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刻研究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程章灿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8-22,共5页
此文为程章灿教授于2 0 1 5年5月在湖南永州考察古代摩崖石刻期间,在湖南科技学院所作的启发式讲座"石刻研究漫谈"的录音整理稿。
关键词 石刻研究 石刻文献的类型 石刻文献的形态 石刻研究的层次
下载PDF
石门石刻研究之集大成者——读郭荣章先生新作《石门石刻大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岁平 《文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郭荣章 《石门石刻大全》 石门石刻研究 书评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泰山石刻研究
3
作者 李俊领 钟丽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民国时期,尽管战乱频仍,李东辰、赵新儒、王次通等泰安乡贤还是完成了部分泰山石刻的著录,泰山石刻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提出秦泰山刻石是石阙而非石碑等卓见。这一时期的泰山石刻研究不足在于:其一,石刻著录不够全面;其二,重... 民国时期,尽管战乱频仍,李东辰、赵新儒、王次通等泰安乡贤还是完成了部分泰山石刻的著录,泰山石刻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学术界提出秦泰山刻石是石阙而非石碑等卓见。这一时期的泰山石刻研究不足在于:其一,石刻著录不够全面;其二,重要个案考察也不够深入;其三,石刻价值还需要多方面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间 泰山石刻研究 石刻著录 个案研究 价值
下载PDF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综述
4
作者 陈明光 黎方银 刘贤高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重庆大足石刻研究 第五届 年会 综述
下载PDF
纸上材料与石刻材料之互证——评《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
5
作者 张利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07-208,共2页
湖南省的摩崖石刻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有一个特性,就是以唐宋以来流寓于此的士大夫诗文、题名最为丰富。《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一书是对湖南地区摩崖文化深入考察与研究的一部上乘力作。它有三个特点:一、田野调查非常细致;二... 湖南省的摩崖石刻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有一个特性,就是以唐宋以来流寓于此的士大夫诗文、题名最为丰富。《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一书是对湖南地区摩崖文化深入考察与研究的一部上乘力作。它有三个特点:一、田野调查非常细致;二、文献整理非常严谨;三、在田野调查与文献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 田野调查 文献整理
下载PDF
龙隐岩龙隐洞石刻三维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瑾 《文化产业》 202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该项技术可准确获取文物的三维坐标,其与传统技术相比采样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无接触,使文物本体及其所处的大遗址环境的全方位信息得以永存。对此,现以龙...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该项技术可准确获取文物的三维坐标,其与传统技术相比采样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无接触,使文物本体及其所处的大遗址环境的全方位信息得以永存。对此,现以龙隐岩龙隐洞石刻数字化项目为例,阐述三维数字化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石刻研究与展示提供了充足的文字影像资料,也将文物承载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大众,为桂林石刻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隐岩 桂林石刻 三维数字化技术 影像资料 文物保护 石刻研究 数字化发展 三维坐标
下载PDF
卞鸿儒对辽庆陵石刻研究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义 李彦朴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9年第1期72-78,共7页
卞鸿儒是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知名学者,在东北文献、东北史地、东北民族及文物考古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同时,他对辽庆陵石刻研究的学术贡献也不应忽视。卞鸿儒撰写了《热河林东契丹国书墓志跋》,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辽庆陵石刻的关... 卞鸿儒是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知名学者,在东北文献、东北史地、东北民族及文物考古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同时,他对辽庆陵石刻研究的学术贡献也不应忽视。卞鸿儒撰写了《热河林东契丹国书墓志跋》,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辽庆陵石刻的关注。在卞鸿儒等的推动下,中外学者掀起了关注并研究辽陵石刻的高潮。此外,他还撰写了《热河辽陵石刻拓本真迹》《热河林东辽陵石刻出土记》等文章,对辽庆陵石刻研究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辽庆陵 石刻研究 学术贡献
原文传递
清代潇贺古道生态文化认同及当代启示——潇贺古道石刻文化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时期的生态文化石刻,这些石刻集中反映了潇贺古道2000多年来的生态文化的发展脉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依据,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时期的生态文化石刻,这些石刻集中反映了潇贺古道2000多年来的生态文化的发展脉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依据,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要参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生态文化 石刻研究
下载PDF
汉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及其依据——纪念鲁迅先生收集汉画像90周年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江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汉画像 学科建设 汉画石刻研究 鲁迅
下载PDF
《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介绍
10
作者 陶玉坤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内蒙古辽代石刻研究 盖之庸 历史文化 编纂体例
原文传递
新出石刻中的唐代民族文学史料述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成松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唐代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段,但有关研究却非常薄弱,这是研究范式、格局和史料多重因素制约的结果。20世纪以来新出石刻文献,极大拓宽了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史料范围,巩固了唐代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地位。新出石刻中的唐... 唐代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段,但有关研究却非常薄弱,这是研究范式、格局和史料多重因素制约的结果。20世纪以来新出石刻文献,极大拓宽了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史料范围,巩固了唐代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地位。新出石刻中的唐代民族文学史料主要表现在民族作家生平事迹、作品、民族语言文学、宗教文学等方面。新出石刻与唐代民族文学研究,不仅可以激活传统唐代文学研究新格局,还将推动文学史书写观念和范式从单线条的汉族文学史向"中华文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民族文学 新出石刻研究范式 文学史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