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监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宜峰
赵金鑫
+2 位作者
乔云飞
李爱群
邓扬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3-637,共15页
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自然灾害、周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本体健康状况始终处于风险之中。鉴于此,首先总结了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包括变形、渗漏水、风化与内部劣化;然后针...
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自然灾害、周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本体健康状况始终处于风险之中。鉴于此,首先总结了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包括变形、渗漏水、风化与内部劣化;然后针对不同病害综述了对应的多种监测/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征,并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各监测/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各技术的优势与缺陷并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研究发现,针对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上述病害的监测/检测技术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监测设备种类多、特征不一,鉴于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的易损性与不可代替性以及各种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在技术选择时,需要结合监测的多样化需求,如无损、实时、低成本等,确定出最优的监测方案。最后,根据现有的监测/检测技术研究基础,提出了灵活调整监测策略、提高监测/检测技术的普适性、加强监测/检测内容的针对性、探索多技术的联合应用、注重关键技术与协作模式的创新等若干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质
不可移动文物
监测/检测技术
监测内容
技术原理
技术应用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波技术在砖石质文物含水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继忠
曹铖
+3 位作者
张悦
贺大龙
赵朋
龚明权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6,共9页
水是造成砖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文物内部的分布、运移规律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好前景,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未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微波技术的理...
水是造成砖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文物内部的分布、运移规律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好前景,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未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仪器,并选取山西省的长春玉皇庙为对象,针对砖石材料的内部含水率开展了室内样块检测和现场墙体检测。结果表明,微波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出文物内部的空间含水率分布规律,这对于研究其病害成因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与其他多种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微波技术检测材料含水率的优点更多,值得文物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砖石质
含水率
文物保护
病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砖石质文物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能提升措施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葛家琪
林葎
+6 位作者
张玲
李一
赵亚硕
汤羽扬
邹宏
王明珠
朱鸿钧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5,共9页
砖石质文物建筑历经百余年环境因素产生劣化损伤后,多数存在安全隐患。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中所提供工程常用的结构安全性能提升措施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原则之间,存在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而新的修缮措施中又缺乏对文物建筑整体稳定性能...
砖石质文物建筑历经百余年环境因素产生劣化损伤后,多数存在安全隐患。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中所提供工程常用的结构安全性能提升措施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原则之间,存在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而新的修缮措施中又缺乏对文物建筑整体稳定性能提升有效性的分析评价方法。为此,以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Ⅰ期为例,在其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设内钢框架和外拉索的修缮方案。新增结构基本不侵入文物建筑本体,不改变原结构传力路径,基本实现了“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措施可逆”的文物保护原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承载力分析表明:采取性能提升措施后,随着原结构材料逐步劣化,原结构承载能力进一步降低,荷载才将逐渐转移至新增结构。建立了与文物建筑材料连接界面相适应的离散体结构力学模型,抗倒塌分析结果表明: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各部分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新增结构可大幅提升防震性能,实现了预防地震倒塌的结构稳定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质
文物建筑
结构修缮设计
安全性能提升
整体稳定性能提升
预防地震倒塌
原文传递
古代岩土质砌筑文物胶凝材料劣化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逢睿
王捷
+2 位作者
何真
吴琼
刘绍军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砌筑胶凝材料的耐久性对于砌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对取自两处典型岩土质砌筑文物建筑海龙屯飞龙关、飞凤关遗址和马尔康直波雕群的胶凝材料样品性能进行了测定,表明原砌筑胶凝材料基本为就地取材,采用传统工艺及传统方法制作而成...
砌筑胶凝材料的耐久性对于砌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对取自两处典型岩土质砌筑文物建筑海龙屯飞龙关、飞凤关遗址和马尔康直波雕群的胶凝材料样品性能进行了测定,表明原砌筑胶凝材料基本为就地取材,采用传统工艺及传统方法制作而成。由于未经改性,传统胶凝材料在成分及结构方面的缺陷,也成为后期劣化的源头。微结构是影响胶凝材料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
质
及
砖石质
砌筑文物
胶凝材料
碳酸钙
泥
质
胶结
原文传递
砖墙(柱)-木屋架古建筑结构静力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能指标
5
作者
葛家琪
赵强
+3 位作者
马伯涛
朱鸿钧
周萍
刘鑫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4,共9页
针对砖石质古建筑中普遍存在的砖墙(柱)-木屋架结构,以某文物展馆为例,建立了符合古建筑材料、构造机理特征的离散体分析模型。选取4种不同筑砌方式,对砖石质古建筑的损伤产生及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对砖柱不同高宽比及界面不同摩擦系数...
针对砖石质古建筑中普遍存在的砖墙(柱)-木屋架结构,以某文物展馆为例,建立了符合古建筑材料、构造机理特征的离散体分析模型。选取4种不同筑砌方式,对砖石质古建筑的损伤产生及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对砖柱不同高宽比及界面不同摩擦系数的砖柱-木屋架结构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柱顶水平荷载-位移全过程性能曲线;重点将砖石质古建筑从屈服损伤到临界失稳过程与全过程性能曲线中对应的性能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柱竖向位移角峰值点为结构临界失稳极限点。研究了稳定性能指标对应性能点确定方法:对于结构不发生明显损伤的水平位移角限值,在砖柱高宽比为8、10和大于12时,分别为1/240~1/200、1/290~1/250、1/340~1/300;对于结构静力稳定状态的水平位移角限值,在砖柱高宽比为8、10和大于12时分别为1/40、1/70、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质
古建筑
静力推覆
损伤累积
稳定性
性能指标
原文传递
题名
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监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宜峰
赵金鑫
乔云飞
李爱群
邓扬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3-637,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C15208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08024,51978033)
北京建筑大学建大英才(JDYC20200310)资助。
文摘
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自然灾害、周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本体健康状况始终处于风险之中。鉴于此,首先总结了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包括变形、渗漏水、风化与内部劣化;然后针对不同病害综述了对应的多种监测/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特征,并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各监测/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各技术的优势与缺陷并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研究发现,针对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上述病害的监测/检测技术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监测设备种类多、特征不一,鉴于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的易损性与不可代替性以及各种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在技术选择时,需要结合监测的多样化需求,如无损、实时、低成本等,确定出最优的监测方案。最后,根据现有的监测/检测技术研究基础,提出了灵活调整监测策略、提高监测/检测技术的普适性、加强监测/检测内容的针对性、探索多技术的联合应用、注重关键技术与协作模式的创新等若干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砖石质
不可移动文物
监测/检测技术
监测内容
技术原理
技术应用方法
Keywords
immovable brick and stone cultural relics
monitoring/detecting technology
monitoring contents
technology princip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ethods
分类号
TU196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波技术在砖石质文物含水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继忠
曹铖
张悦
贺大龙
赵朋
龚明权
机构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山西省古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C1520500)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03D31080)
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与国家文物局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资助。
文摘
水是造成砖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文物内部的分布、运移规律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好前景,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未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仪器,并选取山西省的长春玉皇庙为对象,针对砖石材料的内部含水率开展了室内样块检测和现场墙体检测。结果表明,微波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出文物内部的空间含水率分布规律,这对于研究其病害成因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与其他多种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微波技术检测材料含水率的优点更多,值得文物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微波技术
砖石质
含水率
文物保护
病害
Keywords
Microwave technology
Brick and stone
Moisture content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Disease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砖石质文物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能提升措施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葛家琪
林葎
张玲
李一
赵亚硕
汤羽扬
邹宏
王明珠
朱鸿钧
机构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21000)。
文摘
砖石质文物建筑历经百余年环境因素产生劣化损伤后,多数存在安全隐患。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中所提供工程常用的结构安全性能提升措施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原则之间,存在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而新的修缮措施中又缺乏对文物建筑整体稳定性能提升有效性的分析评价方法。为此,以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Ⅰ期为例,在其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设内钢框架和外拉索的修缮方案。新增结构基本不侵入文物建筑本体,不改变原结构传力路径,基本实现了“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措施可逆”的文物保护原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承载力分析表明:采取性能提升措施后,随着原结构材料逐步劣化,原结构承载能力进一步降低,荷载才将逐渐转移至新增结构。建立了与文物建筑材料连接界面相适应的离散体结构力学模型,抗倒塌分析结果表明: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各部分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新增结构可大幅提升防震性能,实现了预防地震倒塌的结构稳定性能目标。
关键词
砖石质
文物建筑
结构修缮设计
安全性能提升
整体稳定性能提升
预防地震倒塌
Keywords
masonry historical building
structural repair design
safet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stabilit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arthquake collapse prevention
分类号
TU36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岩土质砌筑文物胶凝材料劣化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逢睿
王捷
何真
吴琼
刘绍军
机构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岩土文物保护特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出处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文摘
砌筑胶凝材料的耐久性对于砌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对取自两处典型岩土质砌筑文物建筑海龙屯飞龙关、飞凤关遗址和马尔康直波雕群的胶凝材料样品性能进行了测定,表明原砌筑胶凝材料基本为就地取材,采用传统工艺及传统方法制作而成。由于未经改性,传统胶凝材料在成分及结构方面的缺陷,也成为后期劣化的源头。微结构是影响胶凝材料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岩土
质
及
砖石质
砌筑文物
胶凝材料
碳酸钙
泥
质
胶结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砖墙(柱)-木屋架古建筑结构静力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能指标
5
作者
葛家琪
赵强
马伯涛
朱鸿钧
周萍
刘鑫刚
机构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21000)。
文摘
针对砖石质古建筑中普遍存在的砖墙(柱)-木屋架结构,以某文物展馆为例,建立了符合古建筑材料、构造机理特征的离散体分析模型。选取4种不同筑砌方式,对砖石质古建筑的损伤产生及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对砖柱不同高宽比及界面不同摩擦系数的砖柱-木屋架结构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柱顶水平荷载-位移全过程性能曲线;重点将砖石质古建筑从屈服损伤到临界失稳过程与全过程性能曲线中对应的性能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柱竖向位移角峰值点为结构临界失稳极限点。研究了稳定性能指标对应性能点确定方法:对于结构不发生明显损伤的水平位移角限值,在砖柱高宽比为8、10和大于12时,分别为1/240~1/200、1/290~1/250、1/340~1/300;对于结构静力稳定状态的水平位移角限值,在砖柱高宽比为8、10和大于12时分别为1/40、1/70、1/100。
关键词
砖石质
古建筑
静力推覆
损伤累积
稳定性
性能指标
Keywords
ancient masonry building
static pushover
damage accumulation
stability
performance index
分类号
TU398.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砖石质不可移动文物本体监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吴宜峰
赵金鑫
乔云飞
李爱群
邓扬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波技术在砖石质文物含水率检测中的应用
黄继忠
曹铖
张悦
贺大龙
赵朋
龚明权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砖石质文物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能提升措施研究
葛家琪
林葎
张玲
李一
赵亚硕
汤羽扬
邹宏
王明珠
朱鸿钧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4
古代岩土质砌筑文物胶凝材料劣化分析
王逢睿
王捷
何真
吴琼
刘绍军
《四川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5
砖墙(柱)-木屋架古建筑结构静力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能指标
葛家琪
赵强
马伯涛
朱鸿钧
周萍
刘鑫刚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