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场气田J_3p含气砂体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段文燊 张虹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7-40,共4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大量钻井、测井数据,据储层特征分析以及对储层精细标定,建立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模式,追踪含气砂体,并通过沿层特征参数提取,作出地震相平面图,再结合地质、测井相分析成果,对地震相进行沉积相(微相)解释,...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大量钻井、测井数据,据储层特征分析以及对储层精细标定,建立含气砂体的地震响应模式,追踪含气砂体,并通过沿层特征参数提取,作出地震相平面图,再结合地质、测井相分析成果,对地震相进行沉积相(微相)解释,准确预测含气砂体的平面分布,形成含气砂体横向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标定 地震响应 地震相
下载PDF
多井约束InverMod反演在四川新场气田含气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诚 戴建全 黎从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利用Jason公司的InverMod反演模块,通过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从三维地震数据中得到最常用的岩性参数——波阻抗。展示了波阻抗在储层描述研究中比常规的地震解释和属性分析更精细、更有效,并通过在四川新场气田蓬莱镇组... 利用Jason公司的InverMod反演模块,通过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从三维地震数据中得到最常用的岩性参数——波阻抗。展示了波阻抗在储层描述研究中比常规的地震解释和属性分析更精细、更有效,并通过在四川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油气藏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波阻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含气砂体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阻抗 天然 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含气砂体识别 被引量:8
3
作者 吕正祥 杨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5,共4页
概括论述了川西新场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中薄层含气砂体的识别方法 :在沉积相研究所确立的沉积格架基础上 ,分析含气砂体本身的地质特征及其与上下围岩与非含气砂体的差异 ,地质—测井、地震结合建立起与储层特征相匹配的等效地球... 概括论述了川西新场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中薄层含气砂体的识别方法 :在沉积相研究所确立的沉积格架基础上 ,分析含气砂体本身的地质特征及其与上下围岩与非含气砂体的差异 ,地质—测井、地震结合建立起与储层特征相匹配的等效地球物理识别模型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结合技术识别含气砂体 ,获得了主要含气砂体的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场 薄层含 微相 识别方法 沉积相
下载PDF
薄层含气砂体预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启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1期7-11,共5页
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将薄层含气砂体准确地识别出来。本文利用多地震参数判别分析和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含气砂体。文中论述了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并把该方法用于FYT地区新生界明化... 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将薄层含气砂体准确地识别出来。本文利用多地震参数判别分析和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含气砂体。文中论述了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并把该方法用于FYT地区新生界明化镇组下三段储层气藏描述中,成功地预测出了含气砂体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横向预测 地震资料 分辨率
下载PDF
台南气田气砂体分类及分类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严焕德 赵为永 周莉 《青海石油》 2010年第2期45-49,共5页
将气砂体的产能测试资料与测井解释参数值,建立定量关系,直接用测井解释参数预测气砂体的产能,利用所预测的产能对气砂体进行分类,对气井生产合理配产、气井生产管理、气藏动态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台南气田含气井段长,气砂体多,各气... 将气砂体的产能测试资料与测井解释参数值,建立定量关系,直接用测井解释参数预测气砂体的产能,利用所预测的产能对气砂体进行分类,对气井生产合理配产、气井生产管理、气藏动态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台南气田含气井段长,气砂体多,各气砂体的储量大小和平均单井产能差别较大,为了优化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有必要对气砂体储量进行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 分类 分类储量
下载PDF
基于地震复波的含气砂体识别技术与应用
6
作者 曾凡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气田属于复杂小断块,砂泥岩薄互层叠置发育,受构造和砂体双重控制,成藏上对断层—岩性时空配置要求高,一直以来含气砂体识别难度大。通过深入分析地质、地震资料,并结合大量动态数据,建立了地震复波与储层含气性之间... 松辽盆地南部伏龙泉气田属于复杂小断块,砂泥岩薄互层叠置发育,受构造和砂体双重控制,成藏上对断层—岩性时空配置要求高,一直以来含气砂体识别难度大。通过深入分析地质、地震资料,并结合大量动态数据,建立了地震复波与储层含气性之间的关键联系。通过井震结合建立地质模型,利用正演技术分析不同含气条件下地震波组特征,得出储层含气是复波出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含气饱和度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体现在密度的变化上,密度变化又导致阻抗界面的变化,含气性和砂泥岩薄互层是该区形成复波的主要原因。在运用地震复波进行含气砂体识别这一技术的支撑下,后续部署井钻井显示好、气层钻遇率较高,杜绝了低效井出现,为该区井位部署及井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及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复波 正演 伏龙泉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深盆气高孔渗富气区块成因机理物理模拟实验与解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马新华 王涛 +3 位作者 庞雄奇 金之均 罗群 王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实验表明,深盆气及其富气区块的压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质条件(供气强度和供气量)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深盆气富气区块与周边的致密砂体在深盆气的建设阶段各形成两套独立的正压(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统,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孔渗... 实验表明,深盆气及其富气区块的压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质条件(供气强度和供气量)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深盆气富气区块与周边的致密砂体在深盆气的建设阶段各形成两套独立的正压(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统,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孔渗性差异。在深盆气的消亡阶段,两者压力均降低,直到负压(低于静水压力)并逐渐归一,其演变特征类似于正弦曲线。负压不是深盆气的基本特征,而只是深盆气形成演化过程中消亡阶段的一个特点。深盆气富气区块形成演化要经历深盆气初期充注阶段、临界接触时刻、"甜点"充气阶段、两气相连时刻、气藏扩展阶段和调整共溶阶段共6个阶段。控制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机理的动力是气体膨胀力、毛细管力和浮力,它们在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控制作用。从而建立了实验条件下较完整的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序列及成因机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实验 压力变化 成藏机理 高孔渗区块 深盆
下载PDF
四川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含气相带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炳高 黎从军 赵泽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0-345,共6页
通过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的综合研究,认为四川中江地区沙溪庙期为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从早至晚经历了浅湖→半深湖→湖底扇→三角洲→曲流河环境演化过程。根据不同时期沉积微相特点及平面展布,指出了有利的含气砂体相带。
关键词 相标志 沙溪庙组 勘探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解析与水平井长度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罗超 贾爱林 +3 位作者 郭建林 何东博 位云生 罗水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8,共8页
水平井凭借其独有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已成为高效开发致密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其在非层状气藏的开发中却效果较差。为此,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含气砂体孤立分散的分布特点,采用露头类比、地质统计、密井网先导试... 水平井凭借其独有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已成为高效开发致密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其在非层状气藏的开发中却效果较差。为此,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含气砂体孤立分散的分布特点,采用露头类比、地质统计、密井网先导试验3种方法研究了该气田含气砂体的展布方向及规模特征,结合密集井网区精细地质解剖成果,提出了4种适用于该气田盒8段部署水平井的含气砂体分布样式:①厚层块状孤立型;②具物性夹层的垂向叠置型;③具泥质夹层的垂向叠置型;④横向串糖葫芦型。统计当前已实施水平井钻遇含气砂体的情况,发现所钻遇的含气砂体长度多数分布在670~1300 m。以苏X区SuX-18-36典型井组的物性夹层垂向叠置型砂体为例,结合生产数据修正法、数值模拟法及经济评价法,优化了气田合理水平段长度,认为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1200 m以内的水平段长度适合于该气田的该类叠置样式的砂体。该成果为该气田的后续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 二叠纪 致密 有效储集层 水平井 藏工程 长度优化
下载PDF
声电法识别油气水层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佑华 李康悌 徐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根据地层含油气对测井资料引起的变化,利用电阻率转换的声波时差与实际测量声波时差之间的差别,放大了地层的含气信息,达到识别油气层的目的,增加了识别油气的手段。
关键词 声电法 测井方法 层识别 区分
下载PDF
上法地区地震资料预测浅层气储层方法探讨
11
作者 盆月喜 曾卿 《南方国土资源》 2006年第8期29-31,共3页
文章在精细解释上法地区地震资料和测井曲线校正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属性分析、AVO处理和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比较了各方法的优劣,认为应用Jason软件能较好地作出储层预测,是目前较优的方法。
关键词 属性分析 AVO 反演 地震解释
下载PDF
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及非煤能源矿产评述 被引量:8
12
作者 路爱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6-608,共3页
阜新盆地是中生代陆相断陷型盆地,由太古界、中元古界组成盆地基底,其上接受了晚中生代地层沉积,包括沙海组、阜新组两套含煤岩系。盆地的沉积充填组合反映了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而同沉积构造的演化又控制了沉积环境。通过研究盆地构... 阜新盆地是中生代陆相断陷型盆地,由太古界、中元古界组成盆地基底,其上接受了晚中生代地层沉积,包括沙海组、阜新组两套含煤岩系。盆地的沉积充填组合反映了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而同沉积构造的演化又控制了沉积环境。通过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论述了煤层气、砂体气、石油、地热等相关非煤矿产能源的形成条件及开发远景,并提出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 含煤岩系 非煤能源矿产 煤层 砂体气 石油 地热
下载PDF
用声波测井资料对有利储层分布的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开平 张本健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2期6-8,i001,共4页
对川西南部地区侏罗系砂泥岩剖面'泥包砂'气藏,储层的'裂缝性'和含气砂体的'隐蔽性'是制约气藏勘探的两大难点,开辟了从声波测井资料探讨有利储层分布的新思路.认为,地层的声波平均速度差异反映了两种地质现象... 对川西南部地区侏罗系砂泥岩剖面'泥包砂'气藏,储层的'裂缝性'和含气砂体的'隐蔽性'是制约气藏勘探的两大难点,开辟了从声波测井资料探讨有利储层分布的新思路.认为,地层的声波平均速度差异反映了两种地质现象:一是砂/泥比的变化;二是岩石疏松程度的变化,即孔隙度和裂缝的变化.当砂/泥比为固定值时,声波测井速度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孔隙度和裂缝的变化,即储层物性的好坏.通过对白马庙气田沙溪庙组产气井的验证,符合率达75%~100%.该方法能够回避以往只针对某一单砂层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使声波平均速度探讨有利储层的分布更具宏观性、合理性,为地震储层预测砂泥岩剖面的有利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资料 储层分布 储层预测技术 西南部地区 白马庙 藏勘探 地质现象 速度差异 测井速度 储层物性 沙溪庙组 平均速度 泥岩 新思路 孔隙度 侏罗系 隐蔽性 裂缝性 符合率 宏观性 合理性 剖面
下载PDF
三维AVO反演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述亭 朱培民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2期94-99,共6页
与常规处理相比,AVO反演预处理在动校正、多次波压制、保幅处理等方面要求更高。针对海上地震资料,对AVO反演预处理中的相对振幅恢复、子波处理、精细切除处理、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剩余时差校正、多次波衰减、叠前去噪等主要技术进行了试... 与常规处理相比,AVO反演预处理在动校正、多次波压制、保幅处理等方面要求更高。针对海上地震资料,对AVO反演预处理中的相对振幅恢复、子波处理、精细切除处理、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剩余时差校正、多次波衰减、叠前去噪等主要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DF11区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处理,并对该区Ⅱ上含气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其结果已被钻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反演 试验研究 预处理技术 三维地震数据 多次波衰减 常规处理 地震资料 振幅恢复 子波处理 时差校正 速度分析 主要技术 叠前去噪 空间展布 动校正 高精度
下载PDF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fine sand 被引量:10
15
作者 ZANG XiaoYa LIANG DeQing WU NengYo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549-556,共8页
Gas hydrate formation from two types of dissolved gas (methane and mixed gas) was studied under varying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in a novel apparatus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natural media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h... Gas hydrate formation from two types of dissolved gas (methane and mixed gas) was studied under varying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in a novel apparatus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natural media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testing media consisted of silica sand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50-250 μm and 250-380 μm. Hydrate was formed (as in nature) in salt water that occupies the interstitial space of the partially water-saturated silica sand bed.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ate of hydrate formation is a function of particle diameter, gas source, water salinity, and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The initiation time of hydrate formation was very short and pressure decreased rapidly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process of mixed gas hydrate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or each type of sediment. Sand particle diameter and water salinity also can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hydrat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water to hydrate was different under varying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although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were similar. The conversion rate of methane hydrate in the 250-380 μm sediment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150-250μm sediment. However, the sediment grain size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version rate of mixed gas hyd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 kinetics water conversion rate natural porous media thermodynamic cond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