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矮密早模式下中棉所23号棉花蕾花铃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良荣 赵淑贞 杜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53-254,258,共3页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节间随离主茎越远现蕾、开花、成铃呈迅速下降趋势。2.单株开花率、成铃率是下部最高(54.92%,56.91%),中部次之(38.51%,30.39%),上部最低(16.57%,12.71%)单株铃数以中下部节位第一果节为主。3.不同节位间蕾铃脱落率不同,第10节脱落最重,1~8节落铃大于落蕾,9~13节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矮密早模式 中棉所23号 蕾花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矮密早膜”栽培模式下引进棉花品种农艺性状表现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田长彦 胡明芳 杜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7-79,共3页
比较研究了“中棉23”、“中棉24”、“春矮早”、“豫棉17”、“抗虫棉1号”、“新高抗5号”、“抗虫棉试验种”、“中棉9409”、“中棉9409-”、“豫棉9-44”、“中棉12-53”、“秦远93089”和“晋远820”引进棉花品种在“矮密早膜”... 比较研究了“中棉23”、“中棉24”、“春矮早”、“豫棉17”、“抗虫棉1号”、“新高抗5号”、“抗虫棉试验种”、“中棉9409”、“中棉9409-”、“豫棉9-44”、“中棉12-53”、“秦远93089”和“晋远820”引进棉花品种在“矮密早膜”栽培模式下的田间产量、农艺性状及性状间关系。结果表明,在约15万株/hm^2密度下,株高控制在75cm左右产量最高;生育期长短与出苗天数关系最大,与开花~吐絮期天数关系次之,表明促早出苗和缩短开花~吐絮期天数是促早熟的关键。按对缩节胺(DPC)的反应可分为敏感型、中间型和迟钝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判出“豫9-44”、“秦远93089”、“中12-53”、“晋远820”、“豫棉17”为可优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栽培模式 棉花 引种试验 农艺性状 评价
下载PDF
新疆棉花“矮、密、早”栽培历史、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6
3
作者 娄善伟 董合忠 +1 位作者 田晓莉 田立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0-732,共13页
新疆棉区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于1994年前后形成基于合理密植、植株矮化、早发早熟的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该模式以促早发早熟为主攻目标,充分利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化学调控,以及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并与配套... 新疆棉区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于1994年前后形成基于合理密植、植株矮化、早发早熟的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该模式以促早发早熟为主攻目标,充分利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化学调控,以及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并与配套棉花品种结合,通过密植矮化促早管理,促进生长发育与光能利用同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用群体效应增源、扩库,提高有效光合面积和光合生产能力;克服了春季低温、秋季降温快等不利环境影响。"矮、密、早"栽培模式实现了棉花早发早熟、高产优质,使新疆皮棉产量由1981年的511.5 kg·hm^(-2)提高到1994年的1 200.0 kg·hm^(-2),并于2019年达到1 966.5 kg·hm^(-2),年均增产7.2%以上,为中国和世界探寻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典范。本文对"矮、密、早"栽培模式演进过程作了回顾,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技术内容和高产机理,并对该模式的发展作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棉花栽培模式的不断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矮密早模式 高产机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妃子笑荔枝“矮密早”栽培模式示范应用
4
作者 张添寿 《福建果树》 2003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妃子笑荔枝 栽培模式 示范应用 栽培技术 土壤管理 树体管理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哈密大枣
5
作者 崔培毅 《新疆林业》 1999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大枣 地区 矮密早模式 氨基酸 自治区 营养价值 林果业 发展战略 医药保健品 晾晒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