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无机成因说”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景廉 李相博 刘化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7,共12页
对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地幔脱气论、中地壳与费-托合成说、板块构造与费-托合成说.沥青、原油、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原油及沥青中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原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均揭示了原油无机生成的科学依据,这是中... 对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地幔脱气论、中地壳与费-托合成说、板块构造与费-托合成说.沥青、原油、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原油及沥青中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原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均揭示了原油无机生成的科学依据,这是中国科学家对石油地质学的重大贡献.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并以辽宁义县-北票地区、苏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柴达木盆地为例讨论了寻找大油气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无机成因 地幔脱气 费-托合成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Pb—Sr—Nd同位素体系 石油勘探
下载PDF
门捷列夫的石油无机成因学说及其现代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邵丽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2-17,共6页
门捷列夫是石油无机成因学说的首创者,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学说内容了解甚少。系统地介绍了其学说的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现代俄罗斯石油地质学界对其学说的看法,指出其学说将在未来的石油勘探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门捷列夫 石油无机成因学说 现代影响
下载PDF
“离经叛道”亦有情——评《论石油的无机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淦 《石油科技论坛》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论石油的无机成因>于2001年6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这本51.5万字的书,是张景廉先生的力作,虽然它被张先生说成是"大逆不道"之说,"离经叛道"之作,但在书林中出现也是值得称道的.
关键词 石油成因 无机成因 学术研究 《论石油无机成因 张景廉
下载PDF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的争鸣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景廉 张虎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731,共5页
21世纪初的几年间,关于石油成因理论的争鸣一直在进行着,国外(如美国、俄罗斯等)对于油气无机成因的研究也在进行着。面对诸如膏盐、白云石(岩)、粘土矿物等成因的石油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在深入展开,至于深部流体、地幔柱与油气关... 21世纪初的几年间,关于石油成因理论的争鸣一直在进行着,国外(如美国、俄罗斯等)对于油气无机成因的研究也在进行着。面对诸如膏盐、白云石(岩)、粘土矿物等成因的石油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在深入展开,至于深部流体、地幔柱与油气关系的讨论也开始引起注意。重要的是,近年来,石油无机成因理论已开始应用于油气勘探实践,即预测未来油气勘探的靶区。油气无机成因的现代概念已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成因 石油无机成因 勘探实践 靶区预测
下载PDF
关于石油成因“碳酸盐决定论”等之评论
5
作者 何志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6-890,共5页
在石油地质科学上,自从有石油成因学说争论以来,一些无机成因论者总是质疑和批判着有机成因的种种弊端与缺陷,并倡导无机成因;而有机成因论者没有侧重于地球化学全面系统地应对反驳,这是因为旧的有机成因本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作... 在石油地质科学上,自从有石油成因学说争论以来,一些无机成因论者总是质疑和批判着有机成因的种种弊端与缺陷,并倡导无机成因;而有机成因论者没有侧重于地球化学全面系统地应对反驳,这是因为旧的有机成因本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石油成因理论——"湿封闭体系微生物和碳酸盐主导生油理论",并对该理论作出了一种新的提升——"石油成因碳酸盐决定论"。文章分2部分:第一部分,对石油无机成因说提出了9点质疑性的评论;第二部分,在简要阐释了"湿封闭体系微生物和碳酸盐主导生油理论"中碳酸盐协同微生物主导生油作用的理论基础以后,列举实例论述了"没有碳酸盐古物源沉积物的任何沉积盆地都不可能有石油"的观点,简称"碳酸盐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无机成因 大庆油田 重油砂成因 无油沉积盆地 石油成因 碳酸盐决定论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无机油气生成模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卫平生 张景廉 +1 位作者 张虎权 石兰亭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07-1513,共7页
松辽盆地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也称塑性层),中地壳的塑性层与松辽盆地的成因以及盆山耦合系统有关.盆地地幔流体活动有下列表现:(1)高热流、高地温场;(2)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喷溢;(3)碱交代作用(如钠长石化、伊利石化);(4)Mg2+交代作用... 松辽盆地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也称塑性层),中地壳的塑性层与松辽盆地的成因以及盆山耦合系统有关.盆地地幔流体活动有下列表现:(1)高热流、高地温场;(2)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喷溢;(3)碱交代作用(如钠长石化、伊利石化);(4)Mg2+交代作用(如白云石化)等等.地球化学省与地球化学急变带控制了大油气田的分布并显示了盆地发生的壳—幔相互作用.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不是岩浆岩,而是一充满地幔流体的地质体,它们富含氢、碱金属(K+、Na+)、卤素(F-、Cl-)、碳(甲烷、CO、CO2)、氮、硫等.在中地壳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在Fe、Ni等催化剂的参与下,H2与CO(CO2)可发生费—托合成烃的反应.实验表明:这个反应不仅可生成气态烃还可生成液态烃,并将发生碳同位素分馏作用.松辽盆地的U形运移模型受到质疑.按照石油无机生成的模型,松辽盆地的深部将会有更多的石油与天然气,庆深气田的发现便是一个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壳 低速—高导层 地幔流体 费—托合成 石油无机成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