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瑶族牛角文化释析
- 1
-
-
作者
廖方容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1-45,共5页
-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DF50)
广西艺术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QN201608)
-
文摘
牛角在瑶族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瑶族多个支系流行砍牛习俗,其中白裤瑶的砍牛祭祀尤具代表性,钉在"追垒"木桩上牛角的主要作用是为献祭、引领灵魂。在瑶族人们的观念里,作为鼓吹器的牛角号是神圣之物,它的形成与梅山教神祇张赵二郎有关,角声可沟通三界,召唤兵马。另外,牛角亦可作为占卜问神的工具,是人与神交流的重要媒介。
-
关键词
牛角
砍牛祭祀
鼓吹器
张赵二郎
-
Keywords
oxen horns
killing cattle for sacrifice
wind instrument
Zhang Zhao Erlang
-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白裤瑶祭祀舞蹈——“砍牛”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金秀
覃文衡
-
出处
《民族艺术》
1993年第4期209-212,共4页
-
文摘
白裤瑶族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以男子皆穿膝盖有五条红直杠的白裤得名。广西的南丹县,河池市的拔贡乡一带是白裤瑶族聚居的地域,人口不足三万。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能吃苦耐寒的民族,历史上受尽压迫,为了生存,不得不迁徙到深山峒场一带,很少与外界接触,因此,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原始的习俗。如砍牛祭祀,刀耕火种。
-
关键词
瑶族
砍牛祭祀
舞蹈
祭祀活动
铜鼓
民族文字
刀耕火种
人口不足
河池市
南丹县
-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关于江永水龙祠壁画主题与绘制年代的讨论
- 3
-
-
作者
廖方容(文/图)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民族美术》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
文摘
水龙祠壁画是一处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大兴村的大型美术遗迹。通过对壁画内容的考察,笔者认为其主题为“水龙出巡与凯旋”,画面有对勾蓝瑶砍牛、崇犬及梅山教信仰的描绘。壁画中的“虎衣藤牌兵”、辫发、红缨帽等细节可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水龙祠壁画应为清代作品。
-
关键词
勾蓝瑶
水龙祠
梅山教
砍牛祭祀
-
分类号
J218.6
[艺术—美术]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布依族丧葬习俗中的“古夜王”探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马启忠
-
机构
布依族
-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1983年第4期176-180,共5页
-
文摘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历行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漫漫路程。在研究布依族历史方面,对于该民族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至今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布依族是从原始社会“飞跃”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另一种则认为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如马克思说:“因为奴隶制是一个经济范畴,所以它总是列入各民族的社会制度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10—111页),所以,布依族的社会发展史不可例外地经历了奴隶社会,并且作了很多考证。两种看法,笔者认为后一种看法的史料和根据要充分一些。这里,就自己从布依族丧葬习惯“古夜王”中所掌握的一些材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后一种看法作如下补充。
-
关键词
布依族
鬼场
丧葬习俗
奴隶社会
主人家
祖宗
孝子
死者
唢呐
砍牛祭祀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D633.3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