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兰科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二新种(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利君 饶文辉 刘仲健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7-423,共7页
对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二新种,副萼石豆兰(B.malipoense Z.J.Liu,L.J.Chen&W.H.Rao)和小副萼石豆兰(B.minor Z.J.Liu,L.J.Chen&W.H.Rao)作了描述和绘图。该二新种属于石豆兰属副萼组(Bulbophyllumsection B... 对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二新种,副萼石豆兰(B.malipoense Z.J.Liu,L.J.Chen&W.H.Rao)和小副萼石豆兰(B.minor Z.J.Liu,L.J.Chen&W.H.Rao)作了描述和绘图。该二新种属于石豆兰属副萼组(Bulbophyllumsection BisetaJ.J.Verm.ex N.Pearce,P.J.Cribb&J.Renz),与该组的刺萼石豆兰(B.bisetum Lindl.)相似,区别在于两新种的叶片先端二裂和唇瓣无毛。小副萼石豆兰与副萼石豆兰的区别在于假鳞茎椭圆球形;叶片卵状椭圆形,长1.2~2 cm;侧副萼片较短,长约1 mm;中副萼片几乎与两侧萼片边缘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豆兰属副萼组(Bulbophyllum SECTION Biseta) 副萼石豆兰(B.malipoense) 小副萼石豆兰(B.minor) 新种 科(Orchidaceae)
下载PDF
密花石豆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岱琳 庞发根 +2 位作者 张家欣 王乃利 姚新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对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odoratissimumLindl ) 6 0 % (φ)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硅胶、ODS及大孔树脂HP 2 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密花石豆兰的6 0 % (φ)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以反相HPLC进行纯化。根据化合... 目的对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odoratissimumLindl ) 6 0 % (φ)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硅胶、ODS及大孔树脂HP 2 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密花石豆兰的6 0 % (φ)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以反相HPLC进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密花石豆兰的6 0 % (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5个酚酸类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为(+) lyoniresinol 3a O βD glucopyranoside(Ⅰ)、苔色酸乙酯(Ⅱ)、3 甲氧基 4 羟基 桂皮醛(Ⅲ)、4 羟基3,5 二甲氧基 苯甲醛(Ⅳ)、对羟基苯丙酸(Ⅴ)和对羟基苯丙酸甲酯(Ⅵ)。结论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 密花石豆兰 木脂素 苯酚类
下载PDF
我国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被引量:18
3
作者 易绮斐 邢福武 +2 位作者 黄向旭 陈红锋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共5页
描述了石豆兰属15种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药用价值等。石豆兰属药用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其中云南、广东、广西分布较多,云南最多,有12种,占我国野生石豆兰属药用资源的... 描述了石豆兰属15种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药用价值等。石豆兰属药用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其中云南、广东、广西分布较多,云南最多,有12种,占我国野生石豆兰属药用资源的80%。不同的种类在各地的资源蕴藏量不同,广东石豆兰、密花石豆兰在广东、广西常见,芳香石豆兰在广东常见。近年来,石豆兰的野生资源被当作药材和观赏花卉遭到滥采乱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豆兰 科植物 药用植物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密花石豆兰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岱琳 庞发根 +3 位作者 张雪 高昊 王乃利 姚新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对密花石豆兰中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HP20,Sephadex LH-20和ODS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并结合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密花石豆兰的水溶性成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 目的对密花石豆兰中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HP20,Sephadex LH-20和ODS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并结合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密花石豆兰的水溶性成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苯乙醇-4-O-(6′-O-β-芹呋喃糖基)-β-D-葡吡喃糖苷(1),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吡喃糖苷(2),3,5二-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吡喃糖苷(3),syringin(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bu lbophylli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石豆兰 酚苷 bulbophyllinoside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中的噁庚英和联苄类化合物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斌 陈坚波 +1 位作者 何山 潘远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5-308,共4页
从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茋类化合物5-(2,3-二甲氧苯乙基)-6-甲基苯并[d][1,3]二氧戊环(1)和10,11-二氢-2,7-二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苯并[b,f]噁庚英(2).药理活... 从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茋类化合物5-(2,3-二甲氧苯乙基)-6-甲基苯并[d][1,3]二氧戊环(1)和10,11-二氢-2,7-二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苯并[b,f]噁庚英(2).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证明,化合物2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二氢二苯噁庚英 联苄类化合物
下载PDF
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曲萼石豆兰 被引量:4
6
作者 马良 翟俊文 +2 位作者 陈世品 吴沙沙 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2-403,共2页
报道了西藏兰科一新记录种——曲萼石豆兰Bulbophyllum pteroglossum Schltr.,对其形态进行描述并提供照片.该种发现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花形独特且量多,适应力强,是优良的野生观赏花卉.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馆.
关键词 曲萼石豆兰 西藏 新纪录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斌 吴德康 陈坚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 考察了广东石豆兰各个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旨在寻找广东石豆兰的活性部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 (Hela)为模型 ,利用MTT快速比色法 ,5 FU为阳性对照。结果 广东石豆兰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 目的 考察了广东石豆兰各个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旨在寻找广东石豆兰的活性部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 (Hela)为模型 ,利用MTT快速比色法 ,5 FU为阳性对照。结果 广东石豆兰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MTT 抗肿瘤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的显微结构特征与干旱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冬雪 刘仁林 余扬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820,共4页
广东石豆兰Buulbophyllum kwangtunense Schltr.是兰科石豆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中的石壁上,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广东石豆兰叶、茎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的叶表现... 广东石豆兰Buulbophyllum kwangtunense Schltr.是兰科石豆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中的石壁上,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广东石豆兰叶、茎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的叶表现出6个与干旱生态环境有关的特点;根细胞表现出5个方面的特殊性,其中细胞排列比较紧密、细胞腔较小、细胞中淀粉粒较多、细胞壁较厚等反映了广东石豆兰对干旱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显微结构 耐旱性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及其易混伪品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妮洁 柴胜丰 +4 位作者 韦霄 邹蓉 刘世勇 杨飞鹏 唐健民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探究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密花石豆兰(B.odoratissimum)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种兰科植物的全株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对其... 为探究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密花石豆兰(B.odoratissimum)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种兰科植物的全株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中粗蛋白、灰分、总糖、硒、钙的含量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维生素E、钾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密花石豆兰中茶多酚、镁含量显著高于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密花石豆兰(P<0.05)。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作为广东石豆兰的易混伪品,在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活性、抗宫颈癌、延缓衰老、增强活力等营养保健功效上,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都不能完全替代广东石豆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密花石豆兰 云南石仙桃 营养成分 氨基酸评价
下载PDF
旒带石豆兰,中国兰科一新记录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泽 张煜 罗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7-401,共5页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记录种:旒带石豆兰(B.lemniscatum C.S.P.Parish ex Hook.f.),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彩色图片。旒苏石豆兰的花形态十分特别,在萼片背面生有一个长带状附属物,附...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一新记录种:旒带石豆兰(B.lemniscatum C.S.P.Parish ex Hook.f.),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彩色图片。旒苏石豆兰的花形态十分特别,在萼片背面生有一个长带状附属物,附属物由6~8条纵向褶片包围中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旒带石豆兰 石豆兰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石斛混淆品——腾冲石豆兰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莹 杨树德 +1 位作者 杨竹雅 王小庆 《中南药学》 CAS 2008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对石斛混淆品腾;中石豆兰假鳞茎进行生药学初研,为石斛药材的鉴别及石豆兰属药用资源的发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腾冲石豆兰进行生药学初研,其假鳞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图及... 目的对石斛混淆品腾;中石豆兰假鳞茎进行生药学初研,为石斛药材的鉴别及石豆兰属药用资源的发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腾冲石豆兰进行生药学初研,其假鳞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图及粉末鉴别图均为首次报道。结果假鳞茎横切面主要特征为:①散在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②木质部有2~4个导管;③薄壁组织中散在有许多硅质块。粉末特征主要有硅质块和螺纹导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总广石豆兰素1.396%。结论腾冲石豆兰与石斛在来源、性状及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澄清石斛混淆品和开展石豆兰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石豆兰 石斛混淆品 生药学研究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淑芳 刘岱琳 陈虹 《天津药学》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对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tr)6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ODS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广东石豆兰的6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以反相HPLC进行纯化。根据... 目的:对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tr)6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ODS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广东石豆兰的6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层进行分离,以反相HPLC进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波谱学特征并参考文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东石豆兰的6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3个菲类化合物和2个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为Bulbophyllanthrin(Ⅰ)、2,3,4-三甲氧基-5-羟基菲(Ⅱ)、2,3,4,5-四甲氧基菲(Ⅲ)、Coelonin(Ⅳ)和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Ⅴ)。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菲类化合物 9 10-二氢菲类化合物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的组织培养(简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洪林 高丽 杨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年第3期72-72,78,共2页
以广东石豆兰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0.1mg/L+NAA0.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2.5mg/L+NAA0.05mg/L,增殖系数达4~5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生根率可达90%。将生根苗移栽... 以广东石豆兰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0.1mg/L+NAA0.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2.5mg/L+NAA0.05mg/L,增殖系数达4~5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生根率可达90%。将生根苗移栽入小颗粒碳化树皮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豆兰 组织培养 丛生芽 增殖
下载PDF
密花石豆兰中石豆菲醌的色谱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明娟 吕立华 杨林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探寻密花石豆兰中石豆菲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的方法提取菲醌,建立硅胶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 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60∶4... 探寻密花石豆兰中石豆菲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的方法提取菲醌,建立硅胶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 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60∶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初步鉴别石豆菲醌后进行HPLC定量分析,其测定浓度在50~5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92),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为1.6%,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密花石豆兰的石豆菲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石豆兰 石豆菲醌 色谱分析
下载PDF
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兰科)中两个种的新名称(英文)
15
作者 陈利君 饶文辉 刘仲健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2-772,共1页
本文发表石豆兰属Bulbophyllum(Orchidaceae)中两个种的新名称:Bulbophyllum maanshanense和Bulbophyllum xiajinchuangense以取代两个应废弃的晚出同名:Bulbophyllum malipoense Z.J.Liu,L.J.Chen&W.H.Rao(2010),non Z.J.Liu,S.C.C... 本文发表石豆兰属Bulbophyllum(Orchidaceae)中两个种的新名称:Bulbophyllum maanshanense和Bulbophyllum xiajinchuangense以取代两个应废弃的晚出同名:Bulbophyllum malipoense Z.J.Liu,L.J.Chen&W.H.Rao(2010),non Z.J.Liu,S.C.Chen&S.P.Lei(2008)和Bulbophyllum minus Z.J.Liu,L.J.Chen&W.H.Rao(2010)"minor",non(De Wild.)De Wild.(1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名称 副萼石豆兰(Bulbophyllum maanshanense) 小副萼石豆兰(B.xiajinchuangense)
下载PDF
石豆兰杂交种无菌播种技术研究
16
作者 田海娟 邹婉霞 +3 位作者 郝静静 欧阳勤森 卓书斌 马洪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7-11,共5页
为建立石豆兰杂交种无菌播种快速繁殖体系,以‘Bulbophyllum pingtungense’为父本、‘Bulbophyllum fascinator var.corazonae’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取其F1代成熟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无菌播种技术对石豆兰杂交种子萌发、增殖、生根... 为建立石豆兰杂交种无菌播种快速繁殖体系,以‘Bulbophyllum pingtungense’为父本、‘Bulbophyllum fascinator var.corazonae’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取其F1代成熟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无菌播种技术对石豆兰杂交种子萌发、增殖、生根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于石豆兰杂交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土豆汁100 g·L^(-1)+活性炭1 g·L^(-1);芽增殖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5 mg·L^(-1)+活性炭1 g·L^(-1),平均出芽数可达9.2个;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1)+IBA1.0 mg·L^(-1)+活性炭1 g·L^(-1)+土豆汁100 g·L^(-1),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数为3.88条,平均株高达4.18 cm。综上,初步建立的石豆兰杂交种快速繁殖体系,可为石豆兰杂交种的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豆兰 种间杂交 无菌播种 活性炭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的显微结构特征与干旱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刘仁林 马冬雪 余扬帆 《江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广东石豆兰是兰科石豆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中的石壁上,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广东石豆兰叶、茎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的叶表现出6个与干旱生态环境有关的特点;根... 广东石豆兰是兰科石豆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中的石壁上,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广东石豆兰叶、茎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的叶表现出6个与干旱生态环境有关的特点;根细胞表现出5个方面的特殊性,其中细胞排列比较紧密、细胞腔较小、细胞中淀粉粒较多、细胞壁较厚等反映了广东石豆兰对干旱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了解这些结构特点,为进一步对它进行生长发育和驯化、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显微结构 耐旱性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及与总黄酮、总酚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苗永美 简兴 +3 位作者 汪雁 徐荣华 钱立生 于庆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8-1046,共9页
为明确广东石豆兰的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成分,以鳞茎为材料,以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为提取剂得到4种提取物,测定了4种提取物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豆兰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乙醇为... 为明确广东石豆兰的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成分,以鳞茎为材料,以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为提取剂得到4种提取物,测定了4种提取物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豆兰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乙醇为总酚和总黄酮2种物质的最佳提取溶剂;甲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力和对Fe2+的螯合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差;丙酮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总还原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弱;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但总还原力、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Fe2+的螯合力最弱。此外,除了DPPH自由基外,其他4个抗氧化指标与总黄酮或总酚含量呈正相关(0.185<r<0.969),总还原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广东石豆兰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豆兰 提取物 抗氧化 总黄酮 总酚
下载PDF
广东石豆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苗永美 孙佳琦 +1 位作者 徐荣华 汪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9-785,共7页
为优化广东石豆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液料比、提取温度、时间及沉淀多糖的乙醇浓度对石豆兰多糖浸提量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条件为液料比50∶1 (mL/g),提取... 为优化广东石豆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液料比、提取温度、时间及沉淀多糖的乙醇浓度对石豆兰多糖浸提量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条件为液料比50∶1 (mL/g),提取温度90℃,时间6 h,醇沉浓度为95%,此条件下多糖提取量为79.060 mg/g,RSD为0.132%。抗氧化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多糖的总还原力为L-抗坏血酸的3.46%;对DPPH、·OH、·O■自由基半清除浓度(EC_(50))分别为2769.58、594.60、586.94μg/mL,其清除能力分别是L-抗坏血酸的0.68%、47.17%和29.00%;对Fe^(2+)的半螯合浓度(EC_(50))为160.83μg/mL,螯合能力是EDTA的2.12%。本研究结果为石豆兰多糖的提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豆兰 多糖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石豆兰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苗永美 韩朔 +2 位作者 苗翠苹 张维 徐荣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56-664,共9页
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病害之一,而植物内生菌是生物农药重要资源。本研究采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分离石豆兰属植物内生菌,对峙法和琼脂柱法筛选对棉花枯萎病... 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病害之一,而植物内生菌是生物农药重要资源。本研究采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分离石豆兰属植物内生菌,对峙法和琼脂柱法筛选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电镜分析脂肽对菌丝形态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菌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抑制效果,其中BBs-27抑菌活性最高,经分子鉴定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 strain 168相似性为98.93%;优化出培养基为LB中添加2.5%蔗糖和0.01%(NH_(4))_(2)HPO_(4)、pH=5、装液量20 mL/50 mL、接种量2%、40℃、180 r/min、发酵105 h,经验证抑菌率达到88.06%。脂肽的半抑菌率浓度IC_(50)为488.93μg/L,电镜观察发现脂肽会使菌丝膨大、不规则,分化出大量分生孢子。BBs-27作为生防菌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豆兰 内生菌 棉花枯萎病 脂肽 菌丝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