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液组成对中间相石墨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洪河 卓克垒 +1 位作者 王键吉 徐仲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9-732,共4页
以 2 8 0 0℃热处理的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石墨微球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考察了中间相石墨微球在不同组成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 .确定了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电极表面生成的 SEI膜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剖析了共溶剂对 ... 以 2 8 0 0℃热处理的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石墨微球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考察了中间相石墨微球在不同组成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能 .确定了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电极表面生成的 SEI膜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剖析了共溶剂对 SEI膜形成反应、膜组成和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同共溶剂的 EC基电解液中 ,电极界面 SEI膜形成的电位虽然不同 ,但 SEI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负极界面 SEI膜的织构是决定电解液与电极材料相容性的关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组成 中间相石墨微球 电化学性能 碳负极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嵌锂
下载PDF
锂盐电解质对中间相石墨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洪河 张虎成 高书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锂盐电解质 中间相石墨微球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炭负极 电解液 负极材料
下载PDF
中间相石墨微球与液体非水电解质的配伍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洪河 张虎成 高书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间相石墨微球 液体非水电解质 配伍性 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材料 充放电性能
下载PDF
石墨微球的制备及化学修饰
4
作者 姚延立 王晓敏 +2 位作者 郭巧梅 杜文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10期3935-3937,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DOA)为碳源制备出碳微球,对碳微球进行了真空热处理,运用硬脂酸对石墨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并研究了硬脂酸修饰后石墨微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DOA)为碳源制备出碳微球,对碳微球进行了真空热处理,运用硬脂酸对石墨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并研究了硬脂酸修饰后石墨微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石墨微球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微球纯度很高,粒径均匀(500nm),真空热处理后显著提高了碳微球的石墨化程度,使碳微球转变为石墨微球。傅立叶红外(FT—IR)实验证明,通过酯化反应石墨微球能够被硬脂酸包覆;显著提高了石墨微球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微球 CVD 润滑油添加剂
下载PDF
褶皱石墨烯微球制备与浸润性调控及其丙酮感知研究
5
作者 汪瑞 梅启林 +3 位作者 丁国民 陈述慧 徐建蓉 姜端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增加表面粗糙度,获得超疏水复合材料,本文引入水-丙酮的二元溶剂,探究氧化石墨烯(GO)在二元溶剂中的分散与蒸发,而后通过喷雾油炸法,得到褶皱石墨烯微球(FGO),探究溶剂组分对浸润性的影响,最后将FGO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制... 为了增加表面粗糙度,获得超疏水复合材料,本文引入水-丙酮的二元溶剂,探究氧化石墨烯(GO)在二元溶剂中的分散与蒸发,而后通过喷雾油炸法,得到褶皱石墨烯微球(FGO),探究溶剂组分对浸润性的影响,最后将FGO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制成对丙酮敏感的超疏水传感器。结果表明:在二元溶剂中,水的组分为20%时,GO在其中分散良好并且有不错的蒸发率,得到的FGO接触角为149.1°;制备的复合材料结合良好,具备150.2°的超疏水性能,同时能在丙酮浓度为0.03~0.075 mol/L时具有良好感知性能,灵敏度达到115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褶皱石墨 复合材料 超疏水传感器
下载PDF
高通量rGO微球@PVDF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6
作者 来晨雨 王瑞 +2 位作者 程丝楠 范红玮 孟洪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6,共10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并采用共混纺丝法和真空抽滤两种方式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rGO)负载于其上,获得高通量rGO微球@PVDF纳米纤维复合油水分离膜。通过调整静电纺丝过程参数(如推注速率和电场强度等)和纺...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并采用共混纺丝法和真空抽滤两种方式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rGO)负载于其上,获得高通量rGO微球@PVDF纳米纤维复合油水分离膜。通过调整静电纺丝过程参数(如推注速率和电场强度等)和纺丝液配方,对PVDF纳米纤维膜结构进行优化,并采用不同的rGO微球负载量、负载方式、黏结剂含量来提高纳米纤维膜的表面粗糙度和疏水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试对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和亲疏水性进行表征,并通过二氯甲烷-水体系进行油水分离实验,测试了不同配方下杂化膜的重力驱动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当静电纺丝溶液中PVDF含量为14%时,以1 mL·h^(-1)的推注速率,在15 kV下制得的PVDF纳米纤维膜,并将1%PVDF溶液、3 mg rGO微球(与黏结剂中有效成分PVDF质量比为3∶1)和溶剂组成的铸膜液抽滤在膜表面,复合膜表面水接触角为130.9°,其油水分离过程中的有机溶剂透过通量可达5641.3 L·h^(-1)·m^(-2),水相的截留率为9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 还原氧化石墨 油水分离膜
下载PDF
葡萄糖水热碳化催化热处理制备石墨微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赛赛 王军凯 +2 位作者 王慧芳 黄亮 张海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3-1852,共10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聚丙烯酸钠为分散剂、硝酸镍为催化剂的前驱体,采用水热碳化法一步制备了负载有Ni O催化剂的碳微球,再在氩气气氛下催化热处理制备了平均粒径约2μm的石墨化程度高、球形度及分散性好的石墨微球。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热... 以葡萄糖为碳源、聚丙烯酸钠为分散剂、硝酸镍为催化剂的前驱体,采用水热碳化法一步制备了负载有Ni O催化剂的碳微球,再在氩气气氛下催化热处理制备了平均粒径约2μm的石墨化程度高、球形度及分散性好的石墨微球。研究了催化剂用量、热处理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合成石墨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Ni的加入量为1.5%(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为1 200℃、保温时间为3 h时,所得石墨微球的石墨化程度最高。继续升高热处理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石墨微球的石墨化程度反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过高的温度或者过长的保温时间导致了催化剂的团聚及失活。碳微球的催化石墨化过程由溶解–析出机理决定。此外,石墨微球具有与鳞片石墨几乎相当的抗氧化性能,且远高于碳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碳化法 葡萄糖 催化剂 石墨微球 溶解–析出
原文传递
石墨-FeNi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东红 陈栋 +2 位作者 李旺兴 沈湘黔 景茂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8-731,共4页
以硫酸亚铁、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成核工艺制备出水合氧化铁和碱式碳酸镍均匀包覆石墨的前驱体微球;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热还原处理得到了晶粒约为50nm的γ-FeNi合金颗粒层包覆石墨的产物微球。利用SEM,EDS,XRD... 以硫酸亚铁、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成核工艺制备出水合氧化铁和碱式碳酸镍均匀包覆石墨的前驱体微球;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热还原处理得到了晶粒约为50nm的γ-FeNi合金颗粒层包覆石墨的产物微球。利用SEM,EDS,XRD对前驱体和产物的形貌、成分、物相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SC对前驱体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制备这种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微球 铁镍 非均相成核 核-壳结构
下载PDF
核壳结构石墨/磁性纳米合金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沈相黔 陈栋 +2 位作者 李东红 景茂祥 李旺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20-23,共4页
以硫酸亚铁、硝酸钴、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沉淀工艺分别制备出水合氧化铁、碱式碳酸钴和碱式碳酸镍包裹石墨微球的前驱体复合微球;然后将前驱体复合微球于600℃热还原处理2 h,分别得到了钴铁、铁镍和钴镍磁... 以硫酸亚铁、硝酸钴、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沉淀工艺分别制备出水合氧化铁、碱式碳酸钴和碱式碳酸镍包裹石墨微球的前驱体复合微球;然后将前驱体复合微球于600℃热还原处理2 h,分别得到了钴铁、铁镍和钴镍磁性纳米合金颗粒层均匀包裹石墨微球的粉体材料。利用SEM,EDS,XRD对前驱体复合微球和核壳结构石墨/磁性纳米合金复合微球的形貌、成分、物相进行了表征,利用VSM对核壳结构石墨/磁性纳米合金复合微球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这些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磁性合金颗粒层分别由晶粒为37.9 nm的Co_(0.5) Fe_(0.5)、38.5 nm的Fe_(0.5)Ni_(0.5)和38.2 nm的Co_(0.5)Ni_(0.5)组成,相应的矫顽力分别为36676,20972,16894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石墨微球 磁性纳米合金 非均相沉淀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下沥青基碳微球向石墨化球转变的研究
10
作者 王晓敏 郭俊杰 +1 位作者 杨晓伟 许并社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23-125,129,共4页
本文以脱油沥青的高附加值利用为研究目的,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真空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宏量制备得到粒度均一、高的石墨化程度和高的热稳定性石墨微球(Graphitic Spheres,GSs)。通过SEM、HRTEM、XRD和TGA等测试手段对比碳微球和石墨碳球... 本文以脱油沥青的高附加值利用为研究目的,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真空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宏量制备得到粒度均一、高的石墨化程度和高的热稳定性石墨微球(Graphitic Spheres,GSs)。通过SEM、HRTEM、XRD和TGA等测试手段对比碳微球和石墨碳球,高温热处理得到的碳球石墨化程度高,热稳定性好。在热动力作用下,无序结构的碳微球结构逐步向有序的石墨碳结构过渡,形成了石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热处理 结构表征
下载PDF
花状ZnO/石墨烯复合微球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良伟 王娟 +1 位作者 田成成 张莉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采用简单有效的水热法合成ZnO/石墨烯复合微球,运用SEM和XRD对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ZnO/石墨烯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紫外光照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进行分析,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质量的含量... 采用简单有效的水热法合成ZnO/石墨烯复合微球,运用SEM和XRD对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ZnO/石墨烯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紫外光照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进行分析,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质量的含量为3%时,在紫外线照射下,光催化时间140min时,甲基橙降解率最大到达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ZnO/石墨烯复合 光催化
下载PDF
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蛋白质吸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艾浩 王文慧 杜开峰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2-1358,1370,共8页
针对石墨烯材料存在活性基团少和不可逆相互叠堆的缺陷,以及难以制备成球这一问题,利用微流控装置控制微球形貌和尺寸,通过酰胺化反应对微球结构进行固化,表面改性后获得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微球(G/CS microsphere)吸附剂。通过光学显微... 针对石墨烯材料存在活性基团少和不可逆相互叠堆的缺陷,以及难以制备成球这一问题,利用微流控装置控制微球形貌和尺寸,通过酰胺化反应对微球结构进行固化,表面改性后获得石墨烯/壳聚糖复合微球(G/CS microsphere)吸附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证实微球具有较好的球形度,颗粒尺寸约为200μm。随后,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为分离对象,考察了新型吸附微球的静态、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对模型蛋白质的吸附与其等电点密切相关,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及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6.01 mg/g(BSA pH=5.8)和189.21 mg/g(Hb pH=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石墨烯/壳聚糖复合 牛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微球的制备
13
作者 王健 蒲武利 +1 位作者 费国霞 夏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0-176,共7页
为提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Zn(Hmim)_(2),Hmim=2-甲基咪唑)的性能及扩展其应用范围,以石墨烯气凝胶微球(rGOAM)为载体,将ZIF-8均匀负载于石墨烯片层上,制得ZIF-8/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微球(ZIF/rGOAM)。首先通过静电喷雾结合热/微波还原... 为提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Zn(Hmim)_(2),Hmim=2-甲基咪唑)的性能及扩展其应用范围,以石墨烯气凝胶微球(rGOAM)为载体,将ZIF-8均匀负载于石墨烯片层上,制得ZIF-8/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微球(ZIF/rGOAM)。首先通过静电喷雾结合热/微波还原得到2种多孔、疏水的rGOAM,然后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在水溶液中使ZIF-8于石墨烯微球的片层原位生成,得到ZIF/rGOAM。通过表征2种不同还原方式得到的ZIF/rGOAM,结果表明ZIF-8能够均匀紧密地负载到石墨烯气凝胶微球上。而相比于微波还原,热还原的石墨烯气凝胶微球的还原程度更低,具有更多含氧基团,能够固定更高含量的金属离子,因此ZIF-8的负载量更高,得到具有更好性能的复合气凝胶微球。所得ZIF/rGOAM由于气凝胶微球的多孔性,提高了ZIF-8的利用率,在气体吸附、电极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气凝胶 金属有机骨架 热还原 波还原
下载PDF
球形活性炭与球形石墨材料在非对称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红强 熊义梅 +2 位作者 李庆余 代启发 王新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115,共3页
以中间相碳微球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了中间相碳微球基活性炭(AC),再以AC为正极,石墨化的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负极,1mol/L LiPF6/DMC+EC(DMC:EC=1:1)为电解液,组装成非对称电容器AC/MC-MB。研究了AC和MCBC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 以中间相碳微球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了中间相碳微球基活性炭(AC),再以AC为正极,石墨化的中间相碳微球(MCMB)为负极,1mol/L LiPF6/DMC+EC(DMC:EC=1:1)为电解液,组装成非对称电容器AC/MC-MB。研究了AC和MCBC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以及所制AC/MCMB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C/MCMB的工作电压上限可达4V,相对于传统对称电容器AC/AC(~2.5V)有显著提高。在500mA/g的电流密度下,AC/MCMB的能量密度为AC/AC的7.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石墨化中间相炭 非对称电容器 能量密度
下载PDF
介稳相碳微球嵌锂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军 金忠■ +2 位作者 杨清河 马晓华 宗祥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8-400,404,共4页
报道石墨化介稳相碳微球 (MCMB)的嵌锂特性 ,着重研究其电化学嵌锂过程中动力学性能。国产MCMB材料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出功能 ,首次放电容量达 330mAh/g ,充放电效率为 93.9%。XRD结构测量表明该材料与人造石墨的结构相近 ,用慢... 报道石墨化介稳相碳微球 (MCMB)的嵌锂特性 ,着重研究其电化学嵌锂过程中动力学性能。国产MCMB材料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出功能 ,首次放电容量达 330mAh/g ,充放电效率为 93.9%。XRD结构测量表明该材料与人造石墨的结构相近 ,用慢速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不同阶锂插入碳层化合物的组成 ,循环伏安法测定出锂离子扩散系数为3.8× 10 -12 cm2 /s。为研究介稳相碳微球电极嵌锂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还用交流阻抗法和电位阶跃法测定了在不同电极电位下锂离子的电化学扩散系数 ,表明随着锂嵌入量的增加 ,锂离子扩散系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化介稳相碳 嵌锂特快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钽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亚飞 孔贝贝 +1 位作者 马真真 邱海鸥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2,共4页
建立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Ta的方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将其应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Ta的分离富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富集后的试液进行测定。对氧化石墨烯含量、配... 建立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Ta的方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微球,将其应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Ta的分离富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富集后的试液进行测定。对氧化石墨烯含量、配体种类和浓度、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吸附条件和洗脱剂类型、体积、洗脱时间等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对地质样品标准物质进行测定,Ta的方法检出限为2.0 ng/g,富集倍数为2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Ta 固相萃取 ICP-MS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uniform flower-like CuO and flower-like CuO/graphene composit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晗 冯钒 +3 位作者 胡忠良 刘富生 龚文强 向楷雄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523-2528,共6页
Flower-like CuO and flower-like CuO/graphene composite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itrogen adsorption, temperature-pr... Flower-like CuO and flower-like CuO/graphene composite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itrogen adsorptio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flower-like CuO microspher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CuO nanosheets, possess an average diameter of 4.2 μm and a 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 of 12.6 m2/g. Compared with the flower-like CuO, the obtained flower-like CuO/graphene composite shows an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ith a higher capacity of 603 mA-h/g at 0.1 C rate and 382 mA-h/g at 1 C rate, and exhibits a better cycle stability with a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95.5 % after 50 cycles even though at 1 C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ode materials CuO microsphere GRAPHENE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graphene-metal oxid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Li-ion batteries 被引量:7
18
作者 Seung Ho Choi Jung-Kul Lee Yun Chan K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584-1594,共11页
The use of new three-dimensional (3D) porous graphene-metal oxid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LIBs) is first introduced here. 3D graphene microspheres are aggregates of indivi... The use of new three-dimensional (3D) porous graphene-metal oxid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LIBs) is first introduced here. 3D graphene microspheres are aggregates of individual hollow graphene nanospheres composed of graphene sheets. Metal oxide nanocrystal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ver the graphene surface of the microspheres. The 3D porous graphene-SnO2 microspheres are selected as the first target material for investigation because of their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3D porous graphene-SnO2 and graphene microspheres and bare SnO2 powders deliver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1,009, 196, and 52 mAh·g^-1, respectively, after 50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 A·g^-1 .The 3D porous graphene-SnO2 microspheres exhibit uniquely low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s and high Li-ion diffus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cyc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metal oxide NANOSTRUCTURES electrode material BATTERIES
原文传递
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铌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贝贝 孔亚飞 +3 位作者 张素芬 包娅琪 马真真 邱海鸥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Nb的分析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复合微球吸附材料,对地质样品中的Nb进行分离富集,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检测。对pH、吸附时间... 建立了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Nb的分析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复合微球吸附材料,对地质样品中的Nb进行分离富集,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检测。对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初始浓度等吸附条件和洗脱剂、洗脱剂体积、洗脱时间等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Nb分别在0.0093~100μg/g和0.0073~100μg/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分别为2.8 ng/g和2.2 ng/g,富集倍数分别为17.4倍和17.8倍。方法适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Nb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 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 分离富集
原文传递
A high-capacity graphene/mesocarbon microbead composite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20
作者 Inna SMOLIANOVA Jin-long HU +2 位作者 Xin-yue ZHAO Viacheslav DEMENTIEV Ling-zhi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92-400,共9页
The graphene/mesocarbon microbead(MCMB)composite is assessed as an anode material with a high capac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The composite electrode exhibits improved cycling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deliveri... The graphene/mesocarbon microbead(MCMB)composite is assessed as an anode material with a high capac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The composite electrode exhibits improved cycling stability and rate capability,delivering a high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apacity of 421.4 mA·h/g/494.8 mA·h/g as well as an 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 over 500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40 mA/g.At a higher current density of 800 mA/g,the electrode still retains 35%of its initial capacity which exceeds the capacity retention of pure graphene or MCMB reference electrodes.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reveal that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favors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as compared with graphene and MCMB separately.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suggest a strong synergetic effect between highly conductive graphene and MC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Mesocarbon microbead(MCMB)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s Lithium-ion batter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