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嵩山少室石阙修造年代考
1
作者 董逸豪(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河南嵩山的中岳三阙是现存汉阙中仅有的三座祠庙阙,其中太室阙铭文内容完整,可知修造年代为东汉元初五年(118年);根据启母阙铭文中“延光二年”四字,后人认为延光二年(123年)是该阙的立阙之年;而少室阙则因为阙铭中年号的缺失,后世仅知... 河南嵩山的中岳三阙是现存汉阙中仅有的三座祠庙阙,其中太室阙铭文内容完整,可知修造年代为东汉元初五年(118年);根据启母阙铭文中“延光二年”四字,后人认为延光二年(123年)是该阙的立阙之年;而少室阙则因为阙铭中年号的缺失,后世仅知月日为三月三日而不知其修造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室阙 少室阙 三月三日 延光 河南嵩山 铭文
下载PDF
浅析建筑画的构图法——以汉代画像石为例
2
作者 万文星 《剧影月报》 2024年第2期93-94,共2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不少汉画像石中有描绘建筑形象,有学者将这种包含建筑形象的汉代画像石命名为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因为汉代地面木构建筑无存,而汉代建筑题材画像石,却包含有较为直观的汉代建筑形象,所以这种汉代画像石不仅在汉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汉代建筑历史研究,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因此,众多文物考古学家、建筑学家,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汉画像 中国古代建筑 汉代历史 建筑学家 汉代建筑 木构建筑
下载PDF
腾蛇绕榱——川渝汉代石阙的几个细节
3
作者 郑岩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1期34-43,共10页
川渝地区汉阙上“蛇缠椽”“猿攀椽”等细节固然有其文学渊源,但将建筑构件与动物形象以富有戏剧感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引导观者将视线投射到雕刻最为精彩的檐下,包含着工匠独特的艺术追求。这类艺术手法在东汉晚期流行,可能... 川渝地区汉阙上“蛇缠椽”“猿攀椽”等细节固然有其文学渊源,但将建筑构件与动物形象以富有戏剧感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引导观者将视线投射到雕刻最为精彩的檐下,包含着工匠独特的艺术追求。这类艺术手法在东汉晚期流行,可能是中古时期“妙画通神”观念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汉代 高颐阙 《鲁灵光殿赋》 蛇缠椽 猿攀椽 枋头刻字
下载PDF
山东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石图像配置研究
4
作者 李昂 《炎黄地理》 2023年第1期86-88,共3页
对山东地区出土的各类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图像主要来源于山东各地出土的汉代墓室画像、墓地祠堂画像、石阙、石棺画像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东地区汉画像中的乐舞图像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类讨论,从山东地区两... 对山东地区出土的各类汉画像石乐舞图像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图像主要来源于山东各地出土的汉代墓室画像、墓地祠堂画像、石阙、石棺画像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东地区汉画像中的乐舞图像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类讨论,从山东地区两汉时期乐舞图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源、文化内涵、艺术史价值等方面,重点探讨山东汉画像石中乐舞图像的“乐图文”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两汉时期 墓地祠堂 乐舞图像 汉代墓室 历史根源
下载PDF
重庆忠县邓家沱汉代石阙再讨论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二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4,共10页
虽然已有学者对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进行了研究,但在石阙出土地层、形制结构、铭文书体与文字释读、图像内容、雕刻技法、复原方案、年代、总体特点等方面都需要再讨论,前人的某些观点也值得商榷。该阙形制较为简单,部分特点不同于本地... 虽然已有学者对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进行了研究,但在石阙出土地层、形制结构、铭文书体与文字释读、图像内容、雕刻技法、复原方案、年代、总体特点等方面都需要再讨论,前人的某些观点也值得商榷。该阙形制较为简单,部分特点不同于本地区其他石阙,却与同时期北方的石阙相似,其建造年代可追溯到东汉中期前段,是迄今为止川渝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阙。此外,该阙还有部分特点在川渝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石阙中都不曾见到,展现出汉代石阙形态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家沱 复原 年代 主要特点
下载PDF
阙然为道以通墓——四川石阙设计规律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棣 乔雨蕾 黄沁雅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52-61,共10页
1939年8月至1940年1月,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两省的调研过程中,对两地的13个阙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学社离开西南回迁内地后,与阙相关的研究成果次第公开。四川石阙被视为重要的汉代建筑实例,进入中国建筑史。四川石阙皆为墓阙,... 1939年8月至1940年1月,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两省的调研过程中,对两地的13个阙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学社离开西南回迁内地后,与阙相关的研究成果次第公开。四川石阙被视为重要的汉代建筑实例,进入中国建筑史。四川石阙皆为墓阙,和家阙、庙阙、城阙的服务对象不同。经过百年间不断的设计探索,墓阙终于被凝炼出和其他阙种不同的设计风格。课题以既往研究成果为基础和前提,按照设计特点将四川石阙分为四期,总结其作为墓阙的设计规律及形式演变背后的核心内驱力。分期及规律的总结对贵为国保的石阙遗存保护起着两方面的作用:(1)根据规律,可对因壁体剥落而信息较少的石阙进行鉴龄推测;(2)设计规律的总结可用于目前石阙的修复设计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汉代建筑 四川
下载PDF
山东莒县东莞汉墓石阙的画像艺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秦红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5-77,共3页
东莞石阙作为墓室建筑一部分,除具有基本的功能外,它还用绘画语言向我们叙说了两千多年前汉人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本文通过对东莞石阙绘画的研究,总结出该阙在构图方式和造型方法上的创作规律,对于今天的艺术创新和文化建设,或许提... 东莞石阙作为墓室建筑一部分,除具有基本的功能外,它还用绘画语言向我们叙说了两千多年前汉人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本文通过对东莞石阙绘画的研究,总结出该阙在构图方式和造型方法上的创作规律,对于今天的艺术创新和文化建设,或许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 画像 绘画特点
下载PDF
地域背景下汉代石阙画像艺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绪春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6期140-149,共10页
不同地域下石阙画像的内容、题材、表现风格及画面布局和雕刻技法等的艺术内容和题材是不同的。在题材内容上,巴属地域倾向神灵及平凡小事等内容;蜀属地域突出神鸟神兽、上层生活及历史内容;齐鲁地区以社会公德和儒家文化为内容;中原地... 不同地域下石阙画像的内容、题材、表现风格及画面布局和雕刻技法等的艺术内容和题材是不同的。在题材内容上,巴属地域倾向神灵及平凡小事等内容;蜀属地域突出神鸟神兽、上层生活及历史内容;齐鲁地区以社会公德和儒家文化为内容;中原地区以民间生活来展现。在题材类别上,巴属地域突出神仙神兽和力士,蜀属地域突出历史与力士,齐鲁突出历史,中原突出现实生活。在画像风格及画面布局上,巴属、蜀属地域风格基本相同,齐鲁、中原风格类似,但南北方风格迥异;在画面布局上,除部分石阙外,四地都采用适合式构图。雕刻技法上,巴属、蜀属地域均大量使用透雕、浮雕法,齐鲁、中原地区普遍使用减地平刻法,南北技法差异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 地域背景 分类 比较
下载PDF
汉代石阙艺术研究现状及理路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绪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通过对与汉代石阙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画像艺术、铭文艺术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归类,厘清汉代石阙的研究现状和研究重点。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类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地域范围内的汉代石阙艺术考古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研... 通过对与汉代石阙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画像艺术、铭文艺术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归类,厘清汉代石阙的研究现状和研究重点。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类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地域范围内的汉代石阙艺术考古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研究、个别画像艺术研究及铭文书法艺术研究上,对汉代石阙艺术在地域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在整体性的艺术研究上尚存在盲区和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祠庙 陵墓 神道 装饰性建筑 综述
下载PDF
大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与思考——以巴蜀汉代石阙艺术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绪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2期5-6,共2页
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传播迅猛发展,为巴蜀汉代石阙艺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出版物及一般模仿运用已经不能满足巴蜀汉代石阙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基于此,本文拟在大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分析... 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传播迅猛发展,为巴蜀汉代石阙艺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出版物及一般模仿运用已经不能满足巴蜀汉代石阙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基于此,本文拟在大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分析巴蜀汉代石阙艺术的传播现状及提出利用形式多样的媒体手段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汉代 传播 现状 思考
下载PDF
巴蜀汉代石阙的历史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绪春 席培 《美术大观》 2017年第9期70-71,共2页
巴蜀汉代石阙是中华大地上汉代历史遗存最多、最宝贵的实物例证,这些历史的"活化石"为什么在巴蜀地区能够形成且数量大?本文将从现代巴蜀地区的社会思想背景、社会思潮、社会制度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汉代人修建石阙的原因。
关键词 汉代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记四川忠县的两处汉代石阙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其明 《古建园林技术》 1996年第2期25-31,共7页
记四川忠县的两处汉代石阙王其明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地面以上的建筑实物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类型。现在已知的尚存的汉代石阙全国约有30处,四川一省就有23处。其余的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省。四川的阙从年代上看较晚于... 记四川忠县的两处汉代石阙王其明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地面以上的建筑实物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类型。现在已知的尚存的汉代石阙全国约有30处,四川一省就有23处。其余的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等省。四川的阙从年代上看较晚于河南、山东的,但河南、山东的几座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汉代 四川
下载PDF
試論漢代的石闕藝術
13
作者 米潔 《当代美术家》 1993年第2期69-72,共4页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歴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家。無論是它的文學、藝術還是建築、技術,都具有獨特而深厚的文化特徵。石闕,是古代宮殿、祠廟、官衙和陵墓前對稱矗立的一種裝飾建築物,是“建築組群大門以外没有門的外大門”。即“神道”的大...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歴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家。無論是它的文學、藝術還是建築、技術,都具有獨特而深厚的文化特徵。石闕,是古代宮殿、祠廟、官衙和陵墓前對稱矗立的一種裝飾建築物,是“建築組群大門以外没有門的外大門”。即“神道”的大門。又名“門觀”(《說文解字》:“闕,門觀也”)、“象魏”(《廣雅·釋宮》:“象巍,闕也”。杜預注:“象魏,門闕”。)通常左右各一,“在兩門旁”,建成高台,台上起樓觀,“中央闕然爲道也”,故名“闕”或“雙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代 象魏 石闕
下载PDF
浅析正阳汉代石阙文化价值
14
作者 董亚梅 《理财(经济)》 2022年第12期38-40,共3页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物,式样和牌坊相似,只是没有横梁,主要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阙盛行于周、秦、汉三代,其规模、制度、等级规定十分严格。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我国现存地面建筑实物中汉代石阙是年代最...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物,式样和牌坊相似,只是没有横梁,主要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阙盛行于周、秦、汉三代,其规模、制度、等级规定十分严格。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我国现存地面建筑实物中汉代石阙是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类型,全国目前发现、仅存的有32处,比较完整的则比较罕见,正阳石阙是工匠们综合建筑、雕镂、图画、装饰等技能创造出来的石刻艺术代表作品,是全国仅存的几处汉代墓阙之一,它的自身价值无法衡量。生动细致的手法、雄浑古朴的气势彰显出汉代人民的伟大艺术创造力。现对其现状及文化价值解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汉代 刻艺术 艺术创造力 汉代墓阙 价值解析
下载PDF
汉代石阙艺术风格的体现——以巴蜀为例
15
作者 李倩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5期97-99,共3页
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被称为汉代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艺术类型,始建是源于防卫需求。汉代石阙是汉代建筑的缩影,其中的铭文雕刻为研究东汉文字和书法提供了一定... 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被称为汉代的活化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艺术类型,始建是源于防卫需求。汉代石阙是汉代建筑的缩影,其中的铭文雕刻为研究东汉文字和书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汉代石阙的研究能够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代石阙的内涵,折射出中华民族积极乐观、和谐进取的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将阐述汉代石阙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艺术风格 巴蜀
下载PDF
汉司马长元石门考略
16
作者 徐爱娣 《黑龙江史志》 2020年第10期38-39,59,共3页
石刻、碑碣是威海市文登区昆嵛山文化之精华所在,现存石刻碑记上百块,是今天昆嵛山最厚重、最耐读的人文景观。司马长元石门为其中之一,为今后的汉代历史文化、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关键词 汉司马长元
下载PDF
汉代石阙研究
17
作者 罗二虎 《考古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64,I0001,I0002,共38页
一前言汉代阙的使用十分广泛,根据其性质,大体可分为城邑门阙、宫殿门阙、府宅门阙、祠庙门阙、陵墓门阙、关塞门阙等,材质则有石阙、木阙、土木阙等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目前仍立以及少量原仁立在地面的墓阙、祠庙阙等汉代石阙。
关键词 门阙 祠庙 关塞 墓阙 汉代
原文传递
古代建筑形象在不同艺术媒介中真实性的探讨——以唐代以前的艺术媒介为研究对象
18
作者 陈斯亮 林源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4期33-36,共4页
学者们在考察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时,由于缺乏直接的实物资料,往往借助间接媒介进行研究,如绘画、画像砖石、石窟雕刻、建筑明器、石阙、房屋形棺椁等。人们多以此为依据,来认识当时建筑的外观形象、平面布局甚至结构做法。然而,一个根... 学者们在考察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时,由于缺乏直接的实物资料,往往借助间接媒介进行研究,如绘画、画像砖石、石窟雕刻、建筑明器、石阙、房屋形棺椁等。人们多以此为依据,来认识当时建筑的外观形象、平面布局甚至结构做法。然而,一个根本问题是——这些媒介中反映的建筑形象是否完全可信?如汉代石阙(图1)的屋顶坡度通常远小于汉画像石中所见的建筑屋顶坡度,这表明两者中必有一种存在不真实的成分。假如盲目地以某种媒介所表达的信息作为唯一依据,势必造成对当时建筑的严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汉画像 唯一依据 实物资料 画像砖 具象 榫卯 艺术真实 空间关系
下载PDF
四川渠县汉阙沈府君应该是沈稚
19
作者 李后强 李海龙 《巴蜀史志》 2022年第3期92-97,共6页
一、引言“阙”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在宫廷、祠庙、陵墓前布局的一种左右对称的独特建筑物。由于两阙之间有空隙,故名缺,与“阙”相通,其形高大巍然,象征主人的尊严与高贵。“阙”始于商周,兴盛于秦汉,衰落于两宋,有3000多年历... 一、引言“阙”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在宫廷、祠庙、陵墓前布局的一种左右对称的独特建筑物。由于两阙之间有空隙,故名缺,与“阙”相通,其形高大巍然,象征主人的尊严与高贵。“阙”始于商周,兴盛于秦汉,衰落于两宋,有3000多年历史,在甲骨文中有“阙”字。商周的“阙”多为夯土,立于宫廷之前,属于“宫阙”。战国时期多为“城阙”,在《诗经·郑风》中有记载。自东汉开始,墓前出现石阙,称为“墓阙”,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可在墓前建阙。汉阙是指汉代石阙,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千 战国时期 商周 渠县汉阙 甲骨文 左右对称 《诗经·郑风》
下载PDF
四川忠县丁房阙辩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华 《文博》 1990年第3期37-41,27,共6页
1981年4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对三峡库区的文物遗存进行了重点调查。鉴于忠县丁房阙及无名阙系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和古建筑研究者虽都曾对其进行过考察,但调查工作大都作得比较粗略... 1981年4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对三峡库区的文物遗存进行了重点调查。鉴于忠县丁房阙及无名阙系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和古建筑研究者虽都曾对其进行过考察,但调查工作大都作得比较粗略,且未见有较详细的资料公布。因此,我们对这两处石阙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和测绘,并将测稿整理,欲予公布以备研究者参考。其后,见辜其一,陈振声《四川忠县汉阙纪略》一文刊出,我们的想法大多已由辜、陈二先生实现。不过,辜、陈二先生在论丁房阙得名、性质、年代诸方面的意见与我们的看法颇多出入,故作此文,将我们的看法略述如下。一、结构分析丁房阙在忠县城关东门外的公路旁,面对滚滚长江,背倚古土主庙,座北向南,海拔高程约160米。阙现为对峙之双阙,左、右二阙相距仅220厘米。今把左右二阙都唤作丁房阙,然二阙之高度、结构、形制、雕刻皆有所不同(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双阙 文物保护单位 汉阙 广汉属国都尉 流域规划 墓主 东门外 程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