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积山石窟与伏羲庙
1
作者 甄屏帆 《上海集邮》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2023年初秋,我来到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伏羲庙游览,在此留下值得一记的“邮”踪。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属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麦积山是秦岭西端北侧小陇山中一座高142米的孤峰(图... 2023年初秋,我来到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伏羲庙游览,在此留下值得一记的“邮”踪。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属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麦积山是秦岭西端北侧小陇山中一座高142米的孤峰(图1),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伏羲庙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甘肃天水 四大石窟 小陇山
下载PDF
“象”与“意”:云冈石窟武术造像整理与研究
2
作者 孟林盛 徐子齐 +2 位作者 赵霞 胡雅茜 降佳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中的武术造像进行研究,对其数量、题材、布局、美学形态、文化意象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表明:云冈石窟共有163幅武术造像,涉及射箭、拳技、力士托举、持械四种项目,其宏观布局与微观动作等外在之“象”,以直观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印证了北魏时期中华武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佛武合一下的东方硕武之美以及南北朝时代特有的胡汉民族融合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石窟造像 武术 武术造像 意象
下载PDF
从肃北五个庙看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五个庙石窟研究之二
3
作者 张小刚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5,共13页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以五个庙西夏壁画为纽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敦煌石窟西夏壁画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西夏时期敦煌地区各个石窟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填补了...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以五个庙西夏壁画为纽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敦煌石窟西夏壁画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西夏时期敦煌地区各个石窟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填补了重要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 西夏时期 壁画
下载PDF
肃北五个庙石窟北朝遗迹考述——五个庙石窟研究之一
4
作者 张小刚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2,共13页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但是这个石窟群的始建年代并不是西夏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敦煌石窟营建的早期阶段。五个庙石窟现存6个有壁画的编号洞窟,在这些洞窟内都保留着一些北朝时期的建筑和造像遗迹。这些遗... 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但是这个石窟群的始建年代并不是西夏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敦煌石窟营建的早期阶段。五个庙石窟现存6个有壁画的编号洞窟,在这些洞窟内都保留着一些北朝时期的建筑和造像遗迹。这些遗迹与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北朝石窟遗存既存在相似性,又有其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 北朝 壁画
下载PDF
七里河区零散石窟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5
作者 岳沅奚 《炎黄地理》 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
石窟寺是一种以雕刻、壁画等形式展现宗教艺术和文化的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凿石窟,隋唐达到鼎盛,宋元以后发展逐渐式微,石窟寺的开凿也逐渐减少,但一些石窟在宋元明清时期仍有修缮和小规模的创作,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 石窟寺是一种以雕刻、壁画等形式展现宗教艺术和文化的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凿石窟,隋唐达到鼎盛,宋元以后发展逐渐式微,石窟寺的开凿也逐渐减少,但一些石窟在宋元明清时期仍有修缮和小规模的创作,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印度石窟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石窟保护 宋元明清时期 石窟建筑 七里河区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与巴中石窟造像比较
6
作者 罗惠 《天工》 2024年第25期94-96,共3页
石窟造像源于古印度,中国艺术家对印度佛教文化及石窟样式不断吸收、融合、改造,并与本土精神相融合,以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逐渐契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精神需求。麦积山石窟和巴中石窟都是佛教石窟发展链... 石窟造像源于古印度,中国艺术家对印度佛教文化及石窟样式不断吸收、融合、改造,并与本土精神相融合,以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逐渐契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精神需求。麦积山石窟和巴中石窟都是佛教石窟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加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到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理解和体会我国佛教石窟造像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巴中石窟 石窟造像
下载PDF
山西武乡石窑会石窟、磨里石窟调查简报
7
作者 武夏(摄影/执笔) 马楠(摄影/执笔) +3 位作者 肖诗颖(绘图) 姬凌飞(绘图) 阴星月(绘图) 李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现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石窑会石窟和磨里石窟进行了调查。石窑会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水岭乡石窑会村东南处,208国道旁的东山脚下,现存1个洞窟和8个附属... 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现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石窑会石窟和磨里石窟进行了调查。石窑会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水岭乡石窑会村东南处,208国道旁的东山脚下,现存1个洞窟和8个附属龛,均坐东朝西,窟内三壁主尊均为结跏趺坐佛。磨里石窟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磨里村东的半山腰上,现存1个洞窟和1个附属龛,均坐南朝北,窟内三壁开三龛,龛内均雕刻一佛二菩萨。这两处石窟虽经过重妆彩塑,但洞窟形制完整,造像题材与雕刻风格可辨。据此推断石窟的开凿年代均为北齐。这一发现为研究晋东南地区北朝晚期佛教窟龛的面貌以及佛教在民间的传播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乡 石窑会石窟 磨里石窟 北朝
下载PDF
我所经历的敦煌石窟文物修复
8
作者 李云鹤 孔令梅 +1 位作者 刘七疆草毛 李轩宇(整理)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1956年,李云鹤途经敦煌,从此就留在这里学习修复壁画和塑像,再没有离开。通过不断学习、试验和探索,改进了实用的石窟壁画和塑像修复工具,创制了成熟有效的石窟文物修复工艺、修复方法。李云鹤对待工作的原则是:“对文物工作要有感情,... 1956年,李云鹤途经敦煌,从此就留在这里学习修复壁画和塑像,再没有离开。通过不断学习、试验和探索,改进了实用的石窟壁画和塑像修复工具,创制了成熟有效的石窟文物修复工艺、修复方法。李云鹤对待工作的原则是:“对文物工作要有感情,把文物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并用一生去保护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壁画 塑像 修复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松鼠科动物排泄物清洗及其驱避防治
9
作者 贺东鹏 李隆 +4 位作者 武发思 陈章 胡军舰 张金虎 岳永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 动物在古代壁画及彩塑表面活动常造成极难清除的排泄物污染,影响文物美学价值并引起其他类型病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与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是常年活动于麦积山石窟及周边的两种松鼠科动物,其棕黑色的固液排泄物大量分布在石窟文物、喷锚崖体、栈道表面以及栿孔内部。本研究通过生物酶及表面活性剂配以4%吸水性树脂(SAP)的方法对污染区域进行贴敷处理,以筛选最适清洗试剂及工艺。结果表明,人工唾液处理前后色差最大,与对照区差异显著(色差值为8.311±0.798 CIELab单位,P<0.05),且洗净率最大(59.6%),是理想的清洗试剂。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金属驱避刺、辣椒素(CAP)以及超声波驱避器开展致害物种现场驱避实验。监测发现,三种驱避措施有一定差异性:金属刺对岩松鼠具有很强的驱避性,布设后其无法在有刺范围内活动,而喷洒辣椒素可明显降低复齿鼯鼠单日最大活动时长和日平均活动次数,两种松鼠科动物均可快速适应超声波,驱避有效期仅有5d左右。因此,针对不同物种可复合多种措施综合驱避。本研究可对遗产地动物排泄物清洗及有害物种驱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动物损害 排泄物 酶清洗 驱避防治
下载PDF
基于感质理论的须弥山石窟旅游文创设计应用研究
10
作者 詹秦川 张建华 +1 位作者 王云云 乔小曼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42-452,共11页
目的顺应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潮流,通过感质理论结合KANO-AHP模型创新须弥山旅游文创设计,提升游客感质体验,唤醒对石窟文化的情感共鸣。方法首先,结合实地调研与资料搜集剖析须弥山石窟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问题;其次,从感质产品意象提取... 目的顺应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潮流,通过感质理论结合KANO-AHP模型创新须弥山旅游文创设计,提升游客感质体验,唤醒对石窟文化的情感共鸣。方法首先,结合实地调研与资料搜集剖析须弥山石窟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问题;其次,从感质产品意象提取、感质行为偏好分析、感质体验情感认同三个层次构建感质设计模型;再次,运用KANO模型梳理消费者需求;然后,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对须弥山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感质要素进行重要度排序;最后,文化元素挖掘与产品设计结合完成专项设计实践案例,验证该设计策略的可行性。结论感质理论结合KANO-AHP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可以有效挖掘须弥山石窟文化特色、客观精准归纳用户需求属性与量化需求权重,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新的设计视角,以期加深游客对须弥山石窟的文化认同与感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质理论 须弥山石窟 KANO模型 AHP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原生文化视角下早期云冈石窟雕塑造型与体育身体文化的互动研究
11
作者 赵岷 黄家乐 +1 位作者 李翠霞 张旻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文章以原生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从人类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云冈石窟雕塑的解析及文献资料的整理,系统地剖析了这些雕塑的特征和意义,从早期云冈石窟雕塑造型体现的北魏时期体育身体运动的文化表征找出相应规律,挖掘云... 文章以原生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从人类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云冈石窟雕塑的解析及文献资料的整理,系统地剖析了这些雕塑的特征和意义,从早期云冈石窟雕塑造型体现的北魏时期体育身体运动的文化表征找出相应规律,挖掘云冈早期雕塑造型背后身体文化成因与特征,发现这些雕塑在形态上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联,其中不乏舞蹈、武术等身体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文化 云冈石窟 雕塑造型 体育身体文化
下载PDF
公元4—6世纪新疆克孜尔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壁画中矿物颜料的对比分析
12
作者 李君竹 郭琦琪 刘衔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公元4—6世纪,西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其中佛教文化自西向东的传播使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相继进入建造的繁盛时期。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及现有考古研究成果,对此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融进行分析,例举克孜尔... 公元4—6世纪,西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频繁,其中佛教文化自西向东的传播使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相继进入建造的繁盛时期。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及现有考古研究成果,对此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融进行分析,例举克孜尔和云冈石窟中具有代表性的壁画中出现的矿物颜料种类,并将两地的壁画颜料层、地仗层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且讨论了青金石和天青石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这两座石窟虽然具有较为相似的历史框架和开凿背景,但又因为各自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别而演变出不同的创作风格,是西域至中原、中原至西域文化交融的载体,具有一定的对比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颜料 云冈石窟 克孜尔石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石窟纹饰创新设计现状研究
13
作者 王思懿 廖曦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石窟纹饰创新设计是借助各种纹样符号的创意性表现叙事、传情、达意。分析符号学视角下石窟装饰纹样设计,以期为设计人员处理石窟纹饰符号的转化提供参考,辅助变化多样的设计表达。方法:文章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 目的:石窟纹饰创新设计是借助各种纹样符号的创意性表现叙事、传情、达意。分析符号学视角下石窟装饰纹样设计,以期为设计人员处理石窟纹饰符号的转化提供参考,辅助变化多样的设计表达。方法:文章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2011—2021年来符号学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进行汇总分类,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符号学指导下的设计方法,包括语义—语用—语构—语境四层次、直用—融合—创新三途径,像似—指示—规约三方面,并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石窟纹饰创新设计流程中符号学的具体体现,总结不同类型符号在设计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结论:符号学在文创设计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在石窟纹饰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在设计流程上,虽然符号的选择、提取和转化这一基本流程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对符号的创新转化水平不高;在符号的分类应用上,虽然大部分研究能对家喻户晓的石窟纹饰分类进行阐述,但分布频数不平衡,对于材质符号、传播符号、品牌符号等研究较少,且研究层次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石窟艺术 石窟纹样 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西方净土变献疑
14
作者 张善庆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第127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代表,内容新颖,技法高超,功德主是西魏乙弗氏皇后,身份特殊,因此这个洞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部分重要的图像线索容易被忽视。通过对第127窟西... 第127窟是麦积山石窟的艺术代表,内容新颖,技法高超,功德主是西魏乙弗氏皇后,身份特殊,因此这个洞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西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由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部分重要的图像线索容易被忽视。通过对第127窟西壁经变画细部的解读,对比净土经典和法华经典,可以推断,这铺经变画为法华经变,特别表现了释迦佛在灵鹫会为四大弟子授记和龙女成就男儿身成佛说法的情节,在佛教义理上,与洞窟其他壁画题材形成了一个整体,画面内容与其他题材一样,突出了女性角色,再次彰显了乙弗氏功德窟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第127窟 乙弗氏 西方净土变 法华经变
下载PDF
近代日本学者对云冈石窟的考察及其文献研究
15
作者 孟红淼 徐小淑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近代日本对云冈石窟的学术考察起步早、持续时间长、学科涵盖面广,考察形态由初期的个人受托考察发展到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记录形式有论著、旅行记、图版解说。这些成果宏观上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丰富多维的考察文献。日本学者的考察目的... 近代日本对云冈石窟的学术考察起步早、持续时间长、学科涵盖面广,考察形态由初期的个人受托考察发展到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记录形式有论著、旅行记、图版解说。这些成果宏观上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丰富多维的考察文献。日本学者的考察目的始终贯穿于研究内容,有机融合传统中国和近代欧洲的方法论,其研究具有一定特征,亦是近代中国学者加速云冈石窟研究的“信息源”和“催化剂”。综合研究不同时期图文记录,可为今天的石窟保护提供直接依据。另一方面,近代日本的学术考察是殖民主义驱动下的产物,具有时代性和目的性,对其内容应有必要的审视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近代日本 考察文献
下载PDF
麦积山早期洞窟年代与“大凉州石窟”
16
作者 韦正 周昕语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以第74、78窟为代表的麦积山早期洞窟年代上限可以到十六国晚期,下限在北魏洛阳时代之前。这些早期洞窟与河西石窟连为一体,可统称为“大凉州石窟”,其来源近为新疆,远则中亚乃至印度。“大凉州石窟”并无鲜明统一特征,而以各地各具特... 以第74、78窟为代表的麦积山早期洞窟年代上限可以到十六国晚期,下限在北魏洛阳时代之前。这些早期洞窟与河西石窟连为一体,可统称为“大凉州石窟”,其来源近为新疆,远则中亚乃至印度。“大凉州石窟”并无鲜明统一特征,而以各地各具特色为主,其形成背景在于各地对东来佛教艺术的自由吸收和发挥,这与十六国时期的历史特性相符。与以往认识不同,本文认为麦积山早期洞窟影响了云冈石窟。包括麦积山早期洞窟在内的“大凉州石窟”曾影响到云冈,但不限于云冈,这个认识对于理解东部地区石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早期洞窟 年代 大凉州石窟
下载PDF
北宋至西夏时期敦煌石窟的回鹘艺术体系
17
作者 赵晓星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从晚唐归义军时期开始,回鹘就成为敦煌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在敦煌石窟中,从归义军时期到元代,回鹘艺术也经历了萌芽、发展渐至成熟的过程。由于敦煌周围存在多种回鹘势力,历史上敦煌回鹘风格的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本文对曹氏归... 从晚唐归义军时期开始,回鹘就成为敦煌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在敦煌石窟中,从归义军时期到元代,回鹘艺术也经历了萌芽、发展渐至成熟的过程。由于敦煌周围存在多种回鹘势力,历史上敦煌回鹘风格的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本文对曹氏归义军晚期至西夏时期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的回鹘作品进行讨论,以期理清这一复杂历史时段敦煌石窟回鹘艺术的基本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回鹘 石窟
下载PDF
敦煌石窟艺术中的器物文化符号解码与舞蹈实践应用
18
作者 李婷婷 孙周晖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敦煌石窟壁画中器物图像众多,从种类看有乐器、法器和其他物品,从其所在语境看又有天乐和俗乐的属性之分。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理论,将其分为象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器物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能够传达和阐述... 敦煌石窟壁画中器物图像众多,从种类看有乐器、法器和其他物品,从其所在语境看又有天乐和俗乐的属性之分。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理论,将其分为象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器物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指代意义和象征意义,能够传达和阐述壁画语境中的文化记忆,在对敦煌石窟壁画乐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可作为儒、道、释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表征启发当代舞蹈创作。敦煌题材相关的舞蹈创作理应拓宽文化符号的挖掘向度,对壁画中的器物文化符号进行解码研究,在创作中着力于建构典型符号、构建文化身份、彰显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 器物 敦煌舞蹈 文化符号
下载PDF
山西晋中北魏至北齐中小石窟初探
19
作者 李珍梅 薛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山西晋中市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分布密集,这些石窟规制较小,设计简单,窟门多呈方形或尖楣圆拱形,窟内尊像为三壁三龛或三壁设坛式,常见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萨、一菩萨二弟子等尊像,造像布局与艺术风格受到来自平... 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山西晋中市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分布密集,这些石窟规制较小,设计简单,窟门多呈方形或尖楣圆拱形,窟内尊像为三壁三龛或三壁设坛式,常见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萨、一菩萨二弟子等尊像,造像布局与艺术风格受到来自平城、洛阳、晋阳、邺城四大佛教艺术中心的影响。晋中市地处太行山西麓,处于沟通晋阳、邺城两大军政中心及佛教中心的晋邺古道上,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和优越的地理区位,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民间邑义集资建造石窟,形成了晋中地区中小石窟集群分布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 石窟 地理区位 开窟者
下载PDF
敦煌西夏石窟断代研究述评
20
作者 王晓玲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33,143,共8页
石窟断代研究一直是石窟研究者必备基本功之一,石窟断代问题也一直是最难的学术问题。尤其是敦煌晚期西夏石窟,因西夏史书及古迹遗存损毁严重,文物资料有限,更是难中之难。有学者依据壁画题记和文献记载断代,有学者依据绘画风格,有学者... 石窟断代研究一直是石窟研究者必备基本功之一,石窟断代问题也一直是最难的学术问题。尤其是敦煌晚期西夏石窟,因西夏史书及古迹遗存损毁严重,文物资料有限,更是难中之难。有学者依据壁画题记和文献记载断代,有学者依据绘画风格,有学者综合题记、文献和绘画风格特点,对西夏石窟进行断代,各有所得,现已形成三大观点,各执一端,高下难定。对各家论证进行述评,意在拓思探径。瓜沙二州的战略功能、民俗民风、言语、地理条件和音译地名,以及“洞窟美术馆”所具有的窗口展示功能等,都可纳入研究视野,作为他山之石,引发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石窟 断代 述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