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石窟寺保护与利用现状研究
1
作者 马宁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5-78,86,共5页
石窟寺的发展脉络清晰,蕴含的文化、历史、哲学内涵深厚,是我国历史文物长河中的瑰宝,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开放包容。宁夏境内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摩崖石刻塔)总计54处,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 石窟寺的发展脉络清晰,蕴含的文化、历史、哲学内涵深厚,是我国历史文物长河中的瑰宝,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开放包容。宁夏境内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摩崖石刻塔)总计54处,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总方针,探讨宁夏石窟寺保护利用现状,凝练宁夏石窟寺演变历程,更好地开展有效的保护利用,让石窟寺文物更好地服务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石窟寺 石窟寺保护利用 演变历程
下载PDF
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在石窟寺外立面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三福 李小梅 《工程勘察》 2024年第4期45-50,67,共7页
针对传统不规则石窟寺外立面测绘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设备昂贵以及成果形式单一等问题,依托典型石窟寺危岩体加固保护勘察设计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不规则石窟寺外立面测绘方法。在无人机贴近摄影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不规则石窟寺外立面测绘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设备昂贵以及成果形式单一等问题,依托典型石窟寺危岩体加固保护勘察设计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不规则石窟寺外立面测绘方法。在无人机贴近摄影的基础上,构建石窟寺外立面精细三维模型,并利用全站仪和测距仪等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取石窟寺外立面影像信息,实现低成本、快速的三维实景建模处理,满足不规则石窟寺外立面测绘精度要求,对不规则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外立面测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摄影测量 三维重建 石窟寺 立面测绘
下载PDF
石窟寺考古与美术学研究的互鉴——《文殊山石窟研究》评介
3
作者 刘丹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0,共7页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所在的嘉峪山中,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周边与青海省以及酒泉、玉门、嘉峪关市等地接壤。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所在的嘉峪山中,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北麓,周边与青海省以及酒泉、玉门、嘉峪关市等地接壤。文殊山石窟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名扬四方。文殊寺,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即“文殊大寺”之意,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多政教史 文殊菩萨 嘉木样 文殊山 甘肃省张掖市 晋明帝 石窟寺 祁连山北麓
下载PDF
石窟寺+流散文物的策展探索——基于“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高俊苹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石窟寺类及流散文物类展览不同于一般的文物类展览,在展品选择及空间展现上有其局限性与特殊性。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从数字化技术的利用、挖掘展品故事、学术成果的转化... 石窟寺类及流散文物类展览不同于一般的文物类展览,在展品选择及空间展现上有其局限性与特殊性。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复位合璧华光再现——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据聚合成果专题展”,从数字化技术的利用、挖掘展品故事、学术成果的转化、创新传播途径和传播模式等方面,将展览集学术、技术与艺术为一体,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予以呈现,对探索如何做好石窟寺类及流散文物类原创性临展策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窟寺展览 流散文物 “复位合璧华光再现”展
下载PDF
试论新昌石窟寺所见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5
作者 郜琳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本土化,南方石窟寺的营造与北方尤其是西域地区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也是一种本土化的表现。新昌的佛寺和石窟的组合是现存最早的南方佛教本土化肇始阶段的遗迹。本文试从石窟寺形制与文本的联系入手,对新昌... 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本土化,南方石窟寺的营造与北方尤其是西域地区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也是一种本土化的表现。新昌的佛寺和石窟的组合是现存最早的南方佛教本土化肇始阶段的遗迹。本文试从石窟寺形制与文本的联系入手,对新昌石窟造像艺术所表之法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其与西域佛教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昌 石窟寺 佛教 中国化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沿线石窟寺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6
作者 张澄溪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黄河流域沿线分布着丰富的石窟寺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微观尺度,缺乏对黄河、石窟、文旅融合三者关系的宏观考量。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竞争力,梳理黄河流域沿线石窟寺的概况及其文旅... 黄河流域沿线分布着丰富的石窟寺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微观尺度,缺乏对黄河、石窟、文旅融合三者关系的宏观考量。为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竞争力,梳理黄河流域沿线石窟寺的概况及其文旅融合的影响因子,通过联动保护机制、主题游径设计、区域合作等举措,实现石窟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旅深度融合以及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推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石窟寺 文旅融合 路径
下载PDF
石窟寺摩崖造像技艺及管护路径解析
7
作者 王永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0101-0104,共4页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佛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佛教为主题的各种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而在这诸多的艺术作品中,石窟寺摩崖造像以其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之无愧的佛教艺术瑰宝。石窟寺摩崖造像呈现的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佛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佛教为主题的各种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而在这诸多的艺术作品中,石窟寺摩崖造像以其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之无愧的佛教艺术瑰宝。石窟寺摩崖造像呈现的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对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在石窟寺摩崖造像技艺特点的基础上,对石窟寺摩崖造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石窟寺摩崖造像管护效果,构建全新的管护路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摩崖造像 雕刻技艺 管护路径
下载PDF
多源数据数字化技术在石窟寺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8
作者 贾阳 李卓冰 +1 位作者 王蕊 李文龙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加强石窟寺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本文以石泓寺石窟的数字化保护为例,提出利用倾斜航空摄影、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获取多源数据,并综合多种技术的优势实现石窟寺三维数字化。首先...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加强石窟寺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本文以石泓寺石窟的数字化保护为例,提出利用倾斜航空摄影、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获取多源数据,并综合多种技术的优势实现石窟寺三维数字化。首先,基于倾斜航空摄影进行石窟寺外部场景的三维数字化、1:500地形图生产、多角度影像和视频的制作;其次,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石窟寺内部空间结构以及高清的纹理信息,进行石窟寺内部三维模型、立面正射影像图和立面线描图制作。本文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石窟寺内外场景的高质量数字化工作,也将为类似的石窟寺保护工作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保护 倾斜摄影 近景摄影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 数字化三维模型
下载PDF
石窟寺洞窟顶板破裂块体高精度复位研究
9
作者 崔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54-0057,共4页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目前已有55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已公布的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数量共计283处。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的发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实施,对石窟寺的保护和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目前已有55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已公布的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数量共计283处。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的发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实施,对石窟寺的保护和研究已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石窟自开凿以来,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制,在雨水、风化营力、温湿度、地震以及人类活动等作用的长期影响下,石窟的病害发育及演变(如冲沟、崖底渗水、局部崩塌、裂隙以及风化侵蚀等)加速发展,严重威胁了石窟的结构稳定性,急需建立石窟稳定安全评估方法及相关基础理论。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石窟寺,在现状勘察、数据统计、病害分类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病害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石窟不同空间形制、裂隙及岩层特性等对窟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其力学行为及破坏机理的规律性认识。石窟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寺残损破坏、风化破坏等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修复保护及抢险加固保护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洞窟顶板加固保护往往是相关石窟寺抢救保护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顶板破裂 复位
下载PDF
巩义石窟寺的当代文化、艺术与教育价值初探
10
作者 李倩 《天工》 2024年第16期15-17,共3页
巩义石窟寺作为传承至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展现的石窟艺术风格与技艺对于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现对于当代艺术的创作与表达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石窟寺 文化传承 艺术创作
下载PDF
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11
作者 李博 《炎黄地理》 202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何妥善保护文物、最大化发挥文物的价值,成为当前广大文物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利用科学信息手段,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能够打破传统文物保护模式限制,提高文物保护效果,具有极高的...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何妥善保护文物、最大化发挥文物的价值,成为当前广大文物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利用科学信息手段,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能够打破传统文物保护模式限制,提高文物保护效果,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针对当前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文物数字化保护对我国文化传承的意义,切实提高文物数字化的质量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文物数字化 文物工作者 保护与利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物保护 文化传承 保护模式
下载PDF
石窟寺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12
作者 岳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居民个人特征与认知数据,通过条件价值法(CVM)对敦煌莫高窟景区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对影响公众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6.91%的受访者...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居民个人特征与认知数据,通过条件价值法(CVM)对敦煌莫高窟景区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价,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对影响公众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6.91%的受访者对保护敦煌莫高窟有支付意愿,人均年支付意愿额为90.56元;敦煌莫高窟景区2022年非使用价值为2 367 177.91万元;月收入、文化兴趣、责任心是影响民众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景区 非使用价值 条件价值法
下载PDF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至延昌年间(512—515年);其余五组佛像均为北石窟寺第165窟两侧崖壁上的窟龛佛像,大多尺寸较小,造型特征彼此有别,年代也有早晚之分。其中,第二组佛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尺寸较大,是在融合新旧都佛像造型基础上,新创出极富视觉张力的造像样式。这些窟龛造像的功德主以本地部族为主,他们在造像粉本上,更多接受了来自中原或其他重要造像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石窟寺 北朝龛像 造型分析
下载PDF
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稳定性评价与黏结补强有效性研究
14
作者 裴强强 刘鸿 +3 位作者 崔惠萍 白玉书 王彦武 韩增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1-571,共11页
顶板岩体层间开裂、崩落是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病害之一。调查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发现,地层岩性、岩体层间抗拉强度、剥离体厚度、开口宽度及剥离体与基岩体连通率是影响开裂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平顶板安全储备... 顶板岩体层间开裂、崩落是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病害之一。调查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发现,地层岩性、岩体层间抗拉强度、剥离体厚度、开口宽度及剥离体与基岩体连通率是影响开裂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平顶板安全储备,增强平顶窟顶板的整体稳定性,根据现场调查和定量计算分析,将顶板开裂岩体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4个等级,抽象简化为“悬臂式折断破坏”和“重力式坠落破坏”两种主要破坏方式,并提出针对北石窟寺顶板开裂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定量计算公式。通过北石窟寺现场注浆黏结试验发现,填充浆液面积覆盖率一般为40%~60%,对剥离体厚度不大于11.4 cm的裂隙岩石进行黏结加固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考虑8度抗震设防,其有效黏结厚度不大于10.8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平顶窟 稳定性 风险等级 黏结
下载PDF
北石窟寺庙会及其演剧习俗考论
15
作者 柴慧霞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演剧题记进行综合研究,以求梳理出这一地区的庙会及其演剧习俗演变的脉络和走向,进而探求庙会演剧与民俗文化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石窟寺 题记 演剧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麦积山石窟寺》英译本研究
16
作者 马英莲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英国汉学家苏立文于1969年出版的《麦积山石窟寺(The Cave Temples of Maichishan》是英语语境下第一部介绍麦积山石窟的专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研究运用图里翻译...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英国汉学家苏立文于1969年出版的《麦积山石窟寺(The Cave Temples of Maichishan》是英语语境下第一部介绍麦积山石窟的专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研究运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层面分析了此译文的翻译规范。结果发现:译本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对中国文化遗产产生新兴趣的政治背景下完成的,提升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关注度;译者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保留中国学者描述麦积山的文献原文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调整石窟和佛教文化描写、重新编排佛传碑布局次序以方便外国读者阅读;在实际翻译中选择相应的直译、象译和变译方法。该个案研究是中外读者理解英语语境下外国汉学家构建的麦积山石窟英译描写性语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理论 《麦积山石窟寺 苏立文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庆阳北石窟寺区域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17
作者 张雄 和法国 +3 位作者 张景科 武金生 杨鑫 刘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及时序形变,分析了研究区形变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监测结果表明:北石窟寺所赋存的覆钟山山体整体稳定,存在微小形变,不存在潜在滑坡变形特征;研究区主要形变区沿河分布,蒲、茹两河交汇处形变最为明显;研究区时序形变呈现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造成其规律性的原因为随季节变化的土壤侵蚀和董志塬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该研究证明了InSAR技术在文物遗址区域稳定性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具有长期性、可靠性的优势,为石窟寺遗址长期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石窟寺 区域稳定性 文物保护
下载PDF
石窟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18
作者 张帅 宁利君 +2 位作者 焦心怡 江小平 李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5-780,共6页
近年来各类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石窟寺作为较为脆弱的文物类别,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安全风险,风险评估作为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的关键步骤,是强化石窟寺类文保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基于前期石窟寺类文保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类结... 近年来各类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石窟寺作为较为脆弱的文物类别,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安全风险,风险评估作为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的关键步骤,是强化石窟寺类文保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基于前期石窟寺类文保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类结果,提出基于风险矩阵和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位于甘肃省的A石窟寺对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为下一步石窟寺类文保单位具体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风险评估 风险矩阵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庆阳北石窟寺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分析
19
作者 马雪雅 张理想 +3 位作者 陈银桥 张景科 邹红宇 谷留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5-1155,共11页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非接触式裂隙监测等技术,从北石窟寺分布区域地质体、石窟赋存崖体和洞窟关键块体三个尺度研究濒危岩体的变形特征。监测周期内,区域地质体上部位移呈突发性变化,连续降雨后产生5.2 mm的沉降,中部基岩出露部位位移遵循先缓慢增长后逐渐恢复的变化规律,变形量维持在±1 mm以内。崖体内构造裂隙底部变形量呈波动式上升,于次年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且随着温度降低,裂隙中部变形速率大于底部。32窟内浅表性裂隙变形量在0 mm附近±2 mm范围内持续波动,无进一步扩张或闭合趋势。区域地质体变形与降雨有高度相关性,崖体变形与温度呈强烈负相关,洞窟关键块体变形也易受温湿度和人为扰动影响。目前三个尺度的岩体变形量均在小范围内变化,相互之间影响较小,无协同性。对濒危岩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可为北石窟寺稳定性评估和预测分析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濒危岩体 变形监测 裂隙监测 岩体变形特征
下载PDF
川渝石窟寺中所见唐宋建筑史料及其历史意义
20
作者 骆一飞 徐怡涛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通过梳理川渝地区石窟寺中所见唐宋建筑史料,建立了川渝地区唐五代时期斗栱、建筑形态和组群关系的形制分期,并就石窟中所见部分大木作形制与现存建筑遗存进行对比,补充论证了部分建筑形制的发展历程。研究揭示了川渝石窟寺仿木构建筑... 通过梳理川渝地区石窟寺中所见唐宋建筑史料,建立了川渝地区唐五代时期斗栱、建筑形态和组群关系的形制分期,并就石窟中所见部分大木作形制与现存建筑遗存进行对比,补充论证了部分建筑形制的发展历程。研究揭示了川渝石窟寺仿木构建筑史料的主要历史价值: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川渝唐宋木构建筑遗存的缺失,二是见证了唐宋时期北方与川渝地区之间建筑形制的源流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石窟寺 唐宋时期 建筑形制 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