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登发
孙方源
+3 位作者
翟咏荷
包洪平
马静辉
开百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90,共21页
向斜构造是一种基本的褶皱样式,是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盐类以及铀矿等矿产资源赋存的主要场所之一。研究向斜的形成机制将为剖析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奠立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石沟驿向斜为例,...
向斜构造是一种基本的褶皱样式,是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盐类以及铀矿等矿产资源赋存的主要场所之一。研究向斜的形成机制将为剖析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奠立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石沟驿向斜为例,应用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析向斜的深层地质结构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石沟驿向斜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与中段的过渡部位,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是在以羊虎沟组—山西组含煤岩系为滑脱层形成的叠瓦冲断系统基础上,下伏的早期阶状正断层组合反转形成的大型构造楔的上层褶皱体系;惠安堡断层为一正反转断层,在该区起构造-沉积分划作用;石沟驿向斜及邻区的上石炭统—二叠系的致密砂岩气具有自生、自储、自封闭成因,于早白垩世成藏。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期早于油气成藏高峰期,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构造楔
褶皱样式
石沟驿向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昊
何登发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9期29-37,共9页
根据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以断层相关褶皱为理论依据,对石沟驿向斜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进而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探究西缘构造变形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石沟驿向斜东陡西缓,主体呈北北东向构造,具有断距大、...
根据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以断层相关褶皱为理论依据,对石沟驿向斜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进而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探究西缘构造变形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石沟驿向斜东陡西缓,主体呈北北东向构造,具有断距大、发育晚、演化复杂等特征,石炭系以上地层构造相对不发育,但其下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两侧受边界断层控制,东侧沙井子断层为早石炭世正断层,在其上盘沉积下石炭统臭牛沟组,晚三叠世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变为上陡下缓的逆断层,这一反转构造使断距差异明显。后缘奥陶系米钵山组粉砂质板岩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由西向东推覆变形,以石炭系煤层及寒武系泥页岩为顶底界滑脱形成构造楔楔入,导致西翼抬升,且抬升高度与下伏构造楔楔入高度相一致,因此,石沟驿向斜的形成以多期构造相叠加且不断改造最终定型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沟驿向斜
滑脱层
平衡复原
构造楔
沙井子断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登发
孙方源
翟咏荷
包洪平
马静辉
开百泽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90,共2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1-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1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316)。
文摘
向斜构造是一种基本的褶皱样式,是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盐类以及铀矿等矿产资源赋存的主要场所之一。研究向斜的形成机制将为剖析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奠立重要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石沟驿向斜为例,应用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与深探井资料,解析向斜的深层地质结构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石沟驿向斜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与中段的过渡部位,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是在以羊虎沟组—山西组含煤岩系为滑脱层形成的叠瓦冲断系统基础上,下伏的早期阶状正断层组合反转形成的大型构造楔的上层褶皱体系;惠安堡断层为一正反转断层,在该区起构造-沉积分划作用;石沟驿向斜及邻区的上石炭统—二叠系的致密砂岩气具有自生、自储、自封闭成因,于早白垩世成藏。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期早于油气成藏高峰期,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构造楔
褶皱样式
石沟驿向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gas
tectonic wedge
folding style
Shigouyi syncline
western margin of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昊
何登发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9期29-3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四川盆地东部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系统及其控油气作用”(编号:41430316)、“四川地块北缘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构造格局演变及其控油气作用”(编号:4073990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研究”(编号:2017ZX05001-001)。
文摘
根据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以断层相关褶皱为理论依据,对石沟驿向斜进行精细构造解释,进而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探究西缘构造变形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石沟驿向斜东陡西缓,主体呈北北东向构造,具有断距大、发育晚、演化复杂等特征,石炭系以上地层构造相对不发育,但其下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两侧受边界断层控制,东侧沙井子断层为早石炭世正断层,在其上盘沉积下石炭统臭牛沟组,晚三叠世受区域构造运动影响变为上陡下缓的逆断层,这一反转构造使断距差异明显。后缘奥陶系米钵山组粉砂质板岩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由西向东推覆变形,以石炭系煤层及寒武系泥页岩为顶底界滑脱形成构造楔楔入,导致西翼抬升,且抬升高度与下伏构造楔楔入高度相一致,因此,石沟驿向斜的形成以多期构造相叠加且不断改造最终定型为特征。
关键词
石沟驿向斜
滑脱层
平衡复原
构造楔
沙井子断层
Keywords
Shigouyi syncline
detachment
balance recovery
tectonic wedge
Shajingzi fault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的形成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
何登发
孙方源
翟咏荷
包洪平
马静辉
开百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向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朱昊
何登发
《中外能源》
CAS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