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光电子能量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进化中的作用
1
作者 鲁安怀 李艳 +2 位作者 黎晏彰 丁竑瑞 王长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246,共13页
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合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早期地球上丰富的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将太阳光子转化为光电子,提供持续的能量来源。也正是由于矿物光电子能量较高,在非生物途径合成... 地球早期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合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但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术界。早期地球上丰富的硫化物半导体矿物可将太阳光子转化为光电子,提供持续的能量来源。也正是由于矿物光电子能量较高,在非生物途径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半导体矿物自然硫转化太阳能产生的光电子能量,是目前所发现的最高的矿物光电子能量,不仅能直接还原CO_(2)分子为甲酸物质,还可催化其他生命基础物质的合成。在全球陆地系统中暴露在阳光下的岩石/土壤表面普遍被一层铁锰氧化物“矿物膜”所覆盖,光照下含半导体矿物水钠锰矿的“矿物膜”产生原位、灵敏、长效的光电流,显示出优异的光电效应。生物光合作用中心Mn4CaO5在裂解水产氧过程中产生成分和结构类似水钠锰矿的结构中间体,地球早期“矿物膜”中水钠锰矿可能促进了锰簇Mn4CaO5与生物光合作用的起源与进化。早期地球半导体矿物为生命起源基本物质的合成提供直接能量来源,矿物光电子能量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矿物膜” 半导体矿物 矿物光电子能量 生命起源基本物质合成 锰簇与光合作用起源
下载PDF
天然矿物光电效应: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鲁安怀 李艳 +6 位作者 丁竑瑞 王长秋 许晓明 刘菲菲 刘雨薇 朱莹 黎晏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9-194,共16页
地球上生物因受到太阳光辐射作用而进化出结构精致的光合作用系统。太阳光辐射对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的无机矿物的影响与响应机制长期未被重视与理解。我们新发现的地表"矿物膜"转化太阳能系统,具有潜在的产氧固碳作用,体现出自... 地球上生物因受到太阳光辐射作用而进化出结构精致的光合作用系统。太阳光辐射对地球表面广泛分布的无机矿物的影响与响应机制长期未被重视与理解。我们新发现的地表"矿物膜"转化太阳能系统,具有潜在的产氧固碳作用,体现出自然界中固有的矿物光电效应与非经典光合作用。本文在总结自然界中矿物光电子能量特征,特别是地表"矿物膜"特征及其光电效应性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铁锰氧化物矿物表现出的光电效应、产氧固碳作用与地质记录。提出矿物享有光电效应特性,地表"矿物膜"富含水钠锰矿、针铁矿、赤铁矿等天然半导体矿物,在日光辐射下具有稳定而灵敏的光电转换性能,产生矿物光电子能量;提出矿物拥有非经典光合作用的性能,自然界无机矿物转化太阳能系统类似生物光合作用吸收转化太阳能的产氧固碳系统,地表"矿物膜"光催化裂解水产氧作用及其转化大气和海洋二氧化碳为碳酸盐矿物作用,孕育出"矿物光合作用";提出矿物具有促进生物光合作用的功能,生物光合作用中心Mn4CaO5在裂解水产氧过程中产生成分和结构类似水钠锰矿的锰簇化合物结构体,初步认为水钠锰矿可能促使蓝细菌光合作用系统的起源,矿物影响与削弱水分子氢键以改变水的性质,可提高水的分解程度与光合作用效率,为进一步探索矿物促进生物光合作用机理提供科学技术突破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光电效应 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 水钠锰矿 矿物光电子能量 产氧固碳作用
下载PDF
地表“矿物膜”:地球“新圈层” 被引量:17
3
作者 鲁安怀 李艳 +1 位作者 丁竑瑞 王长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地球表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开放系统,其中所充满的阳光、大气、水分、有机酸、无机酸/盐、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彼此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的多种自然作用。本文采用环境矿物学、半导体物理学与光电化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手... 地球表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开放系统,其中所充满的阳光、大气、水分、有机酸、无机酸/盐、矿物质和微生物等彼此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的多种自然作用。本文采用环境矿物学、半导体物理学与光电化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手段,在我国南方红壤、西南喀斯特和西北戈壁等典型陆地生境中,发现直接暴露于太阳光下的土壤/岩石表面广泛发育有几十纳米到数百微米厚度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膜";详细研究了铁锰氧化物"矿物膜"中矿物组成及其精细结构特征,发现半导体性能优异的水钠锰矿普遍存在,其晶体结构中富含促进其光催化功能的稀土元素Ce。在这些生境中,矿物岩石表面所包覆的铁锰氧化物"矿物膜"总是朝着太阳光发育,岩石背面却不出现"矿物膜",揭示出太阳光照射下的地球陆地表面普遍存在的"矿物膜"与太阳光有着直接的响应关系。光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天然"矿物膜"具有较好的日光响应性能,由其制成的电极在可见光照射下皆能产生明显的光电流,而不含铁锰氧化物矿物的岩石基质样品及石英、长石等矿物样品几乎不产生光电流,表明"矿物膜"光电流的产生主要与铁锰氧化物有关。进一步测得"矿物膜"中主要铁锰氧化物的禁带宽度均小于2. 5eV,证明其均为对可见光具有广泛而良好吸收的天然半导体矿物。以全球日光平均辐照强度100mW/cm^2计以及全球典型生境中"矿物膜"分布面积估算,全球"矿物膜"吸收太阳能等效为生物质能的最大量与2017年度全球糖类产量(1. 92亿吨)相当。铁锰氧化物"矿物膜"不仅存在于陆地地表,还存在于海洋透光层中。可以认为地表"矿物膜"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天然"太阳能薄膜",从功能上"矿物膜"相当于继地核、地幔和地壳之后的地球第四大圈层,事实上构成了地球"新圈层",也是地球在太阳光能量驱动下发生外营力地质作用的关键地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从"矿物膜"中产生的矿物光电子与太阳光子和元素价电子共同组成了地表存在的三种主要能量形式的认识。深入探讨太阳光照射下地表多圈层交互作用界面上所发生的电子传递与能量转化的微观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地表"矿物膜"这一地球"新圈层"如何影响地球物质演化、生命起源进化与环境变化演变的宏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矿物膜” 水钠锰矿 元素Ce 矿物光电子 地球“新圈层”
下载PDF
外源CdS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杰 杨悦 +1 位作者 崔岱宗 赵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81-4691,共11页
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激发下产生光电子和空穴,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其中空穴的氧化性将对菌体造成损伤,而光电子的作用可能会促进微生物代谢。本研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OD_(600)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 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激发下产生光电子和空穴,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其中空穴的氧化性将对菌体造成损伤,而光电子的作用可能会促进微生物代谢。本研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研究对象,通过OD_(600)和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的测定,评价添加外源硫化镉(cadmium sulfide,CdS)纳米粒子后大肠杆菌的生长变化;结合对胞内氧化酶活力、丙酮酸和丙二醛浓度的测定,及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说明CdS对大肠杆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CdS的加入使大肠杆菌OD_(600)提升了32.4%,丙酮酸积累量提高了34.6%;分裂蛋白基因ftsZ上调,并维持在50%以上,三羧酸循环关键酶基因icdA和gltA相对表达量上调86%和103%。这表明微生物可利用半导体光电子,促进自身生长代谢。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纳米粒子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光催化 硫化镉 微生物生长代谢 矿物光电子
原文传递
Mineral photoelectr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life on Earth 被引量:6
5
作者 LU AnHuai WANG Xin +5 位作者 LI Yan DING HongRui WANG ChangQiu ZENG CuiPing HAO RuiXia YANG XiaoXu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897-902,共6页
Energy is the key issue of all life activities.The energy source and energy yielding pathway are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s of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life on Earth.Current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utiliz... Energy is the key issue of all life activities.The energy source and energy yielding pathway are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s of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life on Earth.Current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in large scale by life was an important breaking point of the early evolution of life on Earth and afterwards life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flourished.However,in the widespread biochemical electron transfer of life activities,it is still not clear whether the electron source is sun or how electrons originated from sun.For billions of years,the ubiquitous semiconducting minerals in epigeosphere absorb solar energy,forming photoelectrons and photoholes.In reductive and weak acidic environment of early Earth,when photoholes were easily scavenged by reducing matters,photoelectrons were separated.Photoelectrons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carbon dioxide to organic matters,possibly providing organic matter foundation for the origin of life.Photoelectrons participated in photoelectron transfer chains driven by potential difference and transfer into primitive cells to maintain metabolisms.Semiconducting minerals,by absorbing ultraviolet,also protected primitive cells from being damaged by ultraviolet in the origin of life.Due to the continuous photoelectrons generation in semiconducting minerals and utilization by primitive cells,photoelectrons from semiconducting minerals’photocatalysis played multiple roles in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ly Earth,such as organic synthesis,cell protection,and energy supply.This mechanism still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modern Earth surfac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emiconducting minerals PHOTOELECTRONS MICROORGANISMS energy source origin of lif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