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文言小说“破家”母题研究——由《聊斋志异》管窥清初文人对婚姻制度的反思与突围 被引量:2
1
作者 项裕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7,共5页
《聊斋志异》描写了人们抛弃世俗婚姻的多种原因:或因对黑暗社会的彻底绝望;或因对女性通奸、改嫁等行为的痛恨;或因男性因"好色"而悟道修行;或因仙人侠客等身份而唾弃婚姻。"破家"母题中的男女虽断绝了夫妇之伦,... 《聊斋志异》描写了人们抛弃世俗婚姻的多种原因:或因对黑暗社会的彻底绝望;或因对女性通奸、改嫁等行为的痛恨;或因男性因"好色"而悟道修行;或因仙人侠客等身份而唾弃婚姻。"破家"母题中的男女虽断绝了夫妇之伦,却又接受孝亲抚子的家庭义务。由于传统乡族社会尚无法为单身生活提供足够的伦理支撑,道佛文化成为人们消解婚姻及抗拒儒家家庭观念的主要思想资源。清初此类小说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婚姻制度的反思乃至抗拒,并揭示了"破家"行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及伦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言小说 破家 《聊斋志异》 婚姻伦理
下载PDF
《金瓶梅》“财货”叙事与“破家”母题解读——试论明代世情小说中经济因素对婚姻伦理的解构与冲击 被引量:1
2
作者 项裕荣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金瓶梅》将"财货"对世道人情的各种影响刻画得细致精微。宋明时代的婚姻伦理,因财货因素的渗入侵染而被扭曲得破败不堪。这种"破家"现象有三方面的表现:一则夫妻间的交欢因"财货"之需而恍若交易;其次,... 《金瓶梅》将"财货"对世道人情的各种影响刻画得细致精微。宋明时代的婚姻伦理,因财货因素的渗入侵染而被扭曲得破败不堪。这种"破家"现象有三方面的表现:一则夫妻间的交欢因"财货"之需而恍若交易;其次,经济地位的悬殊导致了家庭成员的心态失衡;其三,贫苦家庭中,只有柴米没有恩爱,甚至有丈夫坐视妻子"售色"者。凡此等等,"财货"因素都使得夫妻之间离心离德。故此,"财货"在《金瓶梅》中是以夫妻伦理的破坏者面目兀立其中。如果今天的婚姻伦理能够保持适度弹性,正视"财货"的适度地位,庶几可以缓解甚至改变其与婚姻的冲突与敌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家 《金瓶梅》 财货 婚姻 潘金莲 经济因素
下载PDF
試論《禮記正義》中的注家破經
3
作者 吕友仁 《中国经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前賢或云“著書之例,注不駁經”。實際情况,並非如此。此拙稿之所以作之一也。據鄙人初步調查,《五經》之中,注家破經之例,以《禮記》一經最多,凡33例,超過其他四經之總和。《禮記》一經注家破經獨多之原因何在?此拙稿之所以作之二也。
关键词 《禮記正義》 鄭玄 王肅 直言 微言
下载PDF
当家难
4
作者 米叔 《北京物价》 1995年第6期44-44,共1页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近来表妹突然关心起物价问题来了。这位结婚十五载从不过问柴米油盐几多钱的“活神仙”,原来也食“人间烟火”,今年春节前夕她公婆突然相继去世,这位“甩手掌柜”不得已只好亲自上阵当家理家,用她自己的话说:“真够我...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近来表妹突然关心起物价问题来了。这位结婚十五载从不过问柴米油盐几多钱的“活神仙”,原来也食“人间烟火”,今年春节前夕她公婆突然相继去世,这位“甩手掌柜”不得已只好亲自上阵当家理家,用她自己的话说:“真够我招驾的”。不久前利用双休日我去看望了她。 一进门颇让我吃惊,“鸟枪换炮了”。房子刚刚装修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家 鸟枪 太阳从 厨房 婆婆 市场行情 双休日 豆腐 烟火 小铁片
下载PDF
宋代诏葬制度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红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9-182,共14页
宋代继承了汉唐之际官员卒后“遣官护丧”和“葬费官给”的诏葬仪制,在实践层面主要突出中使护丧、卤薄仪仗、财物赙赐、葬地敕指等四个内容。宋代改变了唐代由鸿胪寺卿等属官护丧的“遣官护丧”惯例,形成由内侍人员专权的“中使督丧”... 宋代继承了汉唐之际官员卒后“遣官护丧”和“葬费官给”的诏葬仪制,在实践层面主要突出中使护丧、卤薄仪仗、财物赙赐、葬地敕指等四个内容。宋代改变了唐代由鸿胪寺卿等属官护丧的“遣官护丧”惯例,形成由内侍人员专权的“中使督丧”新制,藉此彰显国家的政治威仪和皇帝的圣眷君恩。“中使护丧”在具体实践中衍生出内侍挟旨专权掠夺丧家和增加丧费的行为,于是从真宗、仁宗时期开始出现丧家抗辞诏葬而朝廷听之的现象。宋代贫穷官宦之家有丧大多无力应付“中使护丧”的诏葬礼遇,而一般丧家亦多会在葬后坠入家贫的困境,故而在礼法实践中朝廷派人专询诏葬意愿而丧家积极上章乞免成为一种常态做法。丧家真正惧怕和抗拒的是督丧内侍的专横、赙赐威仪的张扬和敕指葬地的冲抵,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京城即已形成“诏葬破家”的谣谚并逐渐流布于京外地区,最终与“宣医纳命”一起成为时人诟病的宋朝特殊君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诏葬 “诏葬破家 身后待遇
下载PDF
困惑与觉醒——《老生儿》与《东堂老》商人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建平 李承锋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55-57,共3页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与《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是元杂剧中较有代表性的反映商人生活的作品。从两剧主人公刘从善与东堂老形象对比分析及其产生背景的探讨中 ,可以透视元代商贾阶层的生存状况和特定心理状态。同时 ,这两个形象亦体现了在...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与《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是元杂剧中较有代表性的反映商人生活的作品。从两剧主人公刘从善与东堂老形象对比分析及其产生背景的探讨中 ,可以透视元代商贾阶层的生存状况和特定心理状态。同时 ,这两个形象亦体现了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 ,人们的价值观念从传统的社会规范中不断背离所发生的潜在且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财天赐老生儿》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元杂剧 商人形象 价值观念 主体意识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世说新语》的语言美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子叶 《求是学刊》 1986年第4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语言幽默 语言美 《世说新语》 喻人 作品的语言 比喻 语言风格 桓温 破家 语言特色
下载PDF
元代差役与民户差役负担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树林 陶绪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5期26-31,共6页
元代民户之役分为两类,一是杂泛,一是差役。前人对此有过一定的论述,但对元代差役的整理、研究似嫌不够,本文拟从元代差役与民户之负担、差役负担由上户向中下户的转移及元代差役之性质等问题,试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差役 民户 税粮 下户 《至顺镇江志》 细民 差发 中等 破家 半自耕农
下载PDF
财祸
9
作者 之南 《税收与社会》 1995年第8期51-51,共1页
财祸(世像漫语)之南×县,有农民,家素贫,一日挖莱窑,偶入一唐墓,得古玩甚多,遂盗卖于文物贩子,获利16余万元。其贫时,人实诚勤谨,自得财后,即以为钱财来之甚易,×16万,即坐吃亦可数辈。于是,以此长娶美妇,... 财祸(世像漫语)之南×县,有农民,家素贫,一日挖莱窑,偶入一唐墓,得古玩甚多,遂盗卖于文物贩子,获利16余万元。其贫时,人实诚勤谨,自得财后,即以为钱财来之甚易,×16万,即坐吃亦可数辈。于是,以此长娶美妇,起高揍,日以游乐为事。后有间不良子弟,始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者 受贿者 可拆卸 唐墓 文物 美妇 破家 巧取 石门 可数
下载PDF
欲与旱魔试比高
10
作者 裴登峰 《发展》 1996年第6期3-3,共1页
同北方许多地方一样,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会宁近两年有些地方连续两年绝收。严重的旱情使本来就贫瘠的土地变得更加苍白。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缺少了生命之源的水,即使是绿洲也会变成荒漠。这样百年不遇的大旱,使会宁人不禁想到了那些... 同北方许多地方一样,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会宁近两年有些地方连续两年绝收。严重的旱情使本来就贫瘠的土地变得更加苍白。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缺少了生命之源的水,即使是绿洲也会变成荒漠。这样百年不遇的大旱,使会宁人不禁想到了那些让人记忆犹新、颤栗不已的可怕年代……。但毕竟情况不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魔 会宁 荒漠 土地锐减 绿洲 十难 视野拓展 谋生之道 破家 保守观念
下载PDF
漂泊的金义
11
《商务周刊》 2002年第16期33-36,共4页
从桐庐小镇起家,在杭州发迹,在上海一举成名,先后挺进西南三峡库区,北上黑龙江……如今,还要再杀回老家,还要在境外扬名……10多年来,陈金义都是在选择、漂泊中度过。 金义集团处于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陈金义本人也连续在《福布... 从桐庐小镇起家,在杭州发迹,在上海一举成名,先后挺进西南三峡库区,北上黑龙江……如今,还要再杀回老家,还要在境外扬名……10多年来,陈金义都是在选择、漂泊中度过。 金义集团处于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陈金义本人也连续在《福布斯》榜上有名。但有时这些也不能让他摆脱漂泊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金义 金义集团 破家 族企业 经理人 族式企业 桐庐 职业 饮料企业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喜迎新春话消防
12
作者 陈洪文 曾伟 《安徽消防》 1997年第2期22-23,共2页
春节,是火灾多发季节。历年新春佳节,正当千家翁孺聚首,万家笑语喧腾的时候,“火魔”却频频光临,给欢乐的节日带来阴影。 春节期间火灾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分析,天寒地冻、气候干燥,广大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电源、火源增多。
关键词 义务消防队 春节期间 节日期间 破家 用电管理 多发季节 笑语 消防工作 防火工作 城乡居民
下载PDF
文海浩瀚说雨情
13
作者 袁春波 《语文天地》 2005年第15期24-25,共2页
雨能润泽万物,又能阻绝交通;雨能轻轻抚摸,又会无情抽打;雨有时淅淅沥沥,有时又滂沱倾盆。细细咀嚼,用心聆听,一声声,一阵阵,许多滋味便会在心头泛起,百般图景便会在眼前浮现。
关键词 巴山夜雨 国亡
下载PDF
“亡国之音哀以思”——从《哀江南赋》到《桃花扇·余韵·哀江南》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大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46-51,共6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数千年兴废相踵、盛衰无常的风雨历程,积淀在民族心理深处,凝结成一种深沉悲壮的审美意识,弥漫于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时升时降,时聚时散。——我国传统美学中以忧伤缠绵为...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数千年兴废相踵、盛衰无常的风雨历程,积淀在民族心理深处,凝结成一种深沉悲壮的审美意识,弥漫于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时升时降,时聚时散。——我国传统美学中以忧伤缠绵为特质的阴柔之美,就是这股潜流的结晶。她与豪放飘逸的阳刚之美冲突着、激荡着,融汇为古典抒情诗审美意趣的主流——而代有遗响、哀思婉转的“亡国之音”,就是汇入古代抒情诗的长河,属于阴柔之美范畴的一股涓涓细流。她有着独立的品格和思致,有待于人们的挖掘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国之音 哀江南赋 桃花扇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审美意趣 遗响 黍离 国亡 永遇乐
下载PDF
清代妇女诗歌的繁荣与理学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品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3-58,共6页
虽然人类社会男女各半,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妇女能以文学传世的数量远不能与男子相比。自先秦至明代,有名可指的女作者不过数百人。就绝对数量来说,它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放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坛上,与数以万计的男作者相比,就未免过于悬殊... 虽然人类社会男女各半,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妇女能以文学传世的数量远不能与男子相比。自先秦至明代,有名可指的女作者不过数百人。就绝对数量来说,它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放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坛上,与数以万计的男作者相比,就未免过于悬殊了。究其原因,是阶级的压迫和男尊女卑的制度以及封建道德观念等,桎梏了妇女的聪明才智,压制了她们的创造力。而且,她们即使有所创造也得不到重视,大量作品被流失和湮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女诗人 女子无才便是德 国朝闺秀正始集 骆绮兰 薛宝钗 国亡 林黛玉 历代妇女著作考 女弟子
下载PDF
诗十首
16
作者 章仲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193-195,共3页
关键词 国亡 咸阳一炬 陈涉 历劫 滕王 书怀 游桂林 秦陵兵马俑 真如寺 秋水长天
下载PDF
李煜词境的美学风貌
17
作者 许文亮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8年第2期24-28,共5页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李煜词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魁力,正在于他把创造优美生动,新颖完整的意境作为自已在艺术实践中所追求的终极,因而,他的词境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方面作一初步地探索,以...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李煜词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魁力,正在于他把创造优美生动,新颖完整的意境作为自已在艺术实践中所追求的终极,因而,他的词境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方面作一初步地探索,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 美学风貌 词境 不揣浅陋 《菩萨蛮》 高格 水长东 唐圭璋先生 中所 国亡
下载PDF
一件“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的上海档案史料
18
作者 陆其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5,共2页
一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一手策划了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口的日僧被殴事件,之后嫁祸于三友毛巾厂工人。日方借此大做文章,扩大事态。1月28日,日军悍然出动四千余人,由装甲车开道,分数路向闸北多地发起进攻。驻防于此的国民政府第十... 一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一手策划了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口的日僧被殴事件,之后嫁祸于三友毛巾厂工人。日方借此大做文章,扩大事态。1月28日,日军悍然出动四千余人,由装甲车开道,分数路向闸北多地发起进攻。驻防于此的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由此爆发!广为人知的是此次战役十九路军(后还有第五军)以处于劣势的人数与装备,英勇抗击装备远胜于自己的日军达一个多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 三友实业社 档案史料 汇刊 达一 发起进攻 蒋光鼐 国亡 热心人士
下载PDF
顾亭林与李子德之交
19
作者 祁恒文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5期22-23,88,共3页
清初著名学者伟大爱国主义思想家顾亭林(炎武),在组织和参加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失败之后,怀着国亡家破的悲愤心情,告别亲朋故土,踏上旅游北国的里程,先后辗转于河北、山东、北京、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他所到之处,结交学者志士,交流学... 清初著名学者伟大爱国主义思想家顾亭林(炎武),在组织和参加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失败之后,怀着国亡家破的悲愤心情,告别亲朋故土,踏上旅游北国的里程,先后辗转于河北、山东、北京、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他所到之处,结交学者志士,交流学术,联络感情,开展以抗清复国为旨的遗民活动;访询史迹,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探求“国家治乱之源,民生根本之计”(陈祖武《顾炎武》24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德 顾亭林 国亡 抗清斗争 陈祖武 爱国主义思想 体察民情 康熙十八年 亭林集 唐诗研究
下载PDF
Never, Ever Break Up a Family
20
作者 Steven William Schaufel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5期384-395,共12页
Speculative-fiction stories, in print, often depict families being wrenched apart by overwhelming new forces to which the children are better able to adapt then older generations. In making speculative-fiction movies,... Speculative-fiction stories, in print, often depict families being wrenched apart by overwhelming new forces to which the children are better able to adapt then older generations. In making speculative-fiction movies, however, Hollywood typically offers a more hopeful, comforting image of a family, at the beginning somewhat less than perfect, being restored as a result of those same forces.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 (2003-2004) by Tony DiTerlizzi and Holly Black, Susan Cooper's novel The Dark is Rising (1973), and Lewis Padgett's story "Mimsy were the Borogoves" and the recent movies based (more or less loosely) thereon, Mark Waters' 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 (2007), David Cunningham's The Seeker (2007), and Bob Shaye's The Last Mimzy (2007), showing 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vies and the print-stories they are based on reflect an attempt on the part of the movie-makers to reaffirm and reinforce the family bonds that are to some extent sundered in the original s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ulative fiction printed matter movies movies based on printed matter damaged families adaptation to scree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