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影响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宋子学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影响典型实例的剖析和概括,将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影响的观点分为两大类,并总结了4大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主要受下列4大因素的控制:1) 石油充注前储层沉积特征;2) 石油充注...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影响典型实例的剖析和概括,将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影响的观点分为两大类,并总结了4大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主要受下列4大因素的控制:1) 石油充注前储层沉积特征;2) 石油充注前的成岩时间;3) 石油充注后含油饱和度;4) 油自身的演化程度及其性质。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石油充注类型的两种分类方法,便于针对不同盆地的实际资料及成岩和沉积特征展开石油充注对成岩作用影响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沉积特征 成岩时间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矿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李艳霞 刘洪军 +5 位作者 袁东山 张枝焕 朱筱敏 钟大康 蔡进功 谢忠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80,295,共8页
油饱和带 (油层 )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 (水层 ) ,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 0~ 14 0℃ )表明 ,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 ,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 油饱和带 (油层 )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 (水层 ) ,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 0~ 14 0℃ )表明 ,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 ,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继续发育 ,但与水饱和带相比这种作用受到抑制。同样 ,方解石、白云石在含水饱和带及低含油饱和带与高含油饱和带相比也较发育 ;粘土矿物伊利石也具有此特征。但长石的溶蚀却在含油饱和带中明显高于含水饱和带 ,这说明石油充注改变储层孔隙中矿物生长的微环境 (矿物成分、pH值、Eh、CO2 分压及其他孔隙流体性质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储层矿物 成岩演化 油饱和带 水饱和带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石油充注对砂岩储层成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郭艳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4-604,共11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长石砂岩 成岩反应系统 成岩演化
下载PDF
致密砂岩石油充注孔喉下限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6砂岩为例
4
作者 白玉彬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7期167-167,共1页
致密砂岩石油充注孔喉下限值的确定对于完善致密油成藏机理及增加后备地质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这个问题研究存在很大争议。本次基于延安地区长6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特征,优选含油产状和最小有效孔喉2种方法,综合确定长6砂岩石油充注... 致密砂岩石油充注孔喉下限值的确定对于完善致密油成藏机理及增加后备地质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这个问题研究存在很大争议。本次基于延安地区长6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特征,优选含油产状和最小有效孔喉2种方法,综合确定长6砂岩石油充注孔喉直径下限值为1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石油充注孔喉下限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志留系多期石油充注:流体包裹体和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立银 倪培 +1 位作者 欧光习 李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Well 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petroleum filling history in Tazhong North Slope.Pet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bitumen,oil,and petroleum inclusions coexist in Silurian sandstones from ... Well 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petroleum filling history in Tazhong North Slope.Pet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bitumen,oil,and petroleum inclusions coexist in Silurian sandstones from well S,reflecting a complicated reservoir filling history in the study area.Integration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lurian reservoir has experienced three 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e,that is from the late Silurian to the early Devonian,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and the Paleogene,respectively.The present-day reservoir fluids in the Silurian are the mixtures generated in multiple (at least two)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e.The oil charging into Silurian resevior in the early period had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degradation,and was mixed with later non-degraded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塔里木盆地 塔中北坡 志留系 多期石油充注 流体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证据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原油含氮化合物特征与石油充注
6
作者 李媛 白玉彬 孙昆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3期51-56,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充注、运移、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测试技术,研究了志丹油田纸坊区延长组石油充注方向。结果表明:纸坊区延长组原油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似的热演化程度;石油总体由中部向西部、东北...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充注、运移、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测试技术,研究了志丹油田纸坊区延长组石油充注方向。结果表明:纸坊区延长组原油具有相同的成因和相似的热演化程度;石油总体由中部向西部、东北部发生充注,具体表现为:沿着充注方向,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总量增加、原油成熟度逐渐降低、暴露型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原油充注方向与烃源岩厚度变薄所指示的方向一致,且以短距离充注为主。研究结果对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及勘探选区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含氮化合物 石油充注 延长组 志丹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多期石油充注对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压溶作用的影响--以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为例
7
作者 郭豪 王艳忠 +6 位作者 操应长 孟涛 王淑萍 李宇志 石泉清 郭迎春 王加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499,517,共16页
为探讨多期石油充注对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压溶作用的抑制机理及作用模式,综合荧光岩石薄片观察与鉴定、埋藏史恢复、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等资料,探讨了多期石油充注对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压... 为探讨多期石油充注对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压溶作用的抑制机理及作用模式,综合荧光岩石薄片观察与鉴定、埋藏史恢复、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等资料,探讨了多期石油充注对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压溶作用的影响。车镇凹陷北带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埋深在2800~4500 m,压实和压溶作用强,同时发育欠压实作用,石英、长石及碳酸盐岩岩屑颗粒均发生压溶。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经历了两期石油充注,第1期石油充注发生于35.8~24.6 Ma,原油发黄色荧光,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0~120℃;第2期石油充注始于11.2 Ma,原油发蓝色荧光,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130℃。石油充注在颗粒表面形成油膜可阻碍颗粒表面与孔隙水的接触,压溶物质无法被孔隙水溶解运移,使压溶作用停止。在发育水膜的颗粒接触处,压溶物质可以通过颗粒表面的弱结合水水膜以扩散方式迁移,使压溶作用持续进行。石油充注对压溶作用的抑制能力与石油充满度密切相关,建立了车镇凹陷北带沙三段下亚段石油充注影响压溶作用的2种影响模式:车西地区北带第1期石油充满度低,颗粒表面油膜厚度小且不连续,对压溶作用的抑制能力较弱,第2期石油充注时储层孔隙度较低,第2期蓝色荧光油膜发育较少,对压溶作用的抑制相对较弱;大王北地区北带第1期石油充满度较高,颗粒表面普遍形成黄色荧光油膜,第2期蓝色荧光油充注时,在颗粒表面进一步形成蓝色荧光油膜,对压溶作用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含有一定油润湿性碳酸盐岩颗粒的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更容易发育油膜,进而可以提高储层的抗压溶能力;石油充注时间越早、充满度越高,越有利于油膜的形成和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砂砾岩储层 颗粒表面油膜 压溶作用 车镇凹陷
原文传递
石油聚集成藏的物理学原理——毛-浮方程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景晔 许利群 杨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 人们最早观察到背斜中出现油气的现象而诞生了背斜学说,后来演化成构造学说及重力学说。背斜理论诞生100多年来,虽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对构造油藏中油气聚集机理及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该文从毛细管力与浮力平衡理论推导出毛-浮方程,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用数学方程准确刻划了构造油藏内石油的聚集成藏过程,是构造油藏含油饱和度增长的基本原理。同时指出油气二次运移驱动力的性质决定运动流体的状态及流动模式,浮力流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最主要的充注方式。石油无论以何种流动方式注入构造,在油藏形成过程中都要经过重力分异作用,通常所说的油藏的构造因素实质是浮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运移 石油充注方式 石油成藏过程 构造油藏 毛-浮方程
下载PDF
致密砂岩微米级孔隙网络系统石油驱替实验三维在线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勇 曾溅辉 冯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6,共8页
致密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其微米级孔隙网络系统内石油赋存状态是致密油成藏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油气驱替系统与X射线微米CT扫描系统联用,通过对3 mm和5 mm直径致密砂岩干岩心、饱和碘化钾(KI)溶液及油驱替K... 致密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其微米级孔隙网络系统内石油赋存状态是致密油成藏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油气驱替系统与X射线微米CT扫描系统联用,通过对3 mm和5 mm直径致密砂岩干岩心、饱和碘化钾(KI)溶液及油驱替KI溶液后致密砂岩岩心在线CT扫描及数据重构,三维展示了致密砂岩微米级孔隙网络系统中石油的赋存状态。研究发现孔隙半径10μm以上孔隙的连通性较好,是石油聚集的优势孔隙网络系统,致密砂岩62.9%~84.1%的石油聚集于半径在10~60μm之间的孔隙内;孔隙半径小于10μm的孔隙数量多,但其在空间上多呈孤立状分布,该部分孔隙的石油充满度较低,只聚集了致密砂岩内6.8%~20.0%的石油。致密砂岩含油饱和度随孔径呈阶梯状增长,半径小于10μm、10~60μm和60~80μm的孔隙的含油饱和度分别为10%~40%,30%~75%,40%~75%。致密砂岩微米级孔隙网络系统石油的赋存与孔隙的尺寸、成因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石油充注 孔隙网络 石油赋存状态 微米CT 三维重构
下载PDF
砂岩储集层致密与成藏耦合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安塞地区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明洁 刘震 +3 位作者 刘静静 朱文奇 黄艳辉 姚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段和安塞地区长6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孔隙度演化模拟以及石油充注临界实验,确定西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致密与成藏时间的先后顺序。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发现,延长组砂岩储集...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段和安塞地区长6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孔隙度演化模拟以及石油充注临界实验,确定西峰—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致密与成藏时间的先后顺序。镜下包裹体荧光鉴定发现,延长组砂岩储集层普遍存在石英次生加大边夹沥青和烃类包裹体现象;孔隙度演化模拟表明,成藏期延长组砂岩储集层孔隙度大于10%,未达到致密状态;石油充注临界条件实验发现当西峰地区长8段和安塞地区长6段砂岩孔隙度小于10%时,即使在加压条件下,石油仍不能充注进入砂岩。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安塞地区延长组砂岩储集层先成藏后致密,为典型的"后成型"致密砂岩油藏。成藏期之后,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才使得延长组砂岩储集层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成藏后致密 烃类包裹体 孔隙度演化 石油充注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762,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是一个以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的含油气系统 ,产油气层位主要是第三系 .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组合构成柴北缘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 .渐新世晚期(E3 2 )与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是柴北缘构造变形和圈闭形成的...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是一个以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的含油气系统 ,产油气层位主要是第三系 .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组合构成柴北缘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 .渐新世晚期(E3 2 )与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是柴北缘构造变形和圈闭形成的重要时期 ,第三系油气成藏也主要发生在这 2个关键时期 .油藏原油组成和石油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证明第三系油气藏存在不同期次的油气充注历史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存在 2期油气充注 ,渐新世断层活动破坏侏罗系古油藏并连通侏罗系烃源岩 ,导致古油藏中的低成熟石油和侏罗系烃源岩新生的成熟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下第三系圈闭中 ,构成第 1期油气充注 ;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期间 ,继续活动的断层导致侏罗系烃源岩高成熟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下第三系圈闭中 ,形成第2期油气充注 .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为一期充注 ,即在上新世末到第四纪 (N2 3 —Q)新生断层破坏下第三系油气藏 ,部分油气沿断层充注到上第三系合适的圈闭中形成次生油气藏 .在柴北缘第三系油气藏形成过程中 ,断层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圈闭 油气运移 断层 石油包裹体 石油充注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储层次生石英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洪林 张玉芝 +1 位作者 朱敏军 白海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从石英次生的机理、物质来源、影响因素三方面总结了石英生长的最新研究成果。储层中石英生长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非硅质矿物浓度、石油充注、深大断裂活动、pH值等都会对石英的加大或沉淀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从放射性、矿物转化伴生... 从石英次生的机理、物质来源、影响因素三方面总结了石英生长的最新研究成果。储层中石英生长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非硅质矿物浓度、石油充注、深大断裂活动、pH值等都会对石英的加大或沉淀产生重要影响。提出了从放射性、矿物转化伴生石英的专属特征等方向切入突破当前的石英次生理论,准确诠释储层石英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石英 石油充注 PH值 深大断裂
下载PDF
博兴洼陷柳桥地区沙河街组储层流体史分析
13
作者 石世革 阎长辉 荣启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7-810,共4页
目的为了揭示流体充注与孔隙演变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储集岩中成岩作用、孔隙和裂隙中所充填矿物的世代关系、流体包裹体类型的综合研究,重塑研究区流体活动历史。结果储集岩中流体活动分为4期,第1期流体活动发生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 目的为了揭示流体充注与孔隙演变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储集岩中成岩作用、孔隙和裂隙中所充填矿物的世代关系、流体包裹体类型的综合研究,重塑研究区流体活动历史。结果储集岩中流体活动分为4期,第1期流体活动发生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流体为略呈碱性的原地或准原地流体,第2—4期流体活动发生于晚成岩期的A1亚期。结论大规模的石油运移发生于次生孔隙形成以后,曾发生过两次明显的石油运移和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矿物世代关系 流体运移 石油充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