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京徽班及皖籍优伶述评——读《消寒新咏》札记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清泉 《黄梅戏艺术》 1993年第Z1期67-75,122,共10页
曾有幸担任名震四海的京剧发祥地、素有“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地区《戏曲志》副主编,几年过去,虽未尽职,但乘机搜集、阅读不少有关戏曲艺术方面的资料,受益匪浅。近因工作需要,觅得《消寒新咏》一书,捧读再三,爱不释手。 《消寒新咏》... 曾有幸担任名震四海的京剧发祥地、素有“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地区《戏曲志》副主编,几年过去,虽未尽职,但乘机搜集、阅读不少有关戏曲艺术方面的资料,受益匪浅。近因工作需要,觅得《消寒新咏》一书,捧读再三,爱不释手。 《消寒新咏》确是一部罕见难得的戏曲评论专著、珍贵的戏曲史料。此书作者三人,未署姓名,只题别号:铁桥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寒新咏 徽班 戏曲评论 安庆地区 戏曲史料 高朗亭 石坪居士 五庆徽部 铁笼山 怀宁
下载PDF
明清时期《南西厢》的舞台传播考述
2
作者 陈建平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44-65,共22页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②元代王实甫作的《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一向被公认为元明杂剧的压卷之作。然而自明中叶以来,随着戏曲声腔的代有更迭,《王西厢》在戏曲舞台上逐渐式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继...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②元代王实甫作的《西厢记》(以下简称《王西厢》)一向被公认为元明杂剧的压卷之作。然而自明中叶以来,随着戏曲声腔的代有更迭,《王西厢》在戏曲舞台上逐渐式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继之,由崔时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西厢 家班 北西厢 昆山腔 拷红 崔时佩 《西厢记》 周铁墩 元明杂剧 石坪居士
原文传递
乾隆末年进京的徽班——读《消寒新咏》所见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育德 《戏曲艺术》 1983年第2期45-50,共6页
清乾隆年间,北京剧坛发生了巨大变化。“花部”(乱弹)崛起,蔚成大观,渐取“雅部”(昆、弋)地位而代之。乾隆四十四年,魏长生入京,秦腔风靡一时,花部称胜达高潮。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等徽班进京,是花部勃兴的更大高潮。《听春新咏》云:
关键词 徽班 消寒新咏 听春新咏 五庆徽部 雅部 花部 高朗亭 魏长生 石坪居士 贴旦
原文传递
应该重视徽班进京初期史料的研究
4
作者 朱复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4-55,共2页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有两方面问题应搞清楚: 一、应将徽班进京过程及其初期状况如实地勾勒出来,介绍给大家,但一年多来发表的文章及举办的活动很多和“四大徽班”、“徽汉合流”、“皮黄剧形成”、“昆曲衰微”以及“徽剧”、“...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之际,有两方面问题应搞清楚: 一、应将徽班进京过程及其初期状况如实地勾勒出来,介绍给大家,但一年多来发表的文章及举办的活动很多和“四大徽班”、“徽汉合流”、“皮黄剧形成”、“昆曲衰微”以及“徽剧”、“汉剧”等专题搅在一起,造成戏曲史研究上概念的混乱。二、应该用最新发现的第一手戏曲史料来修正、补充和完善戏曲史的有关部分,勇于裁汰旧说的不正确部分。但现状中存在,一方面于论点和引证上陈陈相因,人云亦云;一方面则主观武断,曲解历史。如高朗亭之擅长是什么、“四大徽班皆来自扬州”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 高朗亭 戏曲史料 皮黄剧 消寒新咏 五庆徽部 怀宁 石坪居士 《紫钗记》 燕兰小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