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被引量:
6
1
作者
瞿雪姣
胡世莱
+2 位作者
李继强
闫海霞
刘虹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建立砂体内部结构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单砂体为主,渗流能力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上部;河口坝单砂体主体为反韵律,渗透率较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坝上部,而坝侧缘和前缘剩余油则主要分布于坝缘下部;河口坝砂体一般发育多个增生体,各增生体间普遍发育泥质或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与注采井分布有关,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作用的增生体往往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凹油田赵凹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内部结构
剩余油控油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叠覆朵体模式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精细刻画——以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卓奕
尹太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厘清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为剩余油开发提供地质支撑,文中针对按照水下分流河道模式无法精细刻画目标砂体的问题,引入叠覆朵体模式,提出六步剖析法,依据密井网资料,对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进...
为了厘清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为剩余油开发提供地质支撑,文中针对按照水下分流河道模式无法精细刻画目标砂体的问题,引入叠覆朵体模式,提出六步剖析法,依据密井网资料,对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1)按照叠覆朵体模式,能够较清楚地刻画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2)运用六步剖析法(即确定标志层,划分等时地层单元;进行底拉平处理,认识等时地层单元内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识别较大的沉积界面,区分并追踪复合朵体;在复合朵体内识别单朵体,刻画其分布;分析朵体间接触关系,确定朵体间连通性;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验证剖析结果的正确性),对目标砂体的刻画结果打破了三角洲前缘砂体呈层状结构的传统认识。3)目标砂体内部可以以进积、退积特征划分为一系列的沉积复合朵体和单朵体。按照叠覆朵体模式,运用六步剖析法对砂体内部结构的刻画结果,避免了传统的基于相带的砂体结构剖析法中跨沉积时间单元所造成的对砂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偏差,为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覆朵
体
砂体内部结构
砂
体
连通性
三角洲前缘
砂
体
密井网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被引量:
6
1
作者
瞿雪姣
胡世莱
李继强
闫海霞
刘虹利
机构
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微尺度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2016ZX05013001-004)
重庆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基于测井资料的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古土壤层识别方法研究"(CK2016B15)
文摘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建立砂体内部结构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单砂体为主,渗流能力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上部;河口坝单砂体主体为反韵律,渗透率较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坝上部,而坝侧缘和前缘剩余油则主要分布于坝缘下部;河口坝砂体一般发育多个增生体,各增生体间普遍发育泥质或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与注采井分布有关,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作用的增生体往往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关键词
赵凹油田赵凹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内部结构
剩余油控油模式
Keywords
Zhaowa Block of Zhaowa Oilfield
fan delta front
reservoir architecture
sandbody internal architecture
remained oil-controlling mode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叠覆朵体模式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精细刻画——以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卓奕
尹太举
机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球环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支河流体系沉积模式与储层定量预测模型”(421308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甜点沉积动力过程模拟”(42072119)。
文摘
为了厘清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为剩余油开发提供地质支撑,文中针对按照水下分流河道模式无法精细刻画目标砂体的问题,引入叠覆朵体模式,提出六步剖析法,依据密井网资料,对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1)按照叠覆朵体模式,能够较清楚地刻画目标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2)运用六步剖析法(即确定标志层,划分等时地层单元;进行底拉平处理,认识等时地层单元内砂体的内部结构特征;识别较大的沉积界面,区分并追踪复合朵体;在复合朵体内识别单朵体,刻画其分布;分析朵体间接触关系,确定朵体间连通性;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验证剖析结果的正确性),对目标砂体的刻画结果打破了三角洲前缘砂体呈层状结构的传统认识。3)目标砂体内部可以以进积、退积特征划分为一系列的沉积复合朵体和单朵体。按照叠覆朵体模式,运用六步剖析法对砂体内部结构的刻画结果,避免了传统的基于相带的砂体结构剖析法中跨沉积时间单元所造成的对砂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偏差,为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叠覆朵
体
砂体内部结构
砂
体
连通性
三角洲前缘
砂
体
密井网区
Keywords
overlapping lobes
sand body internal structure
sand body connectivity
delta front sand body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瞿雪姣
胡世莱
李继强
闫海霞
刘虹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叠覆朵体模式的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精细刻画——以大庆油田杏六中区PⅠ油层组为例
李卓奕
尹太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