼苗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对木麻黄幼苗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处理15 d后,单宁的化感作用对芽长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根长。单宁处理后,幼苗体内单宁含量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尤其是总酚和可溶性缩合单宁的含量,单宁溶液的浓度与被处理幼苗体内单宁含量间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因此,短枝木麻黄体内的单宁会对同种的幼苗产生化感作用,这种化感作用不仅影响幼苗的生长和发育,也会通过影响幼苗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形成而影响幼苗对食草动物和其他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单宁 幼苗 化感效应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小枝衰老过程中K、Ca、Mg含量及其内吸收率季节动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尚炬 林益明 +3 位作者 张立华 叶功富 黄珠兰 林光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0-885,共6页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8龄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衰老过程中K、Ca和Mg元素的含量及其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短枝木麻黄成熟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K>Mg,而衰老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Mg>K.随着小枝的衰老,K和Mg...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8龄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衰老过程中K、Ca和Mg元素的含量及其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短枝木麻黄成熟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K>Mg,而衰老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Mg>K.随着小枝的衰老,K和Mg含量下降(Mg在冬季除外),而Ca含量显著上升.K的内吸收率达60%以上,Mg的内吸收率较低(在冬季累积),而Ca在不同季节累积达90%以上.K的内吸收率在夏、秋季要高于冬、春季;Mg的内吸收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Ca的内吸收率在各个季节并无显著差异.成熟小枝中不同的元素含量与其内吸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其中K、Ca含量与其内吸收率不相关;Mg含量与其内吸收率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1,p=0.001).小枝衰老过程中较高的K的内吸收率反映了K是木麻黄林生长的关键元素之一,高的K的内吸收率是其重要的营养保存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K CA Mg 内吸收 季节动态
下载PDF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妮 仲崇禄 +6 位作者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方法之 胡盼 朱德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2-666,共5页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无性系 遗传育种 选择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楠 李贺鹏 +3 位作者 江波 叶碧欢 陈友吾 李海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8-686,共9页
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耐寒无性系ZS7和不耐寒无性系HN1幼苗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基质栽培方式,研究在-2,-5,-8,-11℃共4个温度梯度胁迫2h以及-5℃持续胁迫1,2,5,8,16,24,48,72h后2种无性系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 以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耐寒无性系ZS7和不耐寒无性系HN1幼苗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基质栽培方式,研究在-2,-5,-8,-11℃共4个温度梯度胁迫2h以及-5℃持续胁迫1,2,5,8,16,24,48,72h后2种无性系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耐寒性差异,探讨短枝木麻黄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温梯度胁迫下,耐寒无性系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幅小于不耐寒无性系;叶绿素、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质量摩尔浓度的降幅均小于不耐寒无性系。耐寒无性系的GSH/GSSG比值呈上升的趋势,而不耐寒无性系的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5℃持续胁迫下,2种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呈现波动变化,增幅(降幅)与到达峰值时间不同。无论是在低温梯度胁迫还是在低温持续胁迫处理过程中,耐寒无性系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Pro质量分数、GSH质量摩尔浓度都显著高于不耐寒无性系。耐寒性不同的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耐寒的生理机制明显不同,耐寒性强的无性系通过在低温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和Pro等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非酶抗氧化剂水平,抑制叶绿素质量分数的下降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剧,进而提高抗寒性来抵御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短枝木麻黄 低温胁迫 耐寒性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不同林龄短枝木麻黄小枝单宁含量及养分再吸收动态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功富 张尚炬 +2 位作者 张立华 卢昌义 林益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107-6113,共7页
通过对福建省惠安县不同林龄短枝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小枝单宁含量及氮磷再吸收率的研究,探讨了短枝木麻黄林分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保存策略。结果表明,幼龄林(5年生)成熟小枝中的总酚(TP)、可溶性缩合单宁(ECT)总缩合单宁(TCT)含量... 通过对福建省惠安县不同林龄短枝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小枝单宁含量及氮磷再吸收率的研究,探讨了短枝木麻黄林分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保存策略。结果表明,幼龄林(5年生)成熟小枝中的总酚(TP)、可溶性缩合单宁(ECT)总缩合单宁(TCT)含量及蛋白质结合能力(PPC)显著高于成熟林(21年生)和衰老林(38年生)。随着林分发育,成熟小枝中N含量显著升高,而P含量呈降低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成熟小枝中N∶P比均大于20,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磷再吸收率(PRE)显著高于氮再吸收率(NRE),均以成熟林分最高。这表明短枝木麻黄小枝单宁含量与养分再吸收受林龄影响,其养分保存机制会随着林分生长发育的变化而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单宁 养分再吸收 林分发育
下载PDF
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仲崇禄 施纯淦 +3 位作者 王维辉 白嘉雨 苏金权 K.Pinyopusarerk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5,共8页
对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 16个性状的两试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除 PBA和 PBL 外 ,其它性状在地点间有极显著差异 ,表明参试种源在两个地点分别进行种源筛选 ;除 1年生树高、2~ 3年生单株材积外 ,其它数量性状在种源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 对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 16个性状的两试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除 PBA和 PBL 外 ,其它性状在地点间有极显著差异 ,表明参试种源在两个地点分别进行种源筛选 ;除 1年生树高、2~ 3年生单株材积外 ,其它数量性状在种源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4年生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PBD、PBT、PBL在种源×地点 ( P× S)互作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方差分量比例计算结算表明 ,2~ 4年生时 ,除 4年生单株材积方差分量比例略有降低外 ,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地点方差分量比例及 P× S互作的方差分量比例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质量性状 SFA、SFS、PBD和 PBT,地点方差分量比例最大 ,而种源或加上 P× S互作的方差分量 <10 %。当不考虑 P× S互作效应时 ,种源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均比考虑互作效应时相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大。4年生树高、胸径、保存率、SFA和 SF S等 6个性状 ,按地点对参试种源进行评定结果为 :试验 E94 6中 ,优良种源为 180 86、18118、183 55、180 13、182 4 4、18119、182 88、183 4 8、180 15和 180 0 8;试验 E94 4中优良种源有 18154、183 55、1812 8、18143、18153、1812 7、1813 4、142 3 3和 182 88。这些种源均好于国内对照种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种源试验 遗传变异 优良种源选择 华南地区
下载PDF
不同种源短枝木麻黄对青枯病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早期选择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永成 张勇 +1 位作者 孟景祥 仲崇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短枝木麻黄对青枯病的生理生化响应,筛选和挖掘木麻黄抗青枯病优良种源,为木麻黄抗病育种材料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徐闻县湛江国营防护林场5年生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林中20个种源为试验材料,...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短枝木麻黄对青枯病的生理生化响应,筛选和挖掘木麻黄抗青枯病优良种源,为木麻黄抗病育种材料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徐闻县湛江国营防护林场5年生短枝木麻黄种源试验林中20个种源为试验材料,对小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酶活力以及可溶性糖、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含量8个生理生化性状进行检测与分析,并筛选优良种源。【结果】短枝木麻黄接种青枯菌后,病情指数和相对病害强度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SOD、CAT、POD、PAL活力以及可溶性糖、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在种源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7.75%、27.72%、64.31%、38.65%、25.31%、16.63%、44.00%和29.50%,性状均值最大种源分别为最小种源的1.61、2.74、13.75、2.46、2.43、1.98、2.93和2.59倍,性状变异幅度大,具有较强选择潜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OD和CAT活力与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33~0.466,与POD活力、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酚含量与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22。生理生化性状与病情特征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程度,生理生化性状和病情特征可能受相同或类似的调控机制控制。基于8个生理生化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按照30%的入选率筛选出18144、18142、18135、18355、18128和18122共6个优良种源,其SOD、CAT、PAL活力以及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值比总体均值分别高1.35%、25.32%、13.19%、19.69%、32.52%和32.24%。【结论】接种青枯菌后,不同种源短枝木麻黄病情指数和相对病害强度差异显著,保护酶系统和次生代谢物等性状在种源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有较强选择潜力。根据生理生化性状筛选出的6个抗病种源,可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青枯病 种源 生理生化性状 选择
下载PDF
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苗木接种青枯病菌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永成 张勇 +2 位作者 仲崇禄 孟景祥 陈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为了解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抗青枯病的机理,对接种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短枝木麻黄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小枝的总酚和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抗、中... 为了解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抗青枯病的机理,对接种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短枝木麻黄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小枝的总酚和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抗、中抗种源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均约为126mgg^-1,但中抗种源的峰值出现时间较晚,而易感种源则呈逐渐升高趋势。抗、感种源木麻黄接种青枯菌后,小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高抗种源的缩合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易感种源,增加70.33%。抗性种源黄酮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易感种源则持续缓慢升高。这表明接种青枯病菌后,抗、感短枝木麻黄种源表现出不同的防御特征,次生物质含量增幅越大,抑菌抗氧化能力越强,短枝木麻黄表现出的抗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青枯病菌 接种 单宁 黄酮
下载PDF
短枝木麻黄群体的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美娟 叶功富 卢昌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利用RAPD技术对4个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种群的遗传分化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太平洋群岛的原生种群(Y... 利用RAPD技术对4个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种群的遗传分化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不一,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太平洋群岛的原生种群(YSAP)>引种于亚洲的次生种群(CSAS)>引种于非洲的次生种群(CSAF)>天然分布于东南亚的原生种群(YSAS)。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短枝木麻黄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比例(Hsp-Hpop)/Hsp=0.246,遗传分化系数GST=0.263,种群间变异比率φST=0.278 9,即群体内变异占了72.11%,群体间变异占27.89%。UPGMA聚类分析将4个短枝木麻黄种群归为2类,YSAS与CSAS的亲缘关系较密切,而YSAP与CSAF有着更亲密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次生种群的主要引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