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娟 王津 +5 位作者 陈永亨 吴颖娟 王春霖 苏龙晓 齐剑英 李祥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等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水体中的Tl(I),铊在一些锰(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可能会涉及Tl(I)在矿物表面的氧化还原机制。矿物表面对铊离子的吸附作用不仅与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还可能与矿物组成成分的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天然有机质对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的研究目前主要偏重天然腐殖酸对铊的络合作用。因此,要加强的研究铊分别在不同种类、不同晶型的矿物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有机质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行为,并借助高精度的价态和结构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迁移转化机理。了解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认识铊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并为研究铊的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转化 腐殖酸 矿物胶体
下载PDF
水相环境中地质矿物胶体对Pu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壹三 冷阳春 +1 位作者 朱杉 庹先国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8-16,共9页
以内蒙阿拉善黏土岩、高庙子膨润土、铝皂石和水辉石在水中形成的胶体作为吸附介质,通过表征胶体的物化性质和吸附实验探讨不同p H值环境和不同Pu初始浓度条件下胶体对Pu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内蒙阿拉善黏土岩胶体对Pu的吸附能力最... 以内蒙阿拉善黏土岩、高庙子膨润土、铝皂石和水辉石在水中形成的胶体作为吸附介质,通过表征胶体的物化性质和吸附实验探讨不同p H值环境和不同Pu初始浓度条件下胶体对Pu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内蒙阿拉善黏土岩胶体对Pu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水辉石胶体,接下来是300 nm的高庙子膨润土胶体,400 nm的高庙子膨润土胶体和铝皂石对Pu的吸附能力最弱,各胶体对Pu的吸附基本与Freundlich等温经验式相符。相对于中性环境,酸性环境会大大降低内蒙阿拉善黏土岩胶体和高庙子膨润土胶体对Pu的吸附能力,而铝皂石和水辉石的吸附能力也有所降低,但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胶体 PU 吸附行为
下载PDF
非金属矿物胶体优化建筑涂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新建 王加根 +2 位作者 王鹏 万云霞 杨产炳 《新型建筑材料》 2012年第9期69-71,共3页
由长径比为100左右的纤维状纳米矿物、微纳米结晶体矿物和片状纳米矿物为主构成的非金属矿物胶体,能对建筑涂料的开罐效果、触变性、贮存稳定性、对比率、耐洗刷性、耐沾污性等起到优化作用,与钛白粉有协同的增效效应。能在涂料质量不... 由长径比为100左右的纤维状纳米矿物、微纳米结晶体矿物和片状纳米矿物为主构成的非金属矿物胶体,能对建筑涂料的开罐效果、触变性、贮存稳定性、对比率、耐洗刷性、耐沾污性等起到优化作用,与钛白粉有协同的增效效应。能在涂料质量不变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减少乳液和钛白粉的用量,即降低涂料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矿物胶体 建筑涂料 性能 优化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体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Ⅰ乙酸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振华 黄巧云 +1 位作者 李学垣 郭学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研究了不同pH和乙酸浓度下 ,乙酸对酸性磷酸酶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土壤胶体、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 2~ 8的乙酸体系中 ,酸性磷酸酶和BSA在胶体矿物表面的最大吸附pH值一般出现在蛋白的等电点和矿物的电荷零点 (PZC)... 研究了不同pH和乙酸浓度下 ,乙酸对酸性磷酸酶和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土壤胶体、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 2~ 8的乙酸体系中 ,酸性磷酸酶和BSA在胶体矿物表面的最大吸附pH值一般出现在蛋白的等电点和矿物的电荷零点 (PZC)之间。各土壤胶体和粘粒矿物对酶和BSA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针铁矿 黄棕壤 >砖红壤 >高岭石 >二氧化锰。乙酸浓度对蛋白分子在胶体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结合能具有较显著影响 ,在 0~ 2 0 0mmolL- 1范围 ,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 ,蛋白吸附量呈现出先升高 ,后降低 ,再稳定的趋势 ,而吸附结合能的变化与此相反。本文还就乙酸对酶和BSA吸附影响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 有机酸 胶体矿物 酸性磷酸酶 牛血清白蛋白 吸附性
下载PDF
乙酸对土壤胶体矿物吸附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振华 黄巧云 +3 位作者 蒋新 余贵芬 王芳 李学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82-486,共5页
研究了不同 pH值、不同浓度乙酸对酸性磷酸酶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pH 2~ 8的乙酸体系中 ,酶在胶体矿物表面的最大吸附 pH一般出现在蛋白的等电点和矿物的零电荷点 (PZC)之间 .各土壤胶体和粘粒矿物对酶的吸附... 研究了不同 pH值、不同浓度乙酸对酸性磷酸酶在土壤胶体和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pH 2~ 8的乙酸体系中 ,酶在胶体矿物表面的最大吸附 pH一般出现在蛋白的等电点和矿物的零电荷点 (PZC)之间 .各土壤胶体和粘粒矿物对酶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针铁矿 黄棕壤 >砖红壤 >高岭石 >二氧化锰 .乙酸浓度对酶在胶体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结合能具有较显著影响 ,在 0~ 2 0 0mmol·L-1范围内 ,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 ,酶吸附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的趋势 ,而吸附结合能的变化与此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矿物 乙酸 酸性磷酸酶 吸附量 吸附结合能 吸附机理 土壤酶
下载PDF
形成胶体矿物和胶体沉积的电位条件
6
作者 张丽君 匡瑞亭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91-298,共8页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体系。关于地壳中胶体的学说己成为近代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无疑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壳中矿物、岩石和矿床的形成过程有着巨大的意义。什么是胶体溶液稳定和聚沉的根本原因呢?根据研完得知:它主要...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体系。关于地壳中胶体的学说己成为近代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无疑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壳中矿物、岩石和矿床的形成过程有着巨大的意义。什么是胶体溶液稳定和聚沉的根本原因呢?根据研完得知:它主要取决于电动电位的变化,即ζ值的大小。胶体保持稳定而能长距离搬运的电位条件是ζ值趋于最大;而凝聚、沉积的电位条件是ζ值趋于零。这就是判断胶体矿物和胶体沉积时地质环境的理论根据。在工业应用上它亦是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矿物 胶体沉积 电位 矿物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兆隆 王俭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1胶体金概述胶体金由金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备而成.在氯金酸(HAu-CI4)的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柠檬酸、鞣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和白磷等,金离子被还原而聚集成5~60nm的金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呈疏水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检测溶液中的抗原... 1胶体金概述胶体金由金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备而成.在氯金酸(HAu-CI4)的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柠檬酸、鞣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和白磷等,金离子被还原而聚集成5~60nm的金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呈疏水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检测溶液中的抗原(或抗体)常选用15~30nm的胶体金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检验 质控 法医检验 试剂条 免疫胶体金颗粒 胶体 胶体矿物 检测线 包被抗体 免疫层析 包被抗原 免疫胶体金技术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34
8
作者 孔繁德 黄印尧 赖清金 《福建畜牧兽医》 2002年第z1期42-43,45,共3页
关键词 胶体 颗粒 试纸条 试剂 胶体矿物 免疫胶体金技术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下载PDF
胶体金标记法在免疫细胞化学电镜的应用
9
作者 蔡文琴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免疫细胞化学系将细胞或组织中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以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出来,显示荧光反应的称为荧光抗体法,显色反应的如酶标抗体法和综合各种标记抗体法基础上产生的非标记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unlabelled antibody peroxi... 免疫细胞化学系将细胞或组织中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以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出来,显示荧光反应的称为荧光抗体法,显色反应的如酶标抗体法和综合各种标记抗体法基础上产生的非标记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unlabelled antibody peroxidase-antiperoxidase method)简称PAP法。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简称免疫电镜)即将免疫细胞化学应用到电镜水平。在八十年代的免疫细胞化学电镜领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胶体矿物 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学 电镜 电子显微镜 标记法
下载PDF
粪便隐血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应用
10
作者 刘亚君 许海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胶体 胶体矿物 粪便隐血 粪便标本
下载PDF
热液金矿金的溶解和迁移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庆成 吕新彪 +3 位作者 高奇 刘洪 朱江 杨恩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09-510,共2页
地质普遍认为,金在热液中主要以配合物形式迁移。本文总结了金的热液溶解和迁移研究现状,包括不同条件下金的迁移物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热液 配合物 Cl 粗粒 高硫 胶体 胶体矿物 气相 物种 表面过程
下载PDF
小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史科 张松 +3 位作者 伍和 邹汉良 吴润香 王雷萍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645-645,641,共2页
  自1973年Bishop等首次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以来,关于RV感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迄今为止,RV仍是世界范围内两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病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有60万病儿死于RV腹泻,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   自1973年Bishop等首次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以来,关于RV感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迄今为止,RV仍是世界范围内两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病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有60万病儿死于RV腹泻,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病因[1],因此,深入研究RV感染后血象的异型淋巴细胞(Heterotypli Lgmph,HL)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胶体 小儿 胶体矿物 血象 白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黄芪多糖治疗犬细小病毒病效果观察
13
作者 王凤改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0年第5期71-71,共1页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犬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是对犬饲养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90日龄的犬发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有的幼犬...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幼犬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是对犬饲养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90日龄的犬发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有的幼犬可呈现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病 胶体 阳性 胶体矿物 黄芪多糖注射液 西药治疗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水分对保水剂结构和形态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冰祎 宋吉青 +3 位作者 吴玥 赵驰鹏 国金义 白文波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138,共8页
为明确不同类型的土壤水分影响下,保水剂与土壤之间的水分交换作用,用土柱实验的方法,模拟地面蒸发和土体脱湿过程,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和环境扫描电镜技术观测,比较砂土和壤土连续的失水-复水后保水剂的凝胶质量、价键结构、形貌特征等的... 为明确不同类型的土壤水分影响下,保水剂与土壤之间的水分交换作用,用土柱实验的方法,模拟地面蒸发和土体脱湿过程,用全反射红外光谱和环境扫描电镜技术观测,比较砂土和壤土连续的失水-复水后保水剂的凝胶质量、价键结构、形貌特征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三次灌水后,施于砂土中的保水剂凝胶质量显著大于壤土的保水剂;经历干湿交替过程后,土壤中的Si-O-Si键、-OH、蒙脱石矿物以及无定形氧化硅等会进入保水剂三维网状结构中,致使保水剂的膜结构表面变得不均匀、甚至破裂。初步认为土壤黏粒矿物与保水剂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应该是导致保水剂随时间延长吸持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含水率 价键结构 矿物胶体 黏土矿物
原文传递
Nanoind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 with different mineral admixtures 被引量:7
15
作者 HE ZhiHai QIAN ChunXiang +2 位作者 ZHANG Yi ZHAO Fei HU YingB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119-1123,共5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ineral admixtures including fly ash (FA), blast furnace slag (BFS) and metakaolin (MK) on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from the nanoscale structure perspective, nanoi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ineral admixtures including fly ash (FA), blast furnace slag (BFS) and metakaolin (MK) on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from the nanoscale structure perspective, nanoind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with similar 28-day strength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porosity in po- rosity and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of the samples with the same kind of mineral admixture are almost equal to each other, and ar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ample without mineral admixture. Mineral admixtures especially MK can decrease remarkably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CH in porosity and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and there exist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Si)/Ca molar ratio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HD C-S-H gel in C-S-H gel.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o predict the volume fraction change of HD C-S-H gel in C-S-H gel by simply calculating the (AI+Si)/Ca molar ratio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with similar 28-day strength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binder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INDENTATION mineral admixtures hydration product phases volume fractions C-S-H gel elastic modul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