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丹 彭国光 董为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78-1279,共2页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SLSEP、F-VEP检查、Gla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者的GCS、GOS均显著相关。结论S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 潜伏期诱发电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芳 刘凤兰 +1 位作者 张艳芬 徐琦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1-462,共2页
目的 研究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SEP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及评估作用。方法 对 3 5例HIE及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SSEPs检测 ,观察指标为N2 0 PL(潜伏期 )、N13~ 2 0 IPL(峰间期 )、N2 0 AmP(波幅 )、N2 0 电位时程... 目的 研究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SEP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变化及评估作用。方法 对 3 5例HIE及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SSEPs检测 ,观察指标为N2 0 PL(潜伏期 )、N13~ 2 0 IPL(峰间期 )、N2 0 AmP(波幅 )、N2 0 电位时程及N2 0 出波率。结果 两组N2 0 PL、N2 0 AmP、N2 0 时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N13~ 2 0 IPL有显著性差异 ;N2 0 出波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轻度HIE与中、重度比较 ,仅显示N2 0 Am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出波率后者明显低于前者。结论 SSEPs可作为HIE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潜伏期 诱发电位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及F波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颖 李应龙 +4 位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李玉琢 叶茵 江隐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79-283,287,共6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双上肢尺神经F波检测结果,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记录入院时颈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以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患者组进行SLSEP、F波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下肢P40潜伏期、P40波幅、上肢N20潜伏期、N20波幅、正中神经F波、尺神经F波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P40潜伏期延长、P40波幅下降、N20潜伏期延长、N20波幅下降及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有相关性。结论:CSCI患者SEP、F波异常与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联合MRI、临床运动功能评估,是对感觉、运动系统神经功能检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 潜伏期诱发电位(slsep) F波
下载PDF
硫喷妥钠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伟民 朱伟强 唐辉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与方法:7例上肢感觉传导道无异常的病例,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后,分别观察注药前、注药后即刻、2、4和6min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比较P15、N20、P25各波的潜伏期以及P15N20、N20P2... 目的与方法:7例上肢感觉传导道无异常的病例,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后,分别观察注药前、注药后即刻、2、4和6min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比较P15、N20、P25各波的潜伏期以及P15N20、N20P25的峰间值。结果:各波潜伏期在注药后缩短,以注药后2、4min最明显,6min时已基本恢复,P15N20、N20P25峰间值在注药后减小,以2min时减至最小,6min时已基本恢复。结论: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时,不宜使用硫喷妥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硫喷妥钠 上肢 slsep 术中监测
下载PDF
中风病人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脑电地形图、脑电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雯珠 许虹 +1 位作者 党雷 王建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对中风病人136例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SSEP),其中75例同时作脑电地形图检查(BEAM)及同步脑电检查(EEG),全部病人均作头颅CT检查。根据临床表现与/或头颅CT显示的不同部位,将病人组分为8组。分析其SSEP与BEAM的特点。脑干... 本文对中风病人136例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SSEP),其中75例同时作脑电地形图检查(BEAM)及同步脑电检查(EEG),全部病人均作头颅CT检查。根据临床表现与/或头颅CT显示的不同部位,将病人组分为8组。分析其SSEP与BEAM的特点。脑干病变多影响P_(14),额叶病变多影响P_(22),丘脑病变多影响N_(16),皮层下病变多影响N_(16)、N_(18)、N_(19),顶叶病变多影响N_(20)、P_(40),异常率为100%。同时作BEAM结果,异常率为97.3%,同步EEG异常率为88%,头颅CT10例阴性,异常率86.6%,四种检查异常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潜伏期 诱发电位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下载PDF
健康成人上、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6
作者 陆学胜 钱雪梅 +2 位作者 施弘 孙晓江 吕善庆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 脊髓 潜伏期 四肢 潜伏期诱发电位 传导时间 参考电极
下载PDF
红藻酸致大鼠癫痫模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7
作者 罗晓红 韩筱玉 +1 位作者 王晓姝 何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20只红藻酸致痫大鼠于癫痫发作前、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经正中神经刺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进行测定。结果:大鼠SLSEP波形为一小的N1波后接一大的P1...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的功能状态。方法:20只红藻酸致痫大鼠于癫痫发作前、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经正中神经刺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进行测定。结果:大鼠SLSEP波形为一小的N1波后接一大的P1波;癫痫急性发作期改变为N1、P1波的PL延长,波幅降低,有3例波形缺失;慢性发作期仅P1波的P1较前缩短。结论:癫痫急性发作期N1、P1波的改变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继发性缺血、缺氧致神经元损伤有关。慢性发作期P1波缩短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癫痫 红藻酸 潜伏期诱发电位
下载PDF
内囊出血家兔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
8
作者 李晶 金学隆 +1 位作者 王海华 潘群皖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囊出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立体定向注射自体动脉血制备家兔内囊出血动物模型,观察内囊出血前后家兔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改变。结果:家兔内囊出血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的占... 目的:探讨内囊出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立体定向注射自体动脉血制备家兔内囊出血动物模型,观察内囊出血前后家兔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改变。结果:家兔内囊出血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的占位血肿;造模后不同时点,SLSEP中P1-N1的峰间潜伏期较出血前均明显延长(P<0.01);N2-P1峰-峰值较出血前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内囊出血可阻碍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导致SLSEP中P1-N1的峰间潜伏期延长;N2-P1峰-峰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内囊 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峰值
下载PDF
多导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及不同导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迪 潘映辐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观察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 :采用多导组合法对 2 2例受试者进行下肢SLSEP检测。结果 :N2 7(颈髓电位 ) 2 1例双侧均可引出 ;LP(腰髓电位 ) 2 2例均可引出 ;窝电位只要是电极安放合适 ,正常... 目的 :观察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 :采用多导组合法对 2 2例受试者进行下肢SLSEP检测。结果 :N2 7(颈髓电位 ) 2 1例双侧均可引出 ;LP(腰髓电位 ) 2 2例均可引出 ;窝电位只要是电极安放合适 ,正常人各例均可引出。t检验结果 ,发现不同导记录的P40 PL结果不一。其中Pz—Fpz导与C1 ’—C2 ’(或C2 ’—C1 ’)导的P40 P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临床上亦有少数正常变异 ,Pz—Fpz导P40 不能引出 ,而C1 ’—C2 ’(或C2 ’—C1 ’)可引出P40 。结论 :建议P40 可再建一C1 ’—C2 ’(或C2 ’—C1 ’)导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诱发电位 多导描记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普鲁卡因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10
作者 朱伟强 梁伟民 顾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82-183,共2页
目的 :探讨静滴普鲁卡因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影响。方法 :对上肢感觉传导无异常的病人1 5例 ,分别观察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前以及滴注 1 %普鲁卡因 2 0mg·kg- 1 ·h- 1 1 0分钟、40mg·kg- 1 ·h- 1 5分钟和... 目的 :探讨静滴普鲁卡因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影响。方法 :对上肢感觉传导无异常的病人1 5例 ,分别观察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前以及滴注 1 %普鲁卡因 2 0mg·kg- 1 ·h- 1 1 0分钟、40mg·kg- 1 ·h- 1 5分钟和 60mg·kg- 1 ·h- 1 5分钟的上肢SLSEP ,比较N1 4、N2 0、P2 3各波的潜伏期 ,N1 4~N2 0波间潜伏期 (CCT)以及N2 0~P2 3的峰间值。结果 :SLS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值在以上三个不同剂量普鲁卡因滴注后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结论 :普鲁卡因不影响SLSEP术中进行SLSEP监测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普鲁卡因 slsep 静脉麻醉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57例脑血管疾病的检测
11
作者 许虹 文薇 杨丹 《云南医药》 CAS 1997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57例脑血管疾病的检测许虹文薇杨丹本文对5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探讨了SSEP异常与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测试57...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57例脑血管疾病的检测许虹文薇杨丹本文对5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探讨了SSEP异常与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测试57例脑血管病患者,系1994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潜伏期 诱发电位 检测
下载PDF
癫癎患者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12
作者 李增友 许虹 +2 位作者 吕明华 王学峰 全凤英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 目的:研究癫癎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SLSEP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进行SLSEP检测,以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检测双侧N20、P40、P15、IN16、N16、N18、N19波潜伏期,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癫癎组N20、P15、IN16、N16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癫癎患者头颅CT/MRI异常组同侧记录的IN16潜伏期较头颅CT/MRI正常组的IN16波潜伏期延长(P=0.01);癫癎患者脑电图异常组P15波潜伏期较脑电图正常组的延长(p=0.05);病程5年以上组P40、P15波潜伏期较1-5年组延长(P=0.00、P=0.01),病程5年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1年以下组延长(P=0.03);用2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波潜伏期较未用抗癫癎药组的明显延长(P=0.01),用两种及以上抗癫癎药组IN16、N16、N18波潜伏期较用1种抗癫癎药组明显延长(p=0.01、P=0.02、P=0.02);每月发作两次以上组P40波潜伏期较每月发作两次及以下组明显延长(P=0.04)。结论:癫癎患者存在脑功能障碍,并有相应的SLSEP改变。SLSEP检测技术可以评估癫癎患者的脑功能,并且能够动态观察比较,可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潜伏期诱发电位(slsep) 相关性
下载PDF
中风病人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13
作者 党雷 王荪 吴雯珠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64-67,共4页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对51名正常人和61例中风病人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进行了记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正常人51名,年龄最大67岁,最小32岁。中风病人61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4岁。
关键词 中风 潜伏期 诱发电位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治疗截瘫中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崔毅 张少成 +2 位作者 郑惠民 倪利英 刘莹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对 31例截瘫患者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植入桥接损伤段脊髓和神经根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 :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术前仅有 13例患者出现马尾电位 (CE)波 ,术后 31例患者均能引出CE ,N2 8,P4 0 ... 目的 :对 31例截瘫患者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植入桥接损伤段脊髓和神经根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 :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术前仅有 13例患者出现马尾电位 (CE)波 ,术后 31例患者均能引出CE ,N2 8,P4 0 波。结论 :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对此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潜伏期 截瘫 脊髓 神经根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额顶叶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15
作者 徐国本 高雯 +1 位作者 刘献志 王树凯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6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本研究对56例额顶叶肿瘤测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s),包括胶质瘤、脑膜瘤、恶性脑膜瘤、转移瘤等。发现额叶肿瘤的SLSEPs以P22-N30异常为主,顶叶肿瘤的SLSEPs以N20-N25异常为主。肿瘤同... 本研究对56例额顶叶肿瘤测定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s),包括胶质瘤、脑膜瘤、恶性脑膜瘤、转移瘤等。发现额叶肿瘤的SLSEPs以P22-N30异常为主,顶叶肿瘤的SLSEPs以N20-N25异常为主。肿瘤同时累及额顶叶者则往往P22-N30和N20-P25均有异常。结果表明,P22和N30的神经发生源不同,两者分别起源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SLSEPs的测试对额顶叶肿瘤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诱发电位 额顶叶肿瘤 诊断
下载PDF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逆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强 赵似兰 潘映辐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07-612,共6页
体感诱发电位是一种无损伤地检查神经系统机能状况的方法。从该实验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感觉信息的处理过程,通过对此实验资料建立模型,可以从这些资料提取有生理意义的参数,这将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新指标。我们对正常人... 体感诱发电位是一种无损伤地检查神经系统机能状况的方法。从该实验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感觉信息的处理过程,通过对此实验资料建立模型,可以从这些资料提取有生理意义的参数,这将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新指标。我们对正常人在头皮处测得的多导诱发电位值,用均匀球及三层头介质传导模型求逆的方法,来估算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在脑内对应区产生的兴奋点(模型化为电流偶极子)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按估算出的结果,我们认为N20的发生源是在中央沟后回的感觉定位区内。此结果与生理解剖中已有的感觉传导定位知识是一致的。这一事实初步验证了头传导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诱发电位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不同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曾小雁 贺婕 +4 位作者 苏微微 肖丽萍 穆斌 何晓丹 佟翠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LSEP)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MLSEP和SLSEP检测,并与格拉斯哥(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 目的探讨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LSEP)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MLSEP和SLSEP检测,并与格拉斯哥(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MLSEP和SLSEP检查。结果入院后8例患者患侧波形消失(14.8%),健侧正常。MLSEP检测发现N35、P45和N60峰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且患侧明显高于健侧和对照组,而健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SLSEP检测患侧与健侧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MLSEP检测发现患侧仍明显高于健侧(P<0.05)。患者的GCS、MBI和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变化(P<0.05),患者预后呈好转趋势。N20和N60峰潜伏期与治疗前后GCS、MBI和NIHSS评分均相关(P<0.05),且以N60相关性最大。结论脑梗死患者患侧MLSEP峰潜伏期明显延长,潜伏期与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相关,且以N60波的异常表现及相关性最为明显,可将MLSEP和SLSEP联合应用以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诱发电位 中长潜伏期 潜伏期
下载PDF
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评估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育年 谭来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SLSEP在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SLSEP检查结果分为SLSEP正常或轻度异常的Ⅰ组(49例)、SLSEP中度异常的Ⅱ组(43例)及SLSEP重度异常的Ⅲ组(39例)。分析3组不同... 目的探讨SLSEP在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SLSEP检查结果分为SLSEP正常或轻度异常的Ⅰ组(49例)、SLSEP中度异常的Ⅱ组(43例)及SLSEP重度异常的Ⅲ组(39例)。分析3组不同观察时间点间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SLSEP与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治疗前后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3组间入组时、2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PRES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Ⅰ组最低、Ⅲ组最高(P<0.05)。同时,SLSEP与入组时PRESSS评分、NIHSS评分及3个月后PRESSS评分、NIHS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SLSEP与脑梗死肢体运动障碍及神经损伤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患者预后的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诱发电位 脑梗死 运动障碍 预后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结合脑电频谱分析评定脑梗死预后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丽萍 康志新 +2 位作者 吴宝水 孙志华 佟翠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相关性。(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脑电频谱分析中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有相关性。结论(1)SEPs潜伏期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提供客观肯定的评定参数。(2)SEPs潜伏期的变化与脑电频谱分析结合有望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定量分析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诱发电位潜伏期 脑电慢波功率谱比值
下载PDF
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博虎 谢仁华 +2 位作者 董权 岑键昌 常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究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死亡判定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判定为脑死亡的患者31例,对每位患者均进行2次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脑死亡确... 目的探究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死亡判定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临床判定为脑死亡的患者31例,对每位患者均进行2次脑电图、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脑死亡确认实验标准将其分为脑死亡阳性组和脑死亡阴性组,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脑电图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和准确性为93.55%。脑死亡组脑电图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阳性人数显著高于非脑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C曲线分析显示脑电图对诊断脑死亡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脑电图 潜伏期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