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斑木
1
作者 易绮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Linn.)Lindl.],俗名:车轮梅、春花木,为蔷薇科(Rosaceae)石斑木属植物。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幼枝初被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近无毛。叶集生于枝顶,卵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 cm,宽1.5~4 cm,...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Linn.)Lindl.],俗名:车轮梅、春花木,为蔷薇科(Rosaceae)石斑木属植物。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幼枝初被褐色绒毛,后逐渐脱落近无毛。叶集生于枝顶,卵形或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8 cm,宽1.5~4 cm,叶缘具细钝锯齿,上面无毛,网脉常明显下陷,下面无毛或被稀疏绒毛,网脉明显;叶柄长0.5~1.8 cm。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序梗和花梗均被锈色绒毛;花直径1~1.3 cm;萼筒筒状;萼片5枚,三角状披针形至线形;花瓣5枚,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雄蕊15枚;花柱2~3枚,基部合生,近无毛。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5 mm,果柄长0.5~1 cm。花期4月,果期7月-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木 春花 萼筒 叶缘 花序梗 钝锯齿 网脉
下载PDF
石斑木果皮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子
2
作者 黄晓昆 黄晓冬 苏志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实验研究石斑木果皮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光、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在80℃以下较稳定;日光照射,金属离子K+、Na+、Mg2+、Ca2+、Cu2+、Mn2+、Fe3+等对色素液的吸光度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高浓度Vit... 实验研究石斑木果皮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光、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在80℃以下较稳定;日光照射,金属离子K+、Na+、Mg2+、Ca2+、Cu2+、Mn2+、Fe3+等对色素液的吸光度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高浓度VitC和柠檬酸对色素降色明显;蔗糖和苯甲酸钠对色素无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木果皮 红色素 金属离子 食品添加剂 稳定性
下载PDF
国产石斑木属的区系地理学初析
3
作者 高健 张晓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96-98,共3页
对我国石斑木属的区系地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石斑木属共有15种,中国产7个种、3个变种,国产种占该属全部种数的46.7%,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从该属在我国的分布现状来看,我国的华南地区不仅含有较多的种类,而且其... 对我国石斑木属的区系地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石斑木属共有15种,中国产7个种、3个变种,国产种占该属全部种数的46.7%,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从该属在我国的分布现状来看,我国的华南地区不仅含有较多的种类,而且其特有现象亦十分明显,是我国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木 区系地理学 分布中心 中国
下载PDF
从伞花石斑木中提取单宁
4
作者 严西胜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9-39,共1页
在用10升80%的丙酮萃取一种植物——伞花石斑木(Rhaphiolepis umbellata)的树度时。
关键词 伞花 石斑木 lepis 萃取液
下载PDF
石斑木的生药学鉴别
5
作者 刘基柱 罗景斌 +1 位作者 廖津 刘基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对石斑木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与结论石斑木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特征明显,可为石斑木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石斑木 生药学 原植物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下华南地区3种苗木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昕 邱权 +2 位作者 李吉跃 苏艳 何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9-523,共5页
采用盆栽法,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华南地区常见树种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和任豆Zenia insignis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探明供试树种通过渗透调节来适... 采用盆栽法,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华南地区常见树种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和任豆Zenia insignis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研究.以探明供试树种通过渗透调节来适应干旱胁迫的途径与机理,为华南石漠化干旱区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个树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质量比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重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其中石斑木的质量比最高(脯氨酸为490.86μg/g,可溶性糖为38.13 mg/g),楝叶吴茱萸最低(脯氨酸为278.33μg/g,可溶性糖为27.74 mg/g).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则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楝叶吴茱萸和任豆在轻度干旱时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97和6.84 mg/g,而石斑木在中度干旱时才达到最大值(7.44 mg/g),重度干旱时,只有石斑木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比高出正常水分条件53.64%,表现出很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综上可知:在3个供试树种中,石斑木具有很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对干旱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任豆次之,楝叶吴茱萸渗透调节能力最弱,抗旱适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楝叶吴茱萸 石斑木 任豆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华南地区三种苗木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昕 李吉跃 +3 位作者 苏艳 何茜 邱权 林雯 《广东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文章研究了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植物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茱萸、石斑木在干旱胁迫下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在石灰岩地区筛选优良的抗旱节水树种提供了科学... 文章研究了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植物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茱萸、石斑木在干旱胁迫下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在石灰岩地区筛选优良的抗旱节水树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楝叶吴茱萸在干旱胁迫第9 d最先达到峰值(5.08μmol/gFW),任豆和石斑木第12 d达到峰值,分别为4.46和3.35μmol/gFW。苗木SOD活性也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中度干旱时期达到峰值,楝叶吴茱萸和任豆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第9 d达到峰值,分别为384.89和445.07 U/g,石斑木SOD活性则在第12 d达到峰值517.40 U/g。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石斑木与另两种植物比较,第一个峰值更迟出现,第二个POD活性峰值为1 490.24 mg.g-1.min-1,是三者中最高的。经过对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可知,三个树种中石斑木的适应性较强,抗旱性能较好,其次是任豆,楝叶吴茱萸的抗旱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MDA SOD POD 楝叶吴茱萸 石斑木 任豆
下载PDF
象牙色工艺木扇制造技术与颜色漂白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智慧 李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对象牙色工艺木扇等样品的试制与产品的批量生产系统性、以及产品性能和废水环境检测等现代技术对传统制扇技术改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斑木的扇坯进行漂白处理并制成高档精致的象牙色工艺木扇(又称"玉檀扇")是可行的... 对象牙色工艺木扇等样品的试制与产品的批量生产系统性、以及产品性能和废水环境检测等现代技术对传统制扇技术改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斑木的扇坯进行漂白处理并制成高档精致的象牙色工艺木扇(又称"玉檀扇")是可行的;研制的象牙色木扇产品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要求,漂白脱水后的木扇变形小、成本低、正品率高,并达到环保要求;拓宽了高档工艺木扇的材料来源,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改善了工艺木扇的性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牙色工艺 制造技术 颜色 漂白处理 石斑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