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埋固定化法处理石油污染水体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大立 张戈 关晓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文文章论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概念及方法,讨论了包埋法固定化法处理石油污染水体的载体选择、制备工艺、应用效果.并对固定化技术在石油污染水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包埋法 石油污染水体
下载PDF
石油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2
作者 邵正宏 冯成江 《河南化工》 CAS 2011年第15期17-20,共4页
简述了水域中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对石油烃的微生物摄取、降解机制、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及强化途径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石油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石油 石油污染水体 生物修复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石油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邢旭峰 黄妙芬 +2 位作者 刘杨 黄颖恩 张楠楠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后向散射系数是影响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石油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垂向分布模型,为进一步进行石油类水体水下光场变化研究奠定基础。利用2018年8月25—27日在辽宁省大连港海域A、B、C 3个站点现场测定的... 后向散射系数是影响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石油污染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垂向分布模型,为进一步进行石油类水体水下光场变化研究奠定基础。利用2018年8月25—27日在辽宁省大连港海域A、B、C 3个站点现场测定的数据,基于悬移质垂向分布理论、后向散射系数分离算法、后向散射系数随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变化的关系模型,建立了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分布的半经验模型,利用实测数据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并计算了后向散射系数的垂向变化率,最后对模型的有效性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1)后向散射系数随水深的变化遵循e指数与复合e指数之和的关系;(2)A与B两个站点的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变化率随深度变化而递增,且A站点递增幅度大于B站点,说明A站点后向散射系数随深度的变化速度比B站点快,C站点后向散射系数垂向变化率几乎不变,说明C站点的后向散射系数随着深度变化接近线性关系,这与现场实测数据是吻合的;(3) 3个站点的半经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84、0.282和0.349,表明模型在不同站点具有不同的精度,在离岸最近的A站点精度最低,C站点次之,B站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水体 后向散射系数 垂向分布 e指数方程
原文传递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处理水体石油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卉 张笔威 +4 位作者 张妍 任海斌 马东林 赵敏 程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9-273,共5页
为研究水体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分离初筛、摇瓶复筛等方法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油泥中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薄层层析显色法和红外光谱法鉴定该菌所产表面活性剂种类,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 为研究水体石油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分离初筛、摇瓶复筛等方法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油泥中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薄层层析显色法和红外光谱法鉴定该菌所产表面活性剂种类,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等性能,并对菌株降解水体石油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LJ2所产表面活性剂为糖脂,其乳化指数为33%,25℃下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1.14 mN/m降至27.22 mN/m,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5 mg/L;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其乳化指数可达50%。温度、降解时间以及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LJ2处理水体石油污染效果影响很大。在34℃条件下处理5 d,菌株LJ2对质量浓度为2g/L的水体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高达99.5%。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LJ2对水体石油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而且该菌还对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aCl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生物表面活性剂 水体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去除大庆地区湖泊水体中石油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海 张旭 +2 位作者 钟毅 李广贺 张荣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49-1454,共6页
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和炉渣床单元的现场试验系统,考察启动期、投加微生物、投加缓释碳源、水温低于5℃和常规运行期等工况下各单元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和炉渣床单元的现场试验系统,考察启动期、投加微生物、投加缓释碳源、水温低于5℃和常规运行期等工况下各单元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去除机理.在整个试验期内4个单元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7%、28.4%、45.9%和42.9%;投加微生物和缓释碳源都可提高石油类化合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炉渣为填料的单元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以砾石为填料的单元.2005年常规运行期间,湿地床和对照床石油类化合物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系统运行期内通过截留去除的石油类化合物占总去除量70%左右,各单元该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水体 潜流人工湿地 炉渣 砾石
下载PDF
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妙芬 骆蔚健 +2 位作者 刘杨 邢旭峰 庄炀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3期7-14,共8页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light模式 石油污染水体 辐射传输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