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ST天一(000908)看我国上市公司涉矿并购的动机
1
作者 张继德 纪佃波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122-125,共4页
2011年始,我国上市公司涉矿并购现象层出不穷。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不仅仅影响着企业在实际并购活动中采用的并购方式和并购对象的选择,而且能够决定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所以并购动机是企业带来协同效应的关键性影响因... 2011年始,我国上市公司涉矿并购现象层出不穷。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不仅仅影响着企业在实际并购活动中采用的并购方式和并购对象的选择,而且能够决定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所以并购动机是企业带来协同效应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涉矿并购动机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指导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沿着健康的轨道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挖掘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下的并购活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文章在总结和分析ST天一(000908)涉矿并购案例基础上,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需求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涉矿并购动机,以揭示隐藏在上市公司涉矿并购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天一 矿并 动机
下载PDF
国有煤矿并不安全
2
作者 覃怡敏 《新财经》 2010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矿难已经成为国企工业灾难的重灾区。矿难频发,也让社会关注度在重复中趋于麻木。我国煤炭行业灾难性事故频发的症结在哪里?其能否得到根治?
关键词 煤炭行业 安全 矿并 国有 事故频发 重灾区 关注度 灾难
下载PDF
镜铁山矿并列相切放出椭球体放矿实践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宏海 龚文柏 马延平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期152-153,共2页
通过单一放矿椭球体(缺)与并列平行相切椭球体相对比,以及在镜铁山矿采场内的实践应用,系统地阐述了并列平行相切放出椭球体放矿的优点及在生产应用的控制要点,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回采率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椭球体
下载PDF
微波烘干氧化矿并测定样品中Au、Ag的研究
4
作者 张云新 吕文先 +2 位作者 向富运 施玉娟 董诚忠 《云南冶金》 2023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微波可应用于氧化矿样品的烘干,从微波设定温度、功率、样品数量、样品不同含水量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经过条件试验,确定最优条件,并且对微波烘干后样品中的Au、Ag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组试验之后,微波烘干后的氧化矿和烘箱... 微波可应用于氧化矿样品的烘干,从微波设定温度、功率、样品数量、样品不同含水量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经过条件试验,确定最优条件,并且对微波烘干后样品中的Au、Ag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组试验之后,微波烘干后的氧化矿和烘箱烘干后的氧化矿Au、Ag的分析结果不超差,根据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Au的合格率达到了97.30%,Ag的合格率达到了100%,这为微波后期在氧化矿样品的烘干应用中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烘干 氧化 合格率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雪 朱宾宾 满秀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随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揭示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机制,以期深入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和水分对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采集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0<h≤10 cm和10 c...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随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揭示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机制,以期深入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和水分对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采集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0<h≤10 cm和10 cm<h≤20 cm土层土壤(h),设计3个温度梯度(10、15、20℃)和3个水分梯度(30%、45%和60%)进行土壤碳矿化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林型0<h≤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培养后的4~6 d,白桦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峰值波动在13.38~77.47 mg·kg^(-1)·h^(-1),兴安落叶松林峰值波动在10.82~48.08 mg·kg^(-1)·h^(-1),白桦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高于兴安落叶松林,随培养时间延长矿化速率迅速降低,并趋于平缓;(2)两种林型土壤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与温度和水分呈显著正相关。白桦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在不同土层均高于兴安落叶松林,0<h≤10 cm土层,白桦林在20℃培养时,3个水分梯度下的累积矿化量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林的1.27、1.01、1.19倍,10 cm<h≤20 cm土层分别是1.24、1.40、1.26倍;(3)两种林型土壤在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温度敏感性(Q_(10))随水分增加而增加,且10 cm<h≤20 cm土层Q_(10)值高于0<h≤10 cm土层。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受温度和水分的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并伴随着森林碳排放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 白桦林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有机碳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一种新的含羟基、铌-镁氧化物新矿物——福元铌矿
6
作者 佘海东 范宏瑞 +4 位作者 展云翔 谷湘平 李晓春 杨奎锋 王其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铌具有熔点高、耐腐蚀、耐磨和超导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特种钢铁、超导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发展低碳绿色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铌矿床。据统计,在该矿床已发现的矿物... 铌具有熔点高、耐腐蚀、耐磨和超导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特种钢铁、超导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发展低碳绿色能源产业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铌矿床。据统计,在该矿床已发现的矿物达210余种,其中新矿物23种;铌矿物近31种,其中新矿物10种。福元铌矿是近期在该矿床发现的又一种新的含铌矿物,呈红褐色至褐色,板状,自形至半自形,粒度约为40~60μm,通常与鄂博铌矿、铌钙矿、烧绿石、磁铁矿及碳酸盐矿物等共生。福元铌矿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含羟基、镁-铌氧化物类矿物,理想化学式Mg_(7)Nb_(6)O_(18)(OH)_(8),铌氧化物平均含量为67.3%,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P 3(#147)。福元铌矿是鄂博铌矿水热蚀变后的产物,且Nb_(2)O_(5)含量显著升高。福元铌矿新矿物的发现增加了白云鄂博可用铌金属选冶矿物种类,也表明了蚀变作用过程中Nb的弱迁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元铌 含羟基铌镁氧化物 白云鄂博
下载PDF
仿生再矿化治疗在牙釉质早期脱矿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蔺孝慧 杨梦源 李春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6-865,共10页
背景:随着饮食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酸性饮食和正畸治疗等成为导致牙釉质表面脱矿的主要原因。作为牙齿龋坏的第一步,牙釉质脱矿应被积极干预,机械磨除损伤较大且不符合微创医学理念,仿生再矿化是目前应对牙釉质脱矿的最佳方式。目的:通... 背景:随着饮食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酸性饮食和正畸治疗等成为导致牙釉质表面脱矿的主要原因。作为牙齿龋坏的第一步,牙釉质脱矿应被积极干预,机械磨除损伤较大且不符合微创医学理念,仿生再矿化是目前应对牙釉质脱矿的最佳方式。目的:通过对牙釉质早期脱矿的仿生再矿化治疗机制、应用方式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攻克仿生再矿化热点难题提供思路。方法:以“Enamel demineralization,Biomimetic remineralization,amelogenin,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等作为英文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以“釉质脱矿,仿生再矿化,釉原蛋白”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筛选最终共得到7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目前针对釉质脱矿有药物治疗如含氟制剂等、激光治疗、树脂渗透、再矿化治疗等治疗方式,仿生再矿化是目前牙釉质早期脱矿最理想的修复方式。②狭义的釉质再矿化指早期釉质脱矿后内部的矿物质再沉积,广义的釉质再矿化包括釉质表面和内部两方面的矿化沉积。③临床仿生再矿化试剂多以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釉原蛋白肽、酪蛋白磷酸肽-不定形磷酸钙复合物等为主要成分。蛋白及肽类材料优势在于符合生理机制,可通过诱导定向生成高强度再矿化材料,劣势在于制作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不定形磷酸钙复合物再矿化效果好,但需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以发挥作用;其他磷酸钙材料便于携带、有利美观,但易导致牙石形成。④未来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和临床结果,明确各个方式的适应证;发掘更多仿生再矿化方法,寻找合适替代材料;寻找合理的材料结合方式,以使其优缺点互补;加强临床应用便携性,以增加日常使用频率,使短期实验结论获得长期临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釉质脱 仿生再 釉原蛋白 酪蛋白磷酸肽-不定形磷酸钙复合物 氟化物 羟基磷灰石 自组装
下载PDF
饲料磷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周智愚 邓银生 +2 位作者 张金枫 梁程锦 吴小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1.20%、1.37%、1.52%、1.59%和1.70%,相应缩写为P1.05、P1.10、P1.20、P1.37、P1.52、P1.59及P1.70,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体质量(12.14±0.05)g]每日表观饱食投喂两次(8:00和16:30),养殖周期为6周。分析结果显示,P1.05组体质量增长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蛋白质增长值(PPV)在P1.05和P1.10组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磷水平升高,P1.05组血浆及肝脏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而全鱼灰分以及血浆、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P1.05组血浆钙(Ca)含量在各实验组中最高,而磷含量最低,脊椎骨Ca、P含量在P1.05组均低于其他实验组。P1.05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w=1.05%饲料磷水平已满足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的需要,过高磷水平则会导致实验鱼生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饲料磷水平 生长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碱长花岗岩型铌钽矿床典型岩矿光谱识别特征
9
作者 汪翡翠 汪大明 +4 位作者 栗旭升 张博 魏佳林 曹思琦 仝云霄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内蒙古中部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带,因其碱长花岗岩型铌钽矿的广泛分布而备受关注。尽管该地区铌钽矿资源丰富,但对其光谱学特征的系统认识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产资源勘查的精确性和效率。本文以赵井沟大型... 内蒙古中部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带,因其碱长花岗岩型铌钽矿的广泛分布而备受关注。尽管该地区铌钽矿资源丰富,但对其光谱学特征的系统认识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产资源勘查的精确性和效率。本文以赵井沟大型铌钽矿床为例,利用便携式短波红外及热红外光谱仪对赵井沟典型岩矿样本开展光谱测量与分析,揭示富铌钽钠长花岗岩、天河石化钠长花岗岩、天河石伟晶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黑钨矿石英脉波谱特征,并对其展开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与USGS光谱库中的标准钠长花岗岩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360nm处的弱吸收特征可作为天河石化钠长花岗岩与其他岩石及矿物区分的关键波段,此差异推测可能由岩石的蚀变矿化过程引起。在热红外光谱分析中,含黑钨矿石英脉因其显著的高反射率和“三峰”特征而易于区分与识别。尽管富铌钽钠长花岗岩、天河石伟晶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光谱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们在2200nm附近的吸收深度的大小和峰强比的差异,为有效地区分这些矿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 光谱特征参数 近红外光谱 热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五福 王涛 +16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王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29 位作者 郭庆银 贺锋 蔡煜琦 钟军 刘武生 邱林飞 刘持恒 纪宏伟 郭建 林锦荣 李西得 田明明 黄志新 衣龙升 王君贤 刘鑫扬 李伟涛 张云龙 何升 张字龙 郭强 欧光习 贾立城 何中波 吴玉 邢作昌 王文全 刘军港 韩美芝 骆效能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砂岩型铀 红杂色含建造 预测 标志
下载PDF
基墨里造山与松潘-甘孜锂矿链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志琴 郑碧海 +6 位作者 朱文斌 魏海珍 洪涛 高建国 舒良树 马绪宣 赵宇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3-1357,共25页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甘孜地体西部和北...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甘孜地体西部和北部的早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底砾岩和煤系地层(~201 Ma)不整合在晚三叠世褶皱地层及花岗岩体之上,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时限提供了直接证据。松潘-甘孜地体中的甲基卡、可尔因、扎乌龙和白龙山-大红柳滩等稀有金属矿集区具有共同特征:赋存在由核部高分异S型花岗岩和幔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组成的片麻岩穹隆构造中、经历了巴罗-巴肯变质作用、含锂伟晶岩脉侵位在花岗岩体上部的伸展空间。通过对松潘-甘孜地体区域地质调查和对矿集区的变质、变形、岩浆和成矿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出该地体经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过程:(1) 230~220 Ma:地壳缩短和加厚阶段,以盖层大规模强烈褶皱、逆冲带,盖层与基底之间向南的滑脱变形为特征,伴随深熔和巴罗式变质作用;(2) 220~190 Ma:地壳减压折返阶段,大量花岗岩侵位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中、形成片麻岩穹隆并伴随巴肯式变质作用。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高度分异及岩浆不混溶作用,导致侵位在片麻岩穹隆顶部伸展空间的伟晶岩稀有金属富集成矿。此外,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JSD)揭示了甲基卡矿集区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制含锂伟晶岩脉的成矿机制,推测大规模中下地壳基底深熔驱动岩浆上升,岩浆体沿上地壳中的构造面推叠形成岩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墨里造山 松潘-甘孜地体 伟晶岩型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矿田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2 位作者 李天成 贾润幸 马振飞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6,共19页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 开展成矿蚀变−构造岩相解析建相和建模预测研究已成为矿田构造与找矿预测的创新方向之一。文章对国内外8类重要的成矿蚀变−构造岩相模型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述总结,南美洲智利科皮亚波地区IOCG型矿田受到主岛弧带−弧相关盆地及岩浆叠加−盆地变形样式的复合控制,而中国云南东川沉积岩型铜矿床(SSC型)+IOCG型铁铜矿田受陆缘裂谷盆地、盆地变形构造样式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的复合控制。中国内蒙古甲−查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构造、火山岩岩相类型和火山热液隐爆角砾岩的复合控制,而深成岩浆弧控制了蒙古国南戈壁斑岩型金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田;中国秦岭热水沉积型(SEDEX)银铜铅锌−菱铁矿−重晶石矿田受到陆缘拉分盆地内三级热水沉积盆地、同生断裂带和热水沉积岩相的控制。大陆造山带内不同层次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田和金钼多金属矿田定位。在新疆塔西盆−山−原镶嵌区盆地系统内,侏罗系煤系烃矿源岩是金属矿田和天然气气田的成矿成藏物质供给源区;乌拉根砂砾岩型天青石−铅锌矿田受到山前挤压—伸展转换盆地、气成热流柱构造和山前冲断褶皱带的复合控制;萨热克铜多金属矿田赋存于旱地扇杂砾岩,受到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断裂带和幔源热流柱带的复合控制。其中在矿集区−矿田尺度上,电气石热流柱构造、岩浆气囊构造、复合岩溶构造岩相等是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的3种新类型;在归纳前期对矿田构造岩相、矿田构造古地理单元和典型矿田构造岩相形成机制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矿田成矿蚀变−构造岩相类型的新划分方法和划分原则方案,并划分确定了12种变形构造岩相类型。研究成果为矿田构造研究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构造 田岩相学 蚀变−构造岩相 系统 构造岩相模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醋酸酸解磷尾矿制备醋酸钙镁融雪剂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梦雨 汤建伟 +3 位作者 刘咏 化全县 刘鹏飞 王保明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以磷矿经过选矿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磷尾矿为原料,回收其中的有价元素钙、镁制备环保型融雪剂醋酸钙镁并同时富集其中的P_(2)O_(5)。通过醋酸酸解磷尾矿实验研究,考察了醋酸用量、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磷尾矿中钙... 以磷矿经过选矿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磷尾矿为原料,回收其中的有价元素钙、镁制备环保型融雪剂醋酸钙镁并同时富集其中的P_(2)O_(5)。通过醋酸酸解磷尾矿实验研究,考察了醋酸用量、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磷尾矿中钙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30%、液固质量比为14∶1、反应温度为90℃、搅拌速率为1000 r/min、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CaO的浸出率可达到78.26%,MgO的浸出率可达到76.32%,磷尾矿中P_(2)O_(5)的质量分数从8.82%提高至25.91%。酸解液经调节pH后蒸发结晶得到醋酸钙镁盐,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23851—2017《融雪剂》要求,是一种低腐蚀性、可降解、融冰雪性能优异的环保型融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 醋酸酸解 环保型融雪剂 醋酸钙镁
下载PDF
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突破思路 被引量:3
15
作者 苗俊艳 齐帅亮 +5 位作者 侯翠红 马航 谷守玉 周凌翔 普正仙 屈凌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磷矿是一种战略性、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磷矿资源的概况,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磷矿加工技术、磷矿加工副产物资源(如黄磷渣、磷尾矿、萃余酸、淤渣酸、磷石膏)的高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磷矿是一种战略性、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磷矿资源的概况,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磷矿加工技术、磷矿加工副产物资源(如黄磷渣、磷尾矿、萃余酸、淤渣酸、磷石膏)的高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3方面阐述了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的突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绿色全量利用 黄磷渣 磷尾 伴生资源
下载PDF
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立强 杨伟 +6 位作者 张良 高雪 申世龙 王偲瑞 徐瀚涛 贾晓晨 邓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66,共28页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系统剖析多重尺度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流变学和热力学对认识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至关重要;而如何实现控矿构造格架、渗透性结构、成矿流体通道和矿化变形网络由静态到多尺度时-空四维动态的转变,查明流体通道和矿床增量生长过程与控制因素,揭示热液成矿系统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为此,我们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构建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矿理论的基本要点与对应方法及应用范畴:(1)流体而非构造是构造控矿理论的中心,热液系统的流体流动与成矿作用受控于断裂带格架及其渗透性结构,其中渗透率是将流体流动与流体压力变化联系起来理解控矿构造的核心;(2)不同控矿构造组合的关键控制是构造差应力和流体压力的大小,而矿化类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构造应力场引起的容矿构造方位的不同和赋矿围岩之间的强度差异所致;(3)流体通道的生长始于超压流体储库上游围岩中孤立的微裂隙沿流体压力梯度最大的方向、随裂隙发育且相互连结而形成新的长裂隙,并最终连通形成断裂网络内的流体通道,矿床的增量生长发生在高流体通量的短爆发期,断层反复滑动驱动其内流体压力、流速和应力快速变化,当由此诱发的流体通道生长破坏了流体系统的动态平衡时,随之而来的流体快速降压就成为金属沉淀成矿的关键驱动因素;(4)以热液裂隙-脉系统野外地质观测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三维填图为基础,通过宏观与微观各级控矿构造相结合、地质历史与构造应力分析相结合、局部与区域点-线-面相结合、浅部与深部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各种控矿因素开展多学科、多尺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研究,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通过构造-蚀变-矿化网络填图,将蚀变-矿化体与控矿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和间距等几何学特征联系起来,利用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断裂网络拓扑学及矿体三维几何结构分析等定量方法查明控矿构造格架和渗透性结构并揭示矿化变形网络的连通性与成矿潜力;(6)合理构建地质模型,选取合适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边界条件,利用HCh和COMSOL等方法,定量模拟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流动、热-质传递、应力变形和化学反应等的时-空变化,是揭示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和定位规律、预测矿化中心和确定找矿目标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构造控矿理论的研究流程:聚焦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和定位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选择热液裂隙-脉系统和构造-蚀变-矿化网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几何学描述、运动学判断、流变学分析、动力学解析和热力学综合,厘定控矿构造格架,定位矿化中心,示踪成矿流体通道和多种矿化样式的增量生长过程及其关键控制,揭示渗透性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构造再活化与成矿定位的成因关联,建立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式,服务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以胶东焦家金矿田为例,开展控矿构造理论研究和成矿预测应用实践,证实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裂隙-脉系统 构造-蚀变-化网络 渗透性结构与成定位 流体通道和床增量生长 构造-流体耦合成模式
下载PDF
东昆仑金水口泥盆纪层状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李五福 许光 刘建栋 张新远 王春涛 金婷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7-863,共37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上紧密共生的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体为研究对像,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找矿意义。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下部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部为高分异强过铝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6~395Ma,LA-ICP-MS独居石U-Pb年龄为396~391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为-6.52~-4.48,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t)为38.187~38.219,^(207)Pb/^(204)Pb(t)为15.627~15.652,^(206)Pb/^(204)Pb(t)为18.299~18.527,ε_(Hf)(t)为-6.25~+0.58。下部花岗岩和上部高分异花岗岩均源于元古代岩石和少量新生年轻地壳物质组成的下地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金水口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Li、Be、Nb、Ta和Sn富集,与其东侧跃进山花岗岩共同构成了潜在的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母体花岗岩,推断跃进山花岗岩南部和东部具有伟晶岩型Li-Be矿的找矿潜力。东昆仑造山带出现泥盆纪Li-Be矿成矿作用,暗示青藏高原北部除了中生代外,古生代也存在Li-Be矿重要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岩石成因 锂铍 泥盆纪 东昆仑
下载PDF
富钴黄铁矿中钴微-纳米尺度赋存状态:以大横路铜钴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士稳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慧宁 王舫 龙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28-3036,共9页
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钴矿物,自然界钴矿床中富钴黄铁矿的Co含量可达10%~20%,明显超出实验岩石学和理论计算获得的黄铁矿溶解Co的能力。目前,这些富钴黄铁矿溶解过饱和Co的机制以及Co过饱和黄铁矿是否出溶方硫钴矿尚不清楚。为探讨以上问题... 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钴矿物,自然界钴矿床中富钴黄铁矿的Co含量可达10%~20%,明显超出实验岩石学和理论计算获得的黄铁矿溶解Co的能力。目前,这些富钴黄铁矿溶解过饱和Co的机制以及Co过饱和黄铁矿是否出溶方硫钴矿尚不清楚。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选取吉林大横路Cu-Co矿中富钴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能谱元素面扫描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大横路富钴黄铁矿中Co呈不均匀分布且无规律,单颗粒C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Py108为4.31%~9.74%、Py110为4.54%~8.83%),Co的不均匀很可能与黄铁矿的生长过程和结晶环境有关。透射电镜和原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纳米尺度富钴黄铁矿中Co呈均匀分布,未见富Co的包裹体和方硫钴矿出溶体,Co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换Fe存在于富钴黄铁矿中。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大横路富钴黄铁矿中溶解过饱和的Co很可能与微晶尺寸效应有关,亚稳态Co过饱和FeS_(2)-CoS_(2)固溶体可以长期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黄铁 大横路铜钴 黄铁-方硫钴固溶体 钴赋存状态 微-纳米尺度
下载PDF
西秦岭成矿带古生界控矿特征及有关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寒冰 杨合群 +9 位作者 赵国斌 王永和 温志亮 谭文娟 李宗会 辜平阳 李健强 郭培虹 董增产 任华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西秦岭成矿带下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分布于南带,主要为志留系,次为寒武系;而上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在南带和北带均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主要赋存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矿(伴生铜、铀、钼、锑、硒等)... 西秦岭成矿带下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分布于南带,主要为志留系,次为寒武系;而上古生界的赋矿地层在南带和北带均有分布,主要为泥盆系,次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主要赋存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矿(伴生铜、铀、钼、锑、硒等)。志留系赋存同生沉积作用有关钼钒(伴生镍、铀)、磷、石煤、锰和灰岩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银、锑、汞和铀矿(伴生铜、钼、镍、钒),局部有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有关褐铁矿、铀矿。南带泥盆系赋存同生沉积作用有关煤、白云岩、石膏、铁和磷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铁、金、汞和硫铁矿,局部有表生风化淋滤作用有关褐铁矿;北带泥盆系赋存喷流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铅锌矿及铜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铁、铜、金、锑和汞矿,局部有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白铅矿-菱锌矿。南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沉积作用有关灰岩、白云岩,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和汞矿。北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火山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铅锌矿,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金和锑矿等。此外,在西秦岭向东昆仑过渡地带,石炭系—二叠系赋存有火山沉积-改造作用有关铜和锡矿。总之,地层控矿基本分两类:①含矿(同生及准同生关系),矿体是地层的组成部分,成矿时代同于含矿地层时代(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②容矿(后生及表生风化关系),矿体不是地层的组成部分,成矿时代明显晚于容矿地层的时代,区内后生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主要发生在中生代,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新生代。沉积-改造型矿床可视为两种控矿类型的叠加。容矿地层是否矿源层,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地层 地层 源层 西秦岭成
下载PDF
胶东型金矿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张良 杨伟 谢东 汪龙 邱昆峰 李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11,共21页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改造和伸展-挤压变形交替及控矿断裂剪压-剪张转换;(2)多重控矿构造和多样赋矿建造联合控制了不同规模和类型金矿的发育,形成了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郭即和牟乳六条NE向金矿带和三山岛-栖霞EW向富金廊带,导致了金矿化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玲珑式/石英脉型、蓬家夼式/蚀变砾岩±角砾岩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3)主要矿化元素Au、Ag、Cu、Pb和Zn均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并有多种共/伴生关键金属超常富集;(4)不同金矿带中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到郯庐断裂带的距离线性相关,反映距离幔源流体主通道越近、金属硫化物中放射性成因Pb含量和幔源组分占比越多、金成矿强度越大;(5)区域总体相对均一的Δ199 Hg(平均~0.012‰)及Δ199 Hg/Δ201 Hg与金品位呈线性负相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地幔被俯冲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交代的程度控制了金品位的高低;(6)区域恒定的Δ33 S同位素组成(~0‰)排除了巨量金源自太古宙变质基底及其重熔花岗岩的可能,重的δ34 S(平均9.0±3.7‰)来源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的脱挥发份;不同金矿带Δ33 S/δ34 S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其到郯庐断裂带距离线性相关,反映成矿期地壳伸展程度控制了金成矿强度;(7)区域He-Ar和H-O同位素组成显示壳幔混合特征,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流体组成更靠近地幔、玲珑式金矿位于地幔与地壳过渡带;三山岛、焦家和招平金矿带的成矿流体相对接近幔源流体,而郭即金矿带具有相对开放的构造环境;不同金矿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探明金资源储量正相关,可能表征了从西到东成矿流体通量和流体-岩石反应强度逐渐降低。基于对上述特征的总结,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驱动、巨量金属和流体及络合物来源、输运通道和方式、源→汇过程和机制、成矿后变化和保存等成矿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确立了“拆离断裂系与基底活化带及幔源流体通道复合控矿”的勘查思路和“四步式”的勘查模型。综上,胶东金矿不同尺度的鉴别特征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明显不同于全球已知的其他金矿类型,难以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胶东型,其成因模式对华北、华南、西伯利亚、西澳伊尔岗、北美怀俄明和南美圭亚那等陆内金矿床具有普适性;系列找矿突破则验证了该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认为胶东型金矿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重要的金矿勘查方向,而该地区找矿的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且品位和产状稳定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系统 时-空结构 动力学 因素 成因及勘查模型 胶东型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