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洪的运动规律及其防治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关君蔚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9-29,共21页
石洪是在土石山区形成的含有大量土砂块石“超饱和”状态的急流。而“超饱和”状态的形成实质上是除水流的冲力外还有一定程度的重力作用。多数实际测定的结果,在石洪中土砂石块等固体径流物质一般含量大于40%,容重常在1.6吨/立方米以... 石洪是在土石山区形成的含有大量土砂块石“超饱和”状态的急流。而“超饱和”状态的形成实质上是除水流的冲力外还有一定程度的重力作用。多数实际测定的结果,在石洪中土砂石块等固体径流物质一般含量大于40%,容重常在1.6吨/立方米以上。所以,比较确切来说,石洪是在土石山区由降雨(或融雪水)引起的,土砂块石处于超饱和状态的急流。 石洪和山洪不同,已经不完全是水流冲带土砂等固体径流物质流动,而是水和土砂块石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流动,具有一定的直进性和相应的爬坡能力,有明显的阵性(脉动或称地垒式移动)性质,分选作用不明显,从而当其停止时土砂块石基本上按原来结构堆积,尤其当在沟口有平坦宽阔的地形条件时,就形成大小块石间杂存在具有显著特点的扇状堆积物。 所以石洪是突然发生,来势凶悍,运动时间短,破坏力大,常造成毁灭性的严重灾害。 在我国辽西山地叫作“山啸”,承德一带山地叫做“山洪暴发”,燕山山地叫作“龙拔”,太行山区叫作“放水炮”或“出浆子”,江南部分地区叫作“起蛟”,川滇山区叫作“走龙”或“走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洪 运动规律 防治途径 发生条件
下载PDF
石氏家族的中原之路——石解墓志释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宁欣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代北胡姓在魏孝文帝改革时,进入中原的族姓基本都改成汉姓,除了众所周知的若干大姓,其实还有不少中低等氏族,乌石兰氏改为石氏即是其中之一。历时数百年后,随着南下、汉化、改姓、改籍贯等,进入唐朝的石氏家族,已经汉化,但仍然保留了代... 代北胡姓在魏孝文帝改革时,进入中原的族姓基本都改成汉姓,除了众所周知的若干大姓,其实还有不少中低等氏族,乌石兰氏改为石氏即是其中之一。历时数百年后,随着南下、汉化、改姓、改籍贯等,进入唐朝的石氏家族,已经汉化,但仍然保留了代北胡姓的影子或尾巴,甚至与汉晋中原石氏纠缠不清。通过对"唐故衡王府长史致仕石解府君墓志铭并序"的释读,同时辅以撰写者石洪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石解与从弟石洪,虽然有可能是分属风马牛不相及的汉胡族系,但起家走的都是科举之途,发达和辉煌也与文化素养有直接关系,两门石氏辗转各地,在石解和石洪前后几辈逐渐形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居住和仕宦圈,反映了部分中等士族在唐后期向洛阳集中的趋势。其中,代北胡姓社会关系网的遗存仍然若隐若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北 胡姓 石氏 乌石兰氏 唐朝 石解 石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