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名”到“有名”: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1
作者 刘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207,共9页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史”在20世纪上半叶有了过往所不具有的人文内涵,其关注点不在创作主体的个性流露,学术取向也不在于对象“有名”或“无名”,而是从创作共性角度去看待整体的艺术流变趋势。正是基于此,“无名艺术史”的研究与书写范式部分取代传统范式,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的中西方学术对话桥梁,凸显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名艺术史 研究范式转移 从“无名”到“有名”
下载PDF
范式转移下的针灸临床研究思考
2
作者 杜元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针灸学的理论范式,即宏观性、人文科学性范式的优点与缺陷,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传统针灸学理论范式受到了历史技术条件的制约,在科学技术时空变化下,需要对传统针灸学理论进行范式转移和补充,即向微观性...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针灸学的理论范式,即宏观性、人文科学性范式的优点与缺陷,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传统针灸学理论范式受到了历史技术条件的制约,在科学技术时空变化下,需要对传统针灸学理论进行范式转移和补充,即向微观性、自然科学性范式转移。目前,针灸临床研究范式以证实针灸临床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均以表明传统针灸学理论的指导价值为终极目标,缺乏基于现代科学创新、可用于指导针灸临床的新理论与规律。针灸临床研究在范式转移下应重视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现代科学属性的针灸理论与规律的研究,如在局部诊疗理论范式下,应着重研究针刺体表不同组织层次的治病特征与规律;在远端与整体诊疗范式下,应深入探讨神经网络、纤维网络及脉管网络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及相关特征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外治法 理论范式 研究范式转移 临床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计算社会科学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被引量:20
3
作者 孟小峰 张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0,共8页
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对社会以及相关现象展开研究。当技术模式进入后大数据时代,当万物互联技术涌现,当中国社会呈现城市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和扁平化等... 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对社会以及相关现象展开研究。当技术模式进入后大数据时代,当万物互联技术涌现,当中国社会呈现城市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和扁平化等发展趋势,传统的计算社会科学只有进行变革才能与时俱进,因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时代迈向后大数据时代,计算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大数据融合、大数据治理、大数据隐私、数据透明和人机悖论等方面。要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将上述挑战转换为机遇,从而真正完成计算社会科学变革,就必须实现科学研究范式转移。在“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丰富技术内涵”的相辅相成机制中,以社会学家为代表的学者将可能提出根植于社会科学的第五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社会科学 后大数据时代 万物互联 科学研究范式转移 第五科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