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南盆地的大型石刀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社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3,共8页
以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修背石刀是非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石器工业中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未见报道。1995年春夏之交至2004年2月,在位于陕西省秦岭山地东部的洛南盆地南洛河上游干流及其支流两侧... 以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修背石刀是非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石器工业中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未见报道。1995年春夏之交至2004年2月,在位于陕西省秦岭山地东部的洛南盆地南洛河上游干流及其支流两侧阶地共发现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268处,获得各类石制品13 581件,从中甄别出大型石刀24件,本文对这类器物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其加工制作的方式,比较了大型石刀与薄刃斧以及重型刮削器之间的异同,并以此为基础对洛南盆地19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中所发现的大型石刀进行了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石刀 定义 旷野旧石器地点 洛南盆地 陕西省 中国
下载PDF
辽宁朝阳石刀演变的考古学考察
2
作者 白燕培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39,共8页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以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和梭形石刀为主;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除了沿用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外,又出现了长方形、三棱形和异形石刀,石刀种类趋于多样化,这个时期半月形石刀不见红山文化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以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和梭形石刀为主;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除了沿用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外,又出现了长方形、三棱形和异形石刀,石刀种类趋于多样化,这个时期半月形石刀不见红山文化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而被弧背直刃半月形石刀所代替;到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仅见半月形石刀,而且样式增多:既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弧背直刃式,又出现了弧背凸弧刃或弧背斜刃石刀新类型,唯独不见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半月形石刀使用时间从红山文化时期一直到夏家店上层文化,使用时间延续2000多年;另,半月形石刀、长方形石刀出现时间可能早到距今8000年的查海——兴隆洼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朝阳 三棱形石刀 半月形石刀 演变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系绳石刀 被引量:6
3
作者 罗二虎 杨荣新 《四川文物》 2000年第2期19-30,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 西南地区 古代 系绳石刀 文物考古 石制工具 石料 制作 类型 年代 分布 历史分期
全文增补中
太谷白燕遗址出土石刀与陶刀形制功能考
4
作者 丁志姣 曹洋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9期90-93,共4页
太谷白燕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发掘者将遗址研究分为六期,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夏商时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刀与陶刀,形态各异,制作特点明显,说明此类工具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石刀、陶刀形态与功能的... 太谷白燕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发掘者将遗址研究分为六期,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夏商时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刀与陶刀,形态各异,制作特点明显,说明此类工具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石刀、陶刀形态与功能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燕遗址 仰韶晚期 石刀 陶刀
下载PDF
打浆机石刀条安装方法
5
作者 杨显臣 《纸和造纸》 1996年第6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打浆机 石刀 安装 造纸设备
下载PDF
浅析盐源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刀堆积
6
作者 周志清 刘灵鹤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石刀堆积是盐源皈家堡遗址新石器遗存中一类特殊的遗迹现象,此堆积未见明确实体边界,有着统一的用器制度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空间。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刀堆积可能是墓区之间具有象征标识的墓祭遗留,可能属于“瘗埋”的祭祀形式,是农业... 石刀堆积是盐源皈家堡遗址新石器遗存中一类特殊的遗迹现象,此堆积未见明确实体边界,有着统一的用器制度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空间。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石刀堆积可能是墓区之间具有象征标识的墓祭遗留,可能属于“瘗埋”的祭祀形式,是农业祭祀仪式活动的反映。皈家堡遗址石刀堆积丰富了中国史前时期器物集中堆置现象的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功能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皈家堡遗址 新石器时代 石刀堆积 祭祀
原文传递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石刀功能分析:来自石刀表层残留物的植物微体遗存证据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志坤 李泉 +3 位作者 郇秀佳 杨晓燕 郑景云 叶茂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42-1248,共7页
关于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的石刀的功能,众说纷纭.随着植物微体遗存提取与鉴定等技术的进步,石刀表层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和植硅体组合能够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直接的实物证据.本文对距今4ka左右的青海民和喇家遗址4件石刀表层残留物进... 关于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的石刀的功能,众说纷纭.随着植物微体遗存提取与鉴定等技术的进步,石刀表层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和植硅体组合能够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直接的实物证据.本文对距今4ka左右的青海民和喇家遗址4件石刀表层残留物进行了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残留物中可鉴定的278颗淀粉粒包含了约65.1%来自粟(Setaria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秆部位及约3.6%来自大麦属(Hordeum)和小麦属(Triticum)植物茎秆部位的淀粉粒类型;在可鉴定的361粒植硅体中,包含了约96%来自于黍亚科(Panicoideae)等植物茎叶的类型.来自茎秆的淀粉粒和来自茎叶的植硅体证据表明,喇家遗址石刀主要功能之一为收割粟、黍、大麦属和小麦属植物.同时,极少量(~3.4%)食用豆类和根茎类淀粉粒的发现说明石刀也可能用于处理豆类和刮削或切割块根块茎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刀功能 淀粉粒分析 植硅体分析 喇家遗址 青海民和
原文传递
石器功能研究的现代模拟实验:石刀表面残留物中淀粉粒来源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志坤 杨晓燕 +3 位作者 李泉 万智巍 李明启 葛全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55,共9页
淀粉粒分析在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淀粉粒分析、石器功能与植物利用关系的现代过程研究。本研究针对石刀这一新石器时代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开展现代过程的模拟实验,尝试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验... 淀粉粒分析在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淀粉粒分析、石器功能与植物利用关系的现代过程研究。本研究针对石刀这一新石器时代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开展现代过程的模拟实验,尝试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验证石刀功能及其加工的植物类型。我们利用打制的简易石片模拟石刀,对未成熟和成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共两次割穗操作,提取并观察石片割穗后不同部位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形态及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石片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主要来源于小麦秸秆;小麦秸秆淀粉粒的A型和B型淀粉粒(未成熟和成熟小麦秸秆淀粉粒——A+B型淀粉粒,含量分别为90.91%和92.59%)分别与其成熟籽粒的A型和B型淀粉粒形态、大小相似,具备形态鉴定的特征;小麦秸秆中还发现了独特的多面体型淀粉粒(未成熟和成熟小麦秸秆多面体型淀粉粒含量分别为9.09%和7.41%),这是小麦种子中缺少的类型。根据本次现代实验模拟的结果,考古遗址出土石刀上提取到的淀粉粒很可能来自于植物收割(或切削)过程的残留物,结合淀粉粒分析、石刀形制和出土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出土石刀功能与古人类植物利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石刀功能 模拟实验
原文传递
赤峰大山前遗址第1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梭形石刀的使用方式 被引量:3
9
作者 董哲 杨宽 +1 位作者 陈胜前 王立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101,共9页
<正>大山前遗址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共有6个地点,编号为KDⅠ~KDⅥ[1]。前5个地点出土了大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其中大山前遗址第1地点(简称KDⅠ)出土了一批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器类型之一的梭形石刀,包括成品61件、毛坯2件。... <正>大山前遗址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共有6个地点,编号为KDⅠ~KDⅥ[1]。前5个地点出土了大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其中大山前遗址第1地点(简称KDⅠ)出土了一批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器类型之一的梭形石刀,包括成品61件、毛坯2件。国内已有学者推测其握持方式和功能,认为它可能是收割禾穗的手持工具[2]。然而该结论不是建立在对梭形石刀形制特征及使用痕迹分析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前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 梭形石刀 使用方式
原文传递
大辛庄遗址商代石刀生产工艺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益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81,共8页
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程序,从选料到制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修整。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刀标本显微观察分析,石刀的原料采办主要是当地获取,充分考虑工具特性和使用方式,石刀制作过程完善,主要包括打制、琢制、磨制... 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程序,从选料到制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修整。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刀标本显微观察分析,石刀的原料采办主要是当地获取,充分考虑工具特性和使用方式,石刀制作过程完善,主要包括打制、琢制、磨制、刃部加工和钻孔等工序,而这些工序根据石料特点和工具用途采用多样的加工方式,工具形态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工具使用方式。出于节约原料和工具的有效性与使用效率的考虑,大辛庄商代石刀的制作存在二次加工和一器多用现象。通过大辛庄石刀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程序与思想的分析,能很好的反映商代大辛庄人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刀 生产工艺 微痕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石刀功能的实证分析——基于大辛庄商代石刀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益汇 《东方考古》 CSSCI 2012年第1期650-657,共8页
一、以往学者对石刀功能的认识石刀,文献又称石铚,《诗·周颂·臣工》日:'奄观铚艾',《说文解字》:'钰,获禾短镰也',是用来收割禾穗的一种农具。钰、镰也有蚌制的蚌铚和蚌镰。卜辞有(?)、(?)字。(?),《说文》&#... 一、以往学者对石刀功能的认识石刀,文献又称石铚,《诗·周颂·臣工》日:'奄观铚艾',《说文解字》:'钰,获禾短镰也',是用来收割禾穗的一种农具。钰、镰也有蚌制的蚌铚和蚌镰。卜辞有(?)、(?)字。(?),《说文》'禾成秀也',当即禾穗。(?),从(?)从刀,当即为以手持刀割禾穗之会意字。《小尔雅·广物》:'禾穗谓之颖,截颖谓之铚。'《释名·释用器》:'铚,获禾铁也。铚铚,断和穗声也。'长期以来,学者们多根据石刀的形态对其进行分类并对其用途进行推定,大都认为石刀是一种收割工具。李济认为石刀'像是一种刮刀,与制骨业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物 蚌制 蚌铚和蚌 刀割 功能 谓之 学者 石刀
原文传递
陕西蓝田新街遗址出土石刀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邸楠 《西部考古》 2016年第2期263-280,共18页
蓝田新街遗址是近年在关中地区大面积发掘的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遗址包含有多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构成了遗址的主体。仰韶时期各类生产工具中,以'两侧带缺口的石刀'数量最多。本文运用实验考古的方法,对这类工具... 蓝田新街遗址是近年在关中地区大面积发掘的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遗址包含有多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构成了遗址的主体。仰韶时期各类生产工具中,以'两侧带缺口的石刀'数量最多。本文运用实验考古的方法,对这类工具的制作和用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石刀的加工制作主要采用锤击和锐棱砸击两种方法,用途则主要用于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街遗址 打制石刀 实验考古
原文传递
薛家岗石刀钻孔定位与制作技术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朔知 杨德标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7,共7页
本文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对石刀钻孔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和观察,认定钻孔定位使用了较为精确的测量手段。在正面钻孔定位中,中孔定位的精确度十分重要,其他孔位的确定主要以相邻孔和刀边缘为参照系,各孔位对顶距的要求并不严格。为了保证钻... 本文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对石刀钻孔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和观察,认定钻孔定位使用了较为精确的测量手段。在正面钻孔定位中,中孔定位的精确度十分重要,其他孔位的确定主要以相邻孔和刀边缘为参照系,各孔位对顶距的要求并不严格。为了保证钻孔位置的准确,对正反两面钻孔定位的精确度要求较高。钻具有多种型号和种类,可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刀 钻孔定位 制作技术 薛家岗遗址
原文传递
试论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石刀类型与技术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超明 魏青利 +3 位作者 刘亦方 宋国定 顾万发 胡继忠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本文将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出土的石刀分为甲、乙、丙三类,并对其演进趋势、生产技术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仰韶晚期以乙、丙类石刀为主向龙山时期以丙类石刀为主的阶段化转变得到了更清楚的勾勒,细化了郑州地区石刀的谱... 本文将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出土的石刀分为甲、乙、丙三类,并对其演进趋势、生产技术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仰韶晚期以乙、丙类石刀为主向龙山时期以丙类石刀为主的阶段化转变得到了更清楚的勾勒,细化了郑州地区石刀的谱系研究,各类石刀生产技术的差异也得到了揭示。值得注意的是,仰韶中晚期石刀形态设计的规整程度、加工技术的选择倾向及类型演进的主导趋势等方面都体现出由乙类向丙类的渐变特点,这种类型、技术与演进的正向关联体现出先民在仰韶中晚期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石刀这一主要割刈工具的综合认知与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仰韶文化中晚期 石刀 类型谱系 技术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双孔石刀研究
15
作者 黄晓雷 白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双孔石刀在东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沿用至青铜时代结束,大致经历了6000年的时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文化因素。双孔石刀与单孔石刀无功能上的优劣,应为文化传统的表现。因此双孔石刀的梳理,对于文化谱系的建立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双孔石刀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石刁柏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邹道谦 崔丽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9-34,共6页
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石刁柏萌芽种子48h,获得了较好的诱变结果。最后得到了四倍体。其诱变率为36.8%。对四倍体石刁柏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数的鉴定,其染色体数是n=20,2n=40,井初步分析了四倍体嫩茎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1... 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石刁柏萌芽种子48h,获得了较好的诱变结果。最后得到了四倍体。其诱变率为36.8%。对四倍体石刁柏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数的鉴定,其染色体数是n=20,2n=40,井初步分析了四倍体嫩茎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16种氨基酸及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含量均比二倍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刀 秋水仙素 四倍体 诱导
下载PDF
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5-280,共16页
关键词 石刀 石铲 陶仓 石镰 华夏考古 新石器 农业考古 资料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登封王城岗夏文化城址出土的部分石质生产工具试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京华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276-282,394,共7页
石质生产工具,是人类历史第一个阶段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在制造旧石器阶段里,对于石料的机理缺乏了解,只能制造厚刃的工具。虽然到裴李岗文化时期,知道选择片状自然石块,制造出薄壁刃薄工具,但自然界中的片状石块很有限,远不能满足人类... 石质生产工具,是人类历史第一个阶段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在制造旧石器阶段里,对于石料的机理缺乏了解,只能制造厚刃的工具。虽然到裴李岗文化时期,知道选择片状自然石块,制造出薄壁刃薄工具,但自然界中的片状石块很有限,远不能满足人类生产的需求,仍需较多的选用其它石料制作工具。在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封王城岗夏文化城址 石质生产工具 出土文物 石刀 制造 使用 装柄形式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类型
19
作者 张景明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5年第2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石斧 老虎山 农具 石刀 永兴店文化 陶刀 石镞 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 黑陶文化 庙子沟 石杵 内蒙古
下载PDF
结绳记事·木石复合工具的绳索和穿孔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明远 金岷彬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4-25,共22页
"结绳记事"是真人(晚期智人)的重要的象征符号运作,而其前提就是绳索的发明。作者由此论证了"甲骨文乙、己、午、十、廿、冬、丩,都是远古细线的象形"。绳索与磨制穿孔石的结合,构成木石复合工具的重要形式。作者... "结绳记事"是真人(晚期智人)的重要的象征符号运作,而其前提就是绳索的发明。作者由此论证了"甲骨文乙、己、午、十、廿、冬、丩,都是远古细线的象形"。绳索与磨制穿孔石的结合,构成木石复合工具的重要形式。作者考证了甲骨文里面有"索"字,而未见"绳"字;指出甲骨文"索"指大草绳或麻绳,而"绳"为后起字。穿孔石刀、穿孔石刈(镰)、投石索以及穿孔圆石等等,都是原始人在蒙昧、半开化阶段(狩猎、采集和点播时期)使用的木石复合工具。先民最初的纺织业,始于木杆石纺轮——重要的、划时代的木石复合工具之一。本文首次阐明:甲骨文"叀、専(缚)、專、傳、轉"都表示纺轮和由此衍生的文字系列。远古礼兵器"石戉"由大型穿孔石斧发展而来,礼兵器石戉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本文专论木石复合乐器——世纪初考古新发现的原始方孔石磬,以及圆孔石磬与绳索的关系,追溯甲骨文"磬"以及相关的"声""壴(鼓)""青""南"等的字源。总之,本文首次论证了绳索和穿孔系结技术在木石复合工具和乐器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绳记事 绳索 甲骨文 穿孔石刀 穿孔圆石 穿孔石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