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潜伏期负反应诊断前庭水管扩大的意义 被引量:40
1
作者 兰兰 于黎明 +4 位作者 陈之慧 郭明丽 赵建东 周娜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1-244,T0001,共5页
目的分析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时出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 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 ASNR)在诊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EVA)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时出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 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 ASNR)在诊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EV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6月收集的141例听力障碍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为两组,EVA组为70例(140耳)经CT或MRI确诊的患者;对照组为71例(142耳)平均听阈〉60dBIIL的感音神经性聋、CT扫描无EVA的患者。听力学检查项目包括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反应测试、游戏测听或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所有的患者均行颞骨CT扫描或耳蜗水呈像核磁共振检查了解耳蜗及内淋巴囊的发育情况。结果EVA组140耳(70例)ABR测试结果发现106耳(62例)记录到ASNR,占75.71%。在这106耳中,中度听力下降的17耳、重度听力下降的63耳、极重度听力下降的26耳中均引出负相波,ASNR的潜伏期在3.26±0.57ins处。所有记录到负相波的EVA患者,均发现其ABR的波I消失或不易识别,而波V的引出情况则各有不同。对照组71例(142耳)均未记录到ASNR。结论ASNR负相波的出现提示前庭水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前庭水管扩大 听洼脑干反应
下载PDF
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子明 周娜 +3 位作者 张素珍 刘兴健 杨伟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 目的 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测28例健康成人、16例前庭疾病和1例全聋患者的VEMP和ASNR,比较ASNR与VEMP之间的关系。结果 ASNR正常引出率为87.5%,潜伏期正常值为3.50±0.25ms;2倍标准差作为正常值的上、下限,ASNR潜伏期的范围为3~4ms,阈值为80~90dB nHL。16例前庭疾病患者均行双侧检查,在VEMP消失的9耳(9例)中,ASNR均未引出;VEMP低振幅的8例(8耳)中,5例(5耳)未引出ASNR,3例(3耳)ASNR正常引出。5例梅尼埃病患者接受甘油试验,1例(2耳)甘油试验前后VEMP与ASNR均正常,2例(4耳)双侧VEMP与ASNR甘油试验前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1例(1耳)患侧VEMP正常,甘油试验前后无变化,ASNR由异常变为正常;1例(2耳)VEMP甘油试验前双侧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但ASNR均未引出。1例听力正常的前庭神经炎患者,患侧VEMP未引出,ASNR电位也未引出。1例先天性全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VEMP、ASNR正常引出;植入后,术侧VEMP振幅降低,ASNR未引出。结论 ASNR与VEMP可能均源于球囊。鉴于目前的结果,在不便进行VEMP检测时可用ASNR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电位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球囊
下载PDF
重度聋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娜 于黎明 +1 位作者 刘传莲 赵承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度聋患者在检查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时出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acousticallyevokedshortlatencynegativeresponse,ASNR)的特点及来源。方法 回顾分析 1999~ 2 0 0 2年测试的 5 6 2 2例患... 目的 探讨重度聋患者在检查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时出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acousticallyevokedshortlatencynegativeresponse,ASNR)的特点及来源。方法 回顾分析 1999~ 2 0 0 2年测试的 5 6 2 2例患者的ABR结果。结果  5 6 2 2例病例中有重度聋 4 36人 ,74人引出ASNR ,占重度聋人数的 17%。 5 0 %的ASNR出现在 0~ 5岁 ,0~ 10岁占 7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聋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听性脑干反应 检查
下载PDF
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中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商莹莹 倪道凤 +7 位作者 徐春晓 李奉蓉 邹琦娟 张志勇 赵翠霞 高志强 王剑 关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总结在有听力损失儿童中行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bABR)测试时记录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方法在有听力损失的0-6岁儿童中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短... 目的总结在有听力损失儿童中行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bABR)测试时记录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方法在有听力损失的0-6岁儿童中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记录短声和短纯音ABR的反应阈,在记录到ASNR的受试者中分析其反应阈和潜伏期。结果在所有80受试耳中共7耳(8.75%)在cABR测试中引出ASNR,40耳(50%)在tbABR测试中引出ASNR,其中1 kHz引出率最高(37耳,46.25%),2 kHz次之(25耳,31.25%)。引出ASNR者ABR波V反应阈最低65 dB nHL,ASNR反应阈最低80 dB nHL。0.5、1、2和4 kHz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分别为6-8、5-7、3-5、3-4 ms。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其潜伏期缩短。结论有听力损失的儿童tbABR测试中可以记录到AS-NR,但不影响以波V反应阈评估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纯音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丹 彭国光 董为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78-1279,共2页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SLSEP、F-VEP检查、Gla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者的GCS、GOS均显著相关。结论S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儿童声诱发短潜伏期负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雅雯 龙越 +7 位作者 李颖 金欣 周怡 郑之芃 刘一迪 耿江桥 刘海红 倪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儿童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特征。方法对61例确诊为LVAS的儿童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 目的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儿童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特征。方法对61例确诊为LVAS的儿童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evoked response, ABR)测试,分析ASNR引出率、潜伏期,并探讨其与引出强度、听阈和年龄的关系;其中56例(112耳)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诊断时年龄8~170月,平均年龄为35.25±33.53月,双耳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反应阈为90~105 dB nHL平均为96.92±10.55 dB nHL;5例为中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诊断时年龄11~71月,平均34.60±22.70月,双耳ASSR反应阈为60~80 dB nHL,平均58.50±5.51 dB nHL;61例中12例(24耳)伴其他内耳畸形。结果刺激声强度100 dB nHL时,56例(112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ASNR引出率为75.89%(85/112),平均潜伏期为2.79±0.33 ms;刺激声强度90 dB nHL时,其ASNR引出率为49.11%(55/112),平均潜伏期3.22±0.25 ms;12例前庭水管扩大伴其它内耳畸形儿童,ASNR引出率为54.17%,平均潜伏期为2.93±0.46 ms,较单纯LVAS儿童引出率低;ASNR的引出与否与听阈无相关性。结论 LVAS儿童ASNR引出率较高,且随着刺激声强度增加,ASNR潜伏期缩短;前庭水管扩大伴多发内耳畸形患儿的ASNR引出率低于单纯LVAS患儿;检测ASNR可以作为LVAS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儿童
下载PDF
人类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农东晓 宇良政治 +2 位作者 野田宽 唐安洲 农辉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在极重度感音性聋耳的ABR检测中发现一个位于3~4ms潜伏期的"V"字形负向波形,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本研究通过大宗病例调查和临床实验来探讨ASNR的特点... 目的在极重度感音性聋耳的ABR检测中发现一个位于3~4ms潜伏期的"V"字形负向波形,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本研究通过大宗病例调查和临床实验来探讨ASNR的特点和起源。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3104例ABR检测结果,以详尽了解ASNR的出现率和特性。对20名双耳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6~62岁)和12名健康人(23~30岁)进行了ABR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测试。患者组包括了16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植入耳在裸耳状态时可提供无功能耳蜗模型。结果判读侧重于:人工耳蜗植入耳能否诱发ASNR,以及对比在极重度感音性聋耳中ASNR组和非ASNR组的VEMP出现率及反应阈值。结果ASNR仅出现于极重度感音性聋耳,并且对强声刺激(80~120dBnHL)有依赖性。在653例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981耳)的ABR波形中,有80例(12.3%)117耳(11.9%)出现了ASNR。ASNR有良好的重复性,可排除伪迹干扰的可能性。ASNR具有神经电位的特征,表现在随着声刺激的增强,其潜伏期缩短而振幅增大。ASNR与ABR的波形完全不一样,无法将其解释为传统听觉神经通路产生的电位。临床实验中,3个人工耳蜗植入耳能诱发出ASNR,说明ASNR的发生与耳蜗无关。所有9个ASNR耳都诱发出VEMP,且阈值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ASNR耳具有正常的球囊功能。在非ASNR组中,三分之二没有引出VEMP,而另外三分之一虽然可以诱发出VEMP,但阈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分别提示球囊功能丧失或低下。此外,有一外半规管麻痹耳诱发出了ASNR和VEMP。结论ASNR并非伪迹,而是一种依赖强声刺激,且只出现于极重度感音性聋耳的神经电位。ASNR的出现完全依赖于正常的球囊功能,而不依赖于残余听力或者半规管功能。据此认为ASNR起源感觉器官为球囊,根据其潜伏期推测电位源自前庭神经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人工耳蜗 极重度感音性聋 球囊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芳 刘凤兰 +1 位作者 张艳芬 徐琦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1-462,共2页
目的 研究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SEP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及评估作用。方法 对 3 5例HIE及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SSEPs检测 ,观察指标为N2 0 PL(潜伏期 )、N13~ 2 0 IPL(峰间期 )、N2 0 AmP(波幅 )、N2 0 电位时程... 目的 研究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SEP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及评估作用。方法 对 3 5例HIE及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SSEPs检测 ,观察指标为N2 0 PL(潜伏期 )、N13~ 2 0 IPL(峰间期 )、N2 0 AmP(波幅 )、N2 0 电位时程及N2 0 出波率。结果 两组N2 0 PL、N2 0 AmP、N2 0 时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N13~ 2 0 IPL有显著性差异 ;N2 0 出波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轻度HIE与中、重度比较 ,仅显示N2 0 Am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出波率后者明显低于前者。结论 SSEPs可作为HIE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短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量化得气: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方案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驰 王培 +9 位作者 吴桂雯 胡妮娟 郝杰 胡尚卿 齐丹丹 赵珉一 孙俊俊 王亚峰 张露芬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索运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客观量化得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纳入健康受试者,分为得气组(粗针、深刺、行手法促使得气)和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记录针刺前、中、后体感诱发电位,量表... 目的探索运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客观量化得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纳入健康受试者,分为得气组(粗针、深刺、行手法促使得气)和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行手法避免得气),记录针刺前、中、后体感诱发电位,量表测评受试者得气情况,观察三阴交穴得气与否对电位的影响。结果通过预试验进行可行性初探,发现得气对于SLSEP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值得观察。结论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展开正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得气 短潜伏期诱发电位 量化 三阴交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ASNR)对听力正常耳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甜 农东晓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探讨ASNR对听力正常耳的研究。方法对20个正常人(志愿者)分别进行气导VEMP短声刺激,记录下VEMP的出现率、潜伏期;再进行气导ABR测试,记录出ABR波,再通过气导强声刺激,骨导噪声掩蔽,诱发ASNR波出现,探讨ASNR波的出现率、潜伏期。结... 目的探讨ASNR对听力正常耳的研究。方法对20个正常人(志愿者)分别进行气导VEMP短声刺激,记录下VEMP的出现率、潜伏期;再进行气导ABR测试,记录出ABR波,再通过气导强声刺激,骨导噪声掩蔽,诱发ASNR波出现,探讨ASNR波的出现率、潜伏期。结果20个正常人(40只)耳中12耳出现ASNR,出现率为30%,做VEMP测试时,气导短声刺激40耳有19耳诱发出p13和n23波,出现率为47.5%。结论利用高强度短声刺激配合噪音掩蔽在正常人耳能成功诱发ASNR波,说明ASNR只依赖于正常的球囊功能,与其它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电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球囊 实验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及F波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颖 李应龙 +4 位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李玉琢 叶茵 江隐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79-283,287,共6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双上肢尺神经F波检测结果,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记录入院时颈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以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患者组进行SLSEP、F波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下肢P40潜伏期、P40波幅、上肢N20潜伏期、N20波幅、正中神经F波、尺神经F波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P40潜伏期延长、P40波幅下降、N20潜伏期延长、N20波幅下降及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有相关性。结论:CSCI患者SEP、F波异常与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联合MRI、临床运动功能评估,是对感觉、运动系统神经功能检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F波
下载PDF
中风病人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脑电地形图、脑电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雯珠 许虹 +1 位作者 党雷 王建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对中风病人136例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SSEP),其中75例同时作脑电地形图检查(BEAM)及同步脑电检查(EEG),全部病人均作头颅CT检查。根据临床表现与/或头颅CT显示的不同部位,将病人组分为8组。分析其SSEP与BEAM的特点。脑干... 本文对中风病人136例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SSEP),其中75例同时作脑电地形图检查(BEAM)及同步脑电检查(EEG),全部病人均作头颅CT检查。根据临床表现与/或头颅CT显示的不同部位,将病人组分为8组。分析其SSEP与BEAM的特点。脑干病变多影响P_(14),额叶病变多影响P_(22),丘脑病变多影响N_(16),皮层下病变多影响N_(16)、N_(18)、N_(19),顶叶病变多影响N_(20)、P_(40),异常率为100%。同时作BEAM结果,异常率为97.3%,同步EEG异常率为88%,头颅CT10例阴性,异常率86.6%,四种检查异常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短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正中神经中、短潜伏期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建军 李乐加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SEP)与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MSEP)在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中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方法:对37例CI患者与21位正常对照者进行MN-SSEP和MN-MSEP检测和比较。结果:①CI组中患侧MN-SSEP中N20波...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SEP)与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MSEP)在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中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方法:对37例CI患者与21位正常对照者进行MN-SSEP和MN-MSEP检测和比较。结果:①CI组中患侧MN-SSEP中N20波消失和MN- MSEP各波消失;②CI组中患侧MN-SSEP正常,MN-MSEP中N20、P25的峰潜伏期(PL)正常,而N35、P45、N60的PL延长,这些异常成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以N60的PL延长(异常)尤为显著;③CI组的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20波的消失与皮层功能缺失或上传感觉通路阻断有关。N20波正常,而其后的皮层电位异常可能与皮层间的网络连接被破坏使传导受阻有关,N60波异常的突出表现可以作为观察皮层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SEP) 短潜伏期 潜伏期 脑梗死(CI)
下载PDF
健康成人上、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14
作者 陆学胜 钱雪梅 +2 位作者 施弘 孙晓江 吕善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 脊髓 潜伏期 四肢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传导时间 参考电极
下载PDF
红藻酸致大鼠癫痫模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15
作者 罗晓红 韩筱玉 +1 位作者 王晓姝 何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20只红藻酸致痫大鼠于癫痫发作前、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经正中神经刺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进行测定。结果:大鼠SLSEP波形为一小的N1波后接一大的P1...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20只红藻酸致痫大鼠于癫痫发作前、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经正中神经刺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进行测定。结果:大鼠SLSEP波形为一小的N1波后接一大的P1波;癫痫急性发作期改变为N1、P1波的PL延长,波幅降低,有3例波形缺失;慢性发作期仅P1波的P1较前缩短。结论:癫痫急性发作期N1、P1波的改变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继发性缺血、缺氧致神经元损伤有关。慢性发作期P1波缩短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癫痫 红藻酸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多导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及不同导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迪 潘映辐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观察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 :采用多导组合法对 2 2例受试者进行下肢SLSEP检测。结果 :N2 7(颈髓电位 ) 2 1例双侧均可引出 ;LP(腰髓电位 ) 2 2例均可引出 ;窝电位只要是电极安放合适 ,正常... 目的 :观察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 :采用多导组合法对 2 2例受试者进行下肢SLSEP检测。结果 :N2 7(颈髓电位 ) 2 1例双侧均可引出 ;LP(腰髓电位 ) 2 2例均可引出 ;窝电位只要是电极安放合适 ,正常人各例均可引出。t检验结果 ,发现不同导记录的P40 PL结果不一。其中Pz—Fpz导与C1 ’—C2 ’(或C2 ’—C1 ’)导的P40 P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临床上亦有少数正常变异 ,Pz—Fpz导P40 不能引出 ,而C1 ’—C2 ’(或C2 ’—C1 ’)可引出P40 。结论 :建议P40 可再建一C1 ’—C2 ’(或C2 ’—C1 ’)导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多导描记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57例脑血管疾病的检测
17
作者 许虹 文薇 杨丹 《云南医药》 CAS 1997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57例脑血管疾病的检测许虹文薇杨丹本文对5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探讨了SSEP异常与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测试57...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57例脑血管疾病的检测许虹文薇杨丹本文对5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探讨了SSEP异常与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测试57例脑血管病患者,系1994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短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检测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治疗截瘫中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崔毅 张少成 +2 位作者 郑惠民 倪利英 刘莹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对 31例截瘫患者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植入桥接损伤段脊髓和神经根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 :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术前仅有 13例患者出现马尾电位 (CE)波 ,术后 31例患者均能引出CE ,N2 8,P4 0 ... 目的 :对 31例截瘫患者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植入桥接损伤段脊髓和神经根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 :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术前仅有 13例患者出现马尾电位 (CE)波 ,术后 31例患者均能引出CE ,N2 8,P4 0 波。结论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此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短潜伏期 截瘫 脊髓 神经根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额顶叶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19
作者 徐国本 高雯 +1 位作者 刘献志 王树凯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6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本研究对56例额顶叶肿瘤测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s),包括胶质瘤、脑膜瘤、恶性脑膜瘤、转移瘤等。发现额叶肿瘤的SLSEPs以P22-N30异常为主,顶叶肿瘤的SLSEPs以N20-N25异常为主。肿瘤同... 本研究对56例额顶叶肿瘤测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s),包括胶质瘤、脑膜瘤、恶性脑膜瘤、转移瘤等。发现额叶肿瘤的SLSEPs以P22-N30异常为主,顶叶肿瘤的SLSEPs以N20-N25异常为主。肿瘤同时累及额顶叶者则往往P22-N30和N20-P25均有异常。结果表明,P22和N30的神经发生源不同,两者分别起源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SLSEPs的测试对额顶叶肿瘤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潜伏期 体感诱发电位 额顶叶肿瘤 诊断
下载PDF
癫癎患者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20
作者 李增友 许虹 +2 位作者 吕明华 王学峰 全凤英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伏期,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癫癎组N20、P15、IN16、N16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同侧记录的IN16潜伏期较头颅CT/MRI正常组的IN16波潜伏期延长(P=0.01);癫癎患者脑电图异常组P15波潜伏期较脑电图正常组的延长(p=0.05);病程5年以上组P40、P15波潜伏期较1-5年组延长(P=0.00、P=0.01),病程5年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1年以下组延长(P=0.03);用2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波潜伏期较未用抗癫癎药组的明显延长(P=0.01),用两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N16、N18波潜伏期较用1种抗癫癎药组明显延长(p=0.01、P=0.02、P=0.02);每月发作两次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每月发作两次及以下组明显延长(P=0.04)。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脑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SLSEP改变。SLSEP检测技术可以评估癫癎患者的脑功能,并且能够动态观察比较,可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