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志海 金才益 +2 位作者 吴鹏 曾忠友 任忠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中复位效果。[方法]特异性的选择腰椎滑脱患者,应用短节段钉棒系统,通过术前、术后、术后1年的影像学分析,观察滑脱被复位的情况。[结果]本组69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达到解剖复...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中复位效果。[方法]特异性的选择腰椎滑脱患者,应用短节段钉棒系统,通过术前、术后、术后1年的影像学分析,观察滑脱被复位的情况。[结果]本组69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达到解剖复位58例。[结论]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的治疗中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提高了临床疗效,避免了长节段融合所带来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钉棒系统 腰椎滑脱 复位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短节段钉棒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志龙 李坤 +2 位作者 王晶 余国庆 喻锋 《骨科》 CAS 2020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6例Kummell病伴较严重后凸畸形病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9~78岁,平均67.75岁。腰椎骨密度T值...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6例Kummell病伴较严重后凸畸形病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为59~78岁,平均67.75岁。腰椎骨密度T值为(-3.48±2.65)SD。胸腰段12例,L33例,T81例;后凸角度为23.940°±0.803°。在邻近伤椎上下椎两侧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钉棒作用进行伤椎撑开复位,再在伤椎两侧注入骨水泥强化治疗。比较病人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角。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1±2.3)个月,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3 d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短节段钉棒固定结合伤椎强化治疗Kummell病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短节段钉棒固定 骨水泥强化治疗 后凸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洪 唐长友 贺健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期97-98,共2页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远期疗效、近期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爆裂性骨折采取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 腰椎爆裂性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榆 刘林海 +2 位作者 陈志毅 陈和民 贺逸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2期3060-306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腰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术... 目的:探讨胸腰椎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腰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定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变化,从而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随访1年~2年观测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且固定稳固、愈合牢固。结论采用胸腰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防止内固定松动、断钉及椎体复位后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短节段钉棒系统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张环照 叶鸿风 +1 位作者 黄班华 周志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12期680-683,共4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某医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以采取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采取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 目的比较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某医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以采取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采取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的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的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矢状面Cobb's角、椎管占位及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退变情况。结果 (1)观察组优良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2)治疗前两组矢状面Cobb's角、椎管占位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矢状面Cobb's角(t=20.316,P<0.05;t=17.245,P<0.05)、椎管占位(t=24.867,P<0.05;t=22.883,P<0.05)及VAS评分(t=4.324,P<0.05;t=2.967,P=0.04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矢状面Cobb's角(t=15.000,P<0.05)、椎管占位(t=10.105,P<0.05)及VAS评分(t=3.769,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退变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0,P=0.018)。结论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 腰椎爆裂性骨折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项昶 凌燕飞 +2 位作者 李生文 钱铮 何永清 《健康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8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患者的伤椎楔变... 目的观察分析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8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患者的伤椎楔变角、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各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比较,各观察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及增强前柱的稳定性,近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 腰椎爆裂性骨折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小智 张毅 +2 位作者 秦安 何瑞敏 徐柳兴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27.6±14.8)min,术中出血量为(457.9±103.4)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64.3±47.2)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0±3.6)周。随访1年后,发生感染2例,断钉1例,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手术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金刚 干阜生 +2 位作者 杨玉起 李虎 李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观察并随访2组的近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占位及椎间盘退变)和远期疗效(矫正丢失情况、脊髓损伤恢复、腰部疼痛情况、侧块和螺钉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和椎管占位均获得矫正(P<0.01),但术后观察组的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椎管占位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的退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伤椎前缘和Cobb's角的矫正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腰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侧块和螺钉断裂,4例螺帽松动,而观察组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仅1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较好,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椎 腰椎 伤椎椎弓根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文明 柴俊 +1 位作者 毛立彪 贾永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定期X线复查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对神经功能ASIA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定期X线复查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对神经功能ASIA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3.2%±1.8%恢复至91.0%±2.O%,Cobb角由术前24.2°±3.0°恢复至5.0°±1.0°,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60.2%±8.7%增加到85.5%±12.8%。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未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椎体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矫正度丢失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短节段钉棒系统 后路 伤椎
下载PDF
后路伤椎注入人工骨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宝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给予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观察术后、随访... 目的总结分析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骨折给予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观察术后、随访时伤椎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18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无丢失,Cobb’s角无改变,后凸角度消失。结论应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5钉)内固定,另一侧注入人工骨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 可注射人工骨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钉棒系统
下载PDF
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
11
作者 黎钟遍 魏均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稳定型Kümmell病病人47例病历资料,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病人25例作为伤椎植骨组,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病人22例...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稳定型Kümmell病病人47例病历资料,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病人25例作为伤椎植骨组,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病人22例作为椎体成形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7 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VAS评分、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伤椎植骨组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高于椎体成形组(P<0.01),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椎体成形组(P<0.01);2组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82%(7/22),明显高于伤椎植骨组的8.00%(2/25)(P<0.01)。结论: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与椎体成形均能够有效恢复不稳定型Kümmell病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但联合伤椎植骨远期疼痛改善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Kümmell病 短节段钉棒固定 伤椎植骨 椎体成形
下载PDF
峡部修复联合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中年单纯腰椎峡部裂22例
12
作者 武春明 罗成 +1 位作者 刘魏 刘晋闽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58-60,68,共4页
目的:评价峡部修复联合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中年单纯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反复腰痛的中年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行峡部修复+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1年后依据CT骨愈合情况拆除内固定。平均随访64(57~72)月。采用Henderson标准... 目的:评价峡部修复联合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中年单纯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反复腰痛的中年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行峡部修复+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1年后依据CT骨愈合情况拆除内固定。平均随访64(57~72)月。采用Henderson标准、ODI评分评估术后临床疗效,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评估病椎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观察内固定拆除后病椎滑移程度。结果:Henderson标准评估:优19例,良3例,优良率100%;ODI评分评估:术前平均(76.59%±5.207%),术后平均(4.5%±3.901%),P<0.01。22例患者峡部全部骨愈合,均未出现进展性腰椎滑脱。1例腰4峡部裂患者L5-S1椎间盘术前2级,术后3级,余病变节段及其相邻节段椎间盘信号与术前对比无明显退变。结论:峡部修复+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中年单纯腰椎峡部裂能够解除腰痛、重获峡部骨性连接,具有可早期活动、无进展性椎体滑移、无病椎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不丢失腰椎活动度等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腰椎峡部裂 峡部修复 短节段钉棒 内固定
下载PDF
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3
作者 姚友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6期1323-1323,共1页
随机选取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手术后B级损伤患者中,有2例患者恢复至D级;C级损伤患者中,7例患者恢复至D级;余91例患者均恢复至E级。前后对比差异显著,... 随机选取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手术后B级损伤患者中,有2例患者恢复至D级;C级损伤患者中,7例患者恢复至D级;余91例患者均恢复至E级。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87.2±8.9)%,后缘高度为(95.4±5.1)%、伤椎楔变角为(7.6±5.4)°,后凸畸形角为(10.1±8.4)°。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林波 刘少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选择...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患有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疗效观察
15
作者 高峰 金凤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接受6-12...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接受6-12个月的随访,结果证实其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ASIA分级结果恢复至E级。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选择性后路减压 短节段钉棒固定
原文传递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辉 沙勇 +3 位作者 张曦娇 浦绍全 李春晓 徐永清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对30例单节段胸腰椎体爆裂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术前评估有神经损伤、椎管占位患者同时行椎箭减压,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对30例单节段胸腰椎体爆裂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术前评估有神经损伤、椎管占位患者同时行椎箭减压,术后复查伤椎前缘压缩率、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以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并定朗随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8~20个月(平均11.3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50.3±5.4)%恢复至(93.0±4.7)%,Cobb角由术前(31.1±4.4)。恢复至(4.3±1.1)。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3级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弓根钉拔钉、断裂。结论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外形矫正率高,术后高度丢失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短节段钉棒系统 伤椎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2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不全瘫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手术后再发后凸畸形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谷千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术后的后凸畸形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均予以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术后1年的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术后的后凸畸形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均予以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术后1年的后凸畸形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BMI值、伤椎分布、骨折AO分型和术前伤椎高度、Cobb角等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前疼痛VAS评分和LSC评分等相关资料;将后凸畸形为因变量,对上述因素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再发后凸畸形29例,发生率为31.87%。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年龄、BMI指数、伤椎分布、骨折AO分型、术前上位椎间盘角(upper intervertebral angle,UIVA)、伤椎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 height ratio,AVH)、伤椎前后缘高度比(anteroposterior ratio,A/P)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UIVA、L1骨折、A3.3型骨折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VH、T12骨折、A3.1型骨折,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胸腰段单椎体骨折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可再发后凸畸形,年龄越大、BMI值越高、UIVA值越低,以及A3.3型、L1骨折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而AVH值越高、T12骨折和A3.1型骨折,均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 短节段钉棒内固定 伤椎置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rhBMP-2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杨帆 张强 范海泉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科接诊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全部患者...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科接诊的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术,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碎骨块植入,观察组采用rhBMP-2混合同种异体碎骨块植入。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患者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7 d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度均有所丢失,但术后1年观察组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Lane-Sandhu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手术中应用rhBMP-2,有利于促进椎体稳定性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钉棒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夏雪 刘东昕 +1 位作者 胡钦晓 李学东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8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ODI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分析...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经伤椎置钉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ODI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矢状后凸角、伤椎上椎间角等影像学指标来评估该术式在畸形矫正及维持矫形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至末次随访时仍能维持良好的矫形效果。结论:在经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中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畸形矫正及维持矫形效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 伤椎椎弓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