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虢顺民 徐锡伟 +3 位作者 向宏发 周瑞琦 董兴权 张晚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 新生断裂 地震破裂分段 地震预测 活断层 地震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边正倾滑活动断裂历史强震地表破裂分段 被引量:13
2
作者 江娃利 肖振敏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7-526,共10页
在近年活动断裂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周边断陷系 9次历史强震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个别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参数不参加统计情况下 ,这些强震地表破裂参数与活动构造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反映... 在近年活动断裂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周边断陷系 9次历史强震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个别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参数不参加统计情况下 ,这些强震地表破裂参数与活动构造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反映出强震的破裂强度及地表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 ,这些强震表现出特征型强震的稳定和非稳定的地表破裂边界 ,以及同一构造单元不同边界断裂存在的强震连续发生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分段 历史强震 正倾滑断裂 活动断裂 地震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位移累积滑动亏损特征及其破裂分段性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袁道阳 杨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2-389,共8页
根据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水平位移分组特征, 定量计算了断裂端部和不连续部位的位移累积滑动亏损率, 同时结合断裂带上的障碍体规模, 滑动速率的差异, 历史地震及古地震特征等, 对断裂带进行了破裂分段性研究。结果表明, 西秦岭北... 根据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水平位移分组特征, 定量计算了断裂端部和不连续部位的位移累积滑动亏损率, 同时结合断裂带上的障碍体规模, 滑动速率的差异, 历史地震及古地震特征等, 对断裂带进行了破裂分段性研究。结果表明,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可以划分为鸳凤断裂、漳县断裂、锅麻滩断裂3 条一级破裂段, 6 条二级破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北缘断裂 破裂分段 位移 断层 地震
下载PDF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娃利 谢新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史强震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分段特征、强震破裂端点障碍体的稳定性,强调了从断裂带演化过程认识断裂带的几何展布与现今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的异同,并讨论了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破裂危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地表破裂 破裂分段 构造演化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
下载PDF
活动断裂的累积滑动亏损及其破裂分段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3 位作者 吕太乙 何文贵 刘小凤 刘建生 《高原地震》 1993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在分析几条较典型活动断裂的累积滑动亏损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老虎山活动断裂的累积滑动亏损特征及其破裂分段意义。研究表明:累积滑动亏损是活动断裂的较普遍而重要的特征,它直接反映了断裂的多次错动特征,是进行分段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特征地震 累积滑动亏损 破裂分段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的破裂分段与地震潜势概率估计 被引量:32
6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22-330,共9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云南省东部的小江断裂带强震及大震震源的空间分布,初步划分出7个相对独立的震源段或基本破裂单元.各段历史地震的时间间隔从总体上显示出带有不确定性的“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本文初步建立起该断裂带地震时间...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云南省东部的小江断裂带强震及大震震源的空间分布,初步划分出7个相对独立的震源段或基本破裂单元.各段历史地震的时间间隔从总体上显示出带有不确定性的“时间可预报”复发行为.本文初步建立起该断裂带地震时间间隔的统计模型,引入了估算各段以上一次地震大小为背景的平均复发间隔的数学方法,由此估计出该带不同大小地震的给定信度的平均复发间隔区间.进一步提出一种适合于在具有准时间可预报复发为的断裂带上进行地震潜势实时概率分析的方法,并且运用这种方法估算了小江断裂带各段1991年至2005年地震复发的条件概率和概率增益.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的东川以南至嵩明段、澄江至华宁段未来复发强震或大震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潜势概率 断裂带 破裂分段
全文增补中
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地震破裂分段性与走滑运动分解作用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陈侠 徐锡伟 +5 位作者 闻学泽 郑荣章 陈桂华 杨虎 安艳芬 高翔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5-1310,共16页
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考察测量,对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托索湖段、玛沁段和玛曲段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以及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阿尼玛卿山双挤压弯曲和西贡周断裂交汇区为这3条段落的破裂分段标志,也成为1... 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考察测量,对东昆仑断裂带中东部托索湖段、玛沁段和玛曲段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滑动速率以及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阿尼玛卿山双挤压弯曲和西贡周断裂交汇区为这3条段落的破裂分段标志,也成为1937年托索湖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终止点.通过构造地貌方法获得这3条段落自西向东晚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11.2±1),(9.3±2)和(4.9±1.3)mm/a;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1.2±0.2),(0.7±0.1)和0.3mm/a.断裂水平滑动速率从西至东呈梯度下降,递减的滑动速率主要转换到了与东昆仑断裂相交的阿万仓断裂上.通过构造转换矢量分解获得阿万仓断裂带西支和东支构成一个滑动分解模式,断裂西南盘相对北东盘的滑动速率为4.6mm/a,滑动方向为112.1°.3条段落的活动均产生独立地表破裂,西侧托索湖段1937年发生了M7.5级地震,往东玛沁段发生了514~534calaBP和距今(1070±180)a(格萨尔王时期)的地表破裂,玛曲段地表破裂发生在1055~1524aBP,显示出段落之间与应力触发有关的地震破裂事件沿断裂带单向迁移的特征.同时利用断裂单次地震位移和古地震复发周期获得断裂的长期滑动速率,结果显示与构造地貌方法获得的滑动速率几乎一致,也显示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趋势.断裂滑动速率的递减与几何结构走向的弯曲以及横向断裂的相交一一对应,因此东昆仑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东昆仑断裂带东延与横向断裂相交和构造转换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地表破裂分段 滑动速率 滑动分解 古地震
原文传递
川西理塘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地震破裂分段与复发特征 被引量:44
8
作者 徐锡伟 闻学泽 +3 位作者 于贵华 郑荣章 罗海原 郑斌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0-551,共12页
理塘断裂带是川西北次级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获得其晚第四纪断错、近代地震破裂、破裂分段的新证据,估算出断裂的滑动速率、特征地震震级与复发间隔.结果表明,理塘断裂带由毛垭坝盆地北缘、理塘和康嘎-德巫等三条次级断... 理塘断裂带是川西北次级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获得其晚第四纪断错、近代地震破裂、破裂分段的新证据,估算出断裂的滑动速率、特征地震震级与复发间隔.结果表明,理塘断裂带由毛垭坝盆地北缘、理塘和康嘎-德巫等三条次级断裂组成,以左旋走滑为主,不同部位伴有不等的逆倾滑分量.由7个地点的断错地貌及相关沉积物年龄估算断裂带距今约14ka以来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4.0±1.0mm/a,垂直(逆)滑动速率0.1-1.8mm/a;三条次级断裂均为独立的地震破裂段,相应特征地震最大矩震级估值为7.0-7.3,平均复发问隔为500-1000年,北西段最晚地震破裂发生在距今119±2a之前,中段发生在公元1890年前后,南东段则发生在公元1948年,显示出与段落之间应力触发作用有关的地震破裂事件沿断裂带单向迁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分段 平均滑动速率 理塘 复发特征 地震破裂 平均复发间隔 活动断裂带 晚第四纪 野外调查 地震震级 左旋走滑 不同部位 断错地貌 特征地震 触发作用 川西北 沉积物 矩震级 90年 估算 盆地 估值
原文传递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70
9
作者 陈杰 陈宇坤 +6 位作者 丁国瑜 田勤俭 王赞军 单新建 任金卫 赵瑞斌 王志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9-639,共11页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是近 5 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 42 6km ,宽数米至数百米 ,总体走向 90°~1 1 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 ,自西向东由 5条次...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是近 5 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 42 6km ,宽数米至数百米 ,总体走向 90°~1 1 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 ,自西向东由 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 ,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 ,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 93.0°~ 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 6.4m ,最大垂直位移为 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 6个峰值 ,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 ,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 左旋剪切带 同震位移 破裂分段 昆仑山口西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多段同震破裂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文巧 陈杰 +4 位作者 袁兆德 黄明达 李涛 余松 杨晓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0-276,共17页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通过野外地质地貌填图与差分GPS测量,初步获得了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破裂类型、位移及分布等基本参数,据此估算了可能的地震震级,讨论了其宏观震中及发震构造模型。塔什库...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通过野外地质地貌填图与差分GPS测量,初步获得了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展布、破裂类型、位移及分布等基本参数,据此估算了可能的地震震级,讨论了其宏观震中及发震构造模型。塔什库尔干地震使得慕士塔格正断层南段的部分和整个塔合曼正断层发生破裂,形成了长约27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总体走向NNE,由北部的N25°W向南转至N25°E。地表由正向或反向正断层陡坎组成,在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地垒和阶梯状等构造组合;在平面上表现为单条雁列型、平行型、收敛(或汇聚)型、"井"字型等。地表破裂带以纯倾滑为主,基本无走滑量,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地表破裂带一般宽30~60m,最大可达825m;单条陡坎垂直位移(4.2±0.2)m,最大同震垂直位移6.8m。地表破裂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由北向南由3条独立的次级破裂段组成。估算其地质矩震级为7.0~7.3级。该断层以东的小盆地内发现了同震感应地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地震 正断层 地表破裂 破裂分段 发震构造 帕米尔高原
下载PDF
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断裂运动组合及地震分段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世民 聂高众 +2 位作者 刘旭东 任俊杰 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 逆冲构造带的分段性研究是评价该类发震构造地震危险性的基础工作。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重要的NW向强震构造带,该构造带以逆冲错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其组合形式与逆冲强度存在南北差异。通过NE向横向断裂的构造地貌分析,发现横向断裂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倾滑活动。根据其与纵向断裂的交接关系,将横向断裂概括为横向分割断裂、横向撕裂断裂和横向转换断裂3种类型,讨论了3类横向断裂在逆冲构造带分段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将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分为独立的3段,并分析了各段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荥经-马边-盐津逆冲构造带以横向断裂为标志的3分段特点,既体现了段与段之间断裂活动强度、地震破裂强度与步调的差异,又体现了段内地震破裂步调的一致性,表明横向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逆冲构造带的破裂分段,只是横向断裂的类型不同,其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逆冲 运动组合 段特征 横向断裂 构造地貌分析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危险性 基础工作 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 活动形式 南北差异 组合形式 走滑活动 纵向断裂 活动强度 破裂强度 地震破裂 破裂分段 分段 一致性 类型
下载PDF
1948年川西理塘M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Riedel剪切构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亢 李岩峰 +1 位作者 郭辉文 张迎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46-2360,共15页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始于无量河以北,往东南沿藏坝盆地北东缘、德巫盆地东南缘,延伸至德巫乡北,分为南、北两段,而在交德附近存在约3 km长的地表破裂空区。对同震地表破裂的线密度和同震水平位错量进行分段统计后揭示,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应位于德巫盆地中部交德东南约4~5 km处。对理塘同震地表破裂的Riedel剪切分析结果指示,该破裂带主要由R剪切组成,以发育雁列状排列的挤压鼓包(Push-up)为主要特征,伴有少量R′剪切与T裂缝,缺少P型与X型剪切。其中R剪切占95%以上,其在藏坝段(北段)的优势方向为318°,德巫段(南段)为315°,整条地表破裂带的R剪切平均方向为316°。同时发现,此次地震形成的雁列状挤压鼓包主要以平缓的"弧形"为主,这与1981年道孚MS 6.9地震和2010年玉树MS 7.1地震地表破裂带中出现大量反"S"形挤压鼓包有所不同,推断与走滑断裂滑动速率密切相关。沿强滑动速率走滑断层地震破裂带的Riedel剪切发育会更为完善,挤压鼓包也更发育,易形成反"S"形,反之则以平缓的"弧形"为特征。综合分析认为,1948年理塘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主要受藏坝盆地与德巫盆地控制,而且藏坝段(北段)与德巫段(南段)的R剪切方向存在偏差,这可能与两个拉分盆地的发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塘断裂带 同震地表破裂 Riedel剪切 地震破裂分段 走滑断层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破裂段落的边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艳芬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6期47-48,共2页
作为“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强烈变形场中的左旋剪切破裂带,撕裂了高耸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在中国大陆内部新构造格局中占据着突出位置”的青藏高原东缘一条重要的左旋走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有着丰富的历史地震记录、较清晰的地... 作为“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强烈变形场中的左旋剪切破裂带,撕裂了高耸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在中国大陆内部新构造格局中占据着突出位置”的青藏高原东缘一条重要的左旋走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有着丰富的历史地震记录、较清晰的地貌特征和地表破裂形迹,是开展活动断裂定量研究、检验地震破裂分段模型——独立破裂模型和级联破裂模型的理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块体边界走滑断裂带 破裂分段边界特征 段落边界演化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最大震级上限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 被引量:32
14
作者 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6,共8页
海原断裂带和中卫 -同心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隅二条主要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地貌分析和二条断裂带的结构、活动历史的对比研究 ,建立了该区走滑和挤压活动的应变分配模型。通过对主要断裂带破裂分段的研究 ,确定了该区的强震破裂单元。
关键词 地震构造 应变分配 破裂分段 海原断裂带 青藏高原 地震构造模型
下载PDF
首都圈地震危险区划分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国星 任利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25-135,共11页
本文以最新的断层活动性资料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综合三种方法评估研究区的强震危险性。定性的方法即断层活动性与强震构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区内25条主要活动断裂进行最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活动性分段、破裂分段的分析与... 本文以最新的断层活动性资料为基础,采用定性、定量、综合三种方法评估研究区的强震危险性。定性的方法即断层活动性与强震构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区内25条主要活动断裂进行最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活动性分段、破裂分段的分析与鉴定的结果,结合断层本身的强震构造标志,对发震断层进行危险性分类。定量的方法即强震消逝率的计算方法。为了解决6—7级地震的危险性预测问题,在活断层资料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中强震重复率(R)与震级(M)及断层活动速率(V)的统计关系。综合评价的方法即断层地震危险度的综合评定法。在评定断层地震危险度时,引进了断层能动度、失稳度的评价方法,解决了断层无震或小震蠕滑和滑动闭锁段的评价和预测问题。本文最后把三种方法的评价、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之互相验证、互相补充,提高了最终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所作的强震预测包括三个要素:强震的地点(范围)、震级档次及发震时间的逼近度(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地震构造区 发震断层 断层破裂分段 强震消逝率 地震危险度
下载PDF
甘青地区未来强震危险区的综合判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道阳 刘百篪 《高原地震》 1998年第3期10-17,共8页
利用甘青地区近年来在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专题研究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所获得的大量成套的地震地质资料,充分考虑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质、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离逝时间等特征的差异,划分出了不同地... 利用甘青地区近年来在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专题研究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所获得的大量成套的地震地质资料,充分考虑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质、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离逝时间等特征的差异,划分出了不同地震危险程度的区段。同时结合该区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对甘青地区未来20年内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综合判定,认为本区未来20年内是强震的多发时期,今后几年内存在发生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强震的较大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分段 地震危险区 地震评估 地震活动 甘青地区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沁—玛曲)晚第四纪长期滑动习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陈侠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3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带 玛沁段 玛曲段 西贡周断层交汇区 阿万仓断裂 滑动速率 构造地貌 古地震 复发间隔 几何结构特征 破裂分段特征
下载PDF
1738年青海玉树地震考证及其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1 位作者 何文贵 刘兴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50-1958,共9页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发生的Ms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本次地震形成了长约51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性质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位错约1.8 m,其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在此之前,于1738...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发生的Ms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本次地震形成了长约51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性质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位错约1.8 m,其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在此之前,于1738年12月23日前在玉树附近还发生过另外一次大地震,造成全户伤亡无存或不堪成户的达56户,被伤157户.现行地震目录将其震级确定为6(1/2)级.本文通过对地震史料的考证研究,结合历史地震形变带特征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的震级可达7(1/2)级左右,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和当江段的组合破裂,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仅是其中的玉树段再次破裂的结果,因此,其西侧的当江段具有再次破裂活动的较大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 1738年玉树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分段破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