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探讨
1
作者 陶抵辉 邓沛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8期0076-0079,共4页
本文聚焦于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出藤本植物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为石漠化防治提供新途径。首先,本文分析了石漠化的严重性和成因;随后,深入探讨了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强大的生长力和对土壤营养素... 本文聚焦于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出藤本植物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为石漠化防治提供新途径。首先,本文分析了石漠化的严重性和成因;随后,深入探讨了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强大的生长力和对土壤营养素的回收能力;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藤本植物能显著提升土壤抗蚀性、改善土地肥力、增强土壤稳定性,并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藤本植物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实现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为藤本植物在石漠化的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治理 藤本植物 生态服务功能 土壤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康宁 赵榕 +2 位作者 张珍珍 颜佳旺 李永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8-496,共9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进一步开展石漠化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已有研究和具体实践,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空间产品、生态要素产品、生态权益产...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进一步开展石漠化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已有研究和具体实践,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空间产品、生态要素产品、生态权益产品及生态标签产品。引入“沙漏模型”阐明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通过分析生态产品在供给端与消费端之间的交易过程揭示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开发、经营及其产业形成的研究,最后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理 供需机制 石漠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桂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关系
3
作者 黄丽芳 覃星铭 +6 位作者 胡宝清 黄思敏 韦雯雯 张礼黎 陈思锜 赖茹芸 陈汉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208,共12页
为探究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成效,基于县域尺度,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估2010、2015和2020年桂西南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化情况,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各县(区)石漠化治理效益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以解... 为探究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的成效,基于县域尺度,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估2010、2015和2020年桂西南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变化情况,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各县(区)石漠化治理效益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以解析影响耦合协调性提升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桂西南石漠化治理效益指数排序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中生态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社会效益缓慢增长,经济效益提升速度有所降低,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2)研究区石漠化治理成效状况存在差异,西北部及中部区域保持较高生态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强首府战略”背景下的南宁市主城区及所辖宾阳县、横州市等区域;(3)“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47~0.51之间,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状态;2020年各县(区)石漠化治理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经济、社会效益滞后是制约石漠化治理效益耦合协调提升的关键因子。在后续的石漠化治理中,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要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石漠治理效益 耦合协调性 限制因素 桂西南
下载PDF
蒙自市芷村镇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设计
4
作者 尹芳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3期78-79,共2页
石漠化的存在和形成,主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人为因素是加剧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能源的需求增大,出现了陡坡开垦、过度樵采及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资源利用问题,植被的大... 石漠化的存在和形成,主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的结果。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人为因素是加剧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能源的需求增大,出现了陡坡开垦、过度樵采及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资源利用问题,植被的大量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基岩裸露,石砾堆积,加快了的石漠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治理 森林植被 保护 建设
下载PDF
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
作者 彭玺 吴协保 +5 位作者 吴健 张亚威 李梦先 刘庭威 史伟 刘道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我国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000.7万hm^(2),治理面积大,程度深,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而石漠化区域人口达2.2亿,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与难点地区,因此开展石漠化防治十分必要与迫切。本文... 我国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000.7万hm^(2),治理面积大,程度深,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而石漠化区域人口达2.2亿,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与难点地区,因此开展石漠化防治十分必要与迫切。本文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土绿化、林草植被高质量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阐述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必要性;从国家政策、经济势力、机制制度、科技支撑、自然条件、社会基础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阐明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表明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符合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成效评价 必要性 可行性
下载PDF
适地适树破解石漠化治理难题——以四川省威远县桤木种植为例
6
作者 王建刚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9期64-68,共5页
本文通过对桤木的生长特性、生态功能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桤木在保持水土、改善土壤、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石漠治理 桤木 树种选择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石漠化治理探讨
7
作者 周桃龙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境内有亚洲第1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由于水源区周围的山体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土壤脊薄,植被稀少,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为担起一库清水送京津的重任,治理石漠化迫在眉睫。201...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境内有亚洲第1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由于水源区周围的山体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土壤脊薄,植被稀少,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为担起一库清水送京津的重任,治理石漠化迫在眉睫。2016年以来,淅川县根据不同石漠化类型,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石漠化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治理 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宣威市热水镇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8
作者 丁俊勇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通过阐述热水镇石漠化基本情况、成因及危害,分析石漠化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热水镇生态环境,促进热水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热水镇基本情况云南省宣威市热水全镇土地总面积59870公顷,有林地... 通过阐述热水镇石漠化基本情况、成因及危害,分析石漠化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热水镇生态环境,促进热水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热水镇基本情况云南省宣威市热水全镇土地总面积59870公顷,有林地面积31032公顷,其中,有林地24502.3公顷,乔木林24496.8公顷,疏林地131.2公顷,灌木林地5544.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04.5公顷,无林木林地178.5公顷,宜林地570.9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18416.1公顷,商品林面积12615.9公顷。非林地面积28838公顷,森林覆盖率48.6%,林木绿化率5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治理 生态环境 云南省宣威市 乔木林 土地总面积 生态公益林 非林地 治理措施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油茶产业推进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路径--以广西马山县为例
9
作者 玉杨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0期14-17,共4页
为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推动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以广西马山县为例研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背景和发展油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访谈、数据比对等方式分析石漠化地区种植茶油前后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变化... 为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推动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以广西马山县为例研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背景和发展油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访谈、数据比对等方式分析石漠化地区种植茶油前后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变化。研究认为,发展油茶产业对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创新生产模式、强化科技参与和做好人才支撑,以推动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油茶产业 石漠化综合治理 广西马山县
下载PDF
强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提升林草项目工程质量
10
作者 邵志鹏 马山俊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5期19-20,共2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项目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探讨于林草项目工程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石漠化与林草工程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是一种严重的生态退化现象,主...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项目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探讨于林草项目工程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石漠化与林草工程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是一种严重的生态退化现象,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区。这一过程涉及土壤流失、植被退化、基岩裸露等多个方面,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首先,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流失现象严重。由于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多为陡坡和沟壑,加上降水冲刷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易被侵蚀,导致土层变薄,甚至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 生态退化 土壤流失 治理效果 石质荒漠化 林草 石漠化过程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研究 被引量:62
11
作者 熊康宁 朱大运 +3 位作者 彭韬 喻理飞 薛建辉 李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09-7113,共5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漠化防治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自"九五"以来一直从事石漠化防治的理... 喀斯特石漠化是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漠化防治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自"九五"以来一直从事石漠化防治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此次"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502600)将在石漠化成因、等级划分、治理模式与技术体系等存量研究基础上,围绕生态衍生产业这一主题,增量开展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生态经济集约经营、生态产业规模经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山地旅游等基础理论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与技术体系研发,为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和精准扶贫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高原 石漠治理 生态产业 集成示范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罗海波 宋光煜 +4 位作者 何腾兵 刘丛强 刘方 刘元生 钱晓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道性增加;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程度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肥力改善,生产力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山区 石漠治理 土壤 质量特性
下载PDF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军以 戴明宏 +1 位作者 王腊春 苏维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64-472,共9页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规划 岩溶 石漠治理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4
作者 肖华 熊康宁 +1 位作者 张浩 张乾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0-334,共5页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 对收集到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和专家建议的4本专著进行科学综述,通过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从时间序列看,文献数量上下波动不太稳定,表明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提高;②文献主要发表在农业类、林业类、高校学报类期刊上,地质类、环境类、畜牧业类、社会类、经济类、水利工程类上发表文献篇数相对较少;③文献中以案例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研究区多分布在贵州、广西、重庆、云南;④从模式类型看,关注林草植被恢复模式、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的文献数量较多,研究水土保持模式、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区开发旅游模式的文献相应较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综述研究,从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尺度、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基准、评价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 石漠治理模式 模式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及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6
15
作者 魏源 王世杰 +1 位作者 刘秀明 黄天志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2,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能与绝大部分植物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的微生物。近年来,以AMF主导的菌根共生系统已成为一种新型生物修复主体,它可以显著提高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的成功率、缩短修复周期...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能与绝大部分植物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的微生物。近年来,以AMF主导的菌根共生系统已成为一种新型生物修复主体,它可以显著提高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的成功率、缩短修复周期,并保证修复效果的稳定性。石漠化是制约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AMF独特的生理生态功能与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亟待克服的障碍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AMF在石漠化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在对AMF生理生态功能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AMF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可利用性和应用途径,旨在为从AMF这一全新角度系统探讨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最终在实践上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崭新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石漠治理 应用
下载PDF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固碳增汇效应研究——基于实地监测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伟杰 熊康宁 +1 位作者 任晓冬 周文龙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为了探索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碳汇效应,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贞丰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地监测数据,分别测算了各研究区总碳存量,分析并比较了碳储量在各碳库以及不同等级石漠化之间的分布... 为了探索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碳汇效应,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贞丰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地监测数据,分别测算了各研究区总碳存量,分析并比较了碳储量在各碳库以及不同等级石漠化之间的分布情况和大小关系。研究发现:三个研究区总碳存量仅为32 434.9tC;各碳库碳存量:土壤层植被层(草本层灌木层);碳密度在不同等级石漠化间关系表现为:轻度>中度>强度;总碳密度在各研究区中的大小关系表现为:毕节>清镇>贞丰,其中土壤层碳密度起决定性因素。此外,本文最后还提出在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增加碳汇监测指标、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碳汇研究的范围、加强岩溶作用碳汇效应基础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治理 碳汇 碳循环 环境变化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颜萍 熊康宁 +3 位作者 檀迪 郭杰 陈航 胡晚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7,21,共8页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式,与对照组(原生样地)在不同季节的土壤效应、植被效应和小气候效应,旨在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4月、8月、12月差异性显著(P<0.05),均有对照组<模式I<模式II<模式III<模式IV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在4月和8月无差异性显著(P>0.05);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小气候效应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以期为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水土保持模式 石漠治理 喀斯特
下载PDF
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初步研究——以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腊春 李道元 +1 位作者 左平 吴国平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5期10-15,共6页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作了预测,并对2010年在P=95%特枯年下石漠化治理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作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石漠治理 生态需水量 贵州省
下载PDF
石漠化治理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碳汇效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蓝家程 肖时珍 +2 位作者 杨龙 敖向红 肖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9,共6页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代表石漠化治理的退耕还林地和未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耕地及对应的B泉和A泉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地、耕地的土壤CO_2浓度变化、土下溶蚀量及碳汇差异,以及对应泉水Ca^(2+)、HCO_3^-的变化,并计... 以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代表石漠化治理的退耕还林地和未进行石漠化治理的耕地及对应的B泉和A泉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地、耕地的土壤CO_2浓度变化、土下溶蚀量及碳汇差异,以及对应泉水Ca^(2+)、HCO_3^-的变化,并计算岩溶碳汇效应,揭示石漠化治理对岩溶作用强度的影响及其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O_2浓度变化范围为417~10 000ml/m^3以上,表现为夏秋高、冬春低的季节变化。土壤CO_2浓度表现为土层60cm>40cm>20cm,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土层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相对耕地,退耕还林地能够明显增加土壤CO_2浓度,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CO_2积累。A泉和B泉的Ca^(2+)、HCO_3^-变化范围分别为78~98mg/L,207.4~280.6mg/L和118~133mg/L,323.3~396.5mg/L,B泉的Ca^(2+)和HCO_3^-含量明显高于A泉,其消耗的CO_2量也相对较大,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雨季时,泉水中HCO_3^-含量变化相对土壤CO_2滞后大约1~2个月,而在旱季时,其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泉水中HCO_3^-敏感地响应土壤CO_2的变化。退耕还林地土下溶蚀量及碳汇量约为耕地的7倍,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CO_2浓度及土壤水分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退耕还林地土下溶蚀量和碳汇量表现为土下40cm处最高,土下20cm处和60cm处相当。而耕地土下溶蚀量和碳汇量主要受CO_2浓度控制,其变化趋势与土壤CO_2浓度一致。综上表明,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能明显增强岩溶作用强度及岩溶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治理 退耕还林 耕地 土壤CO2 岩溶碳汇效应
下载PDF
基于网格GIS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诊断——以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圣子 周忠发 闫利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6-273,共8页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目标,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结合社会调查与水文气象监测数据,从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支撑系统和社会经济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构...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目标,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结合社会调查与水文气象监测数据,从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支撑系统和社会经济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构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诊断指标体系,在格网GIS技术支持下,对各诊断指标实现5m×5m尺度的网格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模型诊断,揭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时间动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很健康的区域不存在;(2)近十年来,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健康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上仍然以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区域为主,占区域总面积78.68%;(3)空间上呈现出区域差异的特点,示范区东北部海拔大于1 000m的峰丛陡坡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峰丛洼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则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GIS 石漠治理 生态系统健康 变化诊断 花江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