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 |
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1
|
|
2
|
水稻矮秆性状研究及矮源育种利用 |
谷福林
翟虎渠
万建民
张红生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47
|
|
3
|
小麦矮源的利用和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
徐相波
张爱民
李新华
孙永堂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6
|
|
4
|
小麦显性矮源对株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
2001 |
12
|
|
5
|
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
2002 |
6
|
|
6
|
水稻不同矮源苗期对赤霉素的反应研究 |
朱速松
蒋志谦
刘建昌
谌生慧
曹绍书
陈梦玉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1998 |
3
|
|
7
|
用近等基因系研究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6
|
|
8
|
中国大麦育种主要矮源的遗传等位测验 |
张京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5
|
|
9
|
我国大麦育种的矮源分析 |
张京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10
|
小麦矮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 |
张晓科
王辉
|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
1996 |
8
|
|
11
|
小麦主要显性矮源致矮力及遗传分析 |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2
|
20个小麦矮源的致矮力及聚类分析 |
阮仁武
傅大雄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3
|
我国大麦品种的株高变迁及矮源分析 |
张京
|
《大麦科学》
|
1994 |
11
|
|
14
|
小麦半显性创新矮源“西南02~10” |
傅大雄
阮仁武
殷家民
宗学凤
胡奎
戴秀梅
张建奎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
2003 |
0 |
|
15
|
新矮源——特矮稻主要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比较 |
钟永模
罗大刚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1996 |
0 |
|
16
|
小麦双高矮源——综抗矮2号 |
张庆勤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1986 |
0 |
|
17
|
小麦新矮源Rht12的应用研究 |
梁权
杨继忠
张克厚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0 |
0 |
|
18
|
籼稻矮源遗传研究——论双桂、丛桂等品种矮生性的遗传性质 |
谢重庆
朱立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19
|
小麦矮化育种的意义与矮源的利用 |
张克厚
|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
1995 |
7
|
|
20
|
春小麦优异矮源D8261的矮化效果及其创新和利用 |
张克厚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