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灰土路基施工中石灰含量控制方法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爱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填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使用寿命.由石灰、粉煤灰、土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二灰土混合料作路基填料,其强度高、稳定性好,而混合料中石灰含量的多少,又是直接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合理而...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填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使用寿命.由石灰、粉煤灰、土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二灰土混合料作路基填料,其强度高、稳定性好,而混合料中石灰含量的多少,又是直接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合理而有效地控制混合料中的石灰含量成为二灰土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结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论述了在二灰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几种控制石灰含量的方法,对于指导路基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灰土 路基施工 石灰含量 最大干密度 压实度
下载PDF
矿粉中消石灰含量测定初探
2
作者 姜力东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年第11期48-48,共1页
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项目采用的填料为掺配好的矿粉、消石灰混合物,如何确定厂家的掺配比例一直是困扰路面各参建单位的难题,通过物理实验的手段阐述简易判别矿粉中消石灰含量的方法,为沥青路面各参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矿粉 石灰 填料 石灰含量
下载PDF
石灰岩高石灰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魏国华 《河南建材》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公共道路建设工程中优质河砂紧缺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石灰岩机制砂的性能,通过对石灰岩高石灰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的科学配比与持续优化设计,解决石灰岩机制砂中的石灰含量过高、混凝土材料制作成本高的问题。实验表明,... 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公共道路建设工程中优质河砂紧缺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石灰岩机制砂的性能,通过对石灰岩高石灰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的科学配比与持续优化设计,解决石灰岩机制砂中的石灰含量过高、混凝土材料制作成本高的问题。实验表明,当石灰粉的MB值为0.2,石灰岩机制砂石灰粉含量高达20%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石灰岩与河砂的含量机制砂达到C30、C50强度,从而发挥出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耐久性能及力学性能。而且,按不同材料配比方法进行设计,可以配制出河砂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更高的机制砂混凝土,比单方混凝土节约水泥近40 kg,不仅提高了混凝土性能,更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机制砂 石灰含量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性能
下载PDF
石灰改良红粘土物理性质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吉 董家兴 +1 位作者 徐光黎 曹紫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2-16,共5页
以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采用X衍射试验、击实试验、自由膨胀试验、塑液限试验、直剪试验研究了0%、1%、3%、5%、7%、9%石灰掺量下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能降低红粘土自由膨胀率,3%掺量石灰抑制红粘土膨胀性效果最好.石灰掺... 以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采用X衍射试验、击实试验、自由膨胀试验、塑液限试验、直剪试验研究了0%、1%、3%、5%、7%、9%石灰掺量下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能降低红粘土自由膨胀率,3%掺量石灰抑制红粘土膨胀性效果最好.石灰掺量3%是红粘土抗剪强度突变点;石灰掺量小于3%,掺灰率对红粘土力学性质影响剧烈;石灰掺量大于3%,即使加入大剂量石灰,亦不能显著改良红粘土物理及力学性质.最后,通过SEM试验研究了改良红粘土强度增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石灰含量 物理力学性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石灰加固黄土水分与击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 《甘肃科技》 2017年第11期55-57,共3页
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水敏感性强,湿陷性和压缩性高,工程上需要加固处理。传统加固材料石灰,对黄土的改良效果很好。本文把0%、1%、3%、5%、7%、9%和15%的石灰加入到黄土中,养护7d,测试含水率和击实试验,研究水分的变化规律。水... 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水敏感性强,湿陷性和压缩性高,工程上需要加固处理。传统加固材料石灰,对黄土的改良效果很好。本文把0%、1%、3%、5%、7%、9%和15%的石灰加入到黄土中,养护7d,测试含水率和击实试验,研究水分的变化规律。水分变化分为4个阶段:水分的滋养阶段、石灰初始混合阶段、养护阶段和击实阶段。研究发现:滋养阶段的水分变化不大,石灰初始混合阶段失水量随石灰含量的增加线性增加,养护阶段的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小,击实阶段失水量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在最优含水率处失水量最高,最优含水率随石灰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干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石灰 击实试验 水分变化 石灰含量
下载PDF
用石灰对粘性土的处理与稳定 被引量:1
6
作者 F.G.BELL MSc +1 位作者 PhD 江锡民 《路基工程》 1990年第1期69-82,共14页
粘性土可通过掺和少量石灰使其稳定,从而多方面的增强土壤工程性能。使成为一种改进了的建筑材科。一般说来,仅加入1~3%的石灰,即可改变土壤的性质;但要增强土的粘结,则需加至2~8%。石灰对含蒙脱石粘土的处理远比以高岭石为主要成... 粘性土可通过掺和少量石灰使其稳定,从而多方面的增强土壤工程性能。使成为一种改进了的建筑材科。一般说来,仅加入1~3%的石灰,即可改变土壤的性质;但要增强土的粘结,则需加至2~8%。石灰对含蒙脱石粘土的处理远比以高岭石为主要成份的粘土反应要快。当将石灰掺入粘性土中,石灰里的钙离子即开始与粘土中矿物质相结合或被吸收,从而使土壤的和易性大为改进——亦即提高了粘土的塑限和降低其液限,使土壤达到塑限最大增值量的石灰添加最佳百分比值称之为石灰的固定点,超过此量的石灰则在增强粘结过程中起作用,藉以提高土壤强度。强度开始增大的原因被认为是微弱有序反应的生成物围绕粘土颗粒所致。至于以后强度长期增加,则是由于从初始的无序反应生成物逐渐变成为结构有序的结晶新矿物之故。掺和石灰于粘性土的主要用途首先在路面工程中稳定路基与底基层,其次是干燥土壤。此外,还用于稳定路堤与沟渠的边坡衬砌以及改进基础土壤。后者如稳定条形与筏形基础下的土壤以及修建石灰桩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处理 土壤强度 石灰稳定土 石灰含量 最佳含水量 塑限 石灰 塑性指数 石灰 筏形基础
下载PDF
用石灰稳定粘土类土壤防止土工建筑大量变形
7
作者 吴成三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89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在铁路工程中,对桥梁隧道一般都有详细规定,主管工程人员又比较重视,不能说已做到尽美尽善,但在运营中很少出现重大问题。而对于小桥涵洞和一般房建工程,往往认为比较简单,多由民工修建,对其中未知因素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结果,在交付... 在铁路工程中,对桥梁隧道一般都有详细规定,主管工程人员又比较重视,不能说已做到尽美尽善,但在运营中很少出现重大问题。而对于小桥涵洞和一般房建工程,往往认为比较简单,多由民工修建,对其中未知因素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结果,在交付运营时或运营中就在所谓“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中反而成了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稳定 粘土类 灰土桩 最佳含水量 塑性指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 石灰含量 石灰 软土地基 石灰
下载PDF
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
8
作者 汤善田 《安徽建筑》 1994年第2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石灰稳定土 基层施工 石灰 混合料生产 石灰剂量 压实度 石灰含量 试验路段 碾压速度 最大干密度
下载PDF
添加石灰及养护时间对蒙脱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K. Prakash 王秉勇 《路基工程》 1991年第3期85-89,共5页
一、前言已知石灰作为一种添加料,对细粒土的工程性质带来一些有益的变化。已发现用石灰处理后,土的塑性、胀缩潜能都减小,并改善了土的强度特性。石灰稳定土主要是通过阳离子交换、絮凝和团聚、凝硬及石灰的碳化反应来达到的。阳离子... 一、前言已知石灰作为一种添加料,对细粒土的工程性质带来一些有益的变化。已发现用石灰处理后,土的塑性、胀缩潜能都减小,并改善了土的强度特性。石灰稳定土主要是通过阳离子交换、絮凝和团聚、凝硬及石灰的碳化反应来达到的。阳离子交换和絮凝—团聚反应很快发生并立即改善了土的性能。比较而言,凝硬反应则与时间有关,它在长时间内持续进行。这些反应本身包括土中的硅、铝同石灰相互之间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处理 石灰稳定土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强度特性 细粒土 混合料 碳化反应 击实试验 石灰含量
下载PDF
赤泥-熟料体系的水化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彦娜 潘志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46,共4页
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对赤泥-熟料体系水化过程中液相钙离子溶出、结合水以及水化样品含Ca(OH)2随龄期的变化的跟踪测定结果表明:赤泥-熟料体系的水化硬化过程中赤泥中的组分与硅酸盐水泥水化后放出的氢氧化钙之间发生了火山灰反应;60... 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对赤泥-熟料体系水化过程中液相钙离子溶出、结合水以及水化样品含Ca(OH)2随龄期的变化的跟踪测定结果表明:赤泥-熟料体系的水化硬化过程中赤泥中的组分与硅酸盐水泥水化后放出的氢氧化钙之间发生了火山灰反应;600℃加热处理对赤泥产生明显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钙离子溶出量 结合水量 游离石灰含量
下载PDF
水泥掺量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永彪 丁三宝 +1 位作者 沈慧 蒋晓庆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504-506,共3页
以合肥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以及瑶海区的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泥含量对膨胀土进行改良,水泥掺量分别为1%至4%,并设置一组不掺水泥的同条件膨胀土作为对比。在养护7 d条件下,进行直剪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内摩... 以合肥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以及瑶海区的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泥含量对膨胀土进行改良,水泥掺量分别为1%至4%,并设置一组不掺水泥的同条件膨胀土作为对比。在养护7 d条件下,进行直剪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能有效地抑制膨胀土的膨胀性,并且随着水泥掺量在一定程度内的提高,改性膨胀土的抗剪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内摩擦角首先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后逐渐变缓直至稳定;膨胀土的粘聚力也会随着水泥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石灰含量 抗剪强度 内摩擦角 粘聚力
下载PDF
高产麦田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等相关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庆安 李保昌 《河南农业》 2009年第9X期59-60,共2页
获嘉县地处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土壤地质构造与成土母质均属第四纪全新统层,来源于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土壤具有土层深厚疏松、微碱性反应、石灰含量丰富的特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属于河南省粮食高产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
关键词 高产麦田 肥料利用率 养分量 高产区 石灰含量 参数研究 粮食生产基地 肥利用率 西南边缘 土壤有效养分
下载PDF
灰砂砖生产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刘书忠 《建筑节能》 CAS 1991年第6期6-8,共3页
本文分析了灰砂砖欠厚、泛霜、裂缝三种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提出相应的纠正办法。
关键词 灰砂砖 层裂 常见质量缺陷 烧结粘土砖 横裂 成型压力 孔隙率 石灰含量 厚度允许偏差 蒸压养护
下载PDF
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1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洗煤废水 电石渣 黄铁矿 煤燃烧 综合利用 工业废物处理 石灰含量 副产物 作用机理 酸性矿山排水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修筑道路基层
15
作者 孟宪江 高朋 孟庆波 《林业科技情报》 2002年第2期119-119,124,共2页
利用粉煤灰修筑道路基层,为粉煤灰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个可观的途径,并可以节省一部分 筑路材料,完全可以满足道路使用性能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 混合料 强度 石灰含量
下载PDF
夏季如何种植平菇
16
作者 王世东 《农业知识》 2003年第16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发菌 出菇 菌袋 栽培经验 夏季高温期 反季节栽培 生产大省 齐都镇 王店乡 石灰含量
下载PDF
尼日利亚Ondo州一些加固土的性能
17
作者 A.Y.B.ANIFOWOSE 张颖钧 《路基工程》 1991年第5期55-58,共4页
一、前言加固土的实质是改善土的工程性质,使它适应于特殊工程的需要。工程性质有膨胀势、渗透性、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等。加固方法有许多,最常用的一种是用机械压实,其它加固法采用沥青、熟石灰、火山灰、水泥以及它们的混合料。自从罗... 一、前言加固土的实质是改善土的工程性质,使它适应于特殊工程的需要。工程性质有膨胀势、渗透性、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等。加固方法有许多,最常用的一种是用机械压实,其它加固法采用沥青、熟石灰、火山灰、水泥以及它们的混合料。自从罗马时期以来,加固剂已经在道路建造上采用了,而在尼日利亚,其实践约有30年的历史。鉴于尼日利亚的一般经济条件,不可避免地要用当地填料而不用花钱多、运距远离利用工地的合适填料。通过土质加固,一种不适合的填料可以变成适合于特殊目的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土 Ondo 加固法 混合料 最大干密度 加州承载比 石灰含量 改善土 运距 最佳含水量
下载PDF
Dolomite apatite separation by amphoteric collector in presence of bacteria 被引量:1
18
作者 Elmahdy Ahmed El-Mofty Salah +2 位作者 Abdel-Khalek Mohamed Abdel-Khalek Nagui El-MidanyAy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45-1652,共8页
Bioflotation represents one of the growing trends to enhance the selectivity of conventional flotation processes. It utilizes the micro-organisms to replace or to interact with the chemical reagents to increase the ga... Bioflotation represents one of the growing trends to enhance the selectivity of conventional flotation processes. It utilizes the micro-organisms to replace or to interact with the chemical reagents to increase the gap between surface properties of similar minerals and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selectivity. In this work, dolomite-phosphate separa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mphoteric collector (dodecyl-N-carboxyethyl-N-hyroxyethyl-imidazoline) in presence of bacteria. Two types of bacteria,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intermedius (CD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 were used. The collector-bacteria interac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frothing height and Zeta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ector-bacteria interaction improves the flotation selectivity. Although, the PA positively affects the separation results, the CDI cannot lower the MgO to less than 1%. A phosphate content of 0.7% MgO and 31.77% P205 with a recovery of 68% at pH 11, 3.0 kg/t amphoteric collector, 4× 10^7 cells of PA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LOMITE phosphate amphoteric collector BACTERIA bio-flotation carbonate minerals
下载PDF
Calcareous Sodic Soil Reclamation as Affected by Corn Stalk Application and Incubation: A Laboratory Study 被引量:15
19
作者 LI Fa-Hu R. KER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65-475,共11页
A laboratory lysimete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rage corn (Zea rncbys L.) stalk application on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soil air and calcareous sodic soil reclamation. The experimenta... A laboratory lysimete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rage corn (Zea rncbys L.) stalk application on the CO2 concentration in soil air and calcareous sodic soil reclamation.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ested were soil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levels of 1, 11, and 19, added corn stalk contents of 0 to 36 g kg^-1, and incubation durations of 30 and 60 day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rn stalk application and incub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2 partial pressure in soil profile and lowered pH value in soil solution, subsequently increased native CaCO3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of soil solution, and finally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reduction on soil sodicity level. The reclamation efficiency of calcareous sodic soils increased with the added corn stalk. When corn stalks were added at the rates of 22 and 34 g kg^-1 into the soil with initial ESP of 19, its ESP value was decreased by 56% and 78%, respectively, after incubation of 60 days and the leaching of 6.5 pore volumes (about 48 L of percolation water) with distilled water. Therefore, crop stalk application and incub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choice to reclaim moderate calcareous sodic soils or as a supplement of phytoremediation to improve reclam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leaching native CaCO3 mineral organic matter reclam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Beneficiation of a low grade limestone sample 被引量:1
20
作者 Rao Danda Srinivas Vijayakumar Tadiparthi Venkata +2 位作者 Subba Rao Sripada Bhaskar Raju Guntamadugu Prabhakar Swarn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5期631-636,共6页
Pilot scale column flota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a low grade siliceous limestone ore. Silica content was reduced to less than 13g in the concentrate so that it became satisfactory for use in the paper or rubber ... Pilot scale column flota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a low grade siliceous limestone ore. Silica content was reduced to less than 13g in the concentrate so that it became satisfactory for use in the paper or rubber industries. The limestone sample was crystalline and constituted primarily of calcite that contained quartz, feldspar, pyroxene, and biotite as gangue minerals. Quartz is the major silicate gangue whereas feldspar, pyroxene, and biotite exist in minor to trace quantities. Traces of pyrite were also observed within the sample. A reverse flotation process was adopted where the silicate gangue minerals were floated using two different commercial cationic collectors: Chem-750 F or Floatamine-D. The studies clearly suggest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a limestone concentrate assaying around 96-97% CaCO3 containing less than 1 % Si02. The effect of feed flow rate, percent solids, froth depth, and wash water on the grade and recovery of the CaC03 concentrate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grade limestoneReverse flotationColumn flotationCationic colle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