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工工艺对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立华 王玉海 +1 位作者 赵桂美 张元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5037-5040,5108,共5页
为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叶龄约1个月充分展开的石榴鲜叶,杀青烘干作为对照,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和红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析了茶样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测定茶样对DPPH·自... 为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叶龄约1个月充分展开的石榴鲜叶,杀青烘干作为对照,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分别制成绿茶和红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析了茶样中的多酚类物质,通过测定茶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干叶相比,绿茶中总酚及儿茶素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红茶中总酚和儿茶素分别下降了30.8%和60.3%,抗氧化活性表现明显下降;红茶中茶红素和茶黄素分别增加了194.3%和181.4%,而绿茶中茶红素和茶黄素稍有增加;绿茶和红茶中鞣花酸分别减少了6.3%和9.3%。因此,加工成绿茶可保持较高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加工成红茶则可改善茶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石榴叶茶 鞣花酸
下载PDF
炒青石榴叶茶加工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安玉红 任廷远 +2 位作者 刘嘉 黄燕 徐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205,共4页
为综合利用石榴资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杀青时间、杀青温度、揉捻时间和烘二青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炒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工艺为投叶量180kg/h,290℃杀青6min,揉捻20min,85℃烘二青15min,60℃炒三... 为综合利用石榴资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杀青时间、杀青温度、揉捻时间和烘二青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炒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工艺为投叶量180kg/h,290℃杀青6min,揉捻20min,85℃烘二青15min,60℃炒三青30min,50℃炒干2.5h,该工艺下产品整齐、汤色和滋味好、产品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叶茶 加工工艺 烘二青温度
下载PDF
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理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孔会 廖森泰 +1 位作者 邹宇晓 李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42-149,共8页
【目的】测定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的理化性质,分析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番石榴叶茶的香气成分;经乙醇浸泡、超声辅助,浓缩得到番石榴叶茶中多酚提取物,水提醇沉得到多糖提取物,分别以福林酚法和苯... 【目的】测定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的理化性质,分析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番石榴叶茶的香气成分;经乙醇浸泡、超声辅助,浓缩得到番石榴叶茶中多酚提取物,水提醇沉得到多糖提取物,分别以福林酚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多酚和多糖含量;通过评价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番石榴叶茶的功能活性变化规律。【结果】从2018、2019年两种番石榴叶茶分别检测到69、52种香气成分,多酚含量分别为34.23、40.93 mg/L,多糖含量分别为11.36、6.95 mg/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30 min)分别为57.62%、60.1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45 min)分别为70.49%、93.58%,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30 min)分别为22.48%、23.55%;两种番石榴叶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4.66%、79.96%。【结论】番石榴叶茶中含有茶叶特有的香气成分,且贮藏时间越长多酚含量越少,而多糖含量越多,茶叶冲泡时间为30~45 min时抗氧化活性最强,贮藏更久的2018年番石榴叶茶显示更强的降血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叶茶 香气成分 多酚含量 抗氧化活性 多糖含量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岩 康明丽 +3 位作者 张志杰 吴君波 吕世伟 刘莹霞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酸石榴叶为原料,在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红茶和绿茶工艺加工酸石榴叶茶,研究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石榴叶是一种良好的制茶原料,但是不同的制茶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 以酸石榴叶为原料,在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红茶和绿茶工艺加工酸石榴叶茶,研究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石榴叶是一种良好的制茶原料,但是不同的制茶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红茶工艺更能有效钝化酸石榴叶茶中的多酚氧化酶,导致该条件下酸石榴叶茶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鞣花酸、儿茶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红茶工艺可显著降低鞣花酸及儿茶素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酸石榴叶制茶中的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P<0.05)。通过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看出,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制茶抗氧化性无显著的降低作用,而红茶工艺能显著降低酸石榴叶制茶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叶茶 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张卜升 李铁柱 +1 位作者 成妮妮 张立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99-104,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茶样中的酚类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以龙井、正山小种和铁观音茶叶作为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对照。结果表明,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总酚含量... 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茶样中的酚类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茶样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以龙井、正山小种和铁观音茶叶作为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对照。结果表明,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总酚含量分别为156.73、137.44和123.10 mg/g,均高于相应的对照;各茶样鞣花酸含量相差不大,均保持在2.11~2.39 mg/g;石榴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儿茶素含量分别为6.02、1.49和7.01 mg/g,均低于相应对照,其中石榴叶红茶的儿茶素含量最低仅为正山小种的26%;从石榴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分别鉴定出26、33和34种挥发性成分,独有成分分别为3、5和8种。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石榴叶茶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与绿茶相比石榴叶红茶及乌龙茶的总酚含量均显著减少,涩味减轻;石榴叶红茶和乌龙茶中挥发性成分种类更多,并具有更丰富的特有成分,从而形成了不同工艺的特有香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叶茶 酚类物质 挥发性成分 加工工艺
下载PDF
炒青石榴叶茶干燥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6
作者 安玉红 任廷远 +2 位作者 刘嘉 黄燕 吴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以青石榴叶为试材,参考现代化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工艺对炒青石榴叶茶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烘二青温度>烘二青时间>炒干温度>炒三青时间>炒三青温度&... 以青石榴叶为试材,参考现代化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工艺对炒青石榴叶茶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烘二青温度>烘二青时间>炒干温度>炒三青时间>炒三青温度>炒干时间;炒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干燥工艺为烘二青温度85℃,烘二青时间15min,炒三青温度60℃,炒三青时间30min,炒干温度50℃,炒干时间2.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叶茶 干燥工艺 加权评分法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石榴叶片制茶品质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铁柱 张晓丽 +3 位作者 周华杰 孙紫轩 杨其训 张立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77-80,共4页
为加工优质石榴(Punica granatum L.)叶茶叶提供科学依据,以9个石榴品种的嫩叶为原料,采用绿茶传统制作工艺分别制得石榴叶茶叶;感官评定各茶样的品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总酚、儿茶素、鞣花酸成分进行定量... 为加工优质石榴(Punica granatum L.)叶茶叶提供科学依据,以9个石榴品种的嫩叶为原料,采用绿茶传统制作工艺分别制得石榴叶茶叶;感官评定各茶样的品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总酚、儿茶素、鞣花酸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石榴品种所制茶叶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总酚、儿茶素、鞣花酸含量也各不相同,其中品种岗榴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91.65 mg/g,大红袍含量最低,为75.53 mg/g;四川青皮的儿茶素含量最高,为7.52 mg/g,含量最低的是观赏石榴,仅为2.98 mg/g;突尼斯软子的鞣花酸含量最高,为4.76 mg/g,大红袍的含量最低,为1.88 mg/g。综合感官评定与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石榴品种三白的叶片制茶品质最佳,其次是枣庄青皮、四川青皮和甜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品种 石榴叶茶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