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在旅游管理研究中使用严谨规范的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
1
作者 李彬 王莎 +3 位作者 王节祥 李亮 余志远 龚奕潼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1-29,共29页
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在当前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研究中应用普遍,但学界对于这两种方法的本质特征、评价标准和关键操作步骤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清晰之处。因此,本文围绕如何用好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得出主要结论... 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在当前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研究中应用普遍,但学界对于这两种方法的本质特征、评价标准和关键操作步骤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不清晰之处。因此,本文围绕如何用好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得出主要结论为:(1)高质量的质性与案例研究方法具有5个主要特征,即研究设计具有高可信度及高可靠性、样本与案例选择与研究问题及研究范式相匹配、数据分析过程严谨及规范、理论构建能找到“最优区分”平衡点、文章写作注重研究方法的独特性。(2)学界需要深入反思扎根理论的内涵体系并规避4种典型误区,要重视处理理论抽样、编码技巧、信效度检验等核心问题。(3)扎根理论数据分析的规范性特别是编码过程在文章中的说明与展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数据进行“持续比较”与合理解释才是扎根理论数据分析的核心,不能为了编码而编码。(4)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与理论构建可以概括为“数据—概念—概念间关系—理论”逻辑链条,首先是从数据到概念,即通过将案例数据进行压缩和抽象,使之与相关概念联系到一起,其次是概念间关系及理论解释,即将这些概念以一定的逻辑联系起来,描述案例现象的模式,解释其背后的机制。(5)案例研究适用于揭示理论机制和构建新理论,选择相匹配的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提升案例研究的质量,根据理论类型不同可将案例研究分为过程理论型和因素理论型,且分别适配不同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案例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 旅游管理研究
下载PDF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杨聪仁 覃文庆 +1 位作者 魏茜 顾帼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136-138,144,共4页
“研究方法”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核心专业课,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矿物加工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但在新工... “研究方法”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核心专业课,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矿物加工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但在新工科背景下,矿物加工的研究领域不限于传统的矿产资源,而是扩展到非传统矿产资源、固废资源、二次资源等的选冶联合处理;同时研究方法、测试手段等也取得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设置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适应矿物加工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筑资源加工研究方法学科交叉知识新体系,并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研究方法 新工科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改革
下载PDF
通幽之道、创世之图抑或显现之镜——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反思
3
作者 雷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7,205,共9页
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实体性工具,追问其对世界本体、知识确证以及研究者的设定,有助于理解其合法性。根据“设定”可划分三种不同的方法路线。实证路线将教育世界分裂为现象与本质、事实与规律,研究者以教育本质、规律为知识追求,置身事... 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实体性工具,追问其对世界本体、知识确证以及研究者的设定,有助于理解其合法性。根据“设定”可划分三种不同的方法路线。实证路线将教育世界分裂为现象与本质、事实与规律,研究者以教育本质、规律为知识追求,置身事外观察、静思;理念路线关注“人为世界”,研究者以理念构建为知识生产旨趣,超然于现实绘制理想图景;意义路线打破“分裂”、“静态”的世界本体设定,着眼流动、变化的真实世界,研究者即实践者,他们处身现实世界,以自身为镜探询教育意义。实证路线与理念路线的设定并行不悖,可共同开展研究;意义路线与其他二者的设定多有冲突,研究中难以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 实证路线 理念路线 意义路线
下载PDF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在线课程的构建
4
作者 林海燕 李德芳 +3 位作者 李敏敬 于京平 刘晓娜 毕思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42-44,共3页
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积极进行在线课程建设。从在线课程的设计理念、构建、实施等方面加以论述,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和运行前的准备工作4个方面重... 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积极进行在线课程建设。从在线课程的设计理念、构建、实施等方面加以论述,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和运行前的准备工作4个方面重点阐释在线课程的构建过程。从实施效果看,该在线课程实施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 在线课程 中医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5
作者 林海燕 李德芳 +3 位作者 李敏敬 于京平 刘晓娜 毕思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积极构建与实践混合式教学。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方面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中环节基于BOPPPS展开教学,并对混合...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积极构建与实践混合式教学。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方面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中环节基于BOPPPS展开教学,并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通过讨论,文章认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在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之间——《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方法谈
6
作者 陈薇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结构拼图式”“切片式”“阐释式”“设计方法推理式”“源头追问式”“过程式”,基本能够代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之间达成的路径。由于原论文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因此这种评述有利于了解国际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对建筑史学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系统
下载PDF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知识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7
作者 邓胜利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24,共10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胜利教授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标选题“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知识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首先阐述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胜利教授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标选题“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知识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首先阐述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知识库的必要性和突破口;接着介绍了课题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最后提出课题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研究方法 知识库构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下载PDF
专业认证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8
作者 李永刚 刘金鑫 +2 位作者 张雪 姜佰文 金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是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是学生能够进入农业科研...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是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是学生能够进入农业科研领域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基础工具。本课程依据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体系,力求实现“教书”“育人”“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一体化,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项目教学法 教学体系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思政元素
下载PDF
深化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评介
9
作者 李佑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系列重点主题图书中,由周批改教授独著的《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该著从方法角度总结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刻阐释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当时行、现在行、... 在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系列重点主题图书中,由周批改教授独著的《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作。该著从方法角度总结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刻阐释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当时行、现在行、未来依然行的道理,对于我们科学和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加强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 调查研究方法 理论自信 宝贵财富 人民出版社 精品力作 不可忽视 方法角度
下载PDF
交叉与融合: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
10
作者 高明 漆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遗址美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对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遗址”研究者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丰富大遗址保护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国遗址美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将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分为遗址美术一般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本体研究方法、遗址美术保护和利用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遗址美术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脱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遗址美术 研究方法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方法若干问题——以邓子恢研究为例
11
作者 蒋伯英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28-147,227,共21页
人物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深化党史人物研究,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很有必要。本文依据笔者邓子恢研究的经历和体会,就有关党史人物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投入、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术史评估与史料收集、党史人物历史地位评估及研究重点... 人物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深化党史人物研究,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很有必要。本文依据笔者邓子恢研究的经历和体会,就有关党史人物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投入、党史人物研究的学术史评估与史料收集、党史人物历史地位评估及研究重点等问题做一解析,希冀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人物 邓子恢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探索
12
作者 樊冬娌 钱涛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671-1676,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具体措施,以适应新工科形势下对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课程改革 新工科 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
下载PDF
深化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须具有方法论思维——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论》
13
作者 石伟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经过硕士三年的上下求索、博士四年的潜心钻研、工作三年的精耕细作之后,郝天聪博士的学术专著《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论》终于付梓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全面复兴,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随之成为一个新兴领域,并涌现出... 在经过硕士三年的上下求索、博士四年的潜心钻研、工作三年的精耕细作之后,郝天聪博士的学术专著《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论》终于付梓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全面复兴,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随之成为一个新兴领域,并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学术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术专著 教育研究方法 四年 上下求索 精耕细作 三年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研究方法与路径思考之三——《内经》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14
作者 邢玉瑞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对古今《内经》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深入分析,提出今后《内经》研究应弘扬科学精神,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科学问题研究以及选择适宜的方法与路径,要围绕中医学理论与临床,采用考据学、语言文字学、发生学、诠释学、哲学方法论、多学... 通过对古今《内经》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深入分析,提出今后《内经》研究应弘扬科学精神,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围绕科学问题研究以及选择适宜的方法与路径,要围绕中医学理论与临床,采用考据学、语言文字学、发生学、诠释学、哲学方法论、多学科特别是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等方法,揭示《内经》理论的实质,重构中医理论体系,回应现代实际需要,阐明《内经》乃至中医学术发展规律,使《内经》的研究逐步从诠释、证实性研究发展为自主创新性研究,促进中医学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研究方法 研究路径 述评
下载PDF
基于民系民居文化理论的中国本土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自主建构与范式变革
15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系民居 建筑史学 建筑文化 研究方法 陆元鼎建筑思想
下载PDF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方法述要
16
作者 赵辉 张华敏 +2 位作者 张磊 刘思鸿 佟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8-233,共6页
中医古籍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医药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泉。文章从概念到应用实践系统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包括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人工智能)、循证医学方法,并对... 中医古籍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医药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泉。文章从概念到应用实践系统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包括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人工智能)、循证医学方法,并对其在古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举例,以期为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古籍研究方法 文献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案例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特征及规范
17
作者 马玉龙 魏署光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6,I0004,共12页
以中国院校研究案例辑及四大核心期刊上的案例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案例研究的特征及规范性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评估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结果发现: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体现了院校研究自我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基本特征,案例研究主题... 以中国院校研究案例辑及四大核心期刊上的案例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案例研究的特征及规范性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评估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结果发现: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体现了院校研究自我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基本特征,案例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整体规范性不足,当前案例研究的规模与质量尚不足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专题及院校研究理论。院校研究主体价值取向的二元矛盾、案例研究方法的复杂性以及院校研究共同体内部缺乏案例研究的统一标准及系统规划,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高校决策
下载PDF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性评价设计与实践
18
作者 吴传栋 张鹏晖 +2 位作者 范丽霞 甘章华 刘静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材料类核心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为例,阐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形成性评价机制设计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课程思政建设 特色案例 材料研究方法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
19
作者 王吉涛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剩余油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密度、井网模式、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动态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等,各种方法的研究目的和适用条件不同,测试结果反映不同位置、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总体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呈现连续相和非连续相多种形式;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方面:超大物理模型的构建、多尺度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集成、考虑不同驱替介质及物性时变与非连续相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多学科多方法矿场测试的综合应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非线性渗流 研究方法 适用条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寻找消失的遗产:基于多重证据的湮废园林复原研究方法
20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目的】湮废园林涉及历史上因各种原因消失的园林,以及现存园林经重大改变前的早期风貌。中国园林早期的历史风貌是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原研究是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方法】探索多重证据在湮废园林复原... 【目的】湮废园林涉及历史上因各种原因消失的园林,以及现存园林经重大改变前的早期风貌。中国园林早期的历史风貌是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原研究是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方法】探索多重证据在湮废园林复原研究中的运用:首先将复原证据分为现场实存、遗址考古、诗文文献、绘画图像、口述证言、相关实存和造园理论7种类型,按性质可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言辞证据,按关联性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进而逐一辨析7类证据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它们在复原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指出湮废园林复原过程中应注意证据的可用性与可靠性,关注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和证据的持续更新。【结论】尝试建立一套依据可靠、过程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为湮废园林复原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湮毁园林 多重证据 复原研究方法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