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地区钾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飞 盛下放 +1 位作者 黄智 何琳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3-600,共8页
不同土壤类型钾矿物分解细菌资源调查和高效稳定释钾、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有助于丰富微生物资源库,发掘和利用钾矿物分解细菌以及探究矿物生物风化机理等。作者采用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细菌培养基,从山东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植物... 不同土壤类型钾矿物分解细菌资源调查和高效稳定释钾、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有助于丰富微生物资源库,发掘和利用钾矿物分解细菌以及探究矿物生物风化机理等。作者采用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选择性细菌培养基,从山东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了23株生长势良好的钾矿物分解细菌,通过测定细菌代谢产物IAA和铁载体,研究其产生促生物质的能力,通过摇瓶试验筛选高效释钾菌株,采用16S rDNA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方法研究了钾矿物分解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16S rDNA同源性对高效释钾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产吲哚乙酸或其衍生物,43.5%的分离菌株产极高量铁载体。ARDRA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60%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11个基因型,同一类型土壤上不同作物根际或不同类型土壤上同一作物根际的钾矿物分解细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摇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具有较显著释钾能力的菌株占17%,39%的供试菌株无释钾能力。筛选到2株高效释钾菌株AFM2、AC2,分别使溶液中钾含量增加了29.8%和25.4%。16S rDNA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AC2、AHZ1与Bacillus mucilaginosus聚为一群,该群与包含菌株AZH4的Paenibacillus sp.中的种聚为一大发育分支,该分支在细菌分类地位上隶属于Firmicutes;菌株AFM2与Rhizobium sp.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聚为另一大发育分支,该分支在细菌分类地位上隶属于Alphaprote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分解细菌 IAA 铁载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毛竹林钾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桂许维 张扬 +3 位作者 宋庆妮 陈欢欢 杨清培 栾丰刚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5,共7页
为探明钾矿物分解细菌在毛竹林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与溶硅解钾性能,并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筛选溶硅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本研究对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专性培养基分离获得的钾矿物分解细菌,采用硅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及Salkowski比色法... 为探明钾矿物分解细菌在毛竹林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与溶硅解钾性能,并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筛选溶硅解钾能力较强的菌株。本研究对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的专性培养基分离获得的钾矿物分解细菌,采用硅钼蓝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及Salkowski比色法分别测定菌株的溶硅、解钾及产吲哚乙酸(IAA)能力,并对兼具溶硅与解钾功能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1)鞭根根际土壤中的钾矿物分解细菌菌落形成数显著高于篼根根际土壤(P<0.05);(2)从毛竹根际(鞭根、蔸根)土、非根际土中分离出长势良好的钾矿物分解细菌共计102株,其中51株为功能菌株,具有溶硅能力的34株,具有解钾功能的31株,具产IAA能力的5株;兼具溶硅与解钾能力的14株,兼具溶硅、释钾及产IAA的仅有2株;钾矿物分解细菌发酵过程中pH下降值与水溶性硅相对增加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溶性钾相对增加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 14株兼具溶硅释钾的钾矿物分解细菌中有9株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属,其余5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四折叠球菌属(Quadrisphaera)与节细菌属(Arthrobacter) 5个属。钾矿物分解细菌在毛竹林土壤中分布广泛,其中以鞭根根际土壤中数量居多,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根系效应;兼具溶硅与解钾能力的钾矿物分解细菌物种多样性较高,以伯克霍尔德菌属为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矿物分解细菌 根际土 溶硅
下载PDF
不同风化程度钾长石表面矿物分解细菌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飞 黄智 +2 位作者 何琳燕 王鹏 盛下放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7-653,共7页
【目的】不同风化程度钾长石表面矿物分解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矿物生物风化、生物成矿和土壤形成的演化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纯培养法自南平钾矿区高、中、低风化度钾长石以及矿区土壤样品中分离矿物分解细菌,通过摇瓶... 【目的】不同风化程度钾长石表面矿物分解细菌生物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矿物生物风化、生物成矿和土壤形成的演化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纯培养法自南平钾矿区高、中、低风化度钾长石以及矿区土壤样品中分离矿物分解细菌,通过摇瓶释硅实验比较不同菌株分解矿物能力,采用16SrDNA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研究了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分离筛选到35株生长良好的矿物分解细菌,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发酵液中有效硅增加了101~206%;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11个OTU,分别属于5个门,6个科,7个属。多数菌株(74%)属于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泛菌属(Pantoea),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种群。【结论】南平钾矿区矿物分解细菌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且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细菌在钾长石风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微生物学 钾矿区 矿物分解细菌 ARDRA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矿物分解细菌Bacillus sp.L11对钾长石的风化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智 何琳燕 +1 位作者 盛下放 贺子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2-1178,共7页
【目的】明确从南京钾矿区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类地位,阐明其对钾长石矿物的风化效应及机制,为深入研究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L11进行鉴定。采用摇... 【目的】明确从南京钾矿区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类地位,阐明其对钾长石矿物的风化效应及机制,为深入研究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L11进行鉴定。采用摇瓶试验评估菌株L11对钾长石的风化能力,利用SEM/EDS观察钾长石矿物的形貌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小于2μm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菌株L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Bacillusaltitudinis的相似性最高,为99.9%,初步鉴定其为Bacillus sp.L11。摇瓶试验表明,菌株L11能够通过产生有机酸风化钾长石矿物,释放出Si、Al和Fe等元素。通过SEM发现第30 d的钾长石表明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表面有许多细菌存在,并形成了一些球形物质,EDS分析表明其Fe的含量较高。XRD结果表明,钾长石经菌株L11作用后可能形成了新矿物——菱铁矿。【结论】菌株Bacillus sp.L11能够加速钾长石的风化,改变其形貌,并能诱导新矿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分解细菌 芽孢杆菌 钾长石 有机酸
原文传递
硫酸铵对两株钾矿物分解细菌生长代谢和风化钾长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智 马光友 +1 位作者 何琳燕 盛下放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6-213,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钾矿物分解细菌Bacillus globisporus Q12和Rhizobium sp.Q32最合适的产酸和胞外多糖条件,并进一步阐明供试菌株对钾长石的溶解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0-1.2 g/L(NH4)2SO4,选择菌株最适的产酸及合成... 【目的】为了明确钾矿物分解细菌Bacillus globisporus Q12和Rhizobium sp.Q32最合适的产酸和胞外多糖条件,并进一步阐明供试菌株对钾长石的溶解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向培养基中加入0-1.2 g/L(NH4)2SO4,选择菌株最适的产酸及合成胞外多糖条件,研究菌株对钾长石的溶解效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钾长石表面形态及菌体分布特征。【结果】0.6、0和0.3 g/L(NH4)2SO4分别能使菌株Q12、Q32和混合菌株(Q12+Q32)产生较多的有机酸、胞外多糖以及有机酸和胞外多糖的复合物。菌株Q12、Q32及其混合菌株均能够显著地溶解钾长石,并释放出矿质元素,其中混合菌株的溶解效果要优于单一菌株;SEM分析表明,混合菌株对钾长石的溶蚀作用最强。【结论】(NH4)2SO4的含量能够影响供试菌株Q12和Q32的生长代谢及其对钾长石的风化作用,混合菌株可以通过产生的有机酸和胞外多糖的联合作用加速对钾长石的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分解细菌 硫酸铵 有机酸 胞外多糖 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Bio-decomposition of rock phosphate containing pyrites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被引量:2
6
作者 池汝安 肖春桥 +2 位作者 黄晓慧 王存文 吴元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70-175,共6页
Leaching soluble phosphorus from rock phosphate containing pyrites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 is feasible,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Pyrites are oxidized by A.f. to produce H_2SO_4 and Fe... Leaching soluble phosphorus from rock phosphate containing pyrites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 is feasible,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Pyrites are oxidized by A.f. to produce H_2SO_4 and FeSO_4; the rock phosphate is decomposed by H_2SO_4, forming soluble phosphorus compounds; and Fe2+ from FeSO_4 is oxidized to Fe^3+, providing energy for the growth of A. f.. In this process, as H_2SO_4 is produced in the reaction, an acidic condition in the culture medium is formed, which benefits the growth of A. f. and aids both continuous oxidation of pyrites and leaching of soluble phosphorus from rock phosphate. The fraction of phosphorous leached can reach the largest in the presence of 1.0 g/L Fe^3+, 200 mg/L Mg^2+ and 400 mg/L NH_4^+.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fraction of phosphorous leached are as follow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inocula of A. f., the mass ratio of pyrites to rock phosphate and the pH value are in ranges of 5%-25%, 3:1-5:1 and 1.8-2.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eomposition rock phosphate PYRITES 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