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砗磲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人工培养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昊天 刘成程 +3 位作者 赵楠钰 李军 李旭祥 晏宏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30-43,共14页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与虫黄藻共生,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砗磲数量骤减,对砗磲进行人工培养、繁育、放流,成为砗磲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砗磲碳酸盐壳体还是一种良好的高分辨...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与虫黄藻共生,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砗磲数量骤减,对砗磲进行人工培养、繁育、放流,成为砗磲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砗磲碳酸盐壳体还是一种良好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载体,但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还存在较大争议,实验室培养也是探讨砗磲地球化学指标环境指示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开展了砗磲的培养试验,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分析各种环境因子对砗磲生长及壳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本文就砗磲的培养方法、人工培养条件进行简要综述,并从温度、光照、盐度、p CO_(2)、营养盐、金属离子等多个方面对人工培养条件下,砗磲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生理适应性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砗磲的培养保护和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虫黄藻 砗磲实验室培养
下载PDF
南海西沙群岛现代鳞砗磲内外层壳体稳定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梁承德 韩韬 +6 位作者 赵楠钰 文汉锋 王国桢 刘成程 杨昊天 耿鋆 晏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3,共13页
砗磲具有清晰的生长纹层,是记录热带海洋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其壳体δ^(18)O、δ^(13)C已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层壳体,关于外层壳体的研究十分稀少。本研究通过对采自南海西沙群岛浪花礁一个现... 砗磲具有清晰的生长纹层,是记录热带海洋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其壳体δ^(18)O、δ^(13)C已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层壳体,关于外层壳体的研究十分稀少。本研究通过对采自南海西沙群岛浪花礁一个现代鳞砗磲的内外层壳体进行月分辨率δ^(18)O、δ^(13)C测试和内壳日生长纹层扫描,分析内外层壳体δ^(18)O和δ^(13)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砗磲外壳δ^(18)O比内壳δ^(18)O更加偏正,但是两者都具有十分相似的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海表面温度的控制,表明砗磲内外层壳体δ^(18)O能够可靠地指示气候环境的变化。砗磲内外层壳体δ^(13)C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内壳δ^(13)C具有明显的年周期变化。通过对比分析砗磲内壳δ^(13)C与日生长速率、气候环境参数,发现内壳δ^(13)C的季节变化主要与初级生产力和砗磲自身生命活动有关。砗磲外壳δ^(13)C相对于内壳δ^(13)C较为偏负,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且无季节性变化,这可能是由采样路径偏离最大生长轴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δ^(13)C δ^(18)O 气候变化 南海
下载PDF
保护南海砗磲贝类资源刻不容缓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勇 孔伟 《河北渔业》 2015年第4期62-62,共1页
1砗磲资源现状 砗磲是一种大型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贝壳可制作成精美的贝雕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药用价值。砗磲分布在南海诸岛和海南岛等海域,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中。其种类有:库氏砗磲... 1砗磲资源现状 砗磲是一种大型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贝壳可制作成精美的贝雕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药用价值。砗磲分布在南海诸岛和海南岛等海域,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中。其种类有: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砗磲 库氏砗磲 maxima GIGAS 双壳类 番红 大珠母贝 马氏珠母贝 虾蟹类
下载PDF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4
作者 吴程宏 刘维 +3 位作者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分布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下载PDF
砗磲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综述
5
作者 胡美玲 王沛 +2 位作者 张明哲 周卫川 陈宇 《海峡科学》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砗磲是目前现存体型最大的海洋双壳纲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对于砗磲种质保存、利用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不同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总结了砗磲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现有分子... 砗磲是目前现存体型最大的海洋双壳纲软体动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对于砗磲种质保存、利用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不同分类单元的系统关系总结了砗磲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现有分子发育学研究结果大多支持砗磲为亚科,亚科下有砗磲属、砗蚝属,砗磲属下分为3个亚属,种群亚属之前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模棱两可,需要更多的实验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此外,还对近年来新发现的种类重新分析、梳理,为砗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分类 分子系统发育 基因组
下载PDF
“金丝砗磲”研究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罗跃平 段体玉 王春生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8-40,I0002,共4页
最近,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金丝砗磲"。通过常规宝石学检测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种"金丝砗磲"并不是砗磲,而是一种海洋腹足纲类海螺贝经染色而成的饰品。该海螺贝... 最近,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金丝砗磲"。通过常规宝石学检测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种"金丝砗磲"并不是砗磲,而是一种海洋腹足纲类海螺贝经染色而成的饰品。该海螺贝呈螺旋状层状构造,可以通过其表面颜色不均、黄色部分不透明、黄色部分无荧光加以鉴别,也可以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砗磲 砗磲 贝壳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下载PDF
鳞砗磲的人工繁育和早期发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跃环 肖述 +4 位作者 李军 马海涛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3-1723,共11页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获得初孵D形幼虫;优选的D形幼虫经过5 d的微充气培养,即发育至足面盘幼虫,进入附着变态期。利用净水采苗法促使幼虫完成变态,经过7~10 d,幼虫出现鳃、次生壳,并建立完善的虫黄藻系统,即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利用一定浓度虫黄藻浸泡足面盘幼虫2 h以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变态率。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模式和2000~3000 lx光照(白天)进行稚贝培养,稚贝利用体内虫黄藻提供的营养就可以继续完成贝壳生长、器官发育。经过48 d和65 d的培育,分别成功获得壳长×壳高=(1174.0±146.5)μm×(1208.0±135.3)μm的稚贝约3万个,壳长×壳高=(1750.2±224.1)μm×(1816.5±226.5)μm的幼贝约0.5万个。本研究首次在国内人工繁育成功,获得了鳞砗磲苗种,为鳞砗磲人工大规模繁育、增殖放流、移植保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人工繁育 幼虫培育 附着变态 虫黄藻 稚贝培养
下载PDF
砗磲研究现状及在我国南海开展养殖的前景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勤 王玉芬 姜秀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3,共7页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及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砗磲通过与其共生的虫黄藻获得营养...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及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砗磲通过与其共生的虫黄藻获得营养,这一特性使得砗磲生长速度极快。砗磲的单位面积保有量可达400t·hm-2,使得它们在热带珊瑚礁海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养殖意义。不仅如此,砗磲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珊瑚礁修复价值以及碳汇渔业价值对于海洋开发和保护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南海拥有环境优越的广阔热带海域,可开展砗磲养殖的面积达3000km2以上。结合以上认识,作者认为砗磲养殖具有形成热带海洋贝类养殖重大产业的潜力,可以为我国南海珊瑚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增养殖 南海 珊瑚礁保护 碳汇渔业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氨氮、活性磷酸盐及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春胜 刘小霞 +2 位作者 汪浩 王爱民 顾志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318,共6页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以水体中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溶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000lx光照时,番红砗磲排氨量逐渐减少,在光照12000lx时转为吸收海水中氨氮,并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以水体中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溶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000lx光照时,番红砗磲排氨量逐渐减少,在光照12000lx时转为吸收海水中氨氮,并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1.89μg/(ind·h)];在2000lx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可吸收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并释放氧气。其活性磷酸盐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加,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峰。在实验光照范围内,番红砗磲产氧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逐渐增加。上述结果显示番红砗磲最佳光照强度约为16000lx。(2)当番红砗磲自黑暗转移至各光照组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吸收率均随时间逐渐降低,而产氧率则逐渐升高。(3)光色显著影响番红砗磲合成代谢,蓝光最佳,红光次之,白光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光照强度 光色 代谢
下载PDF
三亚近海诺亚砗磲分布特征及底质对其外套膜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春胜 吴川良 +4 位作者 李秀保 刘闯 王爱民 顾志峰 吕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5-651,共7页
文章调查了三亚近海蜈支洲岛(主要受旅游扰动影响)和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亚龙湾、鹿回头半岛和东西瑁岛,主要受非法捕捞影响)的诺亚砗磲(Tridacna noae)分布、密度、种群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亚龙湾和蜈支洲岛海域... 文章调查了三亚近海蜈支洲岛(主要受旅游扰动影响)和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亚龙湾、鹿回头半岛和东西瑁岛,主要受非法捕捞影响)的诺亚砗磲(Tridacna noae)分布、密度、种群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亚龙湾和蜈支洲岛海域诺亚砗磲密度最高,分别为2.00×10~(–2)和1.92×10~(–2)ind./m~2,显著高于东西瑁岛和鹿回头半岛海域(P<0.05)。蜈支洲岛诺亚砗磲群体主要分布于2—4 m水深,亚龙湾群体主要分布于6—8 m水深;(2)在蜈支洲岛海域,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15 cm四种规格诺亚砗磲均有分布,表明该海域种群结构稳定;(3)诺亚砗磲主要分布于活珊瑚区,其次为礁石区,砂石区极少;(4)诺亚砗磲外套膜RGB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均呈现显著地相关性(P<0.05),其中蜈支洲岛群体RGB参数相关系数低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体。综上所述,与旅游扰动相比,非法捕捞是影响砗磲种群结构和外套膜颜色的主要因素。研究可为砗磲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亚砗磲 非法捕捞 旅游扰动 资源分布 种群结构 底质 外套膜颜色
下载PDF
砗磲高分辨率Sr/Ca温度计:3种物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达 晏宏 +1 位作者 王玉宏 孙立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对采自南海西沙的3种不同种的现代砗磲(库氏砗磲、鳞砗磲、砗蚝)进行了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库氏砗磲和鳞砗磲的Sr/Ca比值呈现出年周期变化并与实测的海表面温度(SST)形成较好的对应;而砗蚝的Sr/Ca比值年周期信号较弱且与温... 对采自南海西沙的3种不同种的现代砗磲(库氏砗磲、鳞砗磲、砗蚝)进行了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库氏砗磲和鳞砗磲的Sr/Ca比值呈现出年周期变化并与实测的海表面温度(SST)形成较好的对应;而砗蚝的Sr/Ca比值年周期信号较弱且与温度的对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全年逐月或逐周对应和极端对应,我们共获得了两种砗磲的4个有效的Sr/Ca-SST方程,并能较好地作为Sr/Ca温度计进行温度恢复.对比不同种类的砗磲,其Sr/Ca分布有所不同,相应的Sr/Ca-SST方程也有一定的区别.这项研究为选择性地应用砗磲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Sr/Ca 南海 海表面温度(SST)
下载PDF
长砗磲(Tridacna maxima)个体大小与虫黄藻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晓梅 杜宇 林炽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81-2982,2987,共3页
[目的]分析长砗磲个体大小与虫黄藻数量的关系。[方法]以采自海南东瑁洲岛的28只长砗磲为试材,用SAS统计软件对长砗磲体内的虫黄藻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与壳长和干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砗磲体内的虫黄藻总数随着长砗磲壳长和干重的... [目的]分析长砗磲个体大小与虫黄藻数量的关系。[方法]以采自海南东瑁洲岛的28只长砗磲为试材,用SAS统计软件对长砗磲体内的虫黄藻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与壳长和干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长砗磲体内的虫黄藻总数随着长砗磲壳长和干重的增加均呈对数增长,与壳长的相关系数为0.967 2(P<0.01),与干重的相关系数为0.934 0(P<0.01),二者均表现极显著相关性。长砗磲体内的总叶绿素a含量随着壳长的增长而增加,其相关系数为0.936 7(P<0.01),二者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但单个虫黄藻细胞内叶绿素含量不随长砗磲个体的增大而增加,而是保持了1个恒定值2.5(±0.32,n=28)pg/cell。[结论]长砗磲通过增加体内虫黄藻的数量来增加光合作用产物的总量,以满足自身生存与生长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虫黄藻 营养
下载PDF
南海西沙大砗磲高分辨率Sr/Ca温度计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晏宏 邵达 +1 位作者 王玉宏 孙立广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2期381-386,共6页
本文对采自南海西沙的现代大砗磲(AD 1994—2005)进行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洋双壳类Sr/Ca的不规律变化特征不同,南海砗磲Sr/Ca比值呈现出很好的年周期变化,且与实测SST形成很好的对应。通过全年对应和极端对应两种... 本文对采自南海西沙的现代大砗磲(AD 1994—2005)进行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洋双壳类Sr/Ca的不规律变化特征不同,南海砗磲Sr/Ca比值呈现出很好的年周期变化,且与实测SST形成很好的对应。通过全年对应和极端对应两种方法,建立了月分辨率砗磲Sr/Ca与SST的相关方程,分别为:Sr/Ca(mmol·mol^(-1))=3.595-0.0487×SST(℃)和Sr/Ca(mmol·mol^(-1))=3.842-0.0578×SST(℃)。后报结果对比分析显示两个方程在后报年平均温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都较为准确。但是在后报极端月份温度上,极端对应方法更为准确。本研究为应用大砗磲探讨全新世SST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南海 Sr/Ca SST 古气候
下载PDF
砗磲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晓梅 林炽贤 林理 《中国渔业经济》 2008年第5期58-60,共3页
砗磲自古受到人们的青睐。砗磲贝位于"佛教七宝"之首,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砗磲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海味;砗磲可用于培育大型珍珠;其贝雕工艺品可供观赏;贝壳可作为盛放物品的器皿并可烧制石灰;其活体是水族的... 砗磲自古受到人们的青睐。砗磲贝位于"佛教七宝"之首,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砗磲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海味;砗磲可用于培育大型珍珠;其贝雕工艺品可供观赏;贝壳可作为盛放物品的器皿并可烧制石灰;其活体是水族的新宠;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砗磲还可用于环境分析,是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砗磲将是一种很有养殖前景的海洋经济动物。本文综述了砗磲在以上各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食用 药用 工艺品 环境分析
下载PDF
砗磲的宝石资源地质学特征及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涛 《低碳世界》 2017年第18期276-277,共2页
宝石资源地质学是主要研究宝玉石成因、产出、分类以及宝玉石鉴赏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学科。狭义的宝石指宝石级的天然矿物晶体或集合体,广义的宝石也包括一些罕见的有机宝石,如琥珀、珊瑚、珍珠、象牙等,显然砗磲也属于这一范畴。本文将... 宝石资源地质学是主要研究宝玉石成因、产出、分类以及宝玉石鉴赏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学科。狭义的宝石指宝石级的天然矿物晶体或集合体,广义的宝石也包括一些罕见的有机宝石,如琥珀、珊瑚、珍珠、象牙等,显然砗磲也属于这一范畴。本文将从砗磲的基本特征、来源、分类进行阐述,着重介绍砗磲的加工及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宝石资源地质学 砗磲分类 宝石市场调研
下载PDF
砗磲人工繁育、资源恢复与南海岛礁生态牧场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喻子牛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20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南海珊瑚岛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特色海洋和渔业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的保障。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具有优良的造礁、固护礁功能,并为其它岛礁生物提供栖息地、繁育和庇护场所;近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环境变... 南海珊瑚岛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特色海洋和渔业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的保障。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具有优良的造礁、固护礁功能,并为其它岛礁生物提供栖息地、繁育和庇护场所;近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砗磲及珊瑚等岛礁生物资源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其岛礁生态牧场天然参与者和构建者的功能受损明显。我们突破砗磲幼虫虫黄藻植入难点和变态率极低的瓶颈问题,率先在成功研发了砗磲规模化人工繁育和中培技术,并进行了放流增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砗磲及珊瑚等生物资源情况依然严峻,期望今后开展更系统、科学、更大规模的基于砗磲、珊瑚及其它重要礁栖生物放流增殖的生态牧场构建,全面恢复南海珊瑚岛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推动南海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礁生态牧场 砗磲 规模化人工繁育和中培 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恢复 南海
下载PDF
我国野生砗磲保护机制之完善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秀卫 《新东方》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砗磲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规范的保护,但存在着法律解释不清晰、执法方面较困难、行政处罚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保护与加强宣传等... 砗磲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规范的保护,但存在着法律解释不清晰、执法方面较困难、行政处罚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保护与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法律解释 执法 行政处罚
下载PDF
砗磲:潜在的古天气研究载体
18
作者 晏宏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现代气象观测资料时间跨度较短,限制了我们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系统的理解。古气候资料是对现代观测资料的重要补充,但现有古气候资料的时间分辨率通常较低,最高到年或月,无法用于研究发生在过去的天—小时尺度极端天气变化。砗磲是全球海... 现代气象观测资料时间跨度较短,限制了我们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系统的理解。古气候资料是对现代观测资料的重要补充,但现有古气候资料的时间分辨率通常较低,最高到年或月,无法用于研究发生在过去的天—小时尺度极端天气变化。砗磲是全球海洋中最大的双壳类,其碳酸盐壳体通常具有肉眼可见的年纹层,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广泛用于海洋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除了年纹层外,砗磲壳体还被发现具有独特的日生长纹层,利用微区成像及超高分辨率原位分析技术,可从砗磲壳体日纹层中获取天甚至小时分辨率的生物地球化学指标记录。这些超高分辨率的生物地球化学指标记录,被发现可用于重建过去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寒潮等,表明砗磲有希望被开发成前所未有的古天气研究载体。本文将对砗磲壳体的日生长纹层及古天气研究潜力进行介绍,并就未来的研究预期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日生长纹层 生物地球化学 古气候 古天气
下载PDF
贝类之王——砗磲
19
作者 宋盛宪 庄世鹏 《水产科技》 2009年第4期40-,共1页
贝类即所谓的软体动物,约有10万种之多,是动物界中相当繁荣的一门动物,它们都有柔软而不分节的身体,还有紧贴外套膜的贝壳;贝类的用途很广,人们对它并不陌生,海洋中常见的有鲍鱼、海螺、贻贝、牡蛎、鱿鱼、章鱼、泥蚶……等。
关键词 砗磲 贝类 泥蚶 闭壳肌
下载PDF
光照对不同规格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小霞 李乐 +2 位作者 郑兴 顾志峰 刘春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9,共8页
在水温24–26℃下,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000 lx光照强度和黑暗对壳长为(63.53±1.22)mm(S组)、(75.87±1.50)mm(M组)和(92.75±3.02)mm(L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水温24–26℃下,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000 lx光照强度和黑暗对壳长为(63.53±1.22)mm(S组)、(75.87±1.50)mm(M组)和(92.75±3.02)mm(L组)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释放氧气,吸收氨氮和活性磷酸盐。黑暗条件下,番红砗磲代谢状况与其他双壳贝类类似。番红砗磲个体代谢率与规格密切相关:光照条件下个体越大,产氧率、对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吸收率越高;黑暗条件下,个体越大,耗氧率、对氨氮和活性磷酸盐释放率亦越高。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软体部单位干重代谢率与其个体规格呈负相关,个体越大,单位干重的产氧率、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吸收率越小。实验首次量化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对氧、氨氮及活性磷酸盐的吸收和排泄状况,结果可为研究番红砗磲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对砗磲人工养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红砗磲 光照 规格 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