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西石城盆地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青华
姜勇彪
王瑛
《江西科学》
2019年第3期330-334,358,共6页
石城盆地地处武夷山南段西麓赣、闽2省接壤处的赣江源头区。其地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中部多,南北少;大分散,小集中;资源组合多样,但开发程度不高。目前,区内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资源典型区,而忽略了以地质遗迹为禀赋且具...
石城盆地地处武夷山南段西麓赣、闽2省接壤处的赣江源头区。其地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中部多,南北少;大分散,小集中;资源组合多样,但开发程度不高。目前,区内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资源典型区,而忽略了以地质遗迹为禀赋且具重要科普价值的分散型地学旅游资源地。为此,提出在石城盆地内地学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打造特色地学文化村镇,从而形成“7个地学文化村建设为纽带”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这些地学文化村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本区地学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旅游资源
地学文化村
旅游开发
石城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石城盆地白垩纪地层中成壤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温昌辉
刘秀铭
+6 位作者
吕镔
毛学刚
陈家胜
侯顺民
周子博
侯吉立
吴海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3-1416,共14页
白垩纪丹霞红层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长期被认为是在氧化条件下山间盆地河流湖泊环境中形成,其红色为后期次生氧化所致。本文以武夷山山脉中段西麓江西石城盆地一套白垩纪丹霞红层层序为研究对象,选取盆地中建上村(JSC)、工业园(GY...
白垩纪丹霞红层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长期被认为是在氧化条件下山间盆地河流湖泊环境中形成,其红色为后期次生氧化所致。本文以武夷山山脉中段西麓江西石城盆地一套白垩纪丹霞红层层序为研究对象,选取盆地中建上村(JSC)、工业园(GYY)和花园村(HYC)3个地点,分别进行详细野外特征观测、采样室内测量、微形态和地球化学分析。HYC红层剖面由粗大砾石和细小砂土混杂堆积,分选差,发育层理但并非完全连续,部分地层之下发育钙结核甚至钙板,属干旱区山间盆地边缘相季节河流沉积;而JSC和GYY两剖面均为质地较均匀的红色粉砂粘土,发育钙结核层或钙质淀积层,属干旱区远离洪积山口的盆地相对中心沉积或者长期高出水面台地的风成沉积序列。各剖面粘化层底部均发现淋溶淀积形成的钙积层(钙板层或钙结核层);微形态样品显示有粘土充填的根孔,孔隙壁发育红色粘土和胶体,呈光性定向排列,存在成壤碳酸盐多次淋溶淀积成的多层CaCO3结构,均指示成土发生过程;粒度特征显示粘粒含量高(〈2μm含量为10.94%),粒径大小集中分布于2~63μm之间,占65.25%,整体特征与黄土古土壤沉积颗粒相似;石城红层样品存在不同程度元素富集和亏损特征,其中JSC剖面样品常量元素的CIA指数均值为72.95,指示该红层经历了比陕西洛川黄土和甘肃西峰红粘土更强的化学风化,而且地层的红色随地层层理/层次发生深浅变化,是原生颜色,指示沉积物是地表氧化环境,因此认为石城白垩纪红色粘土层与黄土高原第四纪古土壤或新近纪红粘土类似,是长期地表干热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红色古土壤。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土壤钙结核发育状况与降水量之间关系、钙结核淀积深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土壤碳酸盐层出现的深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和常量元素CIW与降水量之间关系来重建古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丹霞红层
成土作用
古环境
石城盆地
原文传递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龟裂凸包景观成因初探
被引量:
7
3
作者
姜勇彪
吴志春
+1 位作者
郭福生
朱志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13-220,共8页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对通天寨龟裂凸包景观的类型、成因、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发育的部位将龟裂凸包划分为层面龟裂凸包和断面龟裂凸包。根据形态特征,将龟裂凸包分为四边形龟裂凸包和不规则多边形龟裂凸包。通...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对通天寨龟裂凸包景观的类型、成因、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发育的部位将龟裂凸包划分为层面龟裂凸包和断面龟裂凸包。根据形态特征,将龟裂凸包分为四边形龟裂凸包和不规则多边形龟裂凸包。通天寨龟裂凸包中的龟裂纹主要为构造作用形成的节理,龟裂凸包空间分布受区域主节理控制。部分小的裂纹是由表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形成典型的龟裂凸包具有重要意义。通天寨龟裂凸包的形成与该景区出露红层的岩石学性质、地层产状、构造特征及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最佳成景条件是厚层红色细砂或粉砂岩、地形坡度较陡、节理发育、气候湿润、强降雨频繁、地层裸露等。根据龟裂凸包景观的发育特征,将龟裂凸包的形成过程分为萌芽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消亡(新生)期5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城盆地
通天寨
丹霞地貌
龟裂凸包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石城盆地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青华
姜勇彪
王瑛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科学》
2019年第3期330-334,358,共6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YJ19)
文摘
石城盆地地处武夷山南段西麓赣、闽2省接壤处的赣江源头区。其地学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中部多,南北少;大分散,小集中;资源组合多样,但开发程度不高。目前,区内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资源典型区,而忽略了以地质遗迹为禀赋且具重要科普价值的分散型地学旅游资源地。为此,提出在石城盆地内地学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打造特色地学文化村镇,从而形成“7个地学文化村建设为纽带”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这些地学文化村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本区地学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关键词
地学旅游资源
地学文化村
旅游开发
石城盆地
Keywords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geological culture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Shicheng basin
分类号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石城盆地白垩纪地层中成壤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温昌辉
刘秀铭
吕镔
毛学刚
陈家胜
侯顺民
周子博
侯吉立
吴海斌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y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3-141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10002和U1405231)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项目(批准号:2015J05079)共同资助
文摘
白垩纪丹霞红层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长期被认为是在氧化条件下山间盆地河流湖泊环境中形成,其红色为后期次生氧化所致。本文以武夷山山脉中段西麓江西石城盆地一套白垩纪丹霞红层层序为研究对象,选取盆地中建上村(JSC)、工业园(GYY)和花园村(HYC)3个地点,分别进行详细野外特征观测、采样室内测量、微形态和地球化学分析。HYC红层剖面由粗大砾石和细小砂土混杂堆积,分选差,发育层理但并非完全连续,部分地层之下发育钙结核甚至钙板,属干旱区山间盆地边缘相季节河流沉积;而JSC和GYY两剖面均为质地较均匀的红色粉砂粘土,发育钙结核层或钙质淀积层,属干旱区远离洪积山口的盆地相对中心沉积或者长期高出水面台地的风成沉积序列。各剖面粘化层底部均发现淋溶淀积形成的钙积层(钙板层或钙结核层);微形态样品显示有粘土充填的根孔,孔隙壁发育红色粘土和胶体,呈光性定向排列,存在成壤碳酸盐多次淋溶淀积成的多层CaCO3结构,均指示成土发生过程;粒度特征显示粘粒含量高(〈2μm含量为10.94%),粒径大小集中分布于2~63μm之间,占65.25%,整体特征与黄土古土壤沉积颗粒相似;石城红层样品存在不同程度元素富集和亏损特征,其中JSC剖面样品常量元素的CIA指数均值为72.95,指示该红层经历了比陕西洛川黄土和甘肃西峰红粘土更强的化学风化,而且地层的红色随地层层理/层次发生深浅变化,是原生颜色,指示沉积物是地表氧化环境,因此认为石城白垩纪红色粘土层与黄土高原第四纪古土壤或新近纪红粘土类似,是长期地表干热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红色古土壤。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土壤钙结核发育状况与降水量之间关系、钙结核淀积深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土壤碳酸盐层出现的深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和常量元素CIW与降水量之间关系来重建古降水量。
关键词
白垩纪
丹霞红层
成土作用
古环境
石城盆地
Keywords
Cretaceous, Danxia red beds, pedogenesis, palaeoenvironment, Shicheng Basin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龟裂凸包景观成因初探
被引量:
7
3
作者
姜勇彪
吴志春
郭福生
朱志军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13-220,共8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石城盆地龟裂景观资源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资助(2013)
文摘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对通天寨龟裂凸包景观的类型、成因、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发育的部位将龟裂凸包划分为层面龟裂凸包和断面龟裂凸包。根据形态特征,将龟裂凸包分为四边形龟裂凸包和不规则多边形龟裂凸包。通天寨龟裂凸包中的龟裂纹主要为构造作用形成的节理,龟裂凸包空间分布受区域主节理控制。部分小的裂纹是由表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形成典型的龟裂凸包具有重要意义。通天寨龟裂凸包的形成与该景区出露红层的岩石学性质、地层产状、构造特征及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最佳成景条件是厚层红色细砂或粉砂岩、地形坡度较陡、节理发育、气候湿润、强降雨频繁、地层裸露等。根据龟裂凸包景观的发育特征,将龟裂凸包的形成过程分为萌芽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消亡(新生)期5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石城盆地
通天寨
丹霞地貌
龟裂凸包
形成机制
Keywords
Shicheng Basin
Tongtian castle
Danxia Landform
chap-convex hull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西石城盆地地学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模式探讨
郭青华
姜勇彪
王瑛
《江西科学》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西石城盆地白垩纪地层中成壤特征及古环境分析
温昌辉
刘秀铭
吕镔
毛学刚
陈家胜
侯顺民
周子博
侯吉立
吴海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原文传递
3
江西石城县通天寨龟裂凸包景观成因初探
姜勇彪
吴志春
郭福生
朱志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