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矿质迁移沉淀机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小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7-55,共9页
本文在分析矿源和成矿物化条件基础上,经理论计算和研究,提出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中金是呈Au(HS)-2形式存在并迁移的,矿质沉淀的主要机理为温度下降和因硫化物沉淀而引起的总硫(及还原硫)活度下降,其次为压力的下降和有机...
本文在分析矿源和成矿物化条件基础上,经理论计算和研究,提出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中金是呈Au(HS)-2形式存在并迁移的,矿质沉淀的主要机理为温度下降和因硫化物沉淀而引起的总硫(及还原硫)活度下降,其次为压力的下降和有机质的还原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质迁移
沉淀机制
浸染型金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尾松林水文特征及其矿质元素迁移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飞
王英芳
陈永瑞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8-82,共5页
通过研究10年生人工马尾松林生态系统1993~1994年的水文活动及其伴随着这些活动矿质元素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就2年的平均值来看,林内蒸发量占全年天然降雨量的4.0%,林冠截留占20.8%,地表径流占27.8%;...
通过研究10年生人工马尾松林生态系统1993~1994年的水文活动及其伴随着这些活动矿质元素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就2年的平均值来看,林内蒸发量占全年天然降雨量的4.0%,林冠截留占20.8%,地表径流占27.8%;穿透雨和树干茎流分别占76.5%和2.7%。其中以穿透雨中K,P,Ca,Mg,Zn,Cu,Fe,Mn元素的浓度最高,次为地表径流,最低为天然降雨。流域收入大于支出,矿质量盈余8.528kg/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水文特征
矿质
元素
迁移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天然降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热液对流成矿系统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斌
彭省临
+2 位作者
董军
赖建清
杨牧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热液对流系统中的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共轭出现,与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转化有关,并控制了矿质活化-迁移-堆积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变化还导致了成矿物质迁移方式和迁移能力的变化。SO2-4向4在热液对流体系中是搬运许多...
热液对流系统中的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共轭出现,与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转化有关,并控制了矿质活化-迁移-堆积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变化还导致了成矿物质迁移方式和迁移能力的变化。SO2-4向4在热液对流体系中是搬运许多金属元素的重要配位剂,SO2-S2-的临界转化是导致矿质堆积的因素之一。热液对流成矿过程还是导致成矿物质的多来源性及不同来源物质混合的重要原因,并决定了硫、氧、碳、铅等稳定同位素演化路径和混合机制的复杂性。成矿/成烃耦合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一种现象,对流循环系统成油机制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在海底热液活动区或热异常区寻找油气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热液对流
物理化学演化
矿质迁移
形式
稳定同位素
成矿/成烃耦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粤北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之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赵如意
陈毓川
+5 位作者
王登红
蒋金昌
应立娟
张熊
刘战庆
王要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大宝山是粤北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一直争议不休。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和矿质迁移定量分析,认为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是早侏罗世晚期(~175 Ma...
大宝山是粤北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一直争议不休。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和矿质迁移定量分析,认为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是早侏罗世晚期(~175 Ma)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的次火山岩,并捕获了大量志留纪岩浆锆石。铜多金属矿化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次英安斑岩与灰岩接触时外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中赋存块状、层状、似层状矿体;与泥质、长英质岩石接触时,由于外接触带角岩的流体圈闭作用,在岩体内形成了细脉状铜多金属矿化和绢英岩化。大宝山和九曲岭次英安斑岩既是成矿母岩又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流体是次英安斑岩深部岩浆房晚期去气作用排出的含矿热液,其中富含SiO_2、Fe_2O_3、K_2O、Mo、W、Cu、Rb、Th、U、Bi、Tl、Cs、In、Cd、Be和挥发分等,具有强氧化(Fe^(3+)/Fe^(2+)平均值为8.55)、高交代参数(K^+/Na^+平均值为56.62)的特征,并于围岩交代过程中,萃取其中的TiO_2、FeO、MnO、CaO、Na_2O、P_2O_5、REE及Sc、Pb、Ba、Sr、Ni、Mn、Z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
多金属矿
次英安斑岩
矿质迁移
成矿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矿质迁移沉淀机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小春
机构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科研所
出处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7-55,共9页
基金
国家黄金重点攻关项目
文摘
本文在分析矿源和成矿物化条件基础上,经理论计算和研究,提出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中金是呈Au(HS)-2形式存在并迁移的,矿质沉淀的主要机理为温度下降和因硫化物沉淀而引起的总硫(及还原硫)活度下降,其次为压力的下降和有机质的还原吸附作用。
关键词
金矿床
矿质迁移
沉淀机制
浸染型金矿
Keywords
China,microdissemmated Au ore,migration and precipition of ore materials
分类号
P618.510.5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尾松林水文特征及其矿质元素迁移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飞
王英芳
陈永瑞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出处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8-82,共5页
基金
"八五"攻关专题
文摘
通过研究10年生人工马尾松林生态系统1993~1994年的水文活动及其伴随着这些活动矿质元素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就2年的平均值来看,林内蒸发量占全年天然降雨量的4.0%,林冠截留占20.8%,地表径流占27.8%;穿透雨和树干茎流分别占76.5%和2.7%。其中以穿透雨中K,P,Ca,Mg,Zn,Cu,Fe,Mn元素的浓度最高,次为地表径流,最低为天然降雨。流域收入大于支出,矿质量盈余8.528kg/hm ̄2。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水文特征
矿质
元素
迁移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天然降水
Keywords
small watershed
Pinus massoniana
hydrological character
mineral element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热液对流成矿系统
被引量:
8
3
作者
杨斌
彭省临
董军
赖建清
杨牧
机构
中南大学地洼学说成矿学研究所
出处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热液对流成矿体系动态演化模型与隐伏矿体预测研究"(编号20030533012)资助.
文摘
热液对流系统中的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共轭出现,与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转化有关,并控制了矿质活化-迁移-堆积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交替变化还导致了成矿物质迁移方式和迁移能力的变化。SO2-4向4在热液对流体系中是搬运许多金属元素的重要配位剂,SO2-S2-的临界转化是导致矿质堆积的因素之一。热液对流成矿过程还是导致成矿物质的多来源性及不同来源物质混合的重要原因,并决定了硫、氧、碳、铅等稳定同位素演化路径和混合机制的复杂性。成矿/成烃耦合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一种现象,对流循环系统成油机制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在海底热液活动区或热异常区寻找油气藏的依据。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热液对流
物理化学演化
矿质迁移
形式
稳定同位素
成矿/成烃耦合
Keywords
elements
geochemistry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physicochemical evolution
transfer way of ore-forming substance
stable isotope
coupling of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 formation.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粤北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之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赵如意
陈毓川
王登红
蒋金昌
应立娟
张熊
刘战庆
王要武
机构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矿产地质志)项目(DD20160346)
大宝山矿床外围(深部)找矿方向研究项目(HE1806)联合资助
文摘
大宝山是粤北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一直争议不休。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和矿质迁移定量分析,认为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是早侏罗世晚期(~175 Ma)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的次火山岩,并捕获了大量志留纪岩浆锆石。铜多金属矿化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次英安斑岩与灰岩接触时外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中赋存块状、层状、似层状矿体;与泥质、长英质岩石接触时,由于外接触带角岩的流体圈闭作用,在岩体内形成了细脉状铜多金属矿化和绢英岩化。大宝山和九曲岭次英安斑岩既是成矿母岩又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流体是次英安斑岩深部岩浆房晚期去气作用排出的含矿热液,其中富含SiO_2、Fe_2O_3、K_2O、Mo、W、Cu、Rb、Th、U、Bi、Tl、Cs、In、Cd、Be和挥发分等,具有强氧化(Fe^(3+)/Fe^(2+)平均值为8.55)、高交代参数(K^+/Na^+平均值为56.62)的特征,并于围岩交代过程中,萃取其中的TiO_2、FeO、MnO、CaO、Na_2O、P_2O_5、REE及Sc、Pb、Ba、Sr、Ni、Mn、Zr等。
关键词
大宝山
多金属矿
次英安斑岩
矿质迁移
成矿作用
Keywords
Dabaoshan
Cu-polymetallic
the porphyritic dacite
mineral components migration
metallogenesis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8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矿质迁移沉淀机制
王小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尾松林水文特征及其矿质元素迁移研究
李飞
王英芳
陈永瑞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析热液对流成矿系统
杨斌
彭省临
董军
赖建清
杨牧
《矿产与地质》
200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粤北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之间关系研究
赵如意
陈毓川
王登红
蒋金昌
应立娟
张熊
刘战庆
王要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