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邹荣琪 李国平 段立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方法:25名男性分为3组,分别是10名二年级大学生(对照组)和8名二级(二级组)、7名健将级(健将组)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应用BIODEX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和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sEMG)测... 目的:探讨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方法:25名男性分为3组,分别是10名二年级大学生(对照组)和8名二级(二级组)、7名健将级(健将组)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应用BIODEX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和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sEMG)测试系统,测试动态平衡难度系数从7开始至7结束时,睁眼、闭眼状态下30秒内综合动摇指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动摇指数,以及闭眼状态下右下肢腓肠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iEMG)和中位频率(MF)变化。结果:(1)睁眼和闭眼状态下,三组之间动态平衡各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闭眼状态下,三组之间比较,胫前肌iEMG和M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腓肠肌iEMG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综合动摇指数与胫前肌iEMG显著相关(r=0.71,P<0.05)。结论: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优于二级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 动态平衡能力 前庭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场地短距离自行车不同专项爆发力训练方法比较
2
作者 胡珂 陆星辰 +1 位作者 梁效忠 马国强 《体育科研》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目的:在东京奥运会赛前备战期间,针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采用的不同专项爆发力训练方法开展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为筛选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场地自行车国家队男子短组2名运动员为对象。专项安静... 目的:在东京奥运会赛前备战期间,针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采用的不同专项爆发力训练方法开展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为筛选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场地自行车国家队男子短组2名运动员为对象。专项安静爆发力训练选择男子重点队员周某的训赛数据,比较比赛中原地起动250 m骑行与场地大齿轮比追击摩托、Wattbike Pro功率车(英国)静止离座起动、Cyclus 2练习台等动模式静止离座起动15 s 3项训练间差异;高速行进间爆发力训练选择男子重点队员徐某的训赛数据,比较了争先赛资格赛大坡俯冲200 m骑行与场地车大齿轮比摩托全程牵引、Wattbike Pro功率车大负荷行进间离座起动、场地车大齿轮比公路行进间冲坡10 s 3项训练间差异。采用SRM场地版无线功率测量计(德国)和Wattbike Pro功率车分别采集运动员场地、公路自行车,功率车训赛中的运动学参数。结果:①周某完成场地追击摩托训练(GR=3.93)中F_(max)和F_(avr)与比赛(GR=3.64)相比分别高5.5%和5.1%(P<0.05),3个5 s分段平均踏蹬力中F_(avr-1st5s)和F_(avr-3rd5s)分别较比赛显著高5.6%和8.0%(P<0.05);②徐某完成Wattbike功率车大负荷(M7A10)行进间10 s骑行的F_(max)和F_(avr)与比赛(GR=4.50)相比分别高12.2%和19.2%(P<0.05),且两个5 s分段平均踏蹬力F_(avr-1st5s)和F_(avr-2nd5s)也分别较比赛高8.0%和35.6%(P<0.05),踏蹬力下降率(FD)与比赛相比低54.2%(P<0.05)。结论:大齿轮比的场地摩托拉开牵引静止出发15 s最大强度冲刺骑行是专项安静爆发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功率车大负荷等速方式行进间出发10 s最大强度冲刺骑行则在提高专项高速行进间爆发力方面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短距离自行车 专项爆发力 训练方法
下载PDF
SRM训练系统在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苟波 严金慧 +2 位作者 李之俊 马国强 刘茂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4,共6页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实时情况,通过功率、速度以及频率等指标,可以反映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2)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力量的高低。(3)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在自行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频率的踏蹬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训练系统 场地短距离 自行车运动员 专项力量
下载PDF
优秀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训练期营养补充的研究
4
作者 武桂新 方子龙 +4 位作者 高亚辉 郭俊杰 张云鹏 周丽丽 伊木清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2013年第11期8-13,共6页
观察各种营养品补充方案和不同营养成分对优秀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及训练后恢复的影响。采用CHO+FDP方案时,晨脉明显低于其它方案(p<0.05,分别)。与不补充FDP相比,补充FDP后,晨脉有降低的趋势(p=0.06... 观察各种营养品补充方案和不同营养成分对优秀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及训练后恢复的影响。采用CHO+FDP方案时,晨脉明显低于其它方案(p<0.05,分别)。与不补充FDP相比,补充FDP后,晨脉有降低的趋势(p=0.069),主观恢复值有升高的趋势(p=0.067)。晨脉与主观恢复值呈高度负相关(p<0.001)。采用CHO方案及不补充FDP时,RBC和Hct均明显低于补充前(p<0.05,分别)。采用CHO+PRO+FDP方案和CHO+FDP+LYC方案后,△RBC(补充后-补充前)和△Hb明显高于CHO方案(p<0.05,分别)。采用CHO+PRO+FDP方案后,△Hct也明显高于CHO方案(p<0.05)。与不补充FDP相比,补充FDP后,△RBC和△Hb明显较高(p<0.05,分别)。在优秀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训练期补充FDP,有益于训练后晨脉恢复,防止训练造成的RBC、Hb和Hct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补充 1 6-二磷酸果糖 恢复 场地自行车 运动员
下载PDF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之俊 苟波 +4 位作者 高炳宏 严金慧 张勇 刘茂 马国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短距离 优秀运动员 无氧代谢 特征
下载PDF
4周1900m高原训练对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国强 李之俊 +1 位作者 梁效忠 倪大海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4周1 900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 目的:探讨4周1 900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第4周减量调整。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相同时间测试空腹体成分,进行15s最大频率、最大功率测试,以及45s×2组(间歇20min)功率维持能力测试,选取时间点测试HR和BLa,并计算15s分段功率;分别在高原训练前、结束后和结束2周后采静脉血测试血常规、T、C,高原训练1周后相同方法加测血常规。结果:1)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重、体脂%、骨骼肌质量和脂肪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7.4%和6.9%(P<0.05),而睾酮提高了22.9%(P<0.01);3)高原训练后15s骑行测试中的最大频率无变化,最大功率仅提高2.4%(P>0.05);4)高原训练后两组45s测试中的最大和平均功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一、二组间的最大功率下降率和平均功率下降率分别降低40.5%和51.8%(P<0.01),且第一组结束后3min、第二组开始前和第二组结束后3min的血乳酸分别降低了11.2%、21.2%和9.5%(P<0.01),而20min间歇期内的乳酸消除率明显提高。结论:4周1 900m高原训练未对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频率和最大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以糖酵解代谢供能为主的重复做功和做功维持能力,以及疲劳消除能力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短距离 运动员 高原训练 无氧代谢能力
下载PDF
上海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课后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4 位作者 严金慧 马国强 高炳宏 刘茂 张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了解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后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机体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力量训练课与冲坡训练课后CK、BU、尿10项、BIa进行监...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了解力量训练和冲坡训练后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机体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方法:上海自行车队8名优秀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力量训练课与冲坡训练课后CK、BU、尿10项、BIa进行监测;结果: 1)力量训练课后5min的CK就达到峰值,次日晨BU、Hb较前一天早上结果变化不显著,但尿潜血栓出率增加。2)冲坡训练课后4 h的CK达到高值,次日晨CK、Hct明显升高,Hb、BU变化不显著,尿潜血检出率增加;结论:1)力量训练课后的CK达到峰值时间早于冲坡训练,但冲坡训练强度大,对肌肉的刺激较强,导致Hb破坏得更多,恢复相对较慢。2)力量训练与冲坡训练课后,尿潜血检出率增加,但是尿潜血出现的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使用Bla、CK、BU、尿10项对运动训练进行监控,可以了解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对教练员科学训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自行车 优秀运动员 男子 力量训练 冲坡训练 生化指标 上海
下载PDF
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周的生理生化监控 被引量:2
8
作者 苟波 李之俊 +2 位作者 严金慧 马国强 张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49,55,共6页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著升高。下午力量训练课后1h CK达到高值,力量训练较场地训练CK升高显著。(2)场地训练课后5min的BUN显著升高,1h开始下降,下午力量训练课后,BUN较场地课后1h显著升高,次日晨下降。(3)本周CK从周二到周六值较周一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BUN只有周六有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周日Hb值较周一结果显著升高。结论:(1)本周一的力量训练与场地训练两种手段叠加作用,对肌肉的刺激较深刻,至次日晨CK仍不能恢复,Pro、BLD都有阳性检出,力量训练课较场地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更大。(2)本周训练负荷安排的密度不大,运动员调整和恢复的时间较充分,因而Hb有小幅度升高。(3)训练周的生化监测,可以使教练员了解小周期训练的完成质量和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短距离自行车 训练周 优秀男运动员 生理生化监控
下载PDF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四周HiHiLo训练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家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四周HiHiLo训练过程中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索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低氧训练中机能监控规律。方法:将15名江苏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分为高住高练低训(HiHiLo)组和低住低训(Lo Lo)组,... 目的:通过观察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四周HiHiLo训练过程中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索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低氧训练中机能监控规律。方法:将15名江苏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分为高住高练低训(HiHiLo)组和低住低训(Lo Lo)组,HiHi Lo组进行为期四周的低氧训练,每周进行六天低氧居住和两次低氧训练课练习,其余训练在常氧环境中进行,Lo Lo组作为对照,居住及训练均在常氧环境中进行;在低氧训练前一周、低氧训练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取样。结果:(1)HiHiLo组低氧训练期间末出现RBC、Hb、Hct等血象指标的显著下降,Lo Lo组在低氧训练第四周血象指标出现下降;(2)低氧训练期间,HiHi Lo组及Lo Lo组的血尿素、睾酮、皮质醇、T/C等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结论:HiHiLo的低氧训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低氧训练中可通过血象指标(RBC、HB、Hct)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进行有效的训练负荷及训练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HILO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 男子运动员 生化指标
下载PDF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优秀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家旺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1-6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的体能特征。结果表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属于以无氧供能为主的竞速性项目,主要依靠无氧糖酵解与磷酸原供能;增加瘦体重对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成绩具有积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的体能特征。结果表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属于以无氧供能为主的竞速性项目,主要依靠无氧糖酵解与磷酸原供能;增加瘦体重对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项目专项力量以下肢爆发力、力量耐力、蹬踏快速力量为主;速度素质以反应能力、加速度能力、速度耐力和冲刺能力为主。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展一般力量、柔韧、协调性来提高动作技术的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 优秀运动员 体能特征
下载PDF
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赛前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机能评定的研究
11
作者 朱永国 《运动》 2013年第17期45-47,共3页
准确地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水平是教练员实施训练的前提。通过对夏训期间(赛前)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试,掌握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某些血液指标的变化,以评定运动员夏训(赛前)时的身体机能状况,为夏训期间(赛前)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 准确地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和水平是教练员实施训练的前提。通过对夏训期间(赛前)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试,掌握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某些血液指标的变化,以评定运动员夏训(赛前)时的身体机能状况,为夏训期间(赛前)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 血红蛋白 血尿素 肌酸激酶 睾酮 皮质醇
下载PDF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云 田麦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赛成绩却不理想。面对这一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 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赛成绩却不理想。面对这一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对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为制胜因素,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运用于比赛之中即为其制胜能力;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与参赛的主体,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理想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在实践中,亦可简称为"快、稳、灵、多、搏"五个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 项目制胜规律 制胜核心因素
下载PDF
专项能力、形态指标对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选材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熠豪 毛旭江 周素英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比较优秀组与普通组及同组之间的差异。方法:跟踪测试和分析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运动员3年间的专项能力和形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从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来看,与201... 目的:探讨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比较优秀组与普通组及同组之间的差异。方法:跟踪测试和分析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运动员3年间的专项能力和形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从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来看,与2014年相比较,优秀组和普通组在2015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普通组相比较,优秀组在2014年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2015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2)从最大无氧功率值的变化来看,普通组在2013年和2015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组在2013年和2014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从平均无氧功率值的变化来看,普通组在2013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组在2013年和2014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组与普通组在2013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2014年和2015年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平均无氧功率值的变化中看,优秀组与普通组在2013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从体脂百分比的变化来看,与2014年相比较,优秀组和普通组在2015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组与普通组在2012年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选择有氧能力好、无氧能力强的运动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时,需对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提升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能力 短距离 自行车运动员 选材
下载PDF
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丙科 《少年体育训练》 2002年第1期36-36,共1页
1 国内现状我国自行车项目初创期,运动项目的长距离和短距离分得不明显,运动队主要以骑车技术和骑车量来提高运动成绩。进入80年代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设备的不断改善,项目的特点愈来愈明显,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开始得到教练员的... 1 国内现状我国自行车项目初创期,运动项目的长距离和短距离分得不明显,运动队主要以骑车技术和骑车量来提高运动成绩。进入80年代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设备的不断改善,项目的特点愈来愈明显,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开始得到教练员的重视。特别是在第10届亚运会后国家队及一些自行车项目开展好的省队开始认识到力量素质在速度项目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自行车运动员 短距离 力量素质 运动项目 身体素质 国内现状 训练方法 运动技术 运动成绩
下载PDF
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全程竞速能力的训练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少丹 刘小学 +3 位作者 延烽 刘秋玲 刘天太 万海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5,共3页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女子500m成年组的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女子500m成年组的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能力5个部分。研究发现,加速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是影响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女子500m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速能力 场地短距离自行车 女子 500 M
下载PDF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原地起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莉清 宋子玉 黄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6,F0003,共9页
为给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起动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自行车队11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结合定点摄像与肌电采集技术研究其原地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特征,在分析起动技术生物力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 为给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起动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自行车队11名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设计,结合定点摄像与肌电采集技术研究其原地起动技术的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特征,在分析起动技术生物力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曲柄起动角的建议。研究认为,影响起动效果的生物力学因素包括3大类:内力因素、器械因素和环境因素,找到内力因素和器械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有助于提高起动成绩;实验研究表明,曲柄起动角对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原地起动60m的成绩具有显著性影响;30°是比较合理的曲柄起动角,在这一起动角上出发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起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 原地起动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效忠 倪大海 《体育科研》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通过运动学指标分析,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几种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专项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上海自行车队短组3名男子优秀运动员为对象。选择2011年全国比赛8场1 km计时赛,以及期间分别进行的8节原地750 m和... 目的:通过运动学指标分析,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几种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专项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上海自行车队短组3名男子优秀运动员为对象。选择2011年全国比赛8场1 km计时赛,以及期间分别进行的8节原地750 m和蓝线行进750 m训练课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方法分析;选择同期进行的12场争先赛200 m资格赛,以及12节大坡行进200 m和牵引125+200 m训练课进行速度力量训练方法分析。采用德国SRM系统采集运动学指标,分析数据包括各训练比赛中的功率、频率、速度,同时记录运动成绩。结果:(1)原地750 m训练的前两个250 m分段及总平均功率(Pmean)和平均频率(Cmean)均显著低于1 km计时赛;蓝线行进750 m各分段Pmean、Cmean和即刻速度均高于原地750 m,且总Pmean和Cmean与1 km计时赛相比无明显差异。(2)牵引125+200 m训练的两个100 m分段的Pmax和Cmean、200 m总Cmean和50 m分段即刻速度均显著高于大坡行进200 m训练和争先资格赛。结论:蓝线20 km/h行进出发750 m和摩托车牵引125+200 m训练方法可能是更加符合专项要求的自行车短距离专项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场地短距离 力量耐力 速度力量
下载PDF
论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亚高原训练的可行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3-766,共4页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连贯性,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使其竞技状态在赛前调整到最佳,为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提供了训练保障。亚高原训练今后可以成为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常规手段在各个训练阶段予以广泛运用。目前,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亚高原训练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训练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宝贵的训练经验也需要及时总结,以为全面提高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自行车 短距离项目 亚高原训练
下载PDF
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安静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伟 高明 +1 位作者 尚文元 李金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9-850,共2页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次/分以下25例占39.68%,40次/分以下1例占1.59%;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25例占39.68%,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12.70%,左心室高电压10例占15.87%,个别出现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结果提示:要加强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医务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场地 女子运动员 心电图
下载PDF
SRM在自行车场地短距离项目战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效忠 马国强 倪大海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采用功率、蹬频和速度对运动员在三个自行车场地短距离项目比赛中的专项体能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运用运动学指标进行短距离项目战术分析的方法。方法:在两名男子运动员的场地自行车上安装无线SRM功率测试仪,对其在2011年全国场地自... 目的:采用功率、蹬频和速度对运动员在三个自行车场地短距离项目比赛中的专项体能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运用运动学指标进行短距离项目战术分析的方法。方法:在两名男子运动员的场地自行车上安装无线SRM功率测试仪,对其在2011年全国场地自行车冠军赛第一、二站的争先赛、竞速赛和凯林赛全程的功率、频率和速度进行采集,采样频率设为0.5sec。赛后采用SRMWin软件下载测试数据并选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功率、频率和速度的最大值、平均值、即刻值,并计算总功率。结果:(1)在冠军赛第一站竞速赛中,三道队员在第二圈跟骑的即刻功率较低,而在第三圈一开始,即刻功率从300W提升到700W以上,且全程维持较好;但在第二站竞速赛中,该运动员跟骑两圈平均功率较高,并在第三圈出现即刻频率的持续降低;(2)在第二站冠军赛争先资格赛中,运动员200m计时区内平均功率和频率明显高于第一站,且第二站比赛中的全力加速起始位置稍有延后;(3)凯林赛中运动员在摩托车牵引四圈与最后两圈中所作的总功率相差不大;随着摩托牵引速度加快,靠后的跟骑位置的跟骑圈平均功率明显较高。牵引托车牵引四圈与最后两圈中所作的总功率相差不大;随着摩托牵引速度的增加,位置靠后的跟骑圈平均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竞速赛中,运动员原地起动和跟骑环节的骑行质量决定了能否有效节省体能,从而影响单圈和总成绩;争先赛资格赛中,运动员应选择合适的加速位置,以保证最大能力骑行出现在200m有效计时区内;凯林赛中,运动员在摩托牵引预骑阶段要尽量节省体能,从而在决胜圈中发挥出最大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短距离自行车 SRM 战术 功率 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