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上湖遗址的石英光释光年代及其信号晒退研究
1
作者 刘剑刚 文欢 +3 位作者 于禄鹏 安萍 王昌盛 李浩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考古遗址的沉积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可能会对光释光测年造成很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对江西上湖遗址的6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通过不同粒径石英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上湖... 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考古遗址的沉积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可能会对光释光测年造成很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对江西上湖遗址的6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通过不同粒径石英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上湖遗址样品的释光特性和晒退程度,并为遗址文化层提供初步的年代结果。(1)基于三个样品进行了不同粒径(大测片)石英光释光测年结果对比,可知4~11、38~63和63~90μm三个组分的光释光年龄范围分别在50~63、67~78和71~94 ka。(2)对所有样品的粗颗粒(63~90μm)进行的小测片测试结果非常离散,这表明样品存在晒退不均匀的问题;据最小年龄模型计算得到SH01-06的年龄结果分别为:4.1±0.9、6.8±1.9、32±4、47±8、28±4和28±4 ka,比不同粒径的大测片结果更加年轻,表明所有粒径组分均存在信号晒退问题。(3)研究初步确立了上湖遗址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在距今30 ka左右,晚于47 ka,但该年龄结果仍然可能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湖遗址 石英光释光测年 不完全晒退 残留剂量 旧石器考古
下载PDF
石英光释光测年揭示的晚第四纪毛乌素沙地演化 被引量:27
2
作者 何忠 周杰 +3 位作者 赖忠平 杨林海 隆浩 梁剑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4-754,共11页
本研究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Protocol,简称SAR)对毛乌素沙地内部西北-东南方向5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了年代测定,结合年代框架和剖面沉积相、磁化率及粒度特征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 本研究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Protocol,简称SAR)对毛乌素沙地内部西北-东南方向5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了年代测定,结合年代框架和剖面沉积相、磁化率及粒度特征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毛乌素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次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距今91.0ka,71.0ka,48 0ka,22.0ka,1 1.6ka,5.0ka,1.1 ka,1.0ka和0.4ka前后风成砂沉积,沙地活化,指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65ka和全新世适宜期(8.5~5.0ka),沙地固定成壤,砂质古土壤发育,指示气候湿润。另外,剖面中风成砂层数变多、厚度增加、粒径变粗指示了晚第四纪以来毛乌素沙地干旱化趋势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晚第四纪 石英光释光测年 沙漠演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黄土石英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楠楠 杨胜利 +5 位作者 刘维明 成婷 陈慧 唐国乾 李帅 梁敏豪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569-579,共11页
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的选择对等效剂量(De)的估算有重要影响。光释光衰减曲线并非单一的指数衰减,而由多个指数衰减函数组成,且每个衰减函数代表不同的信号组分。因矿物晶格陷阱类型不同,各组分有不同的衰减率、热稳定性等。本文对采自... 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的选择对等效剂量(De)的估算有重要影响。光释光衰减曲线并非单一的指数衰减,而由多个指数衰减函数组成,且每个衰减函数代表不同的信号组分。因矿物晶格陷阱类型不同,各组分有不同的衰减率、热稳定性等。本文对采自青藏高原东缘4个典型黄土分布区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石英光释光组分分析和背景区间扣除研究。结果发现:(1)高原东缘黄土石英光释光信号由快、中、慢组分组成,并以快组分占主导,适合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等效剂量;(2)不同背景区间扣除对小于10 Gy样品等效剂量结果影响较小,误差范围内一致;(3)对大于10 Gy样品,选取早、晚不同背景区间扣除其等效剂量结果差异显著,两者差值占晚期背景扣除所得De值的10%—38%,且有随De值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因此计算大于10 Gy样品De时应慎重选择积分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组分 背景扣除 石英光释光 黄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瓦恰盆地黄土的石英光释光测年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博譞 陈杰 +2 位作者 覃金堂 袁兆德 李文巧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645,共10页
中亚黄土对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亚洲粉尘来源、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以及两者在中亚相互作用历史均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南部帕米尔高原不同地貌面上广泛发育有厚约1~2m的风成黄土沉积,文章对高原东北部瓦恰盆地的两个黄土剖面进行了... 中亚黄土对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亚洲粉尘来源、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以及两者在中亚相互作用历史均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南部帕米尔高原不同地貌面上广泛发育有厚约1~2m的风成黄土沉积,文章对高原东北部瓦恰盆地的两个黄土剖面进行了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瓦恰盆地黄土样品石英光释光信号主要源于325℃热释光信号所对应陷阱电子,以快速组分为主.每个样品分别采用石英光释光信号标准生长曲线法(SGC)和全球石英光释光标准生长曲线法(gSGC)获得的等效剂量与其单测片再生剂量法(SAR)实测等效剂量值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说明SGC法与gSGC法适用于瓦恰盆地的黄土测年.两个剖面黄土样品石英SAR法光释光年龄界于4.7~ 14.3 ka,沉积速率由早期的0.11 mm/a加速至全新世的0.15~0.18 mm/a.据沉积速率估算剖面1黄土堆积于17.2 ka至2.7 ka之间,主要堆积于末次冰盛期末至全新世晚期,且远比其所在地貌面要年轻.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帕米尔高原黄土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年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瓦恰盆地 黄土测年 沉积速率 全球石英光释光标准生长曲线(gSGC)
原文传递
疏勒河冲积扇绿洲全新世古水文演化释光年代学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华 卢演俦 +2 位作者 王成敏 毛洪亮 张克旗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3-898,共6页
对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前缘细土带3个具有代表性剖面的12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测定,分别采用不同组分(粗颗粒、细颗粒)、不同技术(单测片再生(SAR)、简单多片再生(MARA)法)进行OSL测年,并相互对比检验,同时与有机碳^(14)C测年结果... 对甘肃疏勒河冲积扇前缘细土带3个具有代表性剖面的12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OSL)年代测定,分别采用不同组分(粗颗粒、细颗粒)、不同技术(单测片再生(SAR)、简单多片再生(MARA)法)进行OSL测年,并相互对比检验,同时与有机碳^(14)C测年结果相互对比,探讨冲积扇前缘复杂的沉积相中沉积物释光测年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根据12个样品释光年龄测定值和8个样品有机碳^(14)C测年结果,结合疏勒河绿洲全新世沉积层序、岩性、岩相以及不同沉积相与地下水溢出带的空间分布关系的观测资料,初步提出了疏勒河冲积扇地下水溢出带空间移动的时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光释光测年 全新世 水文环境 疏勒河冲积扇
下载PDF
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松娜 王旭龙 康树刚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5期397-406,共10页
本文以中国东北松原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测年建立其末次冰期年代标尺,并探讨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黄土研究中常用的气候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指示意义。采用成熟的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SAR)光释光(OSL)测年技术获得了松原剖面顶部5.... 本文以中国东北松原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测年建立其末次冰期年代标尺,并探讨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黄土研究中常用的气候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指示意义。采用成熟的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SAR)光释光(OSL)测年技术获得了松原剖面顶部5.5 m年代6个,并获得了2 cm间距的低频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常规参数。石英OSL测年相关检验证实了该技术测量松原黄土的可靠性。测年结果表明,松原剖面顶部5.5 m主要沉积于末次冰期的中晚期,即约5.5—1.8 m((52.18±3.47)—(27.76±1.77)ka)主要堆积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3中晚期,而顶部1.8—0.4 m((27.76±1.77)—(20.61±1.31)ka)堆积于MIS2早期。磁化率自52.18±3.47 ka到27.76±1.77 ka经历了先小幅降低又小幅升高,波动幅度较小,而自27.76±1.77 ka以后,磁化率值呈整体下降并呈现大幅度摆动。平均粒径则自52.18±3.47 ka到46.80±3.13 ka呈明显变小趋势,自46.80±3.13 ka到约20 ka变化不大,自约20 ka以后,平均粒径由约40μm陡然增加至约140μm,并在之后稳定在这一水平。测试结果对比显示,磁化率和粒度的变化不具有明显的相位关系,且同黄土高原渭南剖面末次冰期磁化率和平均粒径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因此,在对松原黄土剖面的研究中,将磁化率和平均粒径分别作为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替代性指标使用时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黄土 末次冰期 石英光释光 磁化率 平均粒径 古气候
下载PDF
河南渑池仰韶人遗址区黄土冲沟阶地的释光测年研究
7
作者 曾琼萱 孙雪峰 +1 位作者 弋双文 贾鑫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1-800,共10页
地貌变迁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新石器人类文明之一,文章以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区内西沟冲沟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仰韶人类活动与遗址区内冲沟地貌形成的先后关系。渑池仰韶... 地貌变迁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新石器人类文明之一,文章以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区内西沟冲沟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仰韶人类活动与遗址区内冲沟地貌形成的先后关系。渑池仰韶遗址区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黄土堆积区,文章利用释光测年方法测定了西沟冲沟阶地上覆堆积黄土的年代,粗略重建了阶地形成的时间为大约距今3万年和12万年前,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3阶段和5阶段。而该时期渑池仰韶区域尚无古人类活动记录,所以释光测年结果证明仰韶遗址区内的冲沟完全是自然成因的,与遗址区仰韶人的地表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遗址 黄土侵蚀 石英光释光测年 富钾长石红外后红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