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石山子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鲍颖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900年至5700年的淮河中游流域石山子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青莲岗文化之间存... 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900年至5700年的淮河中游流域石山子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海岱地区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青莲岗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处淮河流域的顺山集文化早于石山子文化,但石山子文化一期遗存承继了顺山集文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出顺山集文化是石山子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由于地缘的原因,石山子文化与大汶口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颇为频繁。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石山子文化二期晚段以后开始走向衰落。到了距今5500年左右,淮河中游流域的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乘机南下,占领了原来的石山子文化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石山子文化 遗迹与遗物 考古学文化关系
下载PDF
淮河中游地区石山子文化遗存初探——以豫东鹿邑武庄遗址为个案
2
作者 鲍颖建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93,共10页
裴李岗时代中期阶段,皖西北地区以小山口、古台寺为代表的一类遗存,打开了中原裴李岗文化与海岱后李文化的交流通道。在两支考古学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淮河中游地区形成了一支具有显著地方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石山子文化;豫东鹿邑... 裴李岗时代中期阶段,皖西北地区以小山口、古台寺为代表的一类遗存,打开了中原裴李岗文化与海岱后李文化的交流通道。在两支考古学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淮河中游地区形成了一支具有显著地方特征的考古学文化——石山子文化;豫东鹿邑武庄遗址一、二期遗存分别代表了石山子文化第二、第三期。据层位关系及典型陶器演变轨迹,可分别将武庄一、二期遗存分为两段和三段;一期遗存约相当于中原裴李岗文化晚期、仰韶文化早期阶段,二期遗存略与仰韶文化中期的郑州大河村遗址一、二期相当。从主体文化面貌观察,武庄一期、二期遗存具有承袭关系,分别代表石山子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地方类型:石山子类型、侯家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地区 石山子文化 鹿邑武庄遗址 文化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