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秉华 王山荭 +4 位作者 杨丽 鲍海滢 孟凡华 夏兰芹 薛国典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以 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 ,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 以 9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研究了矮秆不育株的株高、抽穗期、开花期、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和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 ,不仅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株高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差异 ;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 2天 ,而开花期平均晚 1天左右 ;在同样遗传背景下 ,矮秆不育株与高秆可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没有实质性差异 ,每株穗数受环境影响较大 ,但 9种基因型的平均值接近 ;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异交结实率差异明显 ,平均值为 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近等基因系 性状表现 遗传背景
下载PDF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宏伟 刘秉华 +2 位作者 周阳 杨丽 王山荭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矮败小麦是我国自主创制的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其4D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有显性矮秆基因Rht-D1c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因此,矮败小麦后代始终会分离出一半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自交结实的高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经过... 矮败小麦是我国自主创制的小麦特异种质资源。其4D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有显性矮秆基因Rht-D1c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因此,矮败小麦后代始终会分离出一半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自交结实的高矮秆可育株,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方便高效的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将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总结了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雄性不育 育种技术
下载PDF
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鲍海滢 刘秉华 +2 位作者 王山荭 杨丽 夏兰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1-543,共3页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近等基因系 分子检测 AFLP分子标记 遗传相似性
下载PDF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王山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l0连锁十分紧密,其连锁交换值仅为0.18,而紧密连锁基因MS2和Rhtl0与着丝点间的遗传里离为31.17个交换单位.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连锁交换率 遗传
下载PDF
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丽 王山荭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10,共3页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 ,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 ,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 ,轮回选择为...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 ,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 ,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 ,轮回选择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改良目标的小麦育种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育种 技术体系 遗传资源
下载PDF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46
6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1 位作者 王山荭 孟凡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收矮秆不育株。利用上述方法和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群体改良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下载PDF
矮败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传粉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家柱 郭仁峻 +3 位作者 尹峻玉 王卫红 田立平 孟荣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1,共6页
1997~ 1999年对 4 4个转育多代的矮败麦材料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不同的 6个群体进行了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1)矮败麦的株高、抽穗期和开颖期 (分别以S1,S2 ,S3 表示 )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对应性状 (F1,F2 ,F3 )的关系分别是... 1997~ 1999年对 4 4个转育多代的矮败麦材料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不同的 6个群体进行了有关数据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1)矮败麦的株高、抽穗期和开颖期 (分别以S1,S2 ,S3 表示 )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对应性状 (F1,F2 ,F3 )的关系分别是 :S1=0 5 98F1(R2 =0 4 88) ,S2 =3 5 37+ 0 814F2 (R2 =0 60 0 ) ,S3 =5 771+ 0 85 6F3 (R2 =0 5 0 0 )。另外矮败麦还表现为成穗多 ,结实率低 ,子粒饱满度和粒重不高 ,但我们所用是其后代可育株 ,故对矮败麦的选择标准要适当放宽。 (2 )矮败表的穗下节伸长 (抽穗 )速度只及其可育株的 5 8 5 % ,伸长速度无明显的高峰 ,但其伸长的持续期稍长 ,这说明矮化和发育推迟可能是同一发育现象所导致的两个结果。 (3)可育株、不育株开花、开颖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其穗子之间的空间间隔的大小对株间传粉和不育株结实都至关重要。小麦自花授粉作物的花器特点对及时高效地接受外来花粉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所以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不育株的结实率。相比之下矮败麦更容易接受来自距离稍远一些的花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发育进度 节间 伸长模式 传粉规律 小麦
下载PDF
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2 位作者 王山荭 夏兰芹 鲍海滢 《作物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矮败小麦 群体改良工具 品种
下载PDF
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耀中 董洪平 +2 位作者 秦素平 周丽艳 宋金耀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共4页
根据作者近 1 0年的研究与实践 ,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研究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并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矮败小麦 化学诱导 孤雌生殖 育种
下载PDF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27-4131,共5页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杂优利用
下载PDF
“矮败”小麦回交群体若干重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甘斌杰 杨赞林 张少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 ,4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为父本连续回交三次 ,共衍生出 12 0份后代群体。通过对各群体的不育株、可育株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 ,探讨了“矮败”基因回交转育的效应。不育株 :连续注入父本遗传种... 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 ,4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为父本连续回交三次 ,共衍生出 12 0份后代群体。通过对各群体的不育株、可育株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 ,探讨了“矮败”基因回交转育的效应。不育株 :连续注入父本遗传种质 ,对其各性状表现影响较小。其株高一般 45 cm左右 ,回交几代后 ,高秆父本衍生的后代略高于中矮秆父本的后代。与可育株相比 ,其穗子较长 ,小穗数多 ,但千粒重较低 ,开花一般迟 2~ 4d,而早花父本衍生的后代花期也早 ,迟花父本后代花期较迟。可育株 :性状表现与父本关系密切 ,并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逐渐接近父本 ,其 F1 、BC1 F1 、BC2 F1 各世代群体株高依父本株高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 :YF 1 =5 6 .2 10 +0 .3194X、YBC1 F 1 =40 .435 +0 .5 119X、YBC2 F 1 =2 1.6 87+0 .775 9X。大穗多花多粒的父本衍生的可育株一般也是大穗多花多粒 ,千粒重大都表现超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回交 回归相关 性状
下载PDF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阳 张宏军 +7 位作者 王晨阳 李洪杰 买春艳 杨丽 刘宏伟 于立强 于广军 刘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83-2690,共8页
矮败小麦是一个便利的杂交育种工具材料。我们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对矮败小麦技术体系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包括创制矮败小麦骨干亲本、围绕骨干亲本构建大规模有限回交育种群体、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育种应用和异地加... 矮败小麦是一个便利的杂交育种工具材料。我们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对矮败小麦技术体系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包括创制矮败小麦骨干亲本、围绕骨干亲本构建大规模有限回交育种群体、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倍体育种应用和异地加代技术几项主要内容。利用该技术体系,以黄淮冬麦区高产抗赤霉病为主要育种目标进行了育种实践,成功将抗赤霉病基因Fhb1快速导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背景,比常规育种方法提前2~3年育成了高产、中抗赤霉病、适宜黄淮冬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系,显著提高了高产抗赤霉病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抗赤霉病育种 Fhb1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麦发育上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家柱 薛民生 +3 位作者 张福胜 朱维云 尹俊玉 毕诗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2,共5页
1994~1995年通过对转育4代的12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矮败麦(Tal-Rht10)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与散粉株的比较得到如下结果:①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与其姊妹散粉株的株高均差异明显,且此差值的大小与散粉株的株高呈... 1994~1995年通过对转育4代的12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矮败麦(Tal-Rht10)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与散粉株的比较得到如下结果:①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与其姊妹散粉株的株高均差异明显,且此差值的大小与散粉株的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遗传背景下散粉株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不育株次之,而以散粉株与其姊妹不育株株高差值的变异系数最大。②不育株的抽穗期比其姊妹散粉株平均推迟3.4d,开颖传粉期推迟更多。该差值因不同的遗传背景而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不育株与其姊妹散粉株的发育进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使用早熟的轮回亲本对于缩小二者在发育进度上的差值作用不大,矮败株发育晚的遗传特点与Rht10的降秆作用类似,表现为不完全显性。③通过矮杆标记极大地便利了群体中去劣和株间授粉。但为了保证异交结实率有必要对矮败麦群体进行分期播种,以提高轮回选择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 太谷核不育 发育特点 轮回选择
下载PDF
矮败小麦在新疆的性状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召锋 李卫华 +3 位作者 李诚 石培春 费聪 曹连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为在新疆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2011~2012年采取田间种植的方法,分别研究育性、株高、农艺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矮败小麦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和可育株植株高度... [目的]为在新疆更好地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2011~2012年采取田间种植的方法,分别研究育性、株高、农艺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矮败小麦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株和可育株植株高度有交叉,存在中间类型;矮化发生在矮秆株发育早期和晚期;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因素较多,花期不遇是异交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结论]Rht10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的修饰,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与环境存在互作。错期播种和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不育株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株高 异交结实率 性状
下载PDF
宁夏型高产优质多抗矮败小麦基础群体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裘敏 刘旺清 +3 位作者 李红霞 张双喜 樊明 魏亦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802-16804,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宁夏型优质高产多抗矮败基础群体的有效方法与实际应用方向。[方法]对回交2代可育株和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4个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 [目的]研究建立宁夏型优质高产多抗矮败基础群体的有效方法与实际应用方向。[方法]对回交2代可育株和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4个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高于回交亲本,蛋白质含量增加0.48%~2.24%,湿面筋含量增加1.34%~6.58%,沉降值增加21.2%~42.5%。[结论]已初步转育成具有宁夏农艺亲本遗传背景的宁夏型不育系基础群体,为组建轮回选择集团创制了基础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优质多抗矮败基础群体 宁夏
下载PDF
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温辉芹 张立生 +1 位作者 程天灵 李生海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8-22,共5页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m s2和矮秆基因Rht10的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性状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是小麦遗传改良极为有效的工具,利用它特别适用于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简化并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经过...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m s2和矮秆基因Rht10的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性状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是小麦遗传改良极为有效的工具,利用它特别适用于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简化并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异种质及优良品系。通过高产超高产基础群体组建及群体改良,成功选育出品2、品4、品7、品10、品13及品14等优良超高产品系,其中,品2平均产量达到8307.0 kg/hm2,比对照增产21%,品7平均产量达到8 244.0 kg/hm2,比对照增产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群体改良 小麦品系
下载PDF
矮败小麦在育种上的利用研究Ⅲ.矮败小麦育性的苗期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思衡 巫升鑫 +2 位作者 吴良章 钟洁 翁秀珍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4-29,共6页
矮败小麦的芽鞘长度与成株高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76**),短芽鞘苗成长为矮秆不育株,长芽鞘苗成长为高秆可育株,依自然群体芽鞘长度预测成株期育性的准确率为72.2%.GA3处理可明显扩大矮败小麦幼苗在... 矮败小麦的芽鞘长度与成株高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76**),短芽鞘苗成长为矮秆不育株,长芽鞘苗成长为高秆可育株,依自然群体芽鞘长度预测成株期育性的准确率为72.2%.GA3处理可明显扩大矮败小麦幼苗在芽鞘长度、幼苗高度及叶长、叶色等形态上的差异,从而可将幼苗区分为GA3反应敏感型与不敏感型,2类幼苗比例为11.GA3处理体积分数以1×10-5~1×10-4为宜,处理时期自萌芽期至二叶期均可.幼苗GA3反应与成株期株高相关,与育性分离结果基本一致.依GA3反应判别育性的准确率,室内试验为95.50%,田间试验达95.15%.较高的温度也可以扩大幼苗间的差异,在16~3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可育株的芽鞘长和苗高明显增加,而不育株则变化不大.较高温度还可增大GA3处理的效果,提高苗期预测育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败小麦 赤霉酸 育性预测 育种
下载PDF
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新忠 黄天荣 +4 位作者 吴新元 高永红 李冬 曹俊梅 周安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182-183,共2页
矮败小麦是以矮变1号小麦品种为标记性状供体,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育成,其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紧密连锁,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十分有利于选出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及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育种材料。探讨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 矮败小麦是以矮变1号小麦品种为标记性状供体,与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育成,其矮秆基因Rht10与雄性不育基因Ms2紧密连锁,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十分有利于选出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及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育种材料。探讨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新品种 优良性状基因
下载PDF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新疆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新元 张新忠 +4 位作者 黄天荣 高永红 李冬 周安定 曹俊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矮败小麦是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矮败小麦育成后,经过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并在... 矮败小麦是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理想的群体改良工具,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矮败小麦育成后,经过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多年的研究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并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矮败小麦遗传特性转移、生理生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9年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引进矮败小麦后,根据新疆南北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育种目标,建立起6个矮败冬小麦改良群体,并获得了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稳定品系及具有特殊遗传背景的特异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研究 利用
下载PDF
轮回选择对矮败小麦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裘敏 魏亦勤 +5 位作者 刘旺清 李红霞 张双喜 樊明 党根友 白海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1,共4页
对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杂交父本或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叶面积系数的测定,抗病性、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高于回交或杂交亲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2代与新品系... 对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杂交父本或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叶面积系数的测定,抗病性、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高于回交或杂交亲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2代与新品系杂交后代可育株叶面积系数高于父本;部分矮败小麦回交、杂交后代可育株白粉病、锈病抗性高于回交亲本;部分矮败材料回交、杂交后代穗部产量性状有超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回选择 矮败小麦 生理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