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
1
作者
任进成
李锋
+1 位作者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6,共15页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石英岩、白云岩等其他原料很少。主文化层即第5层石核毛坯以岩块、断块为主,皆硬锤直接打击。石核类型多样,包括试打片石核、简单石核、局部两面石核、盘状石核四类。多选择平整的面为台面,有零星修理台面的现象,剥片面无预制修整,利用剥片面棱脊的情况明显。普通石核倾向于对同一剥片面采用单向连续开发,台面与剥片面转换无明显的规律性与组织性。盘状石核有一定比例,是一种较独立的剥片方法,但并不十分典型规范。完整石片多为宽薄型,以长度在20~40 mm的居多。第4、6层标本零星,剥片情况与第5层基本一致。该遗址的石核剥片整体上属于中国北方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早、中更新世等泥河湾盆地更早时段遗址的剥片技术相比,表现出连续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晚更新世早期
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沿江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哲
战世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7,共8页
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地处沿江地区的池州、铜陵、枞阳、庐江、潜山和怀宁等地发现、发掘10余处旧石器地点,获得一批石制品,文化面貌主体属中国南方砾石工业。为了厘清沿江地区旧石器的分布范围与埋藏规律,2020年10—11...
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地处沿江地区的池州、铜陵、枞阳、庐江、潜山和怀宁等地发现、发掘10余处旧石器地点,获得一批石制品,文化面貌主体属中国南方砾石工业。为了厘清沿江地区旧石器的分布范围与埋藏规律,2020年10—11月和2021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述区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20处地点,获得476件标本。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大部分埋藏于南方第四纪红色风化壳中,与周边地区既往测年结果对比后,推断这些地点的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石核剥片与石器加工均使用硬锤直接锤击。沿江地区新发现的石制品,整体上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既往归纳的“小石器文化”更有可能是受原料尺寸的制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沿江地区
旧石器调查
脉石英
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晚更新世
原文传递
题名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
1
作者
任进成
李锋
陈福友
高星
机构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6,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1CKG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21500)资助。
文摘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石英岩、白云岩等其他原料很少。主文化层即第5层石核毛坯以岩块、断块为主,皆硬锤直接打击。石核类型多样,包括试打片石核、简单石核、局部两面石核、盘状石核四类。多选择平整的面为台面,有零星修理台面的现象,剥片面无预制修整,利用剥片面棱脊的情况明显。普通石核倾向于对同一剥片面采用单向连续开发,台面与剥片面转换无明显的规律性与组织性。盘状石核有一定比例,是一种较独立的剥片方法,但并不十分典型规范。完整石片多为宽薄型,以长度在20~40 mm的居多。第4、6层标本零星,剥片情况与第5层基本一致。该遗址的石核剥片整体上属于中国北方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早、中更新世等泥河湾盆地更早时段遗址的剥片技术相比,表现出连续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晚更新世早期
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Keywords
Nihewan Basin
Banjingzi site
early Late Pleistocene
Core
-
flake industry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沿江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的石制品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哲
战世佳
机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KG001)
安徽省第八批“特支计划”A类创新领军人才经费资助。
文摘
20世纪9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地处沿江地区的池州、铜陵、枞阳、庐江、潜山和怀宁等地发现、发掘10余处旧石器地点,获得一批石制品,文化面貌主体属中国南方砾石工业。为了厘清沿江地区旧石器的分布范围与埋藏规律,2020年10—11月和2021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述区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20处地点,获得476件标本。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大部分埋藏于南方第四纪红色风化壳中,与周边地区既往测年结果对比后,推断这些地点的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石核剥片与石器加工均使用硬锤直接锤击。沿江地区新发现的石制品,整体上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既往归纳的“小石器文化”更有可能是受原料尺寸的制约所致。
关键词
安徽沿江地区
旧石器调查
脉石英
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晚更新世
Keywords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aleolithic survey
quartz
core
-
and
-
flake techno
-
complex
late Pleistocene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
任进成
李锋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沿江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的石制品
董哲
战世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