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理倾角对不规则砂岩破裂力学机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郝志斌 左宇军 +2 位作者 刘镐 郑禄林 朱泽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06-1915,共10页
为研究节理倾角对三维不规则砂岩宏细观破裂力学机制的影响,利用RFPA3D对含不同倾角节理砂岩进行单轴压缩模拟,揭示节理分布及细观非均匀性对砂岩力学行为、破裂模式及能量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理倾角对砂岩力学特性影响显著,单轴抗... 为研究节理倾角对三维不规则砂岩宏细观破裂力学机制的影响,利用RFPA3D对含不同倾角节理砂岩进行单轴压缩模拟,揭示节理分布及细观非均匀性对砂岩力学行为、破裂模式及能量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理倾角对砂岩力学特性影响显著,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受节理倾角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节理倾角α=0°~60°试件力-位移曲线出现塑性平台段或近似平台段;载荷-步数与声发射-步数曲线相关性较高,且破坏模式越复杂累计AE越大;砂岩细观非均质性决定了试件裂纹扩展路径,破坏模式随节理倾角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节理倾角45°试件为拉剪混合破坏,其余试件均为拉伸破坏。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指导研究区砂岩矿勘探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三维不规则 节理倾角 破裂力学特性
下载PDF
2018年恩里科·费米国际物理学院地震破裂力学暑期讲习班纪要
2
作者 余厚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4期218-220,共3页
2018年7月1—7日,以国际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姓氏命名的国际物理学院地震破裂力学讲习班在意大利科莫湖(Lake Como)畔小镇瓦伦纳(Varenna)举行。本次暑期讲习班由意大利物理学会主办。
关键词 破裂力学 物理学院 讲习班 国际 暑期 地震 费米 意大利
下载PDF
深部砂岩破裂——损伤力学机制及细观模拟研究
3
作者 曹军 张传玖 +1 位作者 任建慧 李宣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5,共7页
深部岩体损伤破裂是围岩大变形失稳破坏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展深部砂岩损伤破裂研究对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工程价值。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砂岩力学行为及裂纹演化规律研究;采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3D... 深部岩体损伤破裂是围岩大变形失稳破坏的热点问题之一,开展深部砂岩损伤破裂研究对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工程价值。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砂岩力学行为及裂纹演化规律研究;采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3D)建立了基于真实细观结构的砂岩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单轴作用下砂岩真实细观破裂过程,分析了试样破裂过程中声发射演化规律及破裂力学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加,砂岩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脆性向延性转变的趋势,且残余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物理试验结果一致。在低围压状态下,裂纹易于扩展,导致试样容易破碎;高围压状态下,裂纹扩展受围压限制,因此裂纹不易扩展,导致试样内部发生碎胀现象。砂岩试样内部具有大量软弱结构,试样受力过程中裂纹沿着晶粒边界或软弱面萌生扩展是其破坏的主要方式。声发射数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加,主要集中在裂纹产生处。研究结果对采场围压稳定性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损伤力学 力学机制 演化规律 数值模型
下载PDF
2018年日本北海道M_(W)6.6地震震源动力学破裂过程
4
作者 谢张迪 于湘伟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72-2989,共18页
2018年9月5日日本北海道东胆振地区发生了M_(W)6.6地震,震源深度37 km,超过了地壳与上地幔脆韧性边界的深度,且在地表产生了较强的破坏.为研究北海道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及产生强地面运动的物理机制,本文基于此次地震的震源运动学模型,... 2018年9月5日日本北海道东胆振地区发生了M_(W)6.6地震,震源深度37 km,超过了地壳与上地幔脆韧性边界的深度,且在地表产生了较强的破坏.为研究北海道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及产生强地面运动的物理机制,本文基于此次地震的震源运动学模型,针对其震源动力学模型开展了研究,尝试反演了动力学破裂过程.首先,由北海道地震运动学模型分析计算了断层面上的剪切应力,确定其破裂过程基本上是遵循滑动弱化摩擦准则,并由此获得初始模型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然后通过试错法反演了这次地震的震源动力学破裂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北海道地震动力学破裂为自破裂起始处以走滑为主,先NE后SW,最终向断层面上倾方向传播,并在断层几何的弯折处产生逆冲破裂.在逆冲破裂的位置,滑动速率和滑动量达到最大值,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反演结果分析,推断该区域为强运动生成区,在地面产生的高频地震动是该中等、较深震源地震破坏性较强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8年北海道地震 摩擦准则 力学破裂 谱元法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大地震单侧破裂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守彪 袁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63-4074,共12页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极其发杂,向东北方向的破裂距离长达300km,而向西南方向的破裂长度很小,呈现出单侧破裂的主要特征.尽管汶川地震破裂呈单侧传播的现象引起许多地震学家的关注,但其物理机制至今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有限...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极其发杂,向东北方向的破裂距离长达300km,而向西南方向的破裂长度很小,呈现出单侧破裂的主要特征.尽管汶川地震破裂呈单侧传播的现象引起许多地震学家的关注,但其物理机制至今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利用有限单元计算方法,模拟了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模型中根据龙门山断裂带两侧(东南侧为四川盆地,西北侧为川西高原)实际的地震波速度来确定模型的介质物性参数,利用目前观测的应力环境来选定初始应力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破裂在汶川地震的震中处成核后,先向断层两侧自发传播,但向东北方向的传播距离明显大于向西南方向;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在东北方向(破裂的正方向)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位错速率随着破裂的传播距离而越来越大,其脉冲变得越来越尖锐,即产生了Weertman脉冲.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这种脉冲的出现,破裂在正方向上(东北方向)能够自己放大、自己愈合、自行维持,摩擦热极小,所以破裂能够沿着东北方向一直传播,直到应力场方位发生变化,不利于破裂时才最后终止.但在西南方向,破裂过程中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增大,阻碍破裂继续扩展.最后就出现了汶川地震中破裂朝东北方向单侧优势传播的基本格局.模拟结果还表明:若断层面两侧介质均匀,则破裂向两侧是对称传播,且破裂距离很短,因此这种情况无法产生像汶川大地震那样的特大地震.因此,文中的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的物性差异是造成汶川大地震单侧传播的决定性因素.断层两侧物性差异(bimaterial contrast)影响断层破裂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地震动力学过程、地震灾害预测及评估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力学过程 断层两侧物性差异 Weetman脉冲 单侧破裂 汶川地震 有限单元
下载PDF
震源动力学破裂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丽芬 姚运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4-615,2,共12页
首先阐述了震源动力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杂的断层几何形态及介质模型对动力学破裂过程的影响,并对常用的有限元方法、离散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和边界积分方程方法等进行了相应介绍.讨论了这些数值模拟方法各自的... 首先阐述了震源动力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杂的断层几何形态及介质模型对动力学破裂过程的影响,并对常用的有限元方法、离散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和边界积分方程方法等进行了相应介绍.讨论了这些数值模拟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建议在方法的选择上应视具体问题及计算的精度而定.最后对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关键部分,滑动摩擦准则进行了论述.常用的滑动摩擦准则有滑动弱化准则、速率弱化准则和速率-状态依赖摩擦准则.在单纯考虑某个地震的动力学破裂传播过程时,滑动弱化准则较为常用,其中滑动弱化距离的选取至关重要.但若考虑整个地震循环,速率-状态依赖摩擦准则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动力学破裂过程 滑动摩擦准则 非平面断层 临界滑动弱化距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汶川地震震源破裂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晓非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6期8-8,共1页
关于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的运动学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如沈正康小组(2009)、陈运泰小组(2008)、姚振兴小组(2008)和纪晨小组(Jietal,2008)。尽管各个结果有所不同,但基本特征还是一致的。以沈正康小组最近在Nature Geosciences上的结果为例... 关于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的运动学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如沈正康小组(2009)、陈运泰小组(2008)、姚振兴小组(2008)和纪晨小组(Jietal,2008)。尽管各个结果有所不同,但基本特征还是一致的。以沈正康小组最近在Nature Geosciences上的结果为例(Shenetal,2009),地震破裂断层存在两个滑动剧烈的地区:映秀、北川,滑动量近10m,在南坝也有5m的滑动量。如果进一步观察,会发现这些滑动剧烈的局部地区与断层的几何非均匀性(弯折、跨跳等)有一致的对应关系。为了从物理上理解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利用本课题组近年来发展的能够计算复杂的非平面地震断层自发破裂动力学过程的新方法(Zhang and Chen,2006;Liuand Chen,2008;Zhuetal,2009),系统研究了地震断层的几何非均匀性与等效平面地震断层的剪切破裂强度等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等效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非平面几何模型(Shenetal,2009;Xuetal,2009),我们模拟计算了该地震的自发破裂动力学过程,结果较好地解释了由震源运动学反演获得的复杂断层滑动过程的主要特征,即断层滑动复杂非均匀分布与断层的几何非均匀性(弯折、跨跳等)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源 破裂力学 汶川 研究成果 破裂过程 地震破裂 运动学 动量
下载PDF
利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三维倾斜断层的破裂动力学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德瀚 张伟 +2 位作者 祝贺君 罗扬 陈晓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11,507,共11页
利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三维倾斜断层的破裂传播过程.基于断层面生成贴体曲线网格,并通过坐标变换将含曲线网格的物理空间转换到含均匀直角网格的计算空间,实现了有限差分方法对复杂界面的处理.通过模拟地震断层的自相似破裂... 利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三维倾斜断层的破裂传播过程.基于断层面生成贴体曲线网格,并通过坐标变换将含曲线网格的物理空间转换到含均匀直角网格的计算空间,实现了有限差分方法对复杂界面的处理.通过模拟地震断层的自相似破裂和自发破裂,并与已有发表的结果对比,发现拟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重点研究了不同倾角的倾斜断层破裂,最后展望了今后用本方法对非均匀介质中和任意起伏地表下的任意非平面断层破裂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网格 有限差分 破裂力学 倾斜断层
下载PDF
实际地形对2010年玉树MS7.1地震动力学破裂过程及地震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铭锋 李一琼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72,共16页
基于震源动力学模型,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水平自由地表及实际地形条件下2010年玉树MS7.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及相应的地面地震动,获取了断层面上的破裂传播过程、最终滑移量分布及峰值地面速度分布,讨论了实际地形对玉树地震破... 基于震源动力学模型,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水平自由地表及实际地形条件下2010年玉树MS7.1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及相应的地面地震动,获取了断层面上的破裂传播过程、最终滑移量分布及峰值地面速度分布,讨论了实际地形对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及相应地震动的影响。基于本文设定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断层面上的高应力降是玉树地震出现超剪切破裂传播现象的主要原因;计算区域的实际地形阻碍了由自由地表引起的超剪切破裂的产生,对断层面滑移量的分布特征及滑动速率影响较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震动峰值,同时对地震动的分布特征产生影响,且地震动平行断层面的水平分量相对受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动力学破裂 超剪切破裂 起伏地形 强地面地震动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下载PDF
三维初始破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及其在解释断层现象中的意义
10
作者 李世愚 和泰名 +2 位作者 滕春凯 郑需要 V.Kuksenko 《世界地震译丛》 2011年第2期24-41,共18页
简述了受压表面(半椭圆)裂纹的三维破裂实验结果,并对三维破裂的应力判据理论进行了研究。对弥合初始破裂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指出Palaniswamy和Knauss提出的极值(EV)方法存在重要缺陷,主要是只考虑了两个欧拉角(2EA),忽略了第三个欧拉... 简述了受压表面(半椭圆)裂纹的三维破裂实验结果,并对三维破裂的应力判据理论进行了研究。对弥合初始破裂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指出Palaniswamy和Knauss提出的极值(EV)方法存在重要缺陷,主要是只考虑了两个欧拉角(2EA),忽略了第三个欧拉角的变化。如果将三个欧拉角(3EA)全部考虑进去,其弥合效果会有质的变化,能够弥合成实验观测到的曲面,而不是平面。提出了法向矢量法(NSDV),并证明和3欧拉角法(3EA)等效。证明法向矢量法(NSDV)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求最大主应力的主面集合法(CFPDP)。用主面集合法的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弥合已有的三维破裂实验中观察到的初始破裂曲面。主面集合法可以用于椭圆裂纹模型弥合埋深断层的滑动段破裂。三维破裂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地震断层中大量的跨尺度破碎现象,解释板缘断层在低剪切力作用下地震的发生以及孕震过程中EDA(张性扩容各向异性)裂隙引起的介质各向异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力学 三维破裂 断层 破裂判据
下载PDF
分形断层的隧道效应和平面内剪切断层的跨S波速破裂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世愚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3,共7页
跨S波速破裂指断层破裂速度v处于S波速度β和P波速度α之间,它在反平面剪切(即走滑)断层破裂过程中的存在已有证明,但在二维经典模型内,跨S波速破裂的实现还存在两个解释上的困难,即起始困难和发散困难.起始困难是指:当v... 跨S波速破裂指断层破裂速度v处于S波速度β和P波速度α之间,它在反平面剪切(即走滑)断层破裂过程中的存在已有证明,但在二维经典模型内,跨S波速破裂的实现还存在两个解释上的困难,即起始困难和发散困难.起始困难是指:当v↑vR(瑞利波速度)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2(t)→+0;在区间(vR,β)内,K2(t)由正变负.破裂速度如何越过“禁区”(vR,β)发散困难是指:在v↓β时,K2(t)→+∞.我们引入断层普遍存在的分形和隧道效应概念.断层为多裂纹的分形结构.破裂速度是断层长度对时间的微商,因此,破裂速度也是分形的.隧道效应是指动态破裂越过裂纹间隙,而间隙的归并滞后于扰动的传播.假定孕震“成核”区处于临界状态或亚临界扩展状态,扰动的到来立即触发或加速裂纹前缘的扩展,而观测系统又不能区分扰动前缘和破裂前缘,则扰动传播的速度就被观测系统认定为破裂速度,从而出现了跨S波速破裂的现象,它是一种表观速度.导出表观速度的真正根源,在于剪切破裂的数学模型本来就是复杂过程的一种简化表象.破裂速度的二重性是指表观速度和微裂纹的真实速度,二者在物理上有区分,却在破裂判据上统一.将上述概念代入K2(t)的计算,克服了起始困难,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破裂力学 平面内剪切断面 断层 S波速
下载PDF
急斜特厚煤层开采扰动区(MDZ)煤岩体动力学变形失稳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建涛 来兴平 +1 位作者 崔峰 单鹏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为研究急斜特厚煤层开采扰动区(Mining Disturbed Zone,MDZ)内煤岩动力学灾害控制问题,综合利用现场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与光学钻孔影像(Borehole Optical Image,BOI)技术方法,并依托乌鲁木齐矿区急斜特厚煤层煤岩体动力学灾... 为研究急斜特厚煤层开采扰动区(Mining Disturbed Zone,MDZ)内煤岩动力学灾害控制问题,综合利用现场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与光学钻孔影像(Borehole Optical Image,BOI)技术方法,并依托乌鲁木齐矿区急斜特厚煤层煤岩体动力学灾害控制为工程背景,揭示了急斜特厚煤层开采环境条件下深部开采扰动区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急斜煤层深部煤岩破裂与变形过程中"波-力"指标演化分为5个阶段(初始压密→破裂萌生→破裂加速→整体破坏→能量急剧释放);开采扰动区内覆层煤岩体局部动态演化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局部应力畸变诱发煤岩体整体结构失稳和致灾;煤岩体变形破坏致灾是开采深度、煤岩体禀赋性、顶底板夹持结构及应力非对称效应共同作用结果,为急斜特厚煤层动力学灾害预报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斜特厚煤层 煤岩体 力学变形破裂 声发射 钻孔光学影像
下载PDF
不同距离力源作用下脆性破裂的稳定性和止裂
13
作者 和雪松 李世愚 滕春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9,共9页
 根据断裂力学的原理, 提出了脆性破裂的止裂准则, 给出了最小止裂方程. 利用 Er dogan的集中力的零频Green函数解, 分析了点力和简单分布力的位置对脆性破裂的稳定性和止裂的作用, 给出了若干典型条件下临界载荷、失稳边界线、止裂点...  根据断裂力学的原理, 提出了脆性破裂的止裂准则, 给出了最小止裂方程. 利用 Er dogan的集中力的零频Green函数解, 分析了点力和简单分布力的位置对脆性破裂的稳定性和止裂的作用, 给出了若干典型条件下临界载荷、失稳边界线、止裂点的计算结果. 近距离力源引起的稳定性破裂, 对于解释一些蠕裂和构造的形成是有意义的; 不同距离力源引起的失稳破裂, 对于解释不同震级地震的发生和停止是有意义的. 强地震的发生有可能是远场力与近场力各种复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的结果对于认识诱发地震的力学机制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震源物理 地震破裂力学 失稳 止裂
下载PDF
2010年海地地震的复杂破裂机制与地形控制的滑坡样式对称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T. Gorum C. J. van Westen +5 位作者 O. Korup M. van der Meijde Xuanmei Fan F.D. van der Meer 许冲 吕春来 《世界地震译丛》 2014年第3期63-76,共14页
2010年1月12日的MW7.0海地地震发生在北美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的复杂形变区域。综合大地测量、地质和地震数据断定,地表变形是由莱奥甘逆冲盲断层破裂驱动的,而部分破裂为发生在恩里基约—普兰廷加登断层(EPGF)上的深侧向滑移。这次地... 2010年1月12日的MW7.0海地地震发生在北美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的复杂形变区域。综合大地测量、地质和地震数据断定,地表变形是由莱奥甘逆冲盲断层破裂驱动的,而部分破裂为发生在恩里基约—普兰廷加登断层(EPGF)上的深侧向滑移。这次地震触发了至少4 490处滑坡,主要为浅层的扰动碎屑流、泥石—土质崩塌与滑落,以及一些侧向滑移,分布面积约为2 150km2。这些滑坡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大部分类似的以前地震触发滑坡事件报告不同。大部分同震滑坡并没有发生在主破裂的上盘,而是聚集在莱奥甘盲破裂与恩里基约—普兰廷加登断层盲破裂的交汇处,这里的地形起伏和斜坡陡度均高于平均值。此外,遭受到高同震上升的低地形起伏区域倾向于比以往研究中认为的上盘更容易发生滑坡。我们认为复杂的破裂动力学与地形的综合影响主要控制了这种以前研究中很少记录的地震滑坡样式。对比近期其他地区相似震级的逆断型地震事件我们得出结论,2010年海地地震的较低静态应力降、平均断层位移和盲破裂导致了比以往研究表现出更少、更小和更对称的滑坡分布。我们的结果提醒不要过分依靠全面的边坡稳定性地震动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震 逆冲断层 断层破裂力学 地形 海地
下载PDF
岩石“亚失稳”破裂的实验结果无法用来预测大地震
15
作者 许忠淮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12期43-45,共3页
利用岩石样品在失稳破裂前有“亚失稳”现象的实验结果,是不能预测大地震的。作此论断的主要理由是:①大地震与小地震的基本区别是,大地震在初始破裂发生后有一个长时间(几十秒,最长可达几百秒)的断层动态破裂过程,目前还不能预测断层... 利用岩石样品在失稳破裂前有“亚失稳”现象的实验结果,是不能预测大地震的。作此论断的主要理由是:①大地震与小地震的基本区别是,大地震在初始破裂发生后有一个长时间(几十秒,最长可达几百秒)的断层动态破裂过程,目前还不能预测断层的动态破裂何时会停止,因而不能预测地震的大小。②岩样的“亚失稳”实验结果即使可推广到野外地震发生的研究,充其量只能预测地震初始破裂的发生,但无法断定发生初始破裂后,地震是否会发展为一个断层面很大的大地震。③通过反演观测的地震波虽然可以得到地震动态破裂过程的认识,但由于断层破裂动力学目前还不能提供符合实际断层动态破裂过程的理论模型,没有理论模型就不能做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亚失稳 断层破裂力学
下载PDF
Effect of fractures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rock analogu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16
作者 LI Pi-mao JIANG Li-shuai +5 位作者 WEN Zhi-jie WU Chao-lei YANG Yi-ming PENG Xiao-han WU Quan-sen WU Quan-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703-2716,共14页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rock mass are often found to be subjected to a triaxial stress state.Concurrently,defects like joints and fractures have a notable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 mass.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rock mass are often found to be subjected to a triaxial stress state.Concurrently,defects like joints and fractures have a notable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 mass.Such defects are identified as crucial contributors to the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subsequently impacting the engineering stability.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racture geometr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deformation,failure characteristics,and strength of specimens using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fractures present considerably influences the peak strength,axial 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specimens.Confining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ailure pattern of the specimen,under which the specimen is more prone to shear failure,but the initiation,expansion and penetration processes of secondary cracks in different fracture specimens are different.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specimens as soft rock analogs for triaxial compression research.The insights from this research are deemed essential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ractured surrounding rocks when under triaxial stress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powder 3D printing triaxial compression confining pressure fracture geometry mechanical behavior
下载PDF
无约束径向载荷下不规则砂岩强度的颗粒尺寸效应研究
17
作者 郝志斌 左宇军 +4 位作者 刘镐 孙文吉斌 潘超 朱泽华 刘子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49-4462,共14页
为探究无约束径向载荷下不规则砂岩颗粒的尺寸效应,采用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分别研究相同高度、不同高厚比及不同高度、相同高厚比时砂岩颗粒的力学参数、破坏形式和能量规律,探讨不规则砂岩颗粒尺寸效应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无约束径向载荷下不规则砂岩颗粒的尺寸效应,采用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分别研究相同高度、不同高厚比及不同高度、相同高厚比时砂岩颗粒的力学参数、破坏形式和能量规律,探讨不规则砂岩颗粒尺寸效应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h、不同高厚比h/δ下,试件厚度增加,破坏形式由剪切破坏到劈裂破坏再到拉剪混合破坏,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且当1≤h/δ≤1.25时趋于稳定;能量与厚度呈正相关;长度效应由端面摩擦主导;对不同高度相同高厚比试件而言,小尺寸砂岩颗粒峰值强度大,声发射次数多且分散;大尺寸砂岩颗粒峰值强度小,声发射次数少而集中;尺寸对砂岩颗粒破坏形式影响较小;体积效应由非均质性主导,均质度增加,体积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砂岩 尺寸效应 破裂力学特性 无约束径向载荷 能量
下载PDF
天然地震学中的主要公式(二)
18
作者 Y.Ben-Zion 张晁军 +2 位作者 刘文兵 尹志军 许忠淮 《世界地震译丛》 2004年第4期78-88,共11页
<正> 固体中的孔洞、沟槽、裂缝、内含物以及其他裂纹都会使其边界附近的应力增加或集中。例如,x_1—x_2平面受x_2方向上远距离负载σ~∞的作用,围绕原点的圆孔边界上的张应力是: σ_(θθ)=σ~∞(1+2cos2θ) (4.1)式中x_1轴正方... <正> 固体中的孔洞、沟槽、裂缝、内含物以及其他裂纹都会使其边界附近的应力增加或集中。例如,x_1—x_2平面受x_2方向上远距离负载σ~∞的作用,围绕原点的圆孔边界上的张应力是: σ_(θθ)=σ~∞(1+2cos2θ) (4.1)式中x_1轴正方向上θ=0。方程(4.1)表明在圆孔与x_1轴的交点处应力增加了3倍。在x_1—x_2平面原点周围,主轴为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 公式 非线性破裂力学模型 弹性形变 本构定律
下载PDF
由动态裂纹退化得到的静态裂纹解
19
作者 李世愚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用一个二维裂纹沿自身所在的平面扩展,作为断层的模型.在Kostrov(1975)的经典模型(线弹性断裂力学模型)的通解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解退化的方法,得到了三种类型的二维裂纹的静态解.本文采用的退化方法有两个便利之处... 用一个二维裂纹沿自身所在的平面扩展,作为断层的模型.在Kostrov(1975)的经典模型(线弹性断裂力学模型)的通解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解退化的方法,得到了三种类型的二维裂纹的静态解.本文采用的退化方法有两个便利之处:①对于三种类型裂纹的解,可以用统一的方法求出;②避免了采用物理意义不明显的位移势和应力函数.本文所得到的结果与以往作者采用对平衡方程积分变换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本文说明:①静态解和动态解不可分割,因为静态解同样具有持续时间的含义;②临界裂纹的静态解与动态解需要满足同一组判定条件,它的转化必须以某种形式的附加扰动为前提.因此,在计算临界裂纹的起始破裂问题时,必须给出一定形式的扰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力学 断裂力学 静态解 退化方法
下载PDF
强烈地震孕育过程模拟(以北天山为例)
20
作者 И.A.ГaparaⅢ M. 《地震译文集》 1990年第1期10-14,共5页
研究了强烈地震孕育过程模拟的理论性构造问题。将以破裂力学为基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地震学资料作对比,结合北天山地震活动区构造主要特征作出的模拟可对阿拉木图试验场上观测到的长期前兆给出物理解释。
关键词 地震孕育 模拟 破裂力学 天山地震活动区 地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