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芮志锋 林畅松 +3 位作者 郭佳 杜家元 丁琳 李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9-1240,共12页
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中重要类型之一,砂体上倾尖灭的刻画与描述是上倾尖灭圈闭有效性评价的关键。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构成的三级层序内,三角洲沉积相关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描述方法对于认... 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中重要类型之一,砂体上倾尖灭的刻画与描述是上倾尖灭圈闭有效性评价的关键。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构成的三级层序内,三角洲沉积相关砂体上倾尖灭的地质-地球物理"逐级预测"描述方法对于认识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由5个部分组成:在三级层序识别的基础上,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技术建立了四级层序构成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在高频层序约束下,利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描述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在地质模型指导下,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定性确定尖灭带的分布;利用相控储层反演半定量、定量预测砂体尖灭线;根据不同成因砂体的沉积特点,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尖灭线的外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上倾尖灭 高精度层序地层 地震沉积学 频谱成像 相控储层反演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万昌地区永二段水下滑塌扇内上倾尖灭砂体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龙 石万忠 +4 位作者 何生 易智星 武子钰 徐清海 彭晓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1-572,共12页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类型之一.对上倾尖灭砂体的识别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任务之一.在对比单一利用地震资料、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砂体识别的优缺点后,提出运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相叠合的新方法对砂体进行识别....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类型之一.对上倾尖灭砂体的识别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任务之一.在对比单一利用地震资料、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砂体识别的优缺点后,提出运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相叠合的新方法对砂体进行识别.运用此方法,对万昌地区水下滑塌扇内部上倾尖灭砂体进行了精细解释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钻井岩心识别沉积相类型,结合均方根振幅属性和同沉积断层分布情况,可以准确地确定伊通盆地万昌地区永二段水下滑塌扇的分布范围;(2)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属性联合的方法对水下滑塌扇内部上倾尖灭砂体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万昌地区WC1井附近水下滑塌扇内至少有两期最具油气勘探价值的上倾尖灭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塌扇 上倾 波阻抗 瞬时相位 万昌地区 伊通盆地 地震 油气藏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南部增盛断陷油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阳 楼仁兴 +3 位作者 王立贤 董清水 刘长利 朱莹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2期430-436,共7页
针对增盛断陷研究程度低且未实现油气勘探突破的现状,开展了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系统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增盛断陷发育有以半深湖或浅湖为背景的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沉积体系,在沙河子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泥质中等气源岩和特低... 针对增盛断陷研究程度低且未实现油气勘探突破的现状,开展了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系统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增盛断陷发育有以半深湖或浅湖为背景的扇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沉积体系,在沙河子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泥质中等气源岩和特低孔、低渗碎屑岩储集层,在营城组形成了特低孔、特低渗碎屑岩储集层,并构成了下生上储型、上生下储型和自生自储型三类生储盖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重点勘探层位是沙河子组,兼探层位是营城组,有利勘探目标是斜坡带下端的砂体上倾尖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下端 砂体上倾尖灭 油气勘探前景 增盛断陷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滨北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岩性圈闭预测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光明 纪友亮 +1 位作者 陈世悦 冯志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24-1228,共5页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北部水系在大庆长垣一带形成大型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发育了大量的下倾尖灭砂体,部分砂体在后期大庆长垣形成过程中被抬升而由下倾变为上倾,形成岩性圈闭.另一方面基准面变化控制了三角洲位置的迁移,从而决定...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北部水系在大庆长垣一带形成大型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发育了大量的下倾尖灭砂体,部分砂体在后期大庆长垣形成过程中被抬升而由下倾变为上倾,形成岩性圈闭.另一方面基准面变化控制了三角洲位置的迁移,从而决定了三角洲前缘砂体尖灭部位与大庆长垣背斜北坡的相对位置,二者空间位置的搭配影响到砂体上倾尖灭的形成.另外,三角洲前缘的透镜状砂体的圈闭条件由沉积作用决定,不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基于以上认识,预测大庆长垣以北的黑鱼泡凹陷中嫩一二段的透镜状砂体、大庆长垣北坡姚家组透镜状砂体、滨洲线以南的大庆长垣顶部姚家组上倾尖灭砂体、大庆长垣北坡青山口组透镜状砂体和上倾尖灭砂体是比较有利的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滨北 基准面变化 岩性圈闭 上倾
下载PDF
重力流沉积机理模拟研究初探——以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苑伯超 刘忠保 +5 位作者 何幼斌 文沾 罗进雄 蒲秀刚 陈长伟 林常梅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4-11,共8页
在对歧口凹陷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沙一下重力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重力流的搬运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来水特征、湖水位、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与泥砂含量、湖... 在对歧口凹陷古地貌、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等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沙一下重力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了重力流的搬运沉积特征与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来水特征、湖水位、初始流速、沉积物浓度与泥砂含量、湖区底形、流态等对重力流沉积砂体形成及演化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实际砂体与实验砂体厚度分布对比,滨海4以南、港深78、滨海28以北地区为上倾尖灭砂体有利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沉积模拟 重力流 上倾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