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峡文化陶器造型与纹饰“朴素美”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振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09-111,共3页
石峡文化的陶器是中国陶瓷史的一部分。它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其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文章通过对石峡文化的陶器造型特点及纹样装饰进行探究,揭示原始陶器的艺术特点以及原始先民的审美习惯,探明其造型与纹饰的"... 石峡文化的陶器是中国陶瓷史的一部分。它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其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文章通过对石峡文化的陶器造型特点及纹样装饰进行探究,揭示原始陶器的艺术特点以及原始先民的审美习惯,探明其造型与纹饰的"朴素美"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文化 陶器 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 纹饰 朴素美
下载PDF
“马坝人”与“石峡文化”──纪念“马坝人”头骨化石发现40周年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坚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本文以科普形式介绍在广东曲江马坝镇发现的“马坝人”古人类头骨化石和附近新石器时代“石峡文化”情况。并探讨二者承前启后关系。
关键词 狮子岩 马坝人 中更新世 石峡文化 头骨化石
下载PDF
再论樊城堆—石峡文化——二谈江西新石器晚期文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家和 杨巨源 刘诗中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3期156-173,共18页
江西清江县三桥乡樊城堆遗址发现于1975年,1977年冬作首次试掘,1978年和1980年秋冬又做了两次发掘,80年代初,全省开展大规模文物普查,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水系地带,有目的地开展了考古工作,新发现并发掘了一批同类型古文化遗址.通过对... 江西清江县三桥乡樊城堆遗址发现于1975年,1977年冬作首次试掘,1978年和1980年秋冬又做了两次发掘,80年代初,全省开展大规模文物普查,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水系地带,有目的地开展了考古工作,新发现并发掘了一批同类型古文化遗址.通过对大量发掘资料的整理,以及多方面分析排比和研究,我们初步认定,樊城堆类型文化遗存,是江西新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于赣江—鄱阳湖水系的一支主体文化.它有一批独特的、可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器物群,与周围地区古代文化的关系及其年代等问题,都是比较清楚的.因而我们提出,将这类古文化遗存正式命名为樊城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城 石峡文化 新石器 遗址 晚期文化 足盘 江西 再论 二次葬 遗存
下载PDF
石峡文化的陶器 被引量:2
4
作者 曾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31-39,共9页
1973—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北部曲江县马坝发掘的石峡遗址是目前华南地区具独特风格的文化遗存。在它的下文化层中,清理了一批有特点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可以分为Ⅰ、Ⅱ、Ⅲ期。石峡遗址下层所揭示的面貌。
关键词 华南地区 独特风格 新石器时代墓葬 考古工作 文化遗存 曲江县 遗址 文化 东北部 石峡文化
下载PDF
马坝人与石峡文化遗址风景区
5
作者 陆琦 《广东园林》 2020年第5期97-100,共4页
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约2 km处的狮子岩。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北面的石峰为狮头,南面的石峰为狮尾,两座孤峰山中拥有纵横交错的溶洞。狮子岩以所出土的“马坝人”头盖骨和“... 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约2 km处的狮子岩。狮子岩是两座石灰岩孤峰,远看像伏地的狮子,北面的石峰为狮头,南面的石峰为狮尾,两座孤峰山中拥有纵横交错的溶洞。狮子岩以所出土的“马坝人”头盖骨和“石峡文化”遗址而蜚声中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文化 马坝人 狮子岩 遗址 风景区 韶关市曲江区 孤峰山 马坝镇
下载PDF
石峡文化的琮、璧、钺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一哲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9,共14页
本文通过分析石峡文化玉器的形制、纹饰和出土背景,认为石峡文化中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是良渚文化工匠南下,制玉技术南传的反映,而非实物、精神层面的交流。石峡文化早期Ⅰ段的墓葬中已有玉钺随葬,但其形制多为本地特色,不能确定... 本文通过分析石峡文化玉器的形制、纹饰和出土背景,认为石峡文化中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是良渚文化工匠南下,制玉技术南传的反映,而非实物、精神层面的交流。石峡文化早期Ⅰ段的墓葬中已有玉钺随葬,但其形制多为本地特色,不能确定是否受到良渚文化的直接影响。石峡文化早期Ⅱ段时,出现了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风格玉器,在器形与纹饰上皆可与良渚文化的同类器直接相比,但在制作工艺和纹饰结构上都略显粗糙。石峡文化中晚期时,良渚文化风格玉器已被本土化,形成了矽卡岩琮、重圈眼无眼线神人纹等制器特色。根据随葬琮、钺与墓葬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制钺所用材料优于制琮的情况判断,石峡文化先民自始至终更偏爱用钺而非琮来标榜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文化 良渚文化 玉琮 玉钺
原文传递
新石器时代华南人体装饰文化试探
7
作者 陈伟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而然。在我国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中,存在着大量史前时代的人体装饰品,华南地区也不例外。在新石器时代华南的文化遗存中,保留了不少种类繁多的人体装饰品,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南原始先民人体装饰品的加工制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而然。在我国考古发掘的文物资料中,存在着大量史前时代的人体装饰品,华南地区也不例外。在新石器时代华南的文化遗存中,保留了不少种类繁多的人体装饰品,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南原始先民人体装饰品的加工制作水平,更是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华南原始先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意识、艺术风格、工艺技能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对于探讨新石器时代华南原始文化的构成特色,复原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装饰 新石器时代晚期 装饰文化 华南人 文化遗存 原始先民 华南地区 装饰品 贝丘遗址 石峡文化
下载PDF
石峡文化初论 被引量:25
8
作者 苏秉琦 《文物》 1978年第7期16-22,共7页
在1973和1975年两次发掘石峡遗址期间,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这个遗址发掘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突出的是,它不同于我们过去所接触过的岭南地区的考古材料,感到新颖、重要。1976年的发掘取得了更多的收获。在1975年底、1976年初,我有机会到... 在1973和1975年两次发掘石峡遗址期间,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这个遗址发掘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果。突出的是,它不同于我们过去所接触过的岭南地区的考古材料,感到新颖、重要。1976年的发掘取得了更多的收获。在1975年底、1976年初,我有机会到工地和参加发掘的同志们一道,对以往积累的全部材料,连同刚刚出土的部分材料,粗略地进行了对比分析整理,做了些笔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文化 遗址 岭南地区 文化 原始文化 发掘 陶器 印纹陶 文化遗存 广东地区
原文传递
试从考古发现探索百越文化源流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式挺 《学术研究》 198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百越文化是构成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来源之一。关于百越民族史问题,解放前已有论著。①解放后更有新的广泛研究。本文拟以考古资料(尤以本省的)为主,结合文献,试就百越文化的源流(侧重在源)中的...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百越文化是构成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来源之一。关于百越民族史问题,解放前已有论著。①解放后更有新的广泛研究。本文拟以考古资料(尤以本省的)为主,结合文献,试就百越文化的源流(侧重在源)中的若干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经济生活的特点在百越诸族团中,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历史传统的差别,至少可以分为以种植水稻农业为主和以渔猎捕捞经济为主的族团或国家。以种植水稻农业为主的,如西周时期的杨粤(分布于今湖北至江西的长江沿岸),于越(分布于今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时的吴、越两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文化 贝丘遗址 百越文化 种植水稻 百越族 青铜时代 几何印纹陶 墓葬 江南地区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广东韶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露 《江汉考古》 1999年第3期43-48,38,共7页
关键词 青铜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韶关地区 青铜器 石峡文化 遗址 珠江三角洲地区 青铜时代早期 文化特征 省博物馆
下载PDF
西江青铜文化与岭南部族文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大远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珠江是我国南部的最大水系。生活于此的旧石器时代的马坝人、柳江人等是怎样发展形成自己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最后又是怎样进入中华文明社会大家庭的?这是学术界需要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考古学... 珠江是我国南部的最大水系。生活于此的旧石器时代的马坝人、柳江人等是怎样发展形成自己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最后又是怎样进入中华文明社会大家庭的?这是学术界需要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考古学界对岭南青铜文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对岭南地区的部族文化却缺乏深入之研究。本文就珠江中下游地区部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西江青铜文化与部族文化的关系作一些大胆的探索,以抛砖引玉,求教于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西江流域 部族文化 青铜文化 南越 石峡文化 骆越 西江地区 封开 青铜时代
下载PDF
广东韶关地区青铜文化初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露 《南方文物》 1998年第4期48-54,共7页
关键词 青铜文化 韶关地区 青铜器 文化特征 石峡文化 遗址 珠江三角洲地区 随葬品 省博物馆 青铜时代早期
下载PDF
试论筑卫城文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舒龙 《南方文物》 1996年第2期56-66,共11页
试论筑卫城文化唐舒龙江西省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很多。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万年仙人洞洞穴遗址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众多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已遍及江西全境,而其中以赣中赣北居多。这些遗址时间跨度很大,文化面貌纷繁复杂。近十多年来... 试论筑卫城文化唐舒龙江西省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很多。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万年仙人洞洞穴遗址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众多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已遍及江西全境,而其中以赣中赣北居多。这些遗址时间跨度很大,文化面貌纷繁复杂。近十多年来,全省考古工作者对这些遗址进行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城 遗址 石峡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文化内涵 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晚期 陶器 随葬品 江西地区
下载PDF
西江——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14
作者 邱立诚 杨式挺 《肇庆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2-27,共6页
西江地区的史前人类,经历了旧石器、中石器时代的发展,进而步入新石器时代。本章叙述该地区史前人类所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中探窥西江作为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通道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西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 西江地区的史前人类,经历了旧石器、中石器时代的发展,进而步入新石器时代。本章叙述该地区史前人类所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中探窥西江作为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通道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西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石器早期 根据考古资料,可以大致认为属于此期的文化遗存有怀集岗坪镇的大沙岩二洞和封开的勒竹口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大石铲 西江地区 新石器文化 石峡文化 贝丘遗址 文化遗存 中国及邻近地区 西江流域 封开
下载PDF
广州黄埔甘草岭遗址发现良渚文化玉琮
15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9期120-120,共1页
2017年9月初,为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狮龙大道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申请的同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考古工作队,对工程范围内调查发现的甘草岭遗址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 2017年9月初,为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狮龙大道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申请的同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考古工作队,对工程范围内调查发现的甘草岭遗址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铭里的西边,与茶岭隔水塘南北相望,原地表被硬化水泥砖路面覆盖,对遗址原有的文化堆积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文化层堆积基本无存,现地表下即出露早期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文化 夹砂陶 良渚文化
下载PDF
广州黄埔甘草岭遗址发现良渚文化玉琮
16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0期81-81,共1页
2017年9月初,为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狮龙大道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申请的同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考古工作队,对工程范围内调查发现的甘草岭遗址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 2017年9月初,为配合中新广州知识城狮龙大道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申请的同时,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考古工作队,对工程范围内调查发现的甘草岭遗址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铭里的西边,与茶岭隔水塘南北相望,原地表被硬化水泥砖路面覆盖,对遗址原有的文化堆积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文化层堆积基本无存,现地表下即出露早期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石峡文化
下载PDF
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岩 《农业考古》 1988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珠江流域地处岭南,属亚热带的湿热气候,雨量充沛。著名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它的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珠江水系的上、中游有东、西、北江三大支流。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内,很早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而... 珠江流域地处岭南,属亚热带的湿热气候,雨量充沛。著名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它的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珠江水系的上、中游有东、西、北江三大支流。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内,很早就有我们的祖先生活、繁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而且,在中国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农业又是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的,在珠江流域的许许多多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农业考古资料,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新石器时代晚期 石峡文化 农业考古 珠江三角洲 西樵山 遗址 亚热带 区域内 生产工具
下载PDF
试论广东粤民的形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练铭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77,共10页
试论广东粤民的形成练铭志(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汉族由广州、潮州和客家三个民系组成。广州民系所操之广州话(以广州音为标准,故名)又称广府话,或简称白话,属汉语粤方言,故其民可简称为粤民。粤民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粤西... 试论广东粤民的形成练铭志(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汉族由广州、潮州和客家三个民系组成。广州民系所操之广州话(以广州音为标准,故名)又称广府话,或简称白话,属汉语粤方言,故其民可简称为粤民。粤民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和粤北部分县(市)。粤东潮梅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方言 中原文化 《广东通志》 新石器 文化 西樵山 石峡文化 文化交流 语言 民族研究
下载PDF
建国以来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略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式挺 《学术研究》 1985年第5期67-72,共6页
继“马坝人”和“封开垌中岩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之后,大约到了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后,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以其崭新和不同的面貌,相继出现于南国土地之上,至今还留下她们劳动创造和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旧中国,文物... 继“马坝人”和“封开垌中岩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出现之后,大约到了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后,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以其崭新和不同的面貌,相继出现于南国土地之上,至今还留下她们劳动创造和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旧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得不到重视。虽然,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海丰等地已有一些发现,但不免打上半殖民地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事业获得了新生,并迅速蓬勃地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全省开展调查、发掘工作,发现了大约三、四百处新石器遗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简报、报告和文章,为广东石器时代考古,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又发现近百处遗存。其中,曲江石峡、佛山河宕等较大面积的发掘,为粤北、粤中等地有关遗址、墓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西樵山遗址的复查、试掘,“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被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七十年代广东原始社会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与此同时,粤东“浮滨类型”青铜早期文化的发现和初步确立,对探索青铜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分新石器时代的下限年代,有着重要作用。1982年以来,全省各地更广泛地开展了文物普查,又发现将近二百处遗存,填补了一些市、县的空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4年上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石峡文化 贝丘遗址 西樵山 新石器时代文化 珠江三角洲 广东地区 文物考古 青铜文化 墓葬
下载PDF
长汀县麻坡岗史前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明忠 范雪春 +7 位作者 陈子文 温松全 彭菲 高绍萍 陈伟田 范佳平 黄运明 林凤英 《福建文博》 2017年第2期2-8,共7页
2005年,因龙长高速公路建设,福建博物院、泉州市博物馆等对福建省长汀县麻坡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墓葬21座,灰坑6座,分为甲、乙、丙三类不同文化性质的遗存。这三类遗存的年代分别与石峡文化、闽北地区的马岭类型、白主段... 2005年,因龙长高速公路建设,福建博物院、泉州市博物馆等对福建省长汀县麻坡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墓葬21座,灰坑6座,分为甲、乙、丙三类不同文化性质的遗存。这三类遗存的年代分别与石峡文化、闽北地区的马岭类型、白主段类型相当,代表了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对于研究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及演变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麻坡岗遗址 石峡文化 马岭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