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石渠议奏》看石渠阁会议
1
作者 李思宜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7期77-81,共5页
西汉宣帝时期召开的经学会议——石渠阁会议对后世影响深远。汉宣帝亲自参与此次会议并进行最终的裁定,最后增立了诸多博士学官。通过对石渠阁会议召开后流传下来的《石渠议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汉宣帝召开石渠阁会议虽是论五经异同,... 西汉宣帝时期召开的经学会议——石渠阁会议对后世影响深远。汉宣帝亲自参与此次会议并进行最终的裁定,最后增立了诸多博士学官。通过对石渠阁会议召开后流传下来的《石渠议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汉宣帝召开石渠阁会议虽是论五经异同,但实质是为了将经学与政治进行融合,消除原有经义中对统治不利的观点,重新确立一套能稳固自身统治的经学体系。石渠阁会议后,经学虽有所统一,但在西汉后期直至东汉造成了章句之学日渐繁琐、经学谶纬化,甚至是今古文经学对立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阁会议 石渠议奏 汉代经学
下载PDF
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与当地乡村振兴网络推广方案
2
作者 季欣怡 格桑梅朵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8期0004-0006,共3页
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载体之一,在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蕴含丰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但由于石渠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造成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并不为世人所熟... 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载体之一,在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蕴含丰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但由于石渠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造成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并不为世人所熟知。本文立足于四川石渠民间石刻艺术现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民间石刻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途径。推动乡村振兴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互洽,促进石渠民间石刻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传统民间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石渠 民间石刻 乡村振兴 网络推广
下载PDF
石渠县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3
作者 王浩森 严加全 +3 位作者 王腊梅 倪建英 莫色克几 李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87-90,93,共5页
本文通过踏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石渠县主要树种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石渠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发生量大、发生普遍、易成灾,且有些危害较严重,诸如杨树天牛、杨树烂皮病、柳树锈病等;虫害的危害部位比... 本文通过踏查、标准地调查等方法,对石渠县主要树种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石渠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发生量大、发生普遍、易成灾,且有些危害较严重,诸如杨树天牛、杨树烂皮病、柳树锈病等;虫害的危害部位比病害的危害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多样性 四川石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发现的新种:石渠棘球绦虫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肖宁 邱加闽 +5 位作者 Nakao M 李调英 陈兴旺 Schantz PM Craig PS Ito A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青藏高原东部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流行区,诸多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参与了棘球绦虫的传播。近年来,一种未知的棘球绦虫先后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藏狐(Vulpes ferrilata)中被分离出来。由于其特有的形态学、分子... 青藏高原东部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流行区,诸多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参与了棘球绦虫的传播。近年来,一种未知的棘球绦虫先后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藏狐(Vulpes ferrilata)中被分离出来。由于其特有的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寄生宿主和地理分布特征,而被作为新种——石渠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hiquicus,Xiaoetal,2005)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对该虫种的生物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理论上的假设来解释一些仍不十分清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棘球绦虫 生物学 特性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海荣 魏建春 +2 位作者 蔡虹 周艳 张建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 :对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 ,并与其他类型的鼠疫菌株相比较。方法 :特征性基因的PCR扩增、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脉冲场电泳、rRNA基因指纹图分析等。结果 :石渠县的菌株为典型的鼠疫菌株 ,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 目的 :对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耶尔森菌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 ,并与其他类型的鼠疫菌株相比较。方法 :特征性基因的PCR扩增、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脉冲场电泳、rRNA基因指纹图分析等。结果 :石渠县的菌株为典型的鼠疫菌株 ,具有鼠疫强毒菌的典型特征。从该县青海田鼠中分离的鼠疫菌株 ,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我国其他疫源地中的鼠疫菌株明显不同。结论 :该地可能存在一种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其鼠疫菌属于一单独型别 ;1999年该县发生的人间鼠疫 ,感染来自该疫源地之外 ;对该疫源地仍须密切监视 ,以确定其对人类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分子生物学特征 四川 石渠
下载PDF
四川西部石渠地区夏季藏狐巢穴选择的生境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正寰 王小明 +4 位作者 吴巍 Patrick Giraudoux 邱加闽 高桥健一 Philip S Crai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8,共8页
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夏季藏狐洞穴生境选择的研究 ,以水源距离、洞口朝向、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及鼠兔和鼠类洞穴等 7项指标为变量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 5 4个藏狐洞穴样本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在 ... 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夏季藏狐洞穴生境选择的研究 ,以水源距离、洞口朝向、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及鼠兔和鼠类洞穴等 7项指标为变量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 5 4个藏狐洞穴样本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在 4个主成分下达到 85 %的显著性。在第一主成分中水源距离、坡度和坡位是重要的影响变量 ,在另外 3个主成分中鼠类洞穴数量以及植被类型两变量也非常重要。聚类分析显示 ,5 4个洞穴样本在 3个水平上聚成 5类。藏狐易于选择草甸地带 ,中缓坡和低坡位 ,坡向多为阳坡或半阳坡 ,水源距离小于5 0 0m的地方筑巢 ,其穴口朝向多位于 135°~ 36 0°之间。此外 ,鼠兔和鼠类洞穴在藏狐洞穴样方内的出现 ,但数量变异较大 ,揭示小型哺乳动物和藏狐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夏季藏狐洞穴生境选择的研究 ,以水源距离、洞口朝向、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及鼠兔和鼠类洞穴等 7项指标为变量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 5 4个藏狐洞穴样本进行了分析。主成分分析在 4个主成分下达到 85 %的显著性。在第一主成分中水源距离、坡度和坡位是重要的影响变量 ,在另外 3个主成分中鼠类洞穴数量以及植被类型两变量也非常重要。聚类分析显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西部 石渠地区 夏季 藏狐 巢穴选择 生境分析
下载PDF
四川省石渠县高山血雉繁殖初期的集群和生境需求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王正寰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8,共6页
2004年4月,在四川省石渠县西南部,对高山血雉(Ithaginiscruentu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处的高山血雉仅分布于海拔3400—3700m的范围内。从观察到的36群381只高山血雉来看,平均每群(10·67±5·17)只,最大集群19只,最经常的... 2004年4月,在四川省石渠县西南部,对高山血雉(Ithaginiscruentus)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处的高山血雉仅分布于海拔3400—3700m的范围内。从观察到的36群381只高山血雉来看,平均每群(10·67±5·17)只,最大集群19只,最经常的集群形式是每群8—16只。影响高山血雉生境需求的主要因子,按重要性大小排列依次为坡位、离水源距离、离公路距离、植被郁闭度、植被高度和坡向。高山血雉的生境偏好性表现在下坡位、离水源较远(>100m)、稀灌(15%—30%)、低灌(1·50—2·50m)和半阴半阳坡。其中,集群大小与坡位和离水源距离相关,即在繁殖初期,高山血雉的集群大小变化趋势是随着坡位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离水源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在不同生境类型中食物资源的可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雉 集群 生境需求 繁殖初期 石渠
下载PDF
2020-01-23四川石渠M S4.3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彦明 胡博 +1 位作者 戴勇 张小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2,211,共7页
基于数字地震台网波形数据,采用gCAP反演方法解算四川石渠M S4.3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4°、倾角82°、滑动角11°,节面Ⅱ走向42°、倾角79°、滑动角171°;最佳质心深度为9 km... 基于数字地震台网波形数据,采用gCAP反演方法解算四川石渠M S4.3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4°、倾角82°、滑动角11°,节面Ⅱ走向42°、倾角79°、滑动角171°;最佳质心深度为9 km,矩震级为M W4.53。为测试震源机制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地壳速度结构、定位误差和数据质量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反演结果影响较小。余震序列展布方向为NW向,主要分布在主震偏北东侧附近,发震断层具有向NE倾的趋势。综合震源区地质构造特征、主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判断石渠地震的发震断层面为节面Ⅰ,即长沙贡玛断裂,是一次左旋走滑型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M S4.3地震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长沙贡玛断裂 鲜水河断裂带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沙尔木盆地始新世孢粉的发现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永峰 罗森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热鲁组因其下部发现孢粉、轮藻等化石,被定为始新世,但其上部地层时代无从定论。笔者等最近在上部地层中发现较多的植物孢粉,并建立了Lycopodiumsporites oligocenicus-Ephedripites(Distachyapites)eocenipites-Peltan-dripites davis... 热鲁组因其下部发现孢粉、轮藻等化石,被定为始新世,但其上部地层时代无从定论。笔者等最近在上部地层中发现较多的植物孢粉,并建立了Lycopodiumsporites oligocenicus-Ephedripites(Distachyapites)eocenipites-Peltan-dripites davissii孢粉组合带,确定热鲁组上部地层的形成时代为始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热鲁组 始新世 石渠 四川
下载PDF
对四川石渠县首次分离鼠疫菌的鉴定报告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敏 师献卿 +6 位作者 张发斌 王兆芬 金丽霞 祁芝珍 谢辉 席亚芳 冯建萍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3期28-30,共3页
对四川省石渠县首次从自毙青海田鼠(Microtusfuscus)体内分离的疑似鼠疫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被试菌株具有鼠疫菌特有的形态染色特征及培养特性;在22℃培养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甘油(+)、鼠李糖... 对四川省石渠县首次从自毙青海田鼠(Microtusfuscus)体内分离的疑似鼠疫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被试菌株具有鼠疫菌特有的形态染色特征及培养特性;在22℃培养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甘油(+)、鼠李糖(+)、密二糖(+)、麦芽糖(+)、脱氮(-);毒力因子为FI+、Pgm+、PstI+、VW-;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MLD)介于103~105之间;在具有鉴别意义的试验项目上能与假结核菌区别。根据我国鼠疫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田鼠 鼠疫菌 石渠
下载PDF
石渠棘球绦虫Es95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秋 李立 +2 位作者 闫鸿斌 娄忠子 贾万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33-36,共4页
[目的]首次克隆获得石渠棘球绦虫Es95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为研究抗包虫病候选疫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高原鼠兔肺脏包囊上获得石渠棘球绦虫原头蚴,提取全基因组,并根据NCBI上6种棘球属绦虫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 [目的]首次克隆获得石渠棘球绦虫Es95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为研究抗包虫病候选疫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高原鼠兔肺脏包囊上获得石渠棘球绦虫原头蚴,提取全基因组,并根据NCBI上6种棘球属绦虫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Es95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以石渠棘球绦虫全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Es95基因长为1 330 bp,序列分析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有1个糖基化位点,N端有一信号肽序列(16个氨基酸),C端有跨膜区(23个氨基酸),亲水性低,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有ES95潜在抗原表位6个。[结论]ES95是一个分泌性糖蛋白,在包虫病的预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棘球绦虫 ES95蛋白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石渠阁会议与白虎观会议性质新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德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对于西汉时的石渠阁会议与东汉时的白虎观会议,学界大多认为是宣、章二帝为了统一经义、统一经学而召开的。然而经过考证可以发现,宣、章二帝并没有统一经义的意愿,两次会议也绝非是为统一经义而召开,它们只是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而已。... 对于西汉时的石渠阁会议与东汉时的白虎观会议,学界大多认为是宣、章二帝为了统一经义、统一经学而召开的。然而经过考证可以发现,宣、章二帝并没有统一经义的意愿,两次会议也绝非是为统一经义而召开,它们只是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而已。在会议上,学者各持己见、互相辩难,即使不敌,其学说也并不会被罢黜、被取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阁会议 白虎观会议 白虎通
下载PDF
雅砻江源的奇观——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硕 《四川文物》 2005年第1期3-5,i001-i002,共5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雅砻江源的草原上,矗立着一座完全用嘛呢石刻垒砌起来的石经城。该石经城无论其规模或价值目前在青藏高原尚属绝无仅有,是一个罕见的世界奇观。本文是对这座嘛呢石经城进行初步实地勘察的一个简报。
关键词 石渠 松格嘛呢石经城 格萨尔 石刻佛像
下载PDF
四川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宪洲 秦宇龙 +2 位作者 熊昌利 李名则 王玉婷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2期194-197,共4页
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钻孔数据的研究,绘制了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图,总结了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特征,得出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总体在0.47~46.4m,大部分在20~40m之间,蒙沙寺附近第四系地层厚度最大,达46.4m。第四系等厚线总体走向呈NW向... 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钻孔数据的研究,绘制了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图,总结了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特征,得出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总体在0.47~46.4m,大部分在20~40m之间,蒙沙寺附近第四系地层厚度最大,达46.4m。第四系等厚线总体走向呈NW向,相对的沉积中心主要分布于呷衣南西、宋恰呷马北西、西区、德荣马、长沙贡马、格孟、石渠-蒙宜、蒙格寺-新荣、长沙干马等地。这些沉积中心总体上呈现为北西-南东走向,显示为可能受构造控制的线性特征,为第四纪环境演化和活动构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地区 第四系 厚度特征 活动构造
下载PDF
石渠县草原鼠害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丽 周俗 +1 位作者 洛绒翁扎 呷绒降措 《草学》 2017年第4期80-82,86,共4页
通过调研,分析石渠县草原鼠害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以控制包虫病传播和可持续治理鼠害为目标,提出政技结合的防控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石渠 草原鼠害 防控策略
下载PDF
石渠5.1级地震与德格5.0级地震灾害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家涛 张庆云 《高原地震》 1994年第3期63-69,共7页
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了四川省相邻的两县石渠县和德格县分别发生的Ms5.1和5.0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并对这两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和灾害环境等作了对比。虽然这两次地震的震级相近,宏观震中仅相距约130km(直线距离),但... 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了四川省相邻的两县石渠县和德格县分别发生的Ms5.1和5.0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并对这两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和灾害环境等作了对比。虽然这两次地震的震级相近,宏观震中仅相距约130km(直线距离),但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却相差较大。导致这种灾害明显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先前的冻胀灾害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物场地条件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地震 德格地震 震害特征 灾害环境 冻胀灾害
下载PDF
论《石渠随笔》的画学审美意识
17
作者 杨明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石渠随笔》是阮元画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由于阮元在事功、经学、金石、文学、碑学方面的诸多成就与光环,其画学审美意识往往被忽略。阮元《石渠随笔》的论画实践,体现了他以"学"为宗、以"法"为尊、以&qu... 《石渠随笔》是阮元画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由于阮元在事功、经学、金石、文学、碑学方面的诸多成就与光环,其画学审美意识往往被忽略。阮元《石渠随笔》的论画实践,体现了他以"学"为宗、以"法"为尊、以"技"为径、以"通"为旨的画学审美意识,而其"艺术必与学问相通""一门一径,皆有考证"的画学主张和论画中对"萧疏散淡""率意挥写"的疏离,既彰显着他治艺如治学的画学思想,也显示出乾嘉学术对当世艺苑审美的影响,昭示着清代审美由虚向实的风尚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随笔 画学 阮元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从四川石渠洛须照阿拉姆石刻藏文题记看唐代吐蕃与党项的关系
18
作者 陆离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34-39,62,共7页
隋唐时期居住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与吐蕃方位较接近的婢(弥)药(me nyag)部族最先归附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故一直受到优待,在赤松德赞时期(755-797)仍然保持着弥药王(me nyag khri rgyal)的称号,统领所部,定居在今四川甘孜石渠一带... 隋唐时期居住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与吐蕃方位较接近的婢(弥)药(me nyag)部族最先归附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故一直受到优待,在赤松德赞时期(755-797)仍然保持着弥药王(me nyag khri rgyal)的称号,统领所部,定居在今四川甘孜石渠一带。赤松德赞时期弥药王也皈依佛教,吐蕃在该地区修建寺院,实行寺院属民制度和三户养僧制度。活动在婢药以北的党项各部族被吐蕃征服后并未划归婢药首领弥药王管辖,而是分而制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弥药王 党项 石渠
下载PDF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在2020年四川石渠M5.6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媛 颜利君 +4 位作者 廖诗荣 杨佳佳 庞瑶 蒋策 房立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5-1381,共7页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 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处理 深度学习 地震检测 石渠地震
下载PDF
四川石渠垂穗披碱草的物候期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庆莉 韩玉江 +4 位作者 任丽霞 杨廷勇 李婷婷 郭斌 刘素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促进垂穗披碱草的产业化发展及牧业气象辅助决策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石渠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984-2017年石渠县农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垂穗披碱草生育期的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模型等相关分析方法研... 为促进垂穗披碱草的产业化发展及牧业气象辅助决策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利用1961-2017年四川省石渠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和1984-2017年石渠县农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垂穗披碱草生育期的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模型等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垂穗披碱草的物候期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石渠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9℃/10a,年降水量呈微小的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9.45 mm/10a;随着气候的变化,石渠垂穗披碱草整个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为111~180 d,多年平均为137 d。返青期和分蘖期分别推迟7.2 d/10a和6.4 d/10a,抽穗、开花、种子成熟和枯黄期分别提前2 d/10a、2.9 d/10a、5.3 d/10a和7.8 d/10a;石渠县垂穗披碱草返青期≥0℃日平均气温初日提前,返青期前1个月的平均气温越高和降水量越多则石渠垂穗披碱草返青期提前,由于夏季气温的升高,石渠垂穗披碱草抽穗、开花和种子成熟期提前;在秋季暖湿化倾向的综合作用下,近年来枯黄期以提前居多。石渠县垂穗披碱草返青期与前期≥0℃积温成负相关,其余各生育期前期积温偏小,生育期起始时间呈推后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物候变化 气象因子 川西高原 石渠 四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